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

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
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如何做好观察记录(二)

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观察、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观察、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有了教师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并适时作出调整;有了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水平才会显著提高,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而敏税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而这些在活动过程中还不断地、灵活地更换,有时还会交叉重叠出现。观察分为有目的的观察和随机性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在游戏区活动中交互使用。每当投放了新的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都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种观察的针对性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的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把《纲要》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并且把《纲要》的精神理念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可是在区域活动中,首先由于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个别化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活动现场的观察也会成为个别化的活动,即针对某一幼儿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指导,而忽略了大多数孩子的情况。其次由于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各种不同的区角,并且不断变化着这些内容,教师为了能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巡视,被动、琐碎地去观察,无法对某一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

1.观察幼儿需要,了解实际水平

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教师要正确指导区域活动,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欢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

2.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

只有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提高游戏水平。一天,我班幼儿在建构区搭了一座城堡。搭完之后感觉无所事事,便“扔”下城堡玩起了打仗。任我怎样引导,孩子们对辅助材料也没有兴趣。这时我离开建构区站在一旁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悄悄地从城堡中抽出几块积木,搭成一辆摩托车开了起来;有的幼儿抽出几块塔起了动物园。忽听“哗啦”一声,城堡塌了。我问:“城堡怎么会塌了·”“是被坏蛋炸坏的。”孩子们回答。我问:“那城堡坏了,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们都说:"咱们再把它修好吧!""行,咱们这次修一座比刚才更漂亮的城堡。"我鼓励着大家。于是,孩子们又把各自拿走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认真地搭了起来。看着它们搭得那个高兴劲,我终于明白:孩子们的兴趣点就在搭建上,他们并不想玩什么辅助材料。刚才是我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一味地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引导他们玩辅助材料,他

3.

那是不是孩子们有兴趣,玩得高兴就行呢·不一定。孩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教师必须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针对性强的、有渐进发展性的目标。这样才会使游戏开展得有意义,才能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游戏质量,最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

4.

我们在开展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即将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如我班幼儿学习使用剪刀时,边剪边往下撕,这样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们及时给

5.

在区角活动时,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来处理,如果没有观察到事情的过程,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处理问题时就不会公正、客观。因此,每个细节都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她把这一教育过程概括为--大胆地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适时地引导。区域活动的观察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学校教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学校教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学校教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活跃教职工生活,更好地开展“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活动,丰富全体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体质,培养学校教职工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我校工会特举办“教工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共设置了5个趣味竞赛项目,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快乐健身,全员参与 三、人员分工 1.领导小组: 组长:付永飞 副组长:钟金申 2.裁判:叶珈嫚蓝林俊黄维祥郑奕 3.器材负责:桑亦宁 4.摄影:武乐群 5.后勤:曾忠明 6.计时员:罗官银 四、活动地点: 联城小学操场

五、参加对象: 联城小学全体教师 六、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1日下午 七、比赛方式: 全校教师分为分成6个大组,以大组为单位,参加相应的比赛项目,每个项目设6个等次,分别从高分到低分是10、9、8、7、6、5分,计项目总分胜出为第一名,然后依次排列。 八、比赛项目: (一)东奔西走找朋友 每位成员抽签到一张挂历年画的小纸片,东奔西走去组合成一张大张的、完整的挂历,分别组成一张大挂历年画的成员为一个团队,用时少的团队获胜,依次排列。 (二)各具特色抱成团 此项不计分,每个团队要求选出团长,定出本团具有特色的队名和响亮的队的呼号,并在全体教职工面前团体展示。 (三)争分夺秒收种忙 1.比赛方法:参赛队每队8人,分两队每队4人对面站立,中间相隔距离18米,听令声第一个运动员手持装有5个球的盘子起跑,依次将球放进沿途设置的5个杯中,跑至对面终点后将盘子交与对面一个运动员,运动员接过盘子依次将球捡起并放进盘中,跑至对面交给下一个运动员,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跑完全程比赛结束。记时

小学趣味运动会方案1

趣味运动会方案 一、运动会主题: 阳光、趣味、团结、健美 二、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升广大学生体质,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挥智力和个性特点,创设文明、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新时代小学生形象,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用健康的身体投身于学习之中,特举办此次趣味运动会。 三、运动会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地点:运动场 四、裁判员 裁判员: 五、活动内容: (一)单人项目 1。托球跑(1-5年级) 乒乓球必须放在羽毛球拍的中间,不能用手固定,每个人每次只能托一个球,从起点到终点将球放下,再从终点返回起点,球不掉在地上为有效,如果球在托送途中掉到地上,选手将球捡起后在掉的位置开始比赛。在规定的赛程内(20米)用时最少者名次最好,每班男女生各2名选手参赛。 (二)双人项目: 1.心心相印(3-5年级) 两人背夹一篮球,步调一致向前走,向前走时,双手不能碰到球,否则碰一次罚总时间加2秒,通过20米距离,用时最少者获胜。每

班两人一组,每班男女生各2组选手参加比赛。 2.两人三足(1-5年级) 两人并排,用布条系住两人各一条腿,比赛分道实行,跑道长为20米。比赛时,可允许队员攀肩、扶腰前跑。快者胜。每班两人一组,每班男女各3组选手参加比赛。 (三)集体项目: 1,袋鼠接力运瓜(1-5年级) 比赛方法:每个队员用双腿夹住球,然后以跳跃方式前进到达终点(10米),绕过障碍返回起点,将球传给下名接力队员实行接力赛(中途如果有掉球现象,从什么地方掉球就在什么地方将球捡起再前进,违例者将此次得分扣除)器材有软式排球(足球、篮球)用时最少者获胜。每班每组男女各3人,每班可2组参加。 七、参赛方案: 一,二年级为儿童甲组(分男女组) 三,四,五年级为儿童乙组(分男女组) 八、奖项设置 每项项目最终按组别分男女各取前三名,分别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九、注意事项: 1、各班做好安全、纪律、环保教育,活动期间不得乱跑,观看有秩序,在指定区域坐好,加油鼓励方式合理。 2、各班做好队员的组织工作,按时参加比赛。 3、请注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安全。 4、贯彻和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一、讨论:在各幼儿园重视区域活动的今天,角色游戏开展情况是怎样的? 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在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着社会生活与情感。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是幼儿园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因而也是幼儿园广为开展的一项活动。 1、从游戏者活动角度的形式来说,角色游戏是一种装扮性游戏,他是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儿童的一种模仿的需要,获得一种想成为大人的满足。这种游戏在幼儿2岁左右开始发生,4—5岁达到高峰期,6岁开始逐渐减弱。由此可见,幼儿期的孩子,正是角色游戏发展的高峰期,角色扮演游戏是属于他们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满足孩子的这种游戏需要。 2、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处于“独自——机能性游戏”,(主要进行简单的、不断重复、用实物进行的摆弄活动,其操作行为是适宜性的,比如不停地用小勺搅拌);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处于“平行——模仿性游戏”(一名幼儿干什么,其他的幼儿也模仿干什么),这是游戏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说明儿童之间有了初步的玩伴关系;中班开始,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开始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阶段,幼儿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性发展逐渐增强。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幼儿到6岁开始逐渐减弱,出现规则游戏的高峰期。 3、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时间,小班、中班至少每周要有2—3次的固定角色游戏时间,每次时间不少于30—50分钟,大班上学期至少应该保证每周2次的角色游戏时间,大班下学期,随着规则游戏的发展,幼儿扮演游戏的逐渐减弱,可以适当减少角色游戏的次数,但至少也应该保证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时间。同时,除了要保证固定的角色游戏时间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应该将角色游戏的材料和区域有所固定,让幼儿可经常进入游戏。 二、总结角色游戏的主要功能(独特价值) (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功能 1、陶冶情感的功能。 2、学习社会规则的功能。 3、强化社会技能的功能。 4、发展意志品质的功能。 角色游戏有着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社会性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角色游戏的作用,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经验,运用教育机智引导角色游戏,并保证足够的场地、时间和必要的玩具、材料,发掘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二)、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1、想像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以非常活跃的想像为基础的,想像贯穿着游戏的始终。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程度、广度、深度往往取决于幼儿想像的水平。 创造性想像表现在几个方面: (1)表现在扮演角色及角色的活动范围上; (2)表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利用“代替物”的变化; 2、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 儿童在游戏中凭着自己的心愿反映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刻板地、原样地反映,而是在创造性地想像、积极地参与之下自由自主的反映。 (三)角色游戏的其他特点:

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

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 各位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您是否正为日常枯燥的工作而烦躁?您是否正为高强度的工作而倍感压力?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一起走向户外感受清新的空气,和这帮常伴身边的同事及朋友一起游乐,它将令您忘却忧愁,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我们计划在 4月29日下午举行一次趣味活动,您只需要携带一份小小的礼物就可以参加,礼物不分大小轻重,能代表您的心意就行。别忘了在礼物中送上你的温馨的祝福! 活动地点: 学校足球场或喀斯特公园 参加对象: 全体教职工 活动时间: 活动方式: 以年段为单位,分别派规定人数的教师参加相应的比赛项目,按总成绩排名次积分,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分别计5、3、2、1分,最后以六个项目的总积分算成绩。 活动项目: 1.转呼啦圈吹气球:

年段各派五人参加,男女不限。每人转起呼啦圈后吹气球,中途若呼啦圈掉落此球重吹,每人吹起三个气球后换下一人,最后一人吹完比赛结束,用时长短决定名次。 2、合作运球接力: 年段各派四人参加,男女不限。每个组的成员先抽签,4张签上分别写着“手”、“嘴”、“脚”、“屁股”等字。抽到“手”的组员向裁判要气球,然后拿着气球给“嘴”,让“嘴”吹,吹完后,“手”再打个结,然后给“脚”,“脚”用腿夹住气球。蹦到“屁股”那儿,“屁股”再用屁股把气球压烂。脚再往原处跳回来。一组有4个气球,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就获胜。赛程10米。 3、手足情深: 年段各派四人参加,男女不限。参赛人员一手握一足,然后用单足跳的方式完成20米赛段,优先到达者为胜。 4.心心相应: 年段各派六人参加,男女不限。六人分三组,两人以合作组(两人拥抱夹气球),两人面对共同拥抱一只气球,边跑边向前行进,绕过终点,返回起点两人用力将气球夹爆。三组完成最先夹爆气球队获胜。 5.海底传月: 年段各派八人参加,男女不限。每组8名队员依次排成一列,间距一臂。第一名队员双手举起篮球,其余队员弯下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一幼中二班袁芳 摘要:区域自主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 一、本班区域情况: 本学期,我们班(区域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哪些删减和扩充)共有创设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语言区、表演区,其中数学区和语言区为我班重点区域。由于教室的局限性会使个别区域活动受到一些阻碍,但我们尽可能的根据现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区域环境,及时投放、更新区角材料。本学期我们将不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整改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幼儿区域活动时的进行指导上。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是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分别对各区的材料是如何投放的作一个说明,对重点区域重点介绍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丰富,并要有层次性,使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比较受局限性。我们发现,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棒、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未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提高主动性。 (四)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不够

小学生校园趣味游戏活动方案(最新)

小学生校园趣味游戏活动方案 一、运动会主要目的: 我们的童年生活,在家长与孩子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在比赛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因为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尽情的玩,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进团结和友谊,培养他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念。 二、运动会主办单位: 一家人 三、运动会参赛对象: 人民家庭。 四、运动会参赛地点: 备选场地:本地区操场、实验小学校园操场、。希望诸位家长发动社会关系,各显神通联系场地。根据赞助情况,可适当给予回报。 对比赛场地提供者,在趣味运动会背景、条幅标语中为之做相应的宣传,在丹东电视台、鸭绿江晚报和时代丹东网等新闻媒体采访中,对之给予鸣谢。 五、运动会时间及日程安排: 1、9月9日:召开家长会,进行活动策划,组建组委会。 2、9月10日至30日:联系冠名单位、赞助单位,购置奖杯、证书和奖品等。 3、9月10日至20日:网上讨论运动会比赛项目。 4、9月20日:公布比赛项目讨论结果。 5、9月20日至10月上旬:比赛项目网上报名。 6、9月20日至30日:准备器材和道具,确定舞台、音响、摄影、摄像师等。 7、10月上旬某日上午5:00,布置舞台、背景、音响、空飘球、宣传条幅等;

8:00—12:00:举行运动会开幕式,比赛正式开始。当日下午举行闭幕式,对运动会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奖。 六、运动会备选项目:(项目取舍由大家讨论决定) (一)钓鱼比赛: 参赛方式:宝宝个人参赛 比赛规则:在比赛现场,所有愿意挑战的宝宝按月份分组进行打擂。在一分钟的挑战时间内,所钓鱼的数量超过本组擂主的数量,即为挑战成功,可得到一份奖品。挑战失败者,只能领取一份纪念品。每组的擂主成绩都是由挑战者自己创造并保持,直到新的挑战者挑战成功后,将其顶替。 器材准备:水池(水盆),塑料鱼若干,钩鱼杆若干。 (二)自行车比赛: 参赛方式:宝宝个人参赛。 比赛规则:比赛开始后,幼儿骑小自行车沿自己的车道前行,最快到达终点者为胜。 器材准备:小自行车6辆; (三)造房子比赛 参赛方式:三口之家参赛。 比赛规则:跑道为10米。比赛开始后,家庭中的爸爸从起点推车到终点,等在那里的妈妈将大型积木装在车上(一次只能装三块),然后将积木推向起点,并卸下车,由等在那里的孩子用积木搭建房子,搭得又快又好者为胜。 器材准备:小独轮车6辆,大型积木若干。 (四)踩高跷比赛: 参赛方式:三口之家参赛。 比赛规则:宝宝与家长面对面,踩父(母)脚上,起点准备,听口令向终点走去。先到终点者为胜。游戏中宝宝与家长必须始终手拉手,宝宝脚不得踩地。 (五)送气球比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制止限制)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时指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二、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教师工会活动之 趣味运动会方案(优选.)

马尔邦中心校教师工会活动之 趣味运动会方案 活动时间:12月12日上午2:30开始 活动目的: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学校拟利用本周三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地点:后操场 活动牵头:李子蓉 裁判:刘兴农 记录:韩昌全 参加人员:所有教师及食堂工友 奖励办法:全校教师按分成四组,3项比赛的积分累计最高者为第一名,其余类推,按名次发放活动奖品。 活动项目:踢毽子、跳长绳(1分钟)、夹球接力 踢毽子比赛:(器材准备:毽子10个) 1、4个小组每组各派3名代表参赛。 2、比赛分4轮进行,每轮1个小组参赛,每名参赛队员连续踢毽子一分钟,记录3人成绩总和。 3、按成绩高低取名次。 “双人胸(背)夹球跑”接力赛:(气球10个) 1 、每2人一组。 2、每队每次出2人,两人胸对胸或背对背,中间放1个气球,两

人用胸或背夹紧,立于起点线后。令下,两人同时侧向跑动,绕过障碍物后返回交第二队两人。第二队用同样的方法将球运回交下一组。依此类推,先完成的组为胜。 3、比赛规则: (1)、令下后才能跑动。途中若球掉地,要在原地夹好,继续比赛。 (2)、在跑动过程中,一律不许用手触球。 (3)、球运过终点线后,才能交下两人。 4、名次录取:按速度取名次。 一分钟跳长绳比赛: 1、两位男老师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负责摇绳,其他队员成一路纵队站于一侧 2、裁判“鸣哨”比赛开始,再次“鸣哨”比赛结束。 3、记数方法:3分钟跳的总个数。 4、名次录取:按成绩高低取名次。 友情提示: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请老师们最好不穿长统靴或是高跟鞋参加活动。 马尔邦中心校 2012.12.6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小学趣味运动会方案1

文峰二小2017年趣味运动会方案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趣味体育活动,使学生活跃身心,丰富校园生活,共同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同时培养队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队员集体荣誉感。 一、活动时间: 2017年4月28日周五上午(视天气情况调整) 二、活动地点: 学校田径场 三、参加对象: 本校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1.活动方案及内容的确定。 2.器材准备。 3.根据活动项目对学生组织训练,由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指导。 4.组织比赛。

5、纸质材料编订成册,电子材料上传群。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杨江林 副组长:王凤英、唐瑜 成员:全体教师 六、参加办法: 按年级组进行比赛,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参加活动。 七、项目及人数: 一、二年级比赛项目 1.一分钟跳绳 一年级组每班男女各3人参赛,二年级组每班男女各5人参赛。 2.阳光伙伴接力跑(30米) 一年级组每班8人参赛,二年级组每班12人参赛。 3.拍球比多 一年级组每班男女各3人参赛,二年级组每班男女各5人参赛。 4.合作接力运球(20米) 一年级组每班8人参赛,二年级组每班12人参赛。 5..春播秋收(30米)

一年级组每班8人参赛,二年级组每班12人参赛。 三至六年级比赛项目 1.抬球接力跑(30米) 每班8人参赛 2. 螃蟹背西瓜(20米) 每班8人参赛,4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 3.海底捞月(20米) 每班8人参赛 4.袋鼠跳(20米) 每班6人参赛 5.春播秋收(30米) 每班8人参赛 6.定点投球 每班8人参赛 八、活动顺序: 1、一、二年级组(阳光伙伴接力跑→春播秋收→合作接力运球→一分钟跳绳→拍球比多) 2、三、四年级组(袋鼠跳→海底捞月→春播秋收→抬球接力跑→螃蟹背西瓜→定点投球)

教师在区域活动上的角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一)活动前的指导。1.材料的投放。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进程。生活活动区源自幼儿生活,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满足幼儿尝试成人做事的愿望,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及半成品。 2.确定游戏主题。 确定游戏主题即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有时是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3.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几乎吩咐幼儿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二).游戏中的指导 在生活活动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如何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对幼儿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重视观察 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知道首先是观察。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事实、适当的知道,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 2.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知道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中一班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标记,表示只能有那么多人在此活动。 (1)观察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给予幼儿适当的细节暗示。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流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例如,班内新开张的“奶茶铺”,既满足了幼儿亲自制作珍珠奶茶的好奇心,有能体验到自由买卖带来的欣慰。“奶茶铺”设置了经理一人、服务员四人、点心师二人,共七位幼儿参加游戏。每次游戏时,幼儿根据意愿插牌进入活动区,并穿戴相应的衣帽,分工操作。如果门牌上的牌子已经插满,其他幼儿便会自动离开,等待下次参加游戏,或作为顾客购买珍珠奶茶,而不破坏区域的秩序。

二街中心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2017)

二街中心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 ——运动、健康、快乐、和谐 2017年1月25日 主办:二街中心小学工会委员会

二街中心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趣味运动竞技是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教职工沟通、加强联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提高工作热情和效率的方式之一。本次趣味运动会鼓励教职工锻炼身体,在运动中陶冶情操,热爱生活。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主题:运动、健康、快乐、和谐 三、活动时间:2016年1月25日下午1:00—3:30 四、活动地点:二街中心小学 五、参加活动人员:全体教职工 六、组织机构 (一)、运动会组委会 主任:刘伟 副主任:李金荣李晓萍 成员:李艳能李宾李洪昆俆建昆陈健鲁建凤张崇郡 (二)、裁判组 总裁判长:李洪昆 裁判员:李金、飞有明、鲁建凤、李云坤 (三)、会务组 组长:李金 成员:鲁建凤张崇郡矣银花毛映洁张景立蒋伟 摄像:张爱武 (四)、后勤组 组长:俆建昆 成员:中心小学及第二小学全体食堂工作人员 (五)、安全保卫组 组长:李晓萍 组员:门卫 七、运动会开幕式安排 1、裁判员、运动员入场; 2、全体起立,奏国歌; 3、本次运动会主任致开幕词; 八、运动会闭幕式安排 1、运动员入场; 2、总裁判宣布成绩及领导颁奖; 3、大会副主任李书记对本次运动会作总结; 4、裁判员、运动员退场; 九、活动项目:集体赛 十、运动会注意事项及要求: 1、要求所有工会成员按时参加,不得无故迟到、请假、缺席。 2、请各裁判员按比赛所需物品提前准备齐全。 3、要求运动员穿着便于运动的服装参赛。 4、要求运动员听从裁判指挥按比赛规则参赛并注意安全。 5、各队队长组织各队员准备呼号。 十一、奖项设置 1、团体总分:分队取一、二、三、四名,集体赛分数计入团体总分。

小学趣味运动会

小学趣味运动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巴州区第七小学 趣味运动会方案 一:活动主题:金色童年,快乐向前 二、活动背景: 我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更好的展现小同学们的风采,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娱乐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同时希望同学们以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快乐成长,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服务意识,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身到学习中去,特开展这次形式灵活多样的趣味运动会! 三、活动目的: 为发扬奥运精神,宣传贯彻小学生强身健体,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娱乐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开展这次形式灵活多样、难度系数低、参与度广的冬季趣味运动会!此次活动以“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宗旨;紧扣:“金色童年,快乐向前”为活动目的。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投身到积极、健康的户外活动中去,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15年12月21日

活动地点:巴州区第七小学 五、活动意义: 通过这次以“快乐童年,金色明天”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展现小学生们的健康向上的风采,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次动力运动会以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锻炼自我的平台。六、活动安排: 这次活动以一二三年级,本着人人参与的态度认真参加本次活动。每人有三张参赛证,可自愿选择参加三个项目,在项目中的比赛成绩决定是否获得奖券,获得奖券者可到领奖处领取奖品。 六、活动项目 1-3年级项目 1、猜谜语:用一个抽奖箱,从里面随机抽出三个纸条,每人可以猜三条,猜中两条可获奖券一张。(周瑜、李玉玲) 2、绕口令:抽号进行,每人绕口令一次,凡能准确、流利,可获奖券一张。(苟海燕、岳珍秀) 3、摸鹿鼻子:每人摸一次,蒙上眼睛转三圈,凡摸到鹿鼻子的,可获奖券一张。(赵海红、张国平)

区域活动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一、什么叫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区域,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概括而言,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指导策略 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以幼儿活动同伴为影响媒介。(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 以自身为影响媒介的教育指导是指在教师亲身介入幼儿区域活动过程,并对幼儿直接施加教育影响的指导策略。实践表明,一般可有以下三种方式。 1.平行活动方式 平行活动的指导方式是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不与儿童发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 这种指导方式往往用于幼儿的建构造型、科学探索、欣赏阅读、角色表演等活动现场中,效果较明显。 2..合作活动方式

教师工会活动之--趣味运动会方案

XX学校教师工会活动之 趣味运动会方案 活动时间:X年X月X日 活动目的: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学校拟利用本周三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地点:后操场 活动牵头:XXX 裁判:XXX 记录:XXX 参加人员:所有教师及食堂工友 奖励办法:全校教师按分成四组,3项比赛的积分累计最高者为第一名,其余类推,按名次发放活动奖品。 活动项目:踢毽子、跳长绳(1分钟)、夹球接力 踢毽子比赛:(器材准备:毽子10个) 1、4个小组每组各派3名代表参赛。 2、比赛分4轮进行,每轮1个小组参赛,每名参赛队员连续踢毽子一分钟,记录3人成绩总和。 3、按成绩高低取名次。 “双人胸(背)夹球跑”接力赛:(气球10个) 1 、每2人一组。 2、每队每次出2人,两人胸对胸或背对背,中间放1个气球,两

人用胸或背夹紧,立于起点线后。令下,两人同时侧向跑动,绕过障碍物后返回交第二队两人。第二队用同样的方法将球运回交下一组。依此类推,先完成的组为胜。 3、比赛规则: (1)、令下后才能跑动。途中若球掉地,要在原地夹好,继续比赛。 (2)、在跑动过程中,一律不许用手触球。 (3)、球运过终点线后,才能交下两人。 4、名次录取:按速度取名次。 一分钟跳长绳比赛: 1、两位男老师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负责摇绳,其他队员成一路纵队站于一侧 2、裁判“鸣哨”比赛开始,再次“鸣哨”比赛结束。 3、记数方法:3分钟跳的总个数。 4、名次录取:按成绩高低取名次。 友情提示: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请老师们最好不穿长统靴或是高跟鞋参加活动。 XX学校工会委员会 XXXX年XX月XX日

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学习文章)讲解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班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现将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小结如下: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近期的教育目标进行投放,如:把幼儿测量自己和同伴身高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结合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的喜悦。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投放材料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在一次观察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娃娃家内,文文抱着娃娃自言自语:“喂宝宝吃饭,多吃些会长的高高的,不能挑食,挑食就缺营养了。一会又说,孩子生病了,要打针吃药,打针一点也不疼不能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游戏,他们的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遐想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现实情境中的活动,模仿成人的言行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就顺应孩子的需要,以娃娃饿的游戏情景正确用勺子喂娃娃吃饭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因势利导。 还要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活动区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在创设活动起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我们规定每个活动区只能进5至6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的现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决定着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正 式版

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

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浅谈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与过去仅仅注重集体上课的教育形式相比,它以强调幼儿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和材料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等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理论根据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下的课程模式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计划、实施和反思进行最好的学习。成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提供和安排有趣的學习环境,并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引导并帮助幼儿扩展他们的计划,学会思考。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非常关键,从根本上影响幼儿主体性的体现,进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标签:区域活动;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与过去仅仅注重集体上课的教育形式相比,它以强调幼儿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和材料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等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理论根据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下的课程模式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计划、实施和反思进行最好的学习。成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提供和安排有趣的学习环境,并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引导并帮助幼儿扩展他们的计划,学会思考。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非常关键,从根本上影响幼儿主体性的体现,进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反思,浅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大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应是区域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区域教育活动与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的差异在于对幼儿的主体性、幼儿主动学习的认识上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被教育和灌输的对象,幼儿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一切。开展区域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完全相信: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幼儿可以从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从对目标和事件的直接体验中,以及从对经验的逻辑思维中获得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有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过程,帮助并引发幼儿思考。目前,之所以许多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开展不起来,或者停留在幼儿的“自由活动”层面上,主要还是由于教师观念认识上的不足。笔者在许多幼儿园观察发现,区域活动的组织其实就是在入园或离园前,教师安排幼儿随意玩一会,教师只是在一边观望,或者就是维持一下秩序,并无实质性的指导。要想让区域活动真正有效,教师就必须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仅仅充当旁观者或维持纪律的角色。虽然不像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完全处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充当着主角的地位,也无需写下精确、严密的教案,但是区域活动要求教师要聆听幼儿的想法,要观察幼儿的行为,通

教师趣味运动会方案

教师趣味运动会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活跃教职工生活,更好地开展“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活动,丰富全体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体质,培养学校教职工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我校工会特举办“教工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共设置了5个趣味竞赛项目,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快乐健身,全员参与 三、人员分工 1.领导小组: 组长:付永飞 副组长:钟金申 2.裁判:叶珈嫚蓝林俊黄维祥郑奕 3.器材负责:桑亦宁 4.摄影:武乐群 5.后勤:曾忠明 6.计时员:罗官银 四、活动地点: 联城小学操场 五、参加对象: 联城小学全体教师 六、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1日下午 七、比赛方式: 全校教师分为分成6个大组,以大组为单位,参加相应的比赛项目,每个项目设6个等次,分别从高分到低分是10、9、8、7、6、5分,计项目总分胜出为第一名,然后依次排列。 八、比赛项目: (一)东奔西走找朋友 每位成员抽签到一张挂历年画的小纸片,东奔西走去组合成一张大张的、完整的挂历,分别组成一张大挂历年画的成员为一个团队,用时少的团队获胜,依次排列。 (二)各具特色抱成团 此项不计分,每个团队要求选出团长,定出本团具有特色的队名和响亮的队的呼号,并在全体教职工面前团体展示。 (三)争分夺秒收种忙 1.比赛方法:参赛队每队8人,分两队每队4人对面站立,中间相隔距离18米,听令声第一个运动员手持装有5个球的盘子起跑,依次将球放进沿途设置的5个杯中,跑至对面终点后将盘子交与对面一个运动员,运动员接过盘子依次将球捡起并放进盘中,跑至对面交给下一个运动员,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跑完全程比赛结束。记时决定胜负。 2.比赛要求:去时必须把球种进杯中,回时收起。违者为犯规,不记成绩。如有中途掉球,由掉球人自行捡起再从掉球处继续。 (四)齐心协力滚雪球 比赛方法: 1.参赛队每队选8人,每队中再分成2小队相距30米进行比赛。一小队站在起点,发令后,各队第一位迅速向前跑去,跑到终点绕回来在起点与第二为选手手拉手一起跑,跑到终点再绕回来一起拉第三为选手一起跑……依次类推,直到整个队伍手拉手跑完为止。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新编完整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策略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它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自愿自选进行游戏活动。然而实际上区域活动是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凭借活动材料主动学习;不再由教师到幼儿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凭借活动材料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和态度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综合提升。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没有教育效果的地方。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安排下带上各自的进区牌,陆续进了区域活动……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教师:今天,雷亦非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她在家里完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她把画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