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的工作原理及改进
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

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玉米收割机是一种用于收割玉米的农业机械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和电气装置,将玉米植株从地面上割下,并将玉米籽粒和秸秆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玉米的收割和处理。
玉米收割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工程知识,下面将详细介绍玉米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玉米收割机通过自身的动力系统驱动刀具进行割台工作。
收割机的动力系统通常由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割台上的刀具,刀具在运转时能够将玉米植株从地面上割下。
刀具通常采用锯齿状设计,能够有效地将玉米植株切割下来,而不会造成过多的损伤。
其次,玉米收割机还配备了输送系统,用于将被割下的玉米植株送入机器内部进行处理。
输送系统通常由输送带、链条和滚筒等部件组成,能够将被割下的玉米植株顺利地送入机器内部,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原料。
在机器内部,玉米收割机还配备了分离系统,用于将玉米籽粒和秸秆进行有效地分离。
分离系统通常由凹凸滚筒和风选系统组成,凹凸滚筒能够将玉米籽粒和秸秆进行有效地分离,而风选系统则能够将轻质的秸秆和杂质通过风力吹出机器外部,从而实现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分离。
最后,玉米收割机还配备了储存系统,用于将收割下来的玉米籽粒进行储存。
储存系统通常由收集箱和输送带组成,能够将分离出来的玉米籽粒顺利地输送至收集箱内进行储存,为后续的加工和销售提供便利。
总的来说,玉米收割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动力系统驱动刀具进行割台工作,通过输送系统将被割下的玉米植株送入机器内部,通过分离系统将玉米籽粒和秸秆进行分离,最后通过储存系统将玉米籽粒进行储存。
这一系列的工作原理使得玉米收割机能够高效地完成玉米的收割和处理工作,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和效益。
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64科研◎农业机械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宋希国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提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如何正确使用,购买符合当地作业水平的适用机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安全使用,提高作业效率和收获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就有必要对机械进行了解和认知。
机组前进作业时,分禾装置从根部将茎杆扶正并引向带有拨齿的拨禾链将茎杆扶持并引向摘穗装置。
对于摘穗装置而言,主要就是倾斜性的配置处理,每一行有一对,相对向里侧回转,在回转的过程中,会使得玉米秸秆进入到间隙之中,在向下拉松的情况下,形成作业模式。
对于果穗而言,一般情况下直径很大,会进入到剥皮装置。
如若果穗进入其中的时候含括秸秆,会经过上部分的除茎器排出。
剥皮装置的剥皮辊回转时将果穗的苞叶撕开和咬住,从两辊间的缝隙中拉下,苞叶经下方的输送螺旋推向一侧,排出机外。
苞叶中夹杂的少许已脱落的籽粒在苞叶输送中从螺旋底壳(筛状)的孔中漏下,经下方的籽粒回收螺旋落入第二升运器。
已剥去苞叶的果穗沿剥皮辊向下滑入第二升运器与回收籽粒一道被输送到后方的拖车。
经过摘穗碾压后的茎秆,其上部多已被撕碎或折断,在机器的后下方有横置卧式甩刀式切碎刀,将残存的茎秆切碎并抛撒于地面。
1 如何正确选择玉米收获机1.1 要考虑的原则是区域适用性。
1.2 要考虑的是投资后成本回收效益问题。
1.3 要考虑动力的配套性。
1.4 要考虑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
1.5 要考虑秸秆处理方式。
2 玉米联合收获机运行期间注意事项2.1 在运行之前应当进行各类零部件的检查处理。
2.2 如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熄火排除故障。
2.3 机组在转向、亦或是转移的时候,应当开展脱开动力的处理工作。
在运输期间还需了解承载情况,只能是驾驶员座在其中,不可以出现他人载入的现象。
2.4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转移过程中,应维护工作人员安全性,尤其在转移的过程中,应设置相关标志,确保安全性符合要求。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玉米收获机是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设备,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优化方向对于提高玉米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和技术优化方向的一些介绍。
一、玉米收获机的结构特点:1. 玉米收获机采用履带底盘或轮式底盘,可以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灵活移动,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2. 收获机主要由撒播装置、收获装置、传送装置、清选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各部件之间协调工作,实现高效快速的玉米收获。
3. 收获装置采用刀片、链条、滚筒等组成,能够有效地将成熟的玉米棵梗割断,保留玉米籽粒,同时将废弃物排除。
4. 传送装置采用输送带或吸风管等,能够将收获的玉米棵梗和玉米籽粒送至清选装置进行清选和分离。
5. 清选装置主要采用筛分、风力分选等方法,将玉米籽粒和杂质分离,保证玉米籽粒的质量。
6. 控制系统能够精确调节各部件的运转速度和工作方式,确保整个收获过程的稳定运行。
二、玉米收获机的技术优化方向:1. 提高切割和收获效率:改进刀片结构,采用高速转动的滚筒,优化传动系统,提高切割和收获的效率,降低玉米损失。
2. 提高清选效果:改进筛网和风力系统,增加清选装置的面积和吸力,提高清选效果,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质量。
3. 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收获和传送装置,减少玉米棵梗和杂质的混入,降低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4. 提高机械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机械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使用寿命。
5. 利用智能技术:引入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玉米收获机的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6. 发展电动和新能源收获机:利用电动机和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玉米收获机的可持续发展性。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玉米收获机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优化方向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1、收割部分玉米收获机的收割部分包括切割器、输送器和打捆机构。
切割器采用旋转刀片切割玉米茎,输送器将切断的玉米穗传送到打捆机构,打捆机构将玉米穗打成方形或圆形草捆。
2、动力部分玉米收获机的动力部分采用燃油机或电动机,用于驱动收割部分的各项装置和行走系统。
3、行走部分玉米收获机的行走部分采用履带或轮胎,具有优良的通过性和稳定性。
4、操作部分玉米收获机的操作部分包括驾驶室、操作杆和控制系统。
驾驶室采用封闭式结构,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杆用于控制收割部分和行走系统的各项装置,控制系统采用电控或液压控制,灵活可靠。
二、玉米收获机技术优化方向1、提高效率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粮食丰产。
技术优化方向包括:(1)提高切割和输送能力,缩短收割时间和人工投入。
(2)提高打捆机构的稳定性和效率,增加草捆的整齐性和紧密性。
(3)提高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增加行走速度和运输能力。
2、提高质量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质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
技术优化方向包括:(1)加强切割器的切割精度和切割质量,减少破损和损失率。
(2)增加输送器的输送宽度和输送深度,降低玉米穗堆积和遗漏率。
(3)优化打捆机构的设计,增强捆绑力和保证草捆的质量和安全性。
3、智能化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玉米收获机,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优化方向包括:(1)加装导航设备,提高行走路径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加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收割部分的精准控制和调节。
(3)加装物联网装备,实现对玉米收获机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

玉米收获机结构特点与技术优化方向1.切断部分:切断部分是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分,它主要由刀具和割台组成。
切断部分采用锯齿刀具,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玉米茎干切断,确保收获效果。
2.打击部分:打击部分是将切断的玉米茎干打下,并将玉米穗与杂草分离的重要部分。
打击部分通常采用摆动锤和清选筛组成,通过摆动锤的打击和清选筛的振动,将玉米穗从茎干上打下,并将杂草筛分出来,提高收获效率。
3.输送部分:输送部分将打下的玉米穗和杂草从地面送入收集箱或集装车中。
输送部分通常采用输送带或螺旋输送机械,能够快速而稳定地将玉米穗和杂草输送到指定位置,方便后续的清选工作。
4.清选部分:清选部分是将玉米穗和杂草进行分离和清洁的关键部分。
清选部分通常采用振动筛、风选器和磁选器等设备,能够将杂草、秸秆和异物排除,保证玉米穗的纯净度和质量。
1.提高收割效率:通过改进切断部分的刀具设计和动力系统,提高切断速度和切断质量,进一步提高收割效率。
同时,采用新型的打击部分和输送部分设计,使得收割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2.优化清选工艺:通过改进清选部分的设备和工艺,提高清选效果,减少杂草和异物的含量。
可以使用先进的风选系统和磁选系统,将杂草和异物有效分离出来,保证玉米穗的纯净度和质量。
3.提高作业质量:通过优化整机结构设计和加强对关键部件的选择和加工工艺,提高玉米收获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作业质量。
4.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玉米收获机中,实现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操作方便性和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切断、打击、输送和清选等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综上所述,玉米收获机的结构特点和技术优化方向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在不断改进结构和优化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农民对高效率、高质量玉米收获的需求。
春雨4YZ-4型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位的调整方法

春雨4YZ-4型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位的调整方法一、工作原理当玉米收获机沿行间行走时,分禾器将玉米植株引向摘穗部件,由拉茎辊中的导锥将其抓取,导入拉茎辊间隙中由拨禾链作用向后移动,同时左右拉茎辊反转,夹持茎秆向下运动,使整个玉米植株通过两摘穗板间隙,将果穗摘脱。
摘脱的果穗再由拨禾链送入割台搅龙。
割台搅龙将摘脱的果穗及断秸秆从左向右推送,输送到前升运器,在升运器链耙及拨草轮作用下未剥苞叶的果穗及断秸秆被向上输送,长的秸秆被升运器上部拉草轮排出机器外,果穗和短秸秆在导料板作用下均匀下落,下落过程中短秸秆及玉米叶被风机吹出机器外。
落入剥皮机的果穗在马蹄钉及压制器作用下,果穗苞叶被剥下并将果穗向剥皮流程方向推进。
剥皮机剥除的玉米苞叶和未清除的断秸秆通过籽粒链耙输送并排出,在剥皮过程中脱落的少量籽粒通过格筛通过杂余筛落入接料斗。
被剥掉苞叶的玉米经由第二升运器送到粮仓,落入粮仓的果穗堆满后在操纵阀及油缸作用下进行卸粮,摘过穗的秸秆被还田机粉碎还田。
二、主要调整部位及方法1.摘穗台及拨禾链松紧的调整摘穗台高低位置的调整通过液压手柄操纵的油缸来实现;拨禾链松紧通过调节螺杆长p拉茎辊合理的间隙应保证拉茎辊在中部辗压茎秆,当间隙太小时,则在辊轴前部辗压茎秆;间隙过大时,则在辊轴后部辗压茎秆。
摘穗板间隙的确定是先取收获地块籽粒饱满的小果穗,将其对半折断,测量折断处的直径,摘穗板后部间隙应比此值小3~6 mm,而摘穗板前部间隙应比后部间隙小3 mm。
此间隙过小会使摘下果穗中混杂有许多茎叶和断茎秆会造成堵塞。
太大的工作间隙会使果穗损伤和籽粒损失增大。
注意:调整时应保证清草刀棱边与拉茎辊最高棱边之间的间隙为1.5~2 mm。
3.割台喂入搅龙间隙的调整割台喂入搅龙调整:先松开调节座紧固螺栓,然后调整调节螺杆即可。
注意:左右要高低一致。
为了保证果穗顺利、完整的输送。
搅龙螺旋叶片应尽可能的接近搅龙底壳,但回转时又不能触及底壳,调整时需拧松固定调节板螺栓,再通过调整调节螺杆来达到合理间隙。
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前言 (2)1.1课题的目的 (2)1.2国内外动态 (2)1.2.1国外的发动态 (2)1.2.2国内的发展动态 (2)1.3玉米收获机摘穗形式分类 (3)1.3.1立式摘穗辊型玉米收获机 (3)1.3.2卧式摘穗辊型玉米收获机 (3)1.3.3摘穗板型玉米收获机 (4)2研究的主要内容 (4)2.1摘穗机构设计 (4)2.2.1 摘穗形式的确定 (4)2.1.2总体方案的拟定 (4)3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 (5)3.1拉茎辊的结构设计 (5)3.1.1拉茎辊的直径设计 (7)3.1.2拉茎辊的转速、间隙、长度的确定 (8)3.1.3螺旋筋的设计 (8)3.2摘穗板的结构设计 (8)3.3拉茎辊、摘穗板具体设计方案 (8)4传动方案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9)4.1摘穗传动箱的设计 (9)4.2轴的校核 (12)4.2.1按扭矩初步确定轴径 (13)4.2.2轴的结构设计 (13)4.2.3轴的强度校核 (15)4.3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6)4.3.1轴承载荷校核 (17)4.3.2轴承寿命校核 (17)4.4平键的选择与计算 (17)4.5刮板式输送装置的设计 (18)4.6机架的结构设计 (19)5总结 (20)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摘要: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农作物,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玉米收割机发展比较迟滞。
兼用型收获机玉米摘穗装置工作原理

株 与凸筋接触 ,被强制挤 压 ,或者与钩爪接 触 ,被下
拽 完成茎穗分离 。凸筋顶 部的径 向线速度 大 ,使果穗 快速 下拉冲击 ,此 冲击 的作用力大于果穗 与穗 柄 的联 结力 ,果穗将被强制从果 柄上拽下 ,实现 果穗与茎秆 的分 离。
运动 ,完成玉 米植株集 中喂入 、果穗 与茎 秆 的分 离 ,
点是摘辊 间隙小 ,碾压 强度较大 ,果穗 的苞 叶被剥掉
比如果穗损失率与啃伤率 、籽粒损失率及籽粒破碎 率 很 多 ,工作性 能较好 ;但在茎秆较粗 、茎秆大小不一 等 。摘穗 装置的作用是 实现果穗 与茎秆分 离 ,因此 , 它要求摘穗辊 具有径 向与轴 向分速度 形成两 个分力 ,
一
长 ,摘穗时对茎秆的挤压程度较小 ,断茎 率低 ,功率 消耗低 ,对茎秆不同成熟状 态 型 收获 机 的玉 米 摘 穗装 置
玉米摘穗 装置是兼用 型联 合收获机 的核心 部件 , 其工作 质量好坏直接影 响玉米联 合收获 的作业性 能 ,
次摘取能力 ,可使果 穗含杂率低 。立式摘穗装置 的特
致植株 的侧倾 角度过大 。在扶 禾杆与拨禾链 条的共 同 作用下 ,偏离 和前倾 的植株被 收拢至 中心 、侧倾植株
被扶正 ,大大提 高了玉米收获机 割台对玉米行距 的适 及摘穗辊 基 圆上螺旋 凸筋 与钩爪的综合作用 ,玉米植
应性 。 二 、摘 穗 装 置 工 作 机 理 玉 米 摘 穗 主 要 靠 机 械 运 动 实 现 ,通 过 不 同结 构 的
过 程 中 ,偏 离 和前倾 的植 株在 拨禾 链 条 的强 制作 用 有 两个分力 ,沿切线方 向的分力完成茎秆 的下拉 ,沿 下 ,克 服前倾 并 向中心 收拢 ,同时 由扶禾杆 扶正而 不 轴向 的分力完成玉 米茎秆 的轴 向导 入推进 ,避免 喂入 口处 的堵塞 。 在摘穗辊旋转 的过程 中 ,由于有分力 的作用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酗
窀盛d够
围1摘穗板和拉茎辊田2摘穗辊摘穗结构是影响收获机作业质量的关键部分,决定了机械作业时果穗损失率、籽粒损失率、籽粒破碎率以及含杂率等,因此本文将从上述两种摘穗结构的工作原理来分析收获机的摘穗模式和作业质量的关系。
l摘穗模式和作业质量的关系
1.1工作原理
果穗损失率是从宏观上来考察玉米收获机械的整体作业效果。
从整体上来分析玉米收获机械作业果穗的损失情况,是一个数量上的统计。
图1、图2中的摘穗板和拉茎辊模式是通过摘穗板卡住果穗,由拉茎辊强行下拉玉米秸秆实现摘穗。
这就要求成对的一组拉茎辊间距W2要小于作业时对应位置的玉米秸秆径粗、摘穗板间距WI要小于最小玉米果穗径粗且大于作业时对应位置玉米秸秆茎粗,否则无法实现摘穗。
所以要求摘穗板和拉茎辊的位置是可调的,以满足不同玉米品种的收获作业。
对图2中的摘穗辊结构.是把螺旋抓手焊接在摘穗光辊上,作业时一组摘穗辊上的螺旋抓手交错工作。
螺旋抓手起到输运和下拉秸秆,并在光辊和螺旋抓手的挤压下实现摘穗功能。
间距W3表示一根摘穗辊光辊到另一摘穗辊螺旋抓手的水平距离.H表示两个摘穗辊在垂直位置的高度差。
作业时W3
93
要小于对应位置的玉米秸秆茎粗。
1.2摘穗模式对作业质量的影响
作业质量是衡量一台机器是否得到认可的关键,农户最担心的是玉米收获作业过程中的损失,即果穗损失率、籽粒损失率、籽率破碎率以及果穗含杂率等。
上述介绍的两种常见的摘穗模式中,摘穗板之间的间隙是决定果穗损失、籽粒损失和破碎的关键;而拉茎辊(或拉茎刀)是决定果穗含杂率的关键;摘穗辊模式中,搪穆辊之阅的间隙极其位置关系是决定果穗损失率、籽粒损失率、籽率破碎率以及果穗含杂率的关键。
图3断穗分析
图1的摘穗模式,在wl小于果穗最小端径粗且大于作业时对应位置玉米秸秆茎租和W2小于相应作业位置玉米秸秆直径的条件下,才可以满足收获作业质量要求。
拉茎辊的间隙是以玉米秸秆茎粗为依据进行调整,这在厂家玉米收获机使用说明书中都有提示,并且2行机拉茎辊之间间距是可调的。
而摘穗板的间距是不可调的,那么成对摘穗板之间间距是以什么为依据制订的呢?我们在田间试验中发现,在这种摘穗模式中。
造成玉米断穗、籽粒损失和破碎的主要原因是摘穗板之间间距。
如图3所示,在作业过程中,若摘穗板间距偏大很容易出现图示中的情形。
分析有两种类型,一是正常收获期时摘穗板间距偏大,果穗在拨禾链的强制拨动下形成;二是下垂果穗。
图中虚线为拉茎辊作业轨迹.只有出现上述情形的果穗在拉茎94
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的工作原理及改进
作者:钟志堂, 陶雷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鉴定站
1.卢景忠.薛飞.邱贵春.张俊鹏.于治国.Lu Jingzhong.Xue Fei.Qiu Guichun.Zhang Junpeng.Yu Zhiguo螺旋圆锥凸棱式玉米收获摘穗辊的设计与试验[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2009,31(4)
2.张玉芬.ZHANG Yu-fen水平摘穗辊与可退让拨禾器组合式玉米摘穗机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机化2005(3)
3.沈景明.王薇玉米摘穗机构的研究与试验[期刊论文]-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1)
4.张明涛.吕新民.刘洋.ZHANG Ming-tao.LV Xin-min.LIU Yang玉米摘穗装置的研究设计[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2008(3)
5.佟金.贺俊林.陈志.梁晓军.Tong Jin.He Junlin.Chen Zhi.Liang Xiaojun玉米摘穗辊试验台的设计和试验[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1)
6.张海辊.李爱华.田凯4YS-2型玉米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期刊论文]-农村牧区机械化2006(4)
7.宋林平玉米收获机的分类与摘穗机构[期刊论文]-农机推广与安全(综合版)2006(5)
8.郝金魁.刘焕新.籍俊杰.吴海岩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展望[会议论文]-2004
9.杨洪峰.张道林.张继磊.刘声春.石增武.Yang Hongfeng.Zhang Daolin.Zhang Jilei.Liu Shengchun.Shi Zengwu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理论工作长度的研究[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2010,32(1)
10.王广来玉米收获机之摘穗机构的理论研究与改进分析[学位论文]201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3881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