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练习题

角的认识和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角有()个顶点,有()条边。

2、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3、数学课本的封面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4、三角板上有()个直角,余下的角比直角()。

5、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

()()()()6、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在括号里画“√”。

()()()()7、下面图形各有多少个角,请在括号中填出。

【二】判断题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2、用放大镜看到的角比原来的大。()【三】填空题。

随意画三个角,标上序号⑦、⑧、⑨并用三角板判断一下,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给上面的角分类。

比直角小的角有:;

比直角大的角有:。

【四】填空题

①②③

图①中共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图②中共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图③中共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五】思考题,动手拼一拼,想一想。

(1)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拼成一个什么角?(2)两个锐角拼起来是什么角?(3)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是什么角?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钝角、锐角;会画直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给我们认识的角宝宝画像,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分享自制活动角。 3.打开折扇,看看叫有什么变化?思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小,角越(设计意图(师生通过复习角,动手用活动角做出角,观察折扇的变化与角的大小的关系,为后面教学直角、锐角和钝角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直角(角的家族很多,这一家的角妈妈生了三个儿子,她认为自己的二儿子最帅,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最帅的角。) 1.仔细观察,引入探究 (1)观察图形,找出这些角的特征,自然而然引出直角的特征,认识直角。(2)找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为下边画直角,辨别钝角、锐角做好准备)。(3)学习画直角。 2.动手实践,自主建构 (1)指导学生动手折一个直角。(2)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提问:你怎么验证这些角是不是直角?(3)思考: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吗?(设计意图:以童话入境,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让学生逐一找到生活中物品的直角,并抽象出直角的原型,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建立表象。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再引导学生来验证自己折出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增强学生的动手意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锐角、钝角 1、认识了角妈妈的二儿子—直角,还有两个儿子呢。大哥叫钝角:比直角大;三弟锐角---比直角小。(揭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该吃饭啦,他们不对号入座,我们来帮助角妈妈,让她的三个儿子对号入座。 2.说歌谣:大哥大哥叫钝角,三弟三弟叫锐角,要想分清这哥俩,二哥直角来帮忙。 3、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摆出锐角和钝角,并用三角尺验证后展。 4、变魔术:利用活动角和三角尺的直角,体验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 5.帮助角妈妈训练三兄弟: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行分别摆出钝角,直角,锐角。听老师口令:角的开口向上,开口向左,开口向右,开口向下,开口向左上方?6?7?6?7(课件出示各种不同方向的钝角,直角,锐角)(设计意图:以童话的形式,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让学生情趣盎然地自主去探求新知---钝角,锐角。同时设计让学生摆锐角和钝角的环节,既符合了教材的要求;说歌谣,变魔术,又让学生再次体验验证一个角的方法,同时认识到锐角和钝角是一个“范围角”;帮助角妈妈训练三兄弟的环节,帮助学生丰富对各种各样钝角,直角,锐角的感官认识) 三、【练习拓展,丰富感知】 1、用三角找出下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符号。 2、在下面给定的边上画一个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从钝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看一看这个钝角被拆分成了两个什么角。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合肥师范附小四小余振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例2和例3,第8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具学具:课件、一副三角尺、投影仪、学习单1份、形状可以不同的1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角 1、复习导入。 出示:角。 师: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集体回答) 出示:例2的实物图。 师:图中有哪些物品?你能在这些物品的面上找出角吗?(指图回答)2、抽象图形。 谈话:请仔细观察这些物品面上的角,能找出形状相同的角吗?先在每个物品的面上找出一个这样的角。

师:用红色笔沿物品的边把这些角画出来,并隐去或去掉相应的物品,留下三个直角。(指名回答) 3、给出名称。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方方的、......(预设) 师:像这样的角都是直角。(板书:直角)为了区分直角,通常在直角上标注符号“?”。(书空) 4、操作发现。 活动一: 要求: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另外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1)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找到三角尺上的直角。(指名操作) (2)交流发现:你觉得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样做?师: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只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就可以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欣赏图片。(生活直角)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出示:例3钟面图。 师: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分别形成了三个大小不同的角,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中哪一个角比直角小,哪一个角比直角大吗? 生:方法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每个钟面图上的“角”比一比。(预设)

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一、概述 1、学科:小学数学年级:小学二年级 2、课题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第38页至40页 所需课时:一课时(40分钟) 3、学习内容概述: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 4、教学重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得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 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二)、过程与方法 1、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学习的有关角和直角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直角两边的收缩和扩张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2、动手画一画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用身边的文具、身体的手臂、手指等比划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3、老师用ppt展示时钟的时间,让学生来分辨锐角、直角和钝角,然后总结出怎样判定一角的方法。 4、最后做一些练习区分三类角,最后教师再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类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渗透数学美。 2、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特征: 学生已掌握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并且认识了直角,知道直角的大小是90°角和直角的掌握为学习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2、认知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具备了简单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对新事物很感兴趣,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学以致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认识直角、钝角、锐角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并能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锐角、钝角。 教学设计: 一、认识直角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 2.抽象图形 谈话:请仔细观察这些物品面上的角,能找出形状相同的角吗?先在每个学具 的面上找出一个这样的角,再在小组里

互相说一说。 组织交流后,(在多媒体上演示)用红笔沿边把这些角画出来。 3.给出名称 提问:想想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说明:像这样的角都叫直角。(板书:直角)为了区分直角,通常在直角上标注符号“∟”,表示这个直角。 让学生在其它直角上标注直角符号。4.操作发现 (1)提问:像这些直角形状相同,大小怎样呢? 师边讲解边演示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其它角比较大小。 让学生小组操作比较讨论。 指出:通过刚才比较,我们发现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2)提问: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样做? 练习: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二.认识钝角、锐角 1.教学例3

(1)出示三个钟表面图。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个角是直角,哪个角比直角小,哪个角比直角大吗? 学生交流后,指出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说明: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板书锐角、钝角) 练习: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 2.联系实际举例 (1)学生举例(2)判断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认识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 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和抽象能 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 通过在学生熟知 的情境中展开探索,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 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 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 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 (2个直角, 2个锐角, 2 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 5 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 生活中的素材, 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 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 证。 括每一类角的特征,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以三角尺 直角为标准, 验证判定角的类别, 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 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 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 其余的两类角 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 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第41页的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4、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实践。 难点: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突破方法:实际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一副三角尺、一个活动角,画好的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角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想一想,你对角都有哪些了解呢?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直角来认识两个新朋友---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二、主动探索,获得新知 1、读课本41页例5的内容。 2、课件演示。 通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我们发现: 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也是直角。 队旗上的角比直角小,它叫什么角呢? 红领巾上的角比直角大,它叫什么角呢? 3、分一分。 观察这6个角,结合你的导学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答案。 小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4、比较大小。 你能给这三个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吗?(找学生在黑板上排队。)5、折一折。 小组合作:2号折一个钝角,1、3号折一个锐角。 互相摸一摸,锐角和钝角的顶点,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辅备人:彭绍东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责任学校六街镇二街小学执教教师马卫波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3、例4、例5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是第三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对角有一些认识即可,重点是对直角有些感性的认识,所以教材通过例3、例4,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认识直角,再通过找、比、折、画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充分感受直角的特征。再掌握直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习锐角和钝角,理解这三种角的特征,并加以区分,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辨认、判断这三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概念和特征,建立三种角的表象,并能在生活中找出角,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折、比、画等活动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这三种角。 教学难点:能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了解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角的知识,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感知角及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角,建立直角的概念,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板、圆片

第3课时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5。 【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例5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

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练习题及答案

4.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1?先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在写出分针和时针所形成的角。 ()个锐角()个锐角()个锐角 ()个直角()个钝角3.判断: (1) A 是一个钝角。() (2 )锐角比直角 小。 ( ) (3 )钝角比直角 大。 ( ) (4)所有的锐角都比钝角小。() 5.谁排错队啦,快来找一找!圈一圈。 锐角Z上\—/ 摊角一乙 L厂* (:) ( )角 (:) ( )角 2.数出下图中的 角。 4.画一画,从给出的三个点出发,画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 角。

( )个 ( )个 ( [个 角3是( 3.数?数,卜湎的塚形屮各有儿个11/(1 ? 钝角 锐角 宜角 二 < )个 角1是( 、角;角2是(〉角; )角■角4是 〉角。

( )个( )个( [个

1.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一条线段?使其增加4个点角. 2.下图中?你能找到多少个锐角,多少个钝角?多少个直角? 3,芳芳是上午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时去图书馆看书的?在下午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时返回。你知道芳芳是什么时候岀发,什么时候返回的吗?画一画. 岀发返回

6. 下面哪空角足直角?在括号里画 W 3 7.卜面图形各有多少个角,请在括号中填岀。 【二】判断题 K直佝是角中最大的角。(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冇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4、直角没有顶点,( ) 5、用子有3个紡。< ) 6、直角不是角. ( )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C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右关系。( )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件的两得垃张开得小,垃就小.( 10、小刚身高125 米. ( )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2、用放人镜看到的角比原來的大, C ) 【一】填空题 1、一个角有( )个顶点,冇 2、我们的红皴巾上有( )个 3、数学课本的封面有( )个 1 / 4、三角板上有C >个直角,余卜的角比点角C ) 6 5?下面的图形是角 的画U不是角的画-X” .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公开课

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1、第4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角。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5)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说图中三个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经过与直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教材封面上的角和直角一样。 生2:红领巾上的两个小角都比直角小。 生3:红领巾上的大角比直角大。 师:我们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知道了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也都有名字,你们想知道吗?像红领巾的小角那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红领巾的大角那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边说边在相应的图上写出角的名称。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三角尺上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活动角,动手做一做,并告诉同桌你做的是什么角。 同桌互相多做几次。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各种角的印象,形成表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教学例6。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观察、比较,已经知道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那么请你用一副三角尺动手拼一拼,拼出一个钝角。 展示不同拼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时,一定是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 师:为什么只有用一副三角尺中的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才能拼成一个钝角呢? 生:因为钝角比直角大,所以只有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锐角才能得到一个钝角。 师:是这样吗?如果是两个锐角就一定不能拼成一个钝角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拼一拼,汇报结果:有时候一副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也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 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 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前准备: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 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二、交流共享 1、认识直角。 (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 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

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 符号。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 集体回答。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 (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备课人:张纹瑜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关键: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角。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5)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说图中三个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经过与直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知道了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也都有名字,你们想知道吗?向红领巾的小角那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想红领巾的大角那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边说边在相应的图上写出角的名称。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三角尺上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活动角,动手做一做,并告诉同桌你做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各种角的印象,形成表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 教学例6。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观察、比较,已经知道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那么请你用一副三角尺动手拼一拼,拼出一个钝角。 展示不同拼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时,一定是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 师:为什么只有用一副三角尺中的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才能拼成一个钝角呢?(指名回答) 师:是这样吗?如果是两个锐角就一定不能拼成一个钝角吗?试一试。学生尝试拼一拼,汇报结果。 师:我们应该说: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肯定是钝角;两个锐角可能拼成钝角。 【设计意图: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强调错误。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3~35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提示 本课将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活动二,画直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是《标准》第一学段的内容要求,在这三类角中,直角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角,是角分类的核心知识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直观的三角板,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然后用直角做标准比较角的大小,辨认锐角和钝角。要把实际操作和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了解其各自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形成初步角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直角,了解直角和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 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记得它是谁吗? 生:角…… 师:今天这位朋友又来到我们班做客了,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师:不过它们呀,有些害羞,躲藏在一些物体上,不肯出来呢,你们能主动把它们找出来,和它们做朋友吗? 2. 找一找。 师:(课件出示三角板、圆锥和折扇实物图)哪位小朋友先来找一找? 生1:三角板有3个角…… 生2:圆锥上有一个角…… 生3:打开的折扇也是一个角…… 师:小朋友们找的真快,看到大家这么热情,角宝宝们也不在躲躲藏藏的了,你看,它们出来了呢!(课件移走实物图,留下三个大小不同角的图形)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发现吗? 生1:第3个张口最大,这个角也就最大。 生2:第2个张口最小,这个角也就最小。 【设计意图: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通话语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 认识直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发现了一个三角板上有3个角,现在请小朋友们再观察你手中的两个三角板,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 生1:这两个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一样大的…… 生2:这两个一样大的角也分别是两个三角板上最大的角…… 师:(出示一个大的三角板)小朋友们太聪明了,一下子就发现了,三角板上最大的这个角很特别,我们叫它直角。我么可以用这个直角跟刚才我们找到的角比一比大小。 2. 比一比,认识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精品教案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1、第4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角。 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5)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说图中三个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经过与直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教材封面上的角和直角一样。 生2:红领巾上的两个小角都比直角小。 生3:红领巾上的大角比直角大。 师:我们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知道了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也都有名字,你们想知道吗?像红领巾的小角那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红领巾的大角那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边说边在相应的图上写出角的名称。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三角尺上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活动角,动手做一做,并告诉同桌你做的是什么角。 同桌互相多做几次。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各种角的印象,形成表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教学例6。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观察、比较,已经知道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那么请你用一副三角尺动手拼一拼,拼出一个钝角。 展示不同拼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时,一定是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 师:为什么只有用一副三角尺中的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才能拼成一个钝角呢? 生:因为钝角比直角大,所以只有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锐角才能得到一个钝角。 师:是这样吗?如果是两个锐角就一定不能拼成一个钝角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拼一拼,汇报结果:有时候一副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也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师:我们应该说: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肯定是钝角;两个锐角可能拼成钝角。 【设计意图: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折、拼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现象或问题,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意愿,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二年级《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3、例4、例5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是第三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对角有一些认识即可,重点是对直角有些感性的认识,所以教材通过例3、例4,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认识直角,再通过找、比、折、画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充分感受直角的特征。再掌握直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习锐角和钝角,理解这三种角的特征,并加以区分,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辨认、判断这三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概念和特征,建立三种角的表象,并能在生活中找出角,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折、比、画等活动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这三种角。 教学难点:能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了解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角的知识,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感知角及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角,建立直角的概念,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板、圆片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还记得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3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

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时目标导航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1~42页例5、例6)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示回答这是一个什么图形。(角) 角是怎么组成的?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角?(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准备两组角: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5。

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说图中三个角的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经过与直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发现教材封面上的角和直角一样。 ②旗帜上的两个小角都比直角小。 ③红领巾上的大角比直角大。 (2)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知道了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也都有名字,像旗帜的小角那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红领巾的大角那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教材边说边在相应的图上写出角的名称。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三角尺上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活动角,动手做一做,并告诉同桌你做的是什么角。 同桌互相多做几次。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各种角的印象,形成表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出示教材第42页例6。 同学们经过观察、比较,已经知道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那么请你用一副三角尺动手拼一拼,拼出一个钝角。 展示不同拼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时,一定是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 (1)为什么只有用一副三角尺中的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才能拼成一个钝角呢? 明确:因为钝角比直角大,所以只有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锐角才能得到一个钝角。 (2)如果是两个锐角就一定不能拼成一个钝角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拼一拼,汇报结果:有时候一副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也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我们应该说: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肯定是钝角;两个锐角可能拼成钝角。 【设计意图】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认角——折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角,从白沙大桥寻找角而引出课题。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但在教学中,我觉得我仍需改进以下两点: 一、没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说得较多,因为总是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想的答案,所以教师总是帮学生回答,如在学生上台说锐角和钝角的辨认方法时,教师没有充分把机会让给学生,其实学生能说出方法,但是由于比较紧张,所以反应比较慢,教师担心耽误时间又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期的答案,所以教师直接说出辨认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太少,应该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权。 二、课件细节仍需完善

从白沙大桥引出课题这一点非常不错,但是由于颜色太暗,学生没办法完全的找出角,所以在这一环节上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这是课的一开始,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点非常关键,因此在课件的细节处理上应该更完善一些,应该先用颜色加粗应该可以找到的角,这样学生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总体上,这节课还是相对比较成功,首先思路比较清晰,其次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最后,教师的语言比较丰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在抑扬顿挫方面仍需加强,因为有时声音突然又变得很低沉,有时又非常高昂,所以要把握好抑扬顿挫的度。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四篇)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学具、教学准备】 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和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3)完成教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4)教师小结。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2、小结。 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9、10、11题。 四、教学例6。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说说三角尺上的角。 这两个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锐角。 3、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 相互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拼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