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防控_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转基因生物也开始在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转基因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从而赋予目标生物体新的特性。

这些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同一物种,也可以来自不同物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为生物精确地选择和导入特定的基因,以实现某种预期的特性。

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在于其具备与自然界中物种基因不同的性状,以及这种性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二、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评估1.实验室研究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之前,科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室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包括对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进行实验室观察和验证。

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基本特征、表达模式以及是否成功实现预期目标。

2.生物学特性分析除了实验室研究之外,科学家还会将转基因生物引入到特定的生物环境中,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这些分析往往包括对转基因生物的生存能力、繁殖效果、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转基因生物在生物系统中的表现和影响。

3.食品安全评估对于转基因农作物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安全评估。

科学家将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性评估,包括检测转基因农作物中的外源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评估食用后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食用该转基因农作物是否会引发过敏等细致的研究。

这些评估结果有助于判断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4.环境风险评估对于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环境风险评估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科学家将转基因作物种植于合适的环境中,通过监测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来评估其对环境的风险。

这些评估包括转基因作物的传播性、与非转基因作物的杂交情况、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

农业生物安全科普

农业生物安全科普

农业生物安全科普一、农业生物安全概念农业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和控制农业生物风险,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它涉及到农业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生物安全、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农业生物安全法规为了保障农业生物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各国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例如美国的《转基因生物标识法》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标识,以便消费者知情选择。

强制报告制度:某些国家实行了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农民、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农业生物安全相关信息进行报告,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农业生物安全法规的行为,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罚款、监禁等。

三、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防治农业病虫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通过保护各种生物资源,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农业、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转基因生物安全与农业环境安全的关系: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转基因生物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但对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和监测。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一些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

但科学界对这些担忧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未发现明显的风险。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标识和使用进行监管。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报告1. 引言1.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与分类转基因食品,指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食品的基因组成,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

按照转化目标的不同,转基因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抗虫食品:如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玉米等,通过转入抗虫基因,减少农药使用。

•抗病食品:如转基因抗病水稻,通过转入抗病基因,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耐除草剂食品:如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通过转入耐除草剂基因,便于农田管理。

•改良品质食品:如转基因延熟番茄,通过改变果实成熟相关基因,延长货架期。

1.2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转基因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转基因作物在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统计,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1.9亿公顷。

在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毒木瓜等。

此外,还有许多转基因作物正处于试验阶段。

1.3 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意义与目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助于揭示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为政府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深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可以增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

2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2.1 遗传风险转基因食品的遗传风险主要涉及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

基因流动可能导致转基因作物与野生亲缘植物杂交,造成基因型的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转基因作物中的抗虫、抗病基因可能通过垂直传播传递给害虫和病原体,导致它们产生抗性,从而降低转基因作物的效果。

基因污染还可能使非转基因作物受到污染,影响其品质和市场接受度。

2.2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如对益虫、土壤微生物等造成不利影响。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内基因的序列,使生物体具有更加优秀的性状或者新的生物功能。

然而,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开始担忧。

本文将就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一些探讨。

为什么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将目标基因按照要求进行组合和改变的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加高产、优质的农作物,以及能够抗病病虫害的作物品种。

同时,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还被用来研究人类遗传疾病,并寻找治疗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可以让生物体具有更加优秀的性状或者新的生物功能。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又称为基因改造生物。

它是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将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或插入,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体。

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在原有物种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特性,例如抗虫减药、提高产量等等。

被转移的基因来自于其他品种或者来源于人工合成。

转基因生物是一项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技术。

目前,在全球有许多国家选择使用转基因技术,来为自己的国家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和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人开始担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

他们担心转基因生物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人们开始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

为了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转基因生物的明确来源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移和传播情况。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影响时,我们需要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和工具。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

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创新,其中转基因作物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转基因作物是通过人工改变植物的基因组,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功能的农作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以期全面了解这一技术的影响。

一、转基因作物的利:1. 提高产量和抗病性:转基因作物经过基因改良后,常常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抗病性。

例如,转基因玉米具有自身的抗虫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了产量。

这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减少农药使用:转基因作物常具有自身的抗虫特性,降低了农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并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3. 改善营养价值:转基因作物的改良往往可以增加植物的营养价值,例如增加维生素的含量或改善蛋白质的品质。

这对于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和提供更健康的食品具有积极的影响。

4. 适应恶劣环境条件: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基因改良提高其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使其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这对于农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基因作物的弊端:1. 生态风险:转基因作物与自然界原生植物交叉繁殖的风险不可忽视。

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流入自然界中,可能对自然植物或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引发生态失衡。

2. 影响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耐逆性,可能对周围的植物和昆虫造成竞争压力,导致部分物种的数量下降,影响生物多样性。

3. 食品安全问题:由于缺乏长期食用的相关研究,一些人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安全评估的研究,但人们对于转基因作物长期食用的潜在风险仍存在担忧。

4. 产权争议: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创新和利益分配也引发了一系列产权争议。

大型农业公司通过基因技术的垄断,使得许多农民面临高额的专利费用和无法独立决策的问题。

综上所述,转基因作物作为一种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具有其优点与不足。

4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网络构建1)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等转基因成果 2)转基因家畜、家禽: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中含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蛋白3)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中国。

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和,棉花和油菜次之。

一方观点: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理由:①反对“”,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食物安全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一方观点: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可在技术上进行克服理由:①“实质性等同”是对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一方观点: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安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全生物安全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性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杂草”争一方观点: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论理由:①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会很快死亡,②转基因农作物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④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一方观点: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重组微环境安全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入生物一方观点:不必对环境安全问题做出过度反应,有的转基因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理由:①转基因生物移入的是已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抗虫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正确做法:,而不能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制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措施 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网络构建概念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第十章 转基因与生物安全

第十章 转基因与生物安全
在对一种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应首先了解其背景资料包括食品名称来源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基因改造方法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生产体的特性人体摄入量使用目的及使用人群是否是特殊人群目的及使用人群是否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加工方法及食品成分等同时确定待评价的试验样品与实际生产的和人类实际消费的食品是否一样
第十章 转基因与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
• 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污染”造成生态问题, 引起杂草化。
1998年,加拿大Alberta省发现一种Canola油菜,它由于基因污染而含有 抗草甘膦、抗固沙草、抗咪唑啉类除草剂等三掌转基因堆积而成的“光 谱抗除草剂基因”(HT基因)。这种多抗性怪异油菜的种子爆荚、休眠 期长、种子很小、圆而光滑,可随风传播到相当远的距离,更易造成基 因污染和扩散,而一般除草剂对它无可奈何,成为多抗性的“超级杂 草”。 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J. E. Losey 1996年在《Nature》杂志发表的一 篇报导:他们用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来饲喂大斑蝴蝶幼虫, 对照组是加普通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及不加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 结果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饲喂幼虫后,第二天死亡10%以上,4天后死 亡44%。而对照组全部存活。这就表明,Bt转基因玉米花粉可能威胁大 斑蝴蝶的生存,引起生态种群的破坏。
•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 对转基因食品从营养与毒理学两方面按个案进行评 价。在对一种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应首 先了解其背景资料,包括食品名称、来源(动物、 植物或微生物)、基因改造方法(宿主、载体、插 入基因、重组生产体的特性)、人体摄入量、使用 目的及使用人群(是否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 等)、加工方法及食品成分等,同时确定待评价的 试验样品与实际生产的和人类实际消费的食品是否 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12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防控——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作为一项新兴的现代生物科技,转基因技术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对解决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人类社会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并获得积极推广。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而产生的转基因生物具有异于传统生物的全新特性,本身存在某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融入人类生产、生活,转基因生物安全备受关注,国际和国内立法纷纷规定针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口、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对其所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际损害的处理。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危及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转基因生物本身融合了优质的生物基因,生存力和竞争力明显会超过原始的野生生物物种,当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生态环境中,可能威胁到这些野生物种,甚至会排挤某类传统物种的生长,最终导致该生物种群的没落。转基因生物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适应性、生存性更强,将其释放到与其他物种竞争的环境中去,可能破坏自然界平衡的食物链,威胁到更多的生物群落发展,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灾难性破坏。另外,如果转基因生物的基因通过漂移等方式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杂交,便会产生性状更优的另类生物,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加速其他物种的灭绝。例如,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地中出现的“超级杂草”,便是经基因漂移而与近缘物种杂交形成,具有更强的抗药性,直接损害了农业种植环境。二是存在基因污染的潜在威胁。转基因生物所特有的优质基因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如果放任其在自然界扩散,足以影响到其他生物的进化。当这些生物的外源基因向近缘野生物种或者其他物种转移,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生物遗传多样性,进而破坏大自然的基因库,造成物种间的混杂紊乱,这就是基因污染。对这个问题最有力的佐证是墨西哥玉米事件。作为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存在大量不同品种的野生玉米,为保护玉米的多样性,墨西哥政府规定不允许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玉米。但是,2002年墨西哥公布由环境与资源部、国家生态研究所和国家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提交的研究报告,确认墨西哥玉米品种已遭到转基因玉米的基因污染。墨西哥玉米事件说明,基因漂流、逃逸产生的污染可能冲击生物多样性。另外,基因污染的危险性还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一般而言,传统环境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物扩散具有相对确定的范围,并且大部分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危害会逐渐消退。但是,基因污染产生的影响具有持续性、扩散性和不可恢复性,受到基因污染的生物因生物体自身的不断繁殖与进化而成为持续性的对生物多样性的灾难,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三是可能威胁目标生物以外的非目标物种生存。转基因生物的高抗药性、抗虫性和自身品质的优化能够更好地实现生物生长,从而解决粮食等社会问题。不过恰恰是转基因生物这一特性,对非目标物种将造成伤害。所谓对非目标物种的伤害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利用转基因技术产生的优质、高产和抗虫、抗草、抗病毒、抗逆境等各种抗性的转基因生物在攻2012年世界环境日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同时对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乃至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潜在风险。应当坚持控制与发展原则,将转基因生物应用放在可控的范围内。■ 文 / 闫海 燕晓静观点观察思考观点46击或消灭自己的特定目标时,间接、

无意伤害到系统内其他生物,从而引发的生态风险。例如,大面积种植植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必然会使棉铃虫等目标害虫大量减少。但是,从自然生态循环的角度看,这也使得对Bt杀虫基因具有抗性的虫类因棉铃虫的减少而大肆繁殖,危害棉花生长。同时,目标害虫的减少会切断原有食物链,必然影响到以其为食物的昆虫的数量,排挤传统自然生物的存在。四是可能引发物种逐步单一化危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动植物作物品系是抵御未知的灾害和环境变化的优良生物,这除了归功于数千年人类不断实践的积累,还在于大自然这个丰富的野生基因库。然而,随着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商业化,丰富的生物品种日益消减。农民基于对高产的渴求,无视生物多样化的要求,盲目种植或养殖更具竞争力、生产性的转基因生物。大规模单一品种生物的生产会影响到基因库的更新和丰富,使生态平衡处于危险边缘,将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粮食与食品保障,使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越来越少,直至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另外,单一植物的大规模种植,也令其所携有的杀虫基因由根部浸入周围土质,影响土壤里细小生物,以及土壤环境的发育,产生对生物多样性更隐蔽、更具潜伏性的危害。这些都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粮食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国际立法国际社会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立法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公约》

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纳入国际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人类共同的关切。要求缔约国应采取相应规制手段,管理和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应用中可能对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可能危害本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物种要谨慎引入,做好预防工作。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生物安全”的概念。1995年第二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第II/5号决定以拟制议定书,并于2000年通过《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是一项多边环境协定,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而控制和管理转基因生物体越境转移、过境、装卸和使用。《议定书》要求任何活性转基因生物首次引入前必须获得进口国的事先知情同意,以确保进口国不受到活性转基因生物潜在危险的损害。在得到进口国事先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口国也可要求出口国对所提供的活性转基因生物以科学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并承担费用,避免在引入活性转基因生物后因各方面条件不适合而产生负面效应。即使转基因生物成功引入,也必须根据规定对其予以明确标识,以说明其转基因特性。此外,国际社会一直考虑详细拟订关于转基因生物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和补救的规则,经过7年的谈判后,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缔约方会议通过一项称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的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的国际协定。补充议定书通过一项行政性办法来解决一旦由于越境转移的转基因生物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造成损害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建构我国已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内立法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基本要求。

2001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条例》规定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识等制度,其中标识制度体现我国与国际立法在相关领域的融合。我国转基因安全立法起步较

> 随着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商业化,丰富的生物品种日益消减

观察思考47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12

晚且发展缓慢,目前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因此,为应对转基因生物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潜在危害,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及管理措施亟待完善。

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但是与之相匹配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却明显滞后。这严重制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并且容易引发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混乱。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规范的位阶较低,以致缺乏权威性,难以保障执法的力度。更重要的是,这些规定较为零散,缺少专项立法的统摄。因此,我国应制定一部“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加强法律实施的力度,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入手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有效地管理和规制,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目的。各相关行政部门应根据上位法的规定,就职责范围内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工作制定部门规章,

确保转基因生物所涉诸环节都有法可依,并推动各项标准明晰化、操作具

体化,最终实现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制保障。

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目前,农业行政部门是我国主管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机构,同时环境保护部门、科技部门、卫生部门等机构也具有一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职能,上述部门之间管理职权交叉,存在重复管理、管理空白等问题。我国应强化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应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监督管理与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相结合、政府监督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一个以管理转基因生物安全为主要职能的专门机构,统领其他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使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

采取风险预防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原则所谓风险预防原则,是在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所应用的转基因生物确实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闫海、燕晓静,辽宁大学法学院)

会发生环境损害的情况下,也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可能损害的发生。尽管目前尚无确切的科学依据和事实证明转基因生物具有风险,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有风险不等同于没有风险,更不能确定将来不会发生风险。转基因生物毕竟不同于原始传统生物。为保护大自然生物基因库,发展转基因生物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将风险预防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完善转基因生物标识为有效地防止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对生态平衡造成冲击,以及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接轨,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规定,标识制度仅适用于现有目录的产品,范围过于狭小。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应着眼大局,扩大标识制度适用范围,将所有投入市场的各领域不同功能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明确规定未经标识或未按规定进行标识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不得进口,也不得流入市场。

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国际合作转基因生物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跨区域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各国贸易的流通中十分普遍,

任何一国都不可能闭门不接受转基因生物,或仅仅依靠本国有关的环境法律来进行规制。因此,有效解决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国际合作极其必要。

> 转基因生物本身融合了优质的生物基因,生存力和竞争力会超过原始的野生生物物种。图为转基因辣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