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阅读答案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V1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V1](https://img.taocdn.com/s3/m/96ff69e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a.png)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V1
人造太阳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技项目,它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清洁能
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造太阳。
一、人造太阳的原理
人造太阳是通过核聚变技术产生能量,具体而言,就是将氢原子聚变
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通过模拟太阳内核的高温高压环境,让氢原子在磁场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聚变,产生能量。
二、人造太阳的优势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核裂变技术,核聚变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燃料常见:聚变燃料是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在地球上非常常见,而
核裂变燃料则需要稀有元素。
2. 安全性高:聚变反应不会产生核废料和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产生
污染。
3. 能量密度大:核聚变技术可以在小型反应堆中产生大量的能量,可
以满足城市能源需求。
三、人造太阳的挑战
尽管人造太阳有很多优势,但想要实现核聚变技术商业化仍然存在许
多挑战。
1. 技术难题:核聚变技术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可控核燃烧等复杂技术,至今仍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2. 成本高昂:人造太阳需要庞大的设备和高昂的运行成本,商业化进
程严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
3. 安全问题:虽然核聚变反应更加安全,但对于容错性和人为失误的
考虑必须更加谨慎。
总体而言,人造太阳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商业化进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
关和成本优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人造太阳将成为
创造清洁世界的重要利器。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阅读答案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阅读答案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阅读材料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
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
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
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
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1)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22b64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7.png)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1)近年来,“人造太阳”的话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而当中,一部叫做《人造太阳》的纪录片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人类在太阳能研究方面的伟大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个话题,以及从这个纪录片中汲取一些什么启示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1. 人造太阳真的起到了太阳的作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人造太阳”也能够像太阳一样持续释放出能量,但是与太阳相比,人造太阳所产生的能量数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人造太阳的能量产生来自于聚变反应,也就是说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才能维持其持续运行。
相比较而言,太阳的能量则是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而这种反应可以不断自我维持且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2. 人造太阳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人造太阳主要是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分别是“大真空室”和“量子井”。
整个系统运行的原理是:在大真空室内部通过注入氘气体,相互碰撞的氘原子会运动得非常快,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太阳内部的数倍,从而产生出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创造出核聚变的条件。
而“量子井”则是整个系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存在能够极大地提高氘气体的浓度和密度,从而使反应能够更加高效和充分地进行。
3. 人造太阳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是什么?人造太阳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还是非常广泛的。
在能源领域,它可能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因为它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且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产品。
另外,在空间探索方面,它也能够大大提高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因为人造太阳可以模拟太阳的辐射环境,帮助科学家更加准确地研究空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另外,它还能用于医疗和材料研究等领域,展现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总而言之,人造太阳无疑是代表了人类在科技上的伟大进步和变革,也为人类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
虽然人造太阳与太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仍然要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乐山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题及答案

乐山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题及答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
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
国际热核计划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
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
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
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
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
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
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
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
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阅读文段,根据语境填空。
如上图所示,在甲骨文中,“契”(qì)是会意字。
右边是一把刀,左边的丯(jiè)是草芥,合起来表示① 的意思。
楷书的“契”字增加“木”旁,表示这种契刻记事是以木条为材料的。
后来“木”误写成“大”,就成了今天的“契”字。
后引申为符契,又引申为相和、相投,如端木蕻良笔下,关东原野的土地和他的心就在热情的① (mòqì)里彼此呼唤。
“锲”的读音为① (A.qìB.qiè二选一),仍表示雕刻的意思,如闻一多先生① (词意: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地钻研古代典籍,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二、情景默写整理时,小柯发现唐诗和宋诗在题材内容上有些差别。
以此,他推断“百唠千声随意移,三、语言表达3.赏析标语。
柯桥瓜渚湖畔的樱花和郁金香成了本地网红,观赏者络绎不绝。
为此,公园新立一块标语牌——“郁你相遇,樱你而美”。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四、名著阅读4.以下是小语对七下名著中“救助”情节的整合、圈点、批注,请结合相关名著完成下5.“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越到艰难险阻,越显人间大爱!”请从祥子、尼摩船长、梁生宝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大红花李娟①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
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
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②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
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
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③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阅读练习及解析答案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
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
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_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
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
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那么问题来了,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
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也同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6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
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xx 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
“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
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
2023北京丰台区初三二模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北京丰台初三二模物 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6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选择题和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题2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A. 千克B. 牛顿C. 瓦特D. 安培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B. 故宫角楼在水中的倒影C. 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D. 皮影在幕布上形成影子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胡演奏优美旋律时,它的弦一定在振动B.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 在高速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消除噪声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初春的清晨,湖面上的冰化成水B.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 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5. 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天平B. 瓶盖起子C. 食品夹D. 钳子6. 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每隔0.1s记录一次苹果的位置,如图所示。
关于苹果下落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苹果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B. 苹果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 苹果所受的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D. 苹果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7. 如图所示的过程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气球悬停在空中,热气球所受重力对热气球做了功B. 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马的拉力对车做了功C.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脚对足球的踢力对足球做了功D. 起重机吊着亚物沿水平方向移动,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8. 如图所示的四种飞行器,在飞行时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获升力的是()A. 热气球B. 飞艇C. 飞机D. 火箭9. 下列数据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0kgB.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0dmD. 中学生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10.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磁实验中,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是A. B. C. D.11. 如图所示是小丽测量未知电阻x R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U不变,其中0R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太阳》阅读答案
人造太阳◆何平
①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
②“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
③太阳的光和热,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
④氢dan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
但氢dan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
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⑤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
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
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
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
⑥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
从氢dan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至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
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
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
⑦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
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
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
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
⑧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
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
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
⑨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
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
14.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
15. 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
▲
16. 第⑥自然段与第⑦自然段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
17. 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在自然界中,你认为还能开发哪些目前还未利用的清洁的能源?简要说说能开发的理由。
▲
参考答案:语文网
14.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
能为人类提供可控而又源源不断的能源。
15.为人类能制造人造太阳提供依据。
16.不能互换,因为这篇文章采用逻辑顺序说明。
这两段在内容上存在因果关系,前段是因,后段是果。
换后不符科学的合逻辑顺序。
17.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
涨潮能、地震能、雷电能、声音能。
如:雷电能——制造一种能耐高压的蓄电池放在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