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来判断该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症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管理。
方法: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73例颅脑损伤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3月),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7例、B组(观察组)36例,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即常规护理、全程优化护理);实验结束后观察并综合分析两组具体区别。
结果:B组患者的急救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A组(75.68%),P<0.05。
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对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从科学的角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可见该方案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全程优化护理;急救;应用价值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诸如交通事故伤、锐器伤害以及高空坠落伤等,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严重且变化迅速,且该病症的致死率较高,对患者自身及家人均会产生不良影响[1]。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在伤后1小时内属于黄金急救期,尽早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的关键举措。
为保证治疗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我院决定将全程优化护理方案引入其中,并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观察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73例颅脑损伤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3月),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7例、B组(观察组)36例。
两组临床资料经详细比对,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组性别(例)年龄(岁)GCS评分(分)男女范围中位数范围中位数A组(n=37)241318~6558.3±5.53~75.0±1.4B组(n=36)221418~6758.8±6.33~75.1±1.3P>0.05>0.05>0.05本次实验对象的纳入标准:①经专业系统的颅脑CT检查后,发现所有选中患者均被确诊为颅脑损伤患者;②从患者受伤到入院时间均在24小时以内;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均有一定了解,同意积极配合实验工作安排。
恢复期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恢复期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恢复期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10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8.1%)明显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进行优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恢复期;优质护理;护理效果颅脑外伤是发生在颅脑外部的损伤,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后要进行相应的护理会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颅脑外伤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10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现将护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10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颅脑外伤症状。
随机的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组患者54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4.4士12.5岁;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物伤20例,其他损伤13例。
对照组患者54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4.9士13.1岁;交通事故伤22例,高空坠落物伤21例,其他损伤12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1]。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组(n=46例)与参照组(n=46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优质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强化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等不良病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颅脑外伤;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组(n=46例)与参照组(n=46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
纳入标准:患者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是65岁,最小年龄是26岁,中位年龄是(40.2±2.1)岁;男性病例32例,女性病例14例;优质组患者中最大年龄是66岁,最小年龄是25岁,中位年龄是(42.2±2.1)岁;男性病例33例,女性病例13例。
优质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1.2 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开展病情监测、环境护理、环境干预等常规干预。
对优质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危险期干预。
颅脑外伤会诱发患者出现出血及颅内感染等病症,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危险期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及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异常病症则需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并予以对症护理;定期翻身,避免患者出现压疮。
优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术室护理的特点,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效果的分析,发现优质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设备设施的完善程度。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
总结指出,优质手术室护理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颅脑外伤、应用效果、分析、影响因素、建议、改进建议、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手术室护士需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在颅脑外伤的手术中,手术室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对于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部分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优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优质手术室护理和传统护理方法的差异,找出优质手术室护理的优势和亮点。
通过观察和总结不同手术室护理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情况,为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升手术室护理水平,为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具体的实践指导,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1.3 意义和价值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颅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状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结果: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操作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状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相比于护理前各自结果对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状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质护理方式对于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颅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效果分析颅颅脑外伤是当前临床中的一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多且病情变化快,在临床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1],对于临床护理质量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进行优质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每组各35例。
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50.19±14.26)岁,其中单纯颅脑外伤患者25例,复合性颅脑外伤患者10例[2]。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0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50.15±14.33)岁,其中单纯颅脑外伤患者24例,复合性颅脑外伤患者11例。
两组患者的受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砸伤以及其他类型。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评价

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功能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抽取108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对照组(P<0.05);满意度比较,研究组96.3%>对照组85.19%(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可提高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颅脑外伤;运动功能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颅脑外伤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极为关键。
本次研究以108例颅脑外伤患者为例,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对象:108例颅脑外伤患者。
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脑外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1]。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如下:(1)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9~74(52.64±7.19)岁;(2)研究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0~76(52.68±7.22)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清除口腔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更换床单备注,定时为患者翻身,加强患者皮肤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避免弯折、脱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对于符合出院的患者,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定期进行随访。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43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指导以及对症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颅脑外伤;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患者如果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通常颅脑外伤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有很高死亡率。
在患者救治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样重要。
常规护理在针对性与有效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应用效果并不显著[1]。
因此,需要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我院8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例,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
观察组:男/女:24/19,年龄22~76岁,平均(49.0±9.0)岁;对照组:男/女:25/18,年龄23~75岁,平均(49.0±8.7)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真实。
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不达标患者。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关检查,协助医生完成对症护理等。
观察组:优质护理,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前提下,增添下列内容:①护理人员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让患者尽量配合治疗,争取尽早脱离生命危险。
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 1 ] 葛云霞. 急诊护士情 景模拟训 练的实践与体会叨解 放军 护理杂志 ,
2 0 0 8 , 2 5 ( 1 2 B ) : 5 9 — 6 0 . [ 2 ] 杨莘. 我院护理人员规 范化在职培训模式[ J ] . 中国护理管理 , 2 0 0 8 , t i o n a s s e s s me n t ,n u mi n g c a r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p r e v e n i t o n o f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me c h ni a c a l v e n t i l a i f o n .Re s u l s t
[ 3 】 黄文杰 , 李定 梅 , 季怀平 . 情景剧表演在 护理人 际沟通 教学 中的应
用[ J ] . 护理学杂志, 2 0 0 7, 1 0 ( 2 2 ) : 5 9 — 6 0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9 )
全 程优 化 护理 在 颅 脑 损伤 患 者 中的应 用
c u r e d,d i s a b l e d i n 6 c se a s , s e v e r e d i s bi a l i t y i n 2 c a s e s ,4 c a s e s o f d e a h. t Co n c l u s i o n Nu r s i n g p r o c e s s o p i t mi z a t i o n
L i a n y u n g a n g ,J i a n g s u 2 2 2 0 0 0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he t w h o l e p r o c e s s n u m i n g a p p l i e d i n p a i t e n t s w i h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优化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
用随机数表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康复
期患者76例分为A组(38例,采取优化康复护理措施)和B组(38例,给予
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及护理质
量。结果:护理后,A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6±4.2)分,显著高
于B组的(82.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康复护理
可显著改善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并有助于护理质量
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 优化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康复期; 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颅脑外伤患者约占临床创伤性疾病发生率的5%~10%,该
病具有创伤大、致死率及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此外,其患者康复难度
较大、生活质量较差。研究提示,优化康复护理可针对康复过程中限制颅脑外伤
后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临床路径,在临
床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2]。为研究优化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
用效果,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76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A
组给予优化康复护理,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69岁,平均(34.2±2.6)
岁;B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7岁,平均
(33.8±2.3)岁。所选患者入院后均经颅脑CT、脑电图、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的
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均符合文献[3]《颅脑外伤的分类分期诊断标准》,且患者及
家属对本试验内容、目的了解全面,自愿参与。研究排除了急救无效死亡、具有
原发性精神疾病、语言障碍者。经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B组 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关注神
志、瞳孔及并发症,做好生化指标监测、护理记录等)、护理操作(输液、给药、
留置针、给氧、连接呼吸设备等)、专科护理(脑脊液漏液处理、约束带使用等)、
日常生活护理(安全标识、清洁床铺等)、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环境介绍、简
单功能练习等)、饮食和排泄护理(饮食支持、协助排尿等)。
1.2.2 A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优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
优化体位。取仰卧位,使患者头部稍微偏向一侧,外展肩关节、拉伸肘部腕部,
使患侧上肢和下肢自然舒展,使健侧下肢弯曲>90°并加软枕支持,体位应定期调
节,1~2 h/次,旨在保证肢体运动功能、血液循环不受影响。(2)加行中医护理。
采用针灸法刺激患肢神经,同时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练习,如屈伸练习、关节旋
转练习,每次练习后辅以肌肉按摩、推拿,旨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3)语
言及意识训练。采用音乐法、针灸法、谈话法、认知训练法等形式促进患者意识
及语言功能的康复。(4)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早期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运
动功能缺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训练内容包括站立训练、下床活动训练、
平衡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进食、如厕、洗衣练习等),并以循序渐进、
练习适量、全程陪护为原则开展上述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般在病情稳定后1
周内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 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价
两组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ADL)缺损情况,内容包括转
移、活动、穿衣、大小便等日常自理项目,总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
自理能力越强;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
括上肢运动积分(33项,66分,每项积分0~2分)、下肢运动积分(17项,34
分,每项积分0~2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4]。
1.3.2 护理质量评分 由护士长参照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颅脑损伤护理质量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未达标扣分制。评价内容包括
病情观察(30分)、治疗措施(20分)、专科护理(20分)、基础护理(10分)、
健康教育(10分)、饮食和排泄(10分)6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
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1个月后,A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结果显示,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由于强大外力作用于头部而形成的一类严重创伤,可分脑震荡、
颅内血肿、头皮裂伤等类型,本病具有致死致残率高、康复困难等特点,显著降
低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而近年来,颅脑外伤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
势,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提示,颅脑外伤康复期的常规护理要求更侧重于病情观察、日常生活辅
助、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而忽略了早期进行运动功能锻炼、神经功能缺损
修复、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康复内容。另有研究提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
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这也表明传统的康复护理存在明显
的缺陷[5]。优化康复护理是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在病情稳定后初期,通过
刺激神经系统、开展认知训练、语言训练、关节活动练习、自理能力训练等达到
促进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及重组作用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而为了激活神经系统,
笔者所在医院也采用了中医方法,如应用针灸、手法按摩等,同时,通过优化体
位也可减少肢端神经的压迫及损伤,另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1周内即开展早期
的个性化认知训练、语言训练、关节活动练习、自理能力训练则有助于促进患者
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快速康复,而上述护理措施均以患者为中心,自然
也能够提高护理整体质量[6]。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比较,A组的Barthel指数评
分、Fugl-Meyer评分改善水平、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P<0.05),这也
支持了上述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优化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
生活能力,并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管新妹,沈敬敬,丁爱萍,等.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
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37-138.
[2]张旦,徐晓娟,颜莉,等.急救护理干预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效
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103-105.
[3]潘美群,毛淑芬.询证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96-97.
[4]卢远新.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康复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
理杂志,2015,21(12): 62-64.
[5]李冬梅,韩玉婷,陈兰兰,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颅脑损伤42例[J].武警
医学,2015,26(10):1073-1074.
[6]李岩.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观察[EB/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
志(电子版),2015,3(1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