李可利用附子的经验

李可利用附子的经验
李可利用附子的经验

李可【1933---】老中医,当代著名的火神派特色医家,以擅长应用大剂量附子而著称,崇尚火神派扶阳理念,精研郑钦安阳主阴从之理,重剂应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奇难杂症,疗效卓著,受到当代众多临床医家的研究与学习。继【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经验专辑】出版之后,又有门人弟子整理出版了【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等,现就其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1 ,附子的剂量探讨。

近代由于受教科书的影响,附子的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而且还注明要先煎,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了当代应用附子的定律,李可认为;为什麽中医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乃生死参半?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历代医家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二是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剂量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及近代用四逆汤仅为原方剂量的1/10---1/6。如现代教科书四逆汤剂量常为制附子6---10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像这样轻的剂量,李可认为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李可老中医为了探索附子的用量,历经9年时间 ,在临床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1961年7月,曾治1例60岁垂死老妇,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由此之后,李可认为,凡用经方治大症,一是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是要掌握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经数十年的临床考究,李可以经方原方折量为准【即按张仲景伤寒论 中论述的剂量】,此点又为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不仅是先期上海柯雪帆教授已有专著论述,并经临床验证,合乎实际情况。【经方剂量揭秘】一书证实,考证所得经方剂量,一两折合13,88克,符合经方药物组成配伍及用量比例。而近年来的多次经方学术会议中,都基本认同上述观点,认为一两折合3克的折算方法,背离了经方的原意。用一两折算13.8克【李可认同15克】剂量的附子,李可认为,此量可救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有攻无不克之奇效。更为有趣的是,李可运用这样大的剂量附子组方,尤为擅长用破格救心汤抢救濒临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闻名遐迩于当地。

与此同时,李可认为若低于【一辆折算15.6克】这样的剂量【附子】,去治疗这些濒死病人则无效,或缓不应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回顾中医历史,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经方剂量揭秘】一书中提到,若按一两附子折合13.8克计算与一两附子折合3克剂量,组成大剂量附子四逆汤与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小动物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失血性休克升压的作用,发现大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有显效,而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无效。结果提示;用附子组成的四逆汤作用与其剂量多少相关。这一结果也证实了,李可摸索应用的附子大剂量,不仅有历史依据,同时也有实验依据。因此,李可认为,只由革除这一陋习,走出误区,中医才能治大病、治危病、治重病,而且近些年火神派学术思想的热潮,足以证明了李可的预见性。2,附子的应用计量。

李可不仅从临床上探索了附子的剂量,张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的15克左右,同时以张仲景时代的附子应用剂量为参照,结合不同的病症,形成了自己应用附子的特色剂量。如以他治疗各种心衰的破格救心汤为例 ,其制附子用量在30---200克,经治万例病人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制附子500克以上者。李可认为,当心衰垂危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况且以附子为主药,附子的剧毒,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关于这点认识,近代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附子为主的四逆汤方,大剂量对各种动物休克均有很好的救治作用。进一步论证了李可临床应用大剂量附子的科学论断。

近代动物实验表明,附子的剂量与治疗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而李可通过几十年临床观察,也充分证明了附子的剂量与作用疗效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但李可认为临床附子的用量不仅要精确的辩证,同时还要兼顾病人的合并兼杂症候 ,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近些年李可诊治其难杂症较多,对附子在临床的应用剂量又有了新的突破,如治疗癌症,制附子起手用量多在100克左右,然后以病人的耐受程度 ,逐渐递增到200克、300克、400克,直至达到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重症癌症患者,如果对大剂量制附子效果欠佳,常用生附子30---60克,以取得攻毒扶正之双重作用。

李可应用附子治疗重症或癌症病人,常常使用制附子逐渐加量的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治疗剂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他用附子成倍增加,如首次用制附子45克,二诊之后加制附子为90克,三诊制附子加之150克,再诊加之300克,直至达到最大疗效。另一种方法是 ,制附子起始量为60--100克,以每天逐渐增加10克的方法,即每服1剂中药,就增加10克的制附子,直至达到最大剂量200---400克,以求临床上最佳疗效。如1例淋巴瘤患者,李可指导学生,其附子由初始剂量100克,逐日叠加10克,至达到300克、800克、900克、1000克,最后改用生附子30克,终于挽回重症,临床治愈。但取得临床疗效之后,制附子或生附子用量应即减为小量,或是原剂量减去30克进行维持治疗。

又如1例多发性骨癌,女,58岁,初治制附子用100克,采用附子逐日增加10克的方法,达到150克、200克、300克,病人疼痛减轻之后 ,立即改制附子100克进行维持治疗,最后为取得最大疗效,又用生附子30克、生川乌30克,进行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强化治疗。

李可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时候, 制附子的初始剂量一般用100克左右,然后依据病情,可逐日叠加到200克、300克,取得疗效后,立即减量,用中小剂量进行维持。

至于为什麽李可在治疗疑难杂症之时,要逐日叠加附子的剂量,他认为;应用附子一定要出现‘瞑眩效应 ’后,才能达到临床的最佳疗效。这是因为,人体阳气在与阴邪争斗过程中,如果人体之阳气无法与阴邪抗争,那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病情在一天天的恶化,而也无力回天。要想改变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只有逐日叠加制附子的用量,以便促进人体阳气的回升,当阳气回升到人体已经能与阴邪相抗争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出现‘瞑眩反应’,才是人体强大的阳气在附子的鼓动之下,所能做出的最大排阴邪反应,这时候人体才能由原来的阴盛阳衰状态,逐渐恢复到人体以阳气为主、阳主阴从的生理状态,人体才可以真正走出病魔缠身的境地,恢复到人体‘阴平阳秘’之状态。

6,附子的组方配伍。

李可自学成才,经临床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少以附子为主组方配伍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如破格救心汤就是一例,该方在全国众多火神派医家手中重复应用,的确效果肯定而良好,这在中医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为此,现就其常用的以附子为主组成的经验方,整理如下。

【1】破格救心汤;制附子3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取汁】,山茱萸60---1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磁石30克,麝香0.5克【冲服】。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 ,文火煮取1000ML ,分5次服,二小时一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主治各种急慢性心衰。

【2】加味乌头汤;制附子60克,生黄芪240克,当归60克,制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克,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克,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蜂蜜150克,生姜40克,大枣20枚,麝香1克【冲服】,穿山甲5克,水蛭3克,全蝎30克,蜈蚣2条【后四味研粉冲服】。用法;加冷水

2500ML ,文火煮取500ML ,兑入黄酒500ML ,日三服夜一服。主治血栓闭塞型脉管炎证属虚寒者。

【3】乌头汤加方;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生黄芪100克,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白芍、黑小豆、乌蛇肉各30克,蜂蜜120克,桂枝、防风、全蝎、甘草各15克,蜈蚣30条,豹骨15克。用法;上药共捣粗末,加上白酒1500克入瓶内浸泡7昼夜后,早晚各热服一次,从酒盅起服,逐日渐加,至服药后唇、舌稍麻木为度,即以此量维持至服完。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4】;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制附子30克,生黄芪120克,葛根90克,炙甘草、当归、桂枝、赤芍、何首乌、白蒺藜、黑木耳各30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芥子、红参【另煎】、生姜各10克,大枣10 枚。后期加肾四味各30克。用法;加水1500ML ,每天分二次服。主治颈椎病伴眩晕者。

【 5】消跟骨刺痛方;制附子30克,生黄芪120克,当归、白芍各30克,熟地黄45克,肉桂、川牛膝、木瓜、乳香、没药、通草、细辛、防己、泽泻各10克,吴茱萸、茯苓、炙甘草各15克,褚实子、威灵仙各20克,炮山甲6克,象牙屑4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后期加肾四味各30克。用法;加水1500ML ,煮取500ML ,每天服2次。主治跟骨骨刺引发的跟骨痛。

【6】温氏奔豚汤;制附子10--15--30--100--200克,红参10--30克【另煎】,山药30克,山茱萸90--120克,炙甘草10--60克,肉桂3--10克,沉香、砂仁各3--5克。用法;小剂加冷水1500ML ,文火煮取600ML 分3次服。大剂加冷水2500ML ,文火煮取750ML ,日3服夜1服。上有假热,热药冷服,‘偷渡上焦’。主治肝脾肾三阴寒证,以‘厥气上逆’为主症,此外还治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疝水肿鼓胀,阳虚高血压、肥胖症等。

【 7】肝癌基本方;制附子45克,高丽参15克【另煎】,海藻、炙甘草、熟地黄、五灵脂【包煎】各30克,全蝎12只,蜈蚣3条,芥子、生南星、肉桂各10克,鹿角霜、姜炭、茯苓、细辛、木瓜各45克,大浙贝120克。用法;上方药加水3000ML ,文火煮取400ML ,分3次服,连服2个月。主治肝癌。

【8】胃癌的基本方;制附子90克,海藻、生甘草、生姜、两头尖、牡蛎、玄参各45克,木鳖子、吴茱萸、生晒参【另煎】、五灵脂【包煎】、生南星各30克,大贝母120克。用法;加水3000ML ,文火煮取1500ML ,日分三服。同时配用散剂,磠砂10克,火硝10克,冰片1克,雄黄10克,儿茶10克。制粉,每次1克,每天二次,蜂蜜水调匀后缓缓咽下。主治食管癌及胃癌。

【9】肺癌基本方;制附子45--90--120克,高丽参15克【另煎】,生半夏、两头尖、海藻、细辛、鹿角霜各45克,生南星、熟地黄、干姜、炙甘草各30克,芥子、肉桂、姜炭各0克,麻黄5克,山茱萸60克,生姜90克,全蝎3克【冲服】蜈蚣3条【冲服】。用法;加水2500ML ,文火煮取600ML 日分三服。30天为1个疗程。主治肺癌。

【10】风湿性心脏病方;制附子45克,生黄芪250克,当归、干姜、桂枝、白芍、党参、细辛、生姜各45克,制川乌、黑小豆、防风各30克,麻黄10--45克【得汗后则小量】,炙甘草、山茱萸各60克,全蝎6克蜈蚣3条,大枣12枚,蜂蜜

150ML 。用法;加冷水2500ML ,文火煮取500ML ,日分三次服。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11】肺源性心脏病方;制附子45克,高丽参15克【另煎】,麻黄5--10克,干姜、桂枝、生半夏、白芍、生姜各45克,五味子、枸杞子、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各30克,炙紫苑、制款冬花各15克,炙甘草、山茱萸各60克,白果20克,核桃6枚,大枣12枚。用法;加冷水2500ML ,文火煮取500ML ,日分三次服。主治肺源性心脏病。

【12】冠心病方;制附子100克,炙甘草、干姜90克 ,高丽参15克【另煎】,山茱萸60克,桃仁、五灵脂、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各30克,丹参120克,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克,桂枝45克,麝香0.5克【冲】。苏合香丸2丸。用法;加冷水2500ML 文火煮取500ML ,日分三次服。主治冠心病。

【 13】脾胃虚寒证方;加味理中汤;制附子12克,干姜、白术各12克,炙甘草24克,高丽参15克【另煎】,砂仁、肉桂、藿香、佩兰各10克,炒麦芽60克。用法;加水1000ML 文火煮取150ML ,兑入人参汁,日分四次服。主治脾胃虚寒证。【14】国民性鼻炎方;制附子30克,麻黄、石菖蒲各10克,干姜、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各30克,茯苓、生姜各45克,白芷、辛夷、苍耳子、防风各20克,苍术、佩兰各15克,炙甘草60克。用法;加水2500ML ,文火煮取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50ML ,日分三次服。主治过敏性鼻炎。

【15】加味桂附地黄汤;制附子100克,熟地黄100克,山药60克,茯苓45克,牡丹皮、泽泻、肉桂各10克,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各30克。用法;加水3000ML ,文火煮取600ML ,日分三次服,30天为一个疗程。主治高血压阳虚证。

【16】参芪桂附理中汤;制附子100克,生黄芪120克,干姜、白术、熟地黄各90克,乌梅40克,砂仁30克,红参25克【另煎】,炙甘草60克。用法,加水2500ML ,文火煮取350ML ,日分三次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主治糖尿病。

【 17】加味桂附理中汤;制附子45克【逐日叠加10克,以200克为度,出现瞑眩反应,停药三天,制附子减去30克】,干姜、熟地黄、白术各45克,高丽参【另煎】、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各30克,山茱萸90克,肉桂10克。用法;加水3500ML ,文火煮取350ML ,日分三次服,42天为一个疗程,每旬服7服,休息三天。主治二型糖尿病。

7 ,结语;李可因其比较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行医经验,使其成为火神派善用附子并有独到之处的特色临床医家,笔者曽撰文称其为‘火神派创新者’,就是以其应用附子个性特色说起。李可行医50余年来,仍然在探索以附子为主组方的扶阳思路,治疗临床上诸多疑难杂病,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从他的弟子们的著述医案中,我们就可以感触到其风格犹存,并且探索出不少扶阳方法治疗奇难杂症。特别是李可的弟子们应用附子的方法,一脉相称地延续了李可的经验与优秀方法,如其采用附子宽水久煎,附子逐日加量方法,以至病人出现瞑眩反应后减量的方法,为治疗诸多肿瘤患者,提供了有益尝试与探索,为我们学习与借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观李可的经验方药,均是以经验方为基础,大都在破格救心汤的基础上灵活化裁。有学生收集了李可2006---2007年的470张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使用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是;制附子【含川乌】占84.32%,姜【干姜、生姜、炮姜】占91.68%,桂【桂枝、肉桂】占56%,参【生晒参、红参、党参】占75.11%,炙甘草占78%。从这些药物组成来看,这就是典型的附桂理中汤【去白术】,这恰恰证明了李可扶阳理路,是放在理中汤的框架里,加桂附而成为桂附理中汤的原形。火神派扶阳理念,其重点始终是放在脾肾上,这对于我们治疗诸多的疑难杂症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与启迪。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药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篇二: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在全球抗击sars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这块中华瑰宝。一直以来,中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因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而阻碍其走向世界,为此我国的中医药行业人士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规范中医药的管理以及建立行业标准,不断地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从何入手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继承入手,要进行现代的继承,而现代的继承即指通过理解、描述与诠释,把历史认识变成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接受的认识,这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 中医药学继承的现代阐述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任何科学理论在没有完成严密的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严密的科学论证。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歌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伤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样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附子非补肾阳之药。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不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人之内伤杂症,多因

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的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不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治人,人健而身轻;治国,国泰而民安;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

附子汤

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 【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 一、脾肾虚寒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 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 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 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按语:胸痹以背恶寒为甚,可见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重,恰与附子汤证相合。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加黄芪,重用参附;痰盛重用茯苓,并加薤白、半夏。 三、心悸 章继才医案: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心悸、心胸不舒数月,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易疲乏'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 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l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 2剂后症状大减,6剂心胸舒畅,汗出止,寒热除。宗前方为丸巩固疗效。三月后访,诸证已愈。 按语: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悸。对少阴虚寒,心阳不振,血脉无主,神无所依而心悸者,可

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体会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月心得起止时间: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 用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学医生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经》中提到的“神”,一般指精神活动,是“心”的功能,主宰着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由此精神对形体的反作用是明显的。 “天人相应”观,是说一个人的生存与天地二气的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所迷惑。《内经》将人的身体视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人的生理现象的变化与自然界变化一般原理的一致性。“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这说明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离不开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观与“天人相应”观所体现出来的是整体观,把人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等置于整体联系之中,并将其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各个环节,对今天的医学临床实践仍有启发意义。 《内经》对养生学有突出的贡献,他强调整体观及从“防未病”思想出发,指出应“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强调从外因和内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23640668.html,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 作者:李茁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2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2.71 摘要附子理中汤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本文分别分析呃逆证、胃脘痛证、泄泻证患者各1例,均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患者病情均好转。 关键词附子理中汤;呃逆证;胃脘痛证;泄泻证 3 cases of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 Li Zhuo Shuiluo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uanglang County,Gansu 744600 AbstractThe effects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re removing cold and tonifying qi spleen.It can treat spleen and stomach cold syndrome and spleen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This paper respectively analyzes 1 case of patient with hiccup syndrome,epigastric pain syndrome,diarrhea syndrome.The patients are all given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 treatment.The patients are all improved. Key wordsFu Zi Li Zhong decoction;Hiccup syndrome;Epigastric pain syndrome;Diarrhea syndrome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本为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证而设。但笔者在临床上根据谨守病机,异病同治之原则,适当化裁加减,或改作汤剂,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呃逆证 患者,女,26岁。2013年11月1日来诊,自述3天前吞饮冰凉饮料后出现呃逆症状,初以为偶然现象,未予重视,次日呃逆频发,病情加重,即去本村卫生所诊治,口服“温胃舒、胃速乐”等中西药均未见好转,今来我院。诊见打嗝频频,难以自制,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西医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属中医“呃逆”之阳虚胃寒证型,治宜温补脾胃,和胃降逆。处方:干姜15 g,党参15 g,白术15 g,附片30 g(先煎),丁香12 g,柿蒂12 g,吴茱萸12 g,旋覆花15 g,代赭石30 g(先煎),高良姜15 g,香附12 g,炙甘草12 g,大枣12 g。共取3剂,水煎分3次温服,1剂/d。并用食盐1 000 g,葱白50 g,和匀炒热布包

“附子”在中医痹证中的妙用——师承名中医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经验总结

“附子”在中医痹证中的妙用 ——师承名中医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经验总结 张志云 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附子为治疗痹证之要药。在中医痹证的治疗上,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积累数十年临床经验,巧妙运用“附子”这味药,组方治疗因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颈、肩、腰、腿及四肢小关节之痹痛,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好评! 【关键词】附子痹证中医辨证施治 1. 附子概述 1.1概念: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性味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主风寒呃逆邪气,寒湿痹阻,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本草纲目》记载“附子入手少阳三阳、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浮而四肢厥者不可借用,如用之者以其治逆也。”其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治功效。 1.2应用“附子”的适应症: (1) 身体骨节疼痛:“身体痛,不能自转侧。骨节痛,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或身微肿,脚气上入。诸肢节疼痛,脚重如脱。”(2) 颈项或四肢拘急:“颈项强。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虚劳腰痛,少

腹拘急。” (3) 恶风恶寒:“背恶寒,恶风不欲去衣。” (4) 头眩、身膶:“头风,重眩。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 2. 痹症概述 2.1概念: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2证型: (1) 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肌肉痠楚疼痛,屈伸不利,恶风,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或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弦或濡缓。 (2)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3) 痰瘀痹阻: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4) 肝肾亏虚: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谈谈温阳散寒的附子理中丸 生活妙方

谈谈温阳散寒的附子理中丸生活妙方 文章| 罗大伦漫画| 八岁编辑| 云少 冬天天气凉了,稍微不慎,就会受寒,所以,我们今天讲讲附子理中丸。 先从两个例子说起吧。 一个是自己母亲的,多年以前,有一次,是春天还是秋天我也忘记了,总之是春秋的时候,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有气无力的,问怎么了,母亲说,最近胃痛,总是感觉隐隐地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也就没有太去想办法,这事儿搁现在我会比较重视的,当时确实没有引起重视,于是就没有多去关心。结果,这个病居然就一直缠绵了下来,期间母亲自己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胃癌,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眼看每天都难受,甚至最后都开始邮购药材了,有亲戚说是吉林哪里有个诊所,什么胃病都能治疗,于是就汇款,给邮寄来了些自己做的胶囊,母亲认真地服用,结果疗效一般。这事儿大约折腾了一个月吧,直到我回家了,看到了母亲,居然还在为此病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沈阳冰冷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

了,母亲老太太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然后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当时是用完全不相信的表情吃这个药的,现在仔细回想一下,似乎是当时就不想吃,但是为了给学医的儿子一个面子,就勉强吃了一丸。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有把握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了。结果,这个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没有再服第二丸。母亲的这个病,就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记了这个寒邪。注:此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只是看我过去写的文章,才会想起来,再看到这段,觉得很惭愧,那时年轻,未能给母亲及时治疗。同时,也提醒自己,有些疾病,是需要当面看到患者本人,和周围的环境,才能分析清楚来龙去脉的。再举个例子。昨天下午(这也是当年写的文章),我从外地刚刚回到家里,一位多年的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她要马上到我家见我,说最近很不舒服。我当时困倦不堪,正想倒头大睡,接了电话,只好振作起来,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演员,她来了以后,叙述了自己的情况,原来是前些日子去海边了,下海玩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后吐

附子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小结

附子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小结 附子乃药中猛将,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仲景在《伤寒论》中但凡危急时刻往往用之。《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方剂凡二十方,此外在小青龙汤、四逆散和理中丸方后加减法中运用附子者亦有三处。其中太阳病篇涉及论12条、方11首,阳明病篇论1条、方1首,太阴病篇论1条,少阴病篇论l0条、方8首,厥阴病篇论5条、方3首,霍乱病篇论4条、方3首。 《伤寒论》中以生、炮附子为纲,分别形成了系列配伍和方剂。 1 凡用生附子必配干姜。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伤寒论》中回阳救逆所用者皆为生附子,且必配于姜。二药相合成仲景回阳救逆之底方,并以此发展成四逆、白通两大系列方剂。 1.1 干姜附子配甘草善能救逆以干姜附子为底方,合炙甘草为四逆汤。 凡少阴病寒化,证见脉沉细,但欲寐,四肢厥逆,发热、头痛,身体痛,或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肢拘急,或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皆可用之。若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此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需加大附子干姜用量,此之谓通脉四逆汤。若上证不解,更见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真阳大虚欲脱,真阴将竭,残阴不敛颓阳之象,急急于上方中更加猪胆汁半合,反佐兼引余阳归于阴中。是方名日通脉加猪胆汁汤,亦救危之名方。若四逆汤证见下利不止,或利止脉不出者,气随津脱,可于上方之中加人参一两,即为四逆加人参汤,兼有益气固脱之功。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下利不止,或利止脉不出,兼见小便不利,少腹拘急水气不利症状者,急在四逆汤中加茯苓四两、人参一两(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茯苓四两),回阳救逆,益气利水。以上为生附子在四逆汤系列方中的应用规律。 1.2 干姜附子佐葱白专治戴阳 白通汤系干姜附子汤加葱白四茎而成,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317条方后云:“面色赤者,加葱九茎”,白通汤中有葱白,可知白通汤证必有戴阳,此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主要标志,因此白通汤堪称戴阳证之主方。若病势危急,格药不进,反见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可于白通汤中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滋阴养液,甚者从之,从阴引阳——此为白通加猪胆汁之妙用也。 2 炮附子随证配方,变化多样附子炮制之后力量由峻而缓,回阳救逆功效减弱,温阳散寒之力增。附子大辛大热,力专性纯,以温阳散寒为主效,配伍在不同方剂中均可补原方之不足,发挥自身作用。如附子与桂枝汤及其类方的配伍,附子与泻心汤的配伍等。此外,附子亦与某些药物组成药对,成为组方的核心。 2.1 与桂枝汤及其类方合用,散寒逐湿,调和营卫 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经典方剂,凡桂枝汤证而见卫阳不足或脾阳虚者,皆可配伍附子。太阳中风发汗过多,心阳大伤,桂枝证兼见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可与桂枝汤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若微恶寒者,上方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如果寒湿相搏,阳虚较甚,出现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重桂枝和附子的用量便是桂枝附子汤;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又当去桂枝加白术四两,方名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姜、枣,加白术,即为甘草附子汤,功可解表散寒,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 总结:四逆汤服用20天,腹部恶寒消失,后期服用一段附子理中汤(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寒症消失。 云居木2010-05-21 21:04 转帖声明:个人体质不同,此试药文章仅作参考。大家谨慎了解药性为好。 此文章为2008年写的,经过传播,现在流通的附子药性也许已经改观增强,大家需要注意这个一点。 个人试用,50克已经感觉非常热量。不太适应。 三天前开始服用四逆汤,从现在开始每天将服用四逆汤的体会记录下来,以供自己研究,也让同道们参考。 服用四逆汤的理由: 1,自己是一个中医,也经常开四逆汤给病人服用,自己却没有服用过,没有深切的体会,想体会一下。 2,自己有如下症状: a,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开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脐部受凉则易腹泻;手脚易生冻疮。 b,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 c,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 d,眼睛近视,有鼻炎,虽经过治疗鼻炎症状已经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感冒,总有很长时间鼻子不通畅而且鼻涕较多;有慢性咽炎,抽烟,每日早晨刷牙后总有一段时间咽部有痰,得用很长时间清嗓子; e,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阳气甚时就昏昏欲睡;多年前有过一次心悸。 f,饭量一般,口味尚可,但是经常有食后腹胀不适的感觉; g,舌淡红苔薄,口不渴,喝则喜热饮,饮凉则脘腹不适。尺脉沉取无力。 3,分析:太阴虚寒则饮凉即脘腹不适、食后腹胀、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太阴脾主四肢,太阴虚寒故四肢不温,脐腹部不能受凉;手太阴肺开窍于鼻,太阴虚寒故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咽部有痰;足少阴肾经虚寒则怕冷,四逆,易生冻疮,腰痛嗜睡;手少阴心经君火不足则心悸;故综合判断为太阴少阴两经虚寒之证。四逆汤补先天命门之火,散一身之寒,祛五脏之湿,故服之。 云居木2010-05-21 21:05 第一天,制附片50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先煎制附片1小时,取一小勺尝已经不麻口,下干姜、炙甘草再煎30分钟,服用。单尝附子汤感觉味苦,现在服用四逆汤感觉味道苦中带甜,有姜的味道,不是很难喝。上午十点服用头煎,下午四点服用二煎,晚上九点服用三煎。三煎味道已经很淡了。看来四逆汤煎服两次即可,三煎的意义不大了。服后当天没有什么感觉。 第二天,制附片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法如第一天,不过只在上午十点,下午六点各服用一次,即一天服用两次。晚上去岳丈家吃饭,喝了白酒二两。 晚上睡觉时按照往常一样用开水泡脚,但是发现,今晚的脚根本就不感觉冷,温度也比往常高。是服用四逆汤的效果呢,还是喝了白酒的效果呢?暂时还不能肯定。 今天是服用四逆汤的第三天,制附片7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服同前。 由于昨晚在岳丈家吃饭,今天早上就吃了昨晚的剩饭了,我素不喜吃剩饭,故用开水泡了吃,也没有必要品味了,很快就连吃带喝的装进了胃里面。

一名医生用大剂附子的经验

一名医生用大剂附子的经验(转载) 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医者佛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此皆是阳虚也。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舌淡。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诊为肾阳虚。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其中附片25 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

上退至踝关节处。止方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脉仍沉细。环唇苍白色不褪。知阳虚未改。当继续补阳。上方加制附片为35克,干姜45 克,灸甘草55克,继服。症状继减,再加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炙甘草60克。服数剂,皮肤红肿继褪。服数剂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别轻松,走路飞快,女儿几乎跟不上,且上下楼梯轻松异常。注:制附片先煎30分钟,再合诸药再煎90分钟。我用附子皆同此。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医的处方。首诊病人没有带来他医的处方,但根据病状,病人一年治疗没有效果,我猜想到,他医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剂。因为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时医多从热毒考虑。此为一。其二,病人脉沉细,右尺特别沉。典型的阳虚之脉。且环唇区乃肾区,其色苍白,肾阳虚可知。其三,服补阳药有效后,再服症状不减。此时,我曾细细思考,是否补阳已足。但观其脉,其环唇色泽,知病情仍为阳虚,于是加足四逆汤用量,以恢复病人的真阳。至今,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好转。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我用附子是有严格的指征的,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下。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典型的少阴证的表现。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渐加大用量。一般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另外,

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

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嗷嵯灾?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 2-1(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3、祝谌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一枚(约9g)或一两(约3g),多则用三枚(约27g)或六两(约18g)。常与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配伍,树立了附子应用的规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疗效很好。 宋代有关附子的创新方增多。如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生饮,由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为治疗中风偏瘫语謇

之名方。还有魏岘《魏氏家藏方》中的芪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 明代的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炙甘草,特别是方中有麝香,增强了附子的温通开窍作用。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病证,并含有配方。还记述了三位常服用附子年至耄耋仍"康健倍常"的验方。李氏认为,"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规概论也。"这种从实践经验中悟出的论断,诚实可信。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并依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创右归饮、右归丸,将附子、肉桂与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等相伍,被医家推崇为调节肾阴阳代谢的代表方剂。 清代陈修园总结张仲景用附子的经验,乃为"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热,如夏日可畏,救阳法也。"(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四》),并在《时方妙用》中立消水圣愈汤,此方由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组成,陈氏标为"治水第一方".后人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饮泛滥、湿浊凝聚的咳喘、阴水、寒疝等,多有良效。特别要提的是王清任所创的急救回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路。其后,唐容川创天魂汤,将附子、干姜等温里药用于出血证,为治疗虚寒性吐血另设温阳摄血法。

附子理中丸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丸功效与作用 内容简介: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3、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1、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3、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4.、其他: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附子理中丸的作用 1、调节胃肠道运动:据报道附子理中丸可明显增强胃张力及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该药还可抵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及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 2、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动物实验发现,脾虚动物经附子理中丸治疗后,在4℃冷水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药能显著增强脾虚动物的体力和抗寒能力。 3、附子理中丸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脾虚动物的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黄丸在补阳上有什么不同? 答:一补中焦,一补下焦; 一补后天,一补先天; 一补土,一补水; 一补脾,一补肾。 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四君子汤的区别 这几种丸药多用来治疗脾胃虚弱的腹泻等症,但要区别。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均属补益药。两者均含人参、茯苓、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含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含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含当归活血养血。但两药也有差别: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陈皮、砂仁加强健脾和胃作用;人参归脾丸另有龙眼肉、炙甘草补血和营。另外,二者所含同样药物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意在健脾益气;人参归脾丸重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 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泻。脾虚,对脾胃虚寒,寒气郁腹,胸腹胀气,腹部喜暖、喜按,呕吐泄泻等症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当患者因腹部受凉或年老体弱,肢冷体寒出现腹痛时,选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桂附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炮干姜、炒白术温脾阳,党参、炙甘草补益中气,中阳得温,斡旋四旁。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卧者,为首选之品。四君子汤的适应症是脾胃气虚,运化乏力。面色萎白、四肢无力、语言轻微、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吐逆,或大便溏软、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服用什么丸,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不可随意滥服,以免并发他症。同时,把丸药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老中医:附子的6种用法和8项使用注意

1.回阳救逆 附子对脾肾阳衰欲亡的有很好效果,是中药回阳救逆中最为优秀的药物。常与干姜、甘草配合,治疗脾肾阳衰四肢厥冷,泄泻如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口干等热象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配合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加猪胆汁。若兼大汗出者,是气脱之象,应该与人参配伍应用。前人治疗亡阳厥脱时用四逆汤、参附汤,其主要区别是汗出与否,泄泻有无;即汗出者必用人参;泄泻者必配干姜;若汗、泻并见,则人参、干姜并用。 2.温心肾 心和肾有阴亦有阳,阳虚者阴亦不足,故补心或肾之阳时,必佐补阴之品。内经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因此在补心肾之阳时必须同时配合一定的补阴药(特别久病更是如此)。附子的用量以小为佳,一般五分至一钱半较妥,最大量不超过三钱为宜,否则容易使少火变成壮火而为邪。 3.温脾肾

脾胃属土,虚寒时容易生湿,心肾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脾胃虚寒多用附子,如附子理中汤。由于脾胃虚寒容易生湿,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像心肾阳虚时必须配合一定的养阴药。附子理中汤以具有指趾厥冷,脉沉细迟缓的胃脘冷痛,或胃脘、胸部同时疼痛的效果为好;若脉见虚大,虚阳外越者,附子有走有守,能内达外散,温中而敛阳,大量用之有很好效果。 4.温通利水 附子本身没有利尿作用,但对脾肾阳虚或心肾阳虚的水肿却有很好效果。若单纯从通阳利水的作用看,附子不如肉桂,但对脾肾阳虚、心肾阳虚及肾水凌心、肾水凌肺的浮肿,附子又较肉桂为佳。单纯肾虚引起的下肢浮肿,附、桂配合常能增加利水的效果。 水肿用利尿药是一般的常识,但是以脾虚、气虚、肾虚为主者,单纯用利尿药不但不能利水,反而损伤正气,尿更难利,因此虚证为主的水肿一定要以补虚为主,利水为辅。 5.除寒止痛 附子温心脾肾,兼能入肝,所以治疗寒实证脉紧、胁痛的大黄附子汤用附子,胃脘冷痛、脐腹冷痛、疝痛和寒厥心痛等亦用附子。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跟师心得 ---附子特性老师从医多年,学验俱丰,临证用药,活灵活现。在跟师过程中了解附子的一些特性,有现将其附子用药简介如下: 一、扶阳固表:(附子配桂枝) 恶寒证,有表症与阳虚的区别。凡发热恶寒并见的,多为表症。宜用麻黄汤,枝桂汤,小柴胡汤等方治疗。若单恶寒不发热或汗后表解恶寒的。多为阳虚恶寒。是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肌表,不能固表御邪所造成的。正如钱璜所说:“其命门真阳已虚,以致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紧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寒也”。亦内经所谓:“阳虚则外寒”,伤寒论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凡太阳病兼卫阳虚而恶寒者,“伤寒论”中均以一枚炮附子,参与解太阳病的方药中,以对症治疗卫阳虚恶寒的症候,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方中的附子都是治疗卫阳虚恶寒的。如张潞论桂枝加附子汤时说:“用桂枝汤者,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者,壮在表之元阳”。 二、回阳救逆:(附子配干姜) 凡大汗,大吐,大下之后,阳气衰微,症见“恶寒”,“烦燥”“手足劂逆”“脉微欲绝”“下利清谷”……等症。濒于亡阳阶段,两书中必用生附子一枚,配合干姜来回阳救逆,急救垂危之阳,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等方都是这样配合应用。附子走而不守,生者尤猛,在此亡阳阶段,病势更急,故急用来回阳,更配合而不走的干姜,使

回阳救逆的作用更强。二者配合既可迅取效,又可疗效持久。的确是经方的妙用,实为我们深入学习的榜样。 三、通阳开痹,逐寒镇痛:(附子配桂枝治风湿在表,配白术主寒湿在里;配以仁治寒胸痹;配健脾药治胃腹冷痛;配麻黄治阳虚外感)。 附子为大辛大热的药物,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络,对阳气不振,寒湿或阴寒内盛的有通阳开痹,散湿逐寒,镇疼痛的作用。在两书中多有例证,其中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1、主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在两书中主治风湿痹症的三方中,均重用大量的炮附子(二、三枚)来主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的症假。风湿在表“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的配合桂枝。如桂枝附子汤;寒湿在里“骨节疼病,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的配合白术。如甘草附子汤。于两方中不难看出附子的作用不但能通阳开痹,而且还有逐寒湿,镇疼痛的作用。可见一味药,因其用量不同,作用也有所改变,这是我们临症中应该注意的。2、主治胸痹:胸阳不振,寒湿内停或阴寒内盛的,两书中也常以附子振奋阳气,散湿逐寒,通行痹阻。薏苡附子散主治“胸痹缓急”,乌头赤石脂丸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都是依靠附子起这种作用来达到愈病的目的。正如黄元御论薏苡附子散时所说:“胸痹缓急者,水土湿寒,浊阴上逆,肺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寒湿。薏苡附子散,薏苡泄湿而降浊,附子逐寒而破壅也。”3、温中散寒:脾胃必得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脾胃虚寒,胃腹冷痛,下利清谷等症,除以参术妾草等来温中散寒外,还必须加以附子等壮阳助火的药物来助命门之火,以温暖中焦脾胃。如四逆汤主治“表热里寒,下利清谷”,附子粳米汤主治“腹中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