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曹操“奸绝”表现之一:政治上玩弄权术 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 不追关公而全其志,则有似乎义; 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 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于篡晋。 ❖ 曹操“奸绝”表现之二:奸诈残暴、嗜杀成
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 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 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 (二)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 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 成统一整体。
❖ (三)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 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文学 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等等。
❖ 3. 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 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 4.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8年版。
❖ 5.[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三联书店, 2006年版。
❖ 6.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
❖ 7.张锦池《中国古典小说心解》
❖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 五、历史演义体语言:
❖ 1、语言的通俗化和文学化 ,“文不甚深,言不 甚俗”
❖ 2、注意语言的渲染功能
温酒斩华雄:“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 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只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 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 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第二节 思想内容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 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
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 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 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 互相争雄的局面。
❖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
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 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 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 (《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 染力 “捷且深”。
硕等
3、成书于元末;陈铁民
4、成书于明初;游国恩、刘大杰、中 科院文研所诸家(此本采用此说)
5、成书于明中叶;张国光等
❖ 二、作者 ❖ 1、罗贯中:籍贯—山东东平 (5说:钱唐、庐陵、慈溪、太原、东原)

泰 太
❖ 东平贯中纪念堂对联: 承尧舜周孔大道小说通俗堪称圣 接屈宋马班文章奇书创体立新宗 横批:大可
❖ 主旨: ❖ 一、明君贤臣理想 ❖ 1.政治上向往“仁政”:
刘备“仁义”——爱民;宽厚待人
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 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 ❖ 2.人格上注重道德(诸葛亮之忠与关羽之义) ❖ 3.才能上崇尚智勇(诸葛亮)
❖ 3、刻划人物重造型力和表现力
❖ 张飞的造型:“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 4、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 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明清历史演义极盛,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有163部。 较有特色的作品: (1)列国系统:明代余邵鱼《列国志 传》,冯梦龙《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 (2)隋唐系统:明代罗贯中(?)《隋 唐两朝志传》,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 袁于令《隋史遗文》。
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 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晚明文学 商品化,带来其文坛的污秽浊流。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 (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 时期(1522~1566)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 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 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 渭《四声猿》、汤显祖《临川四梦》、 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 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 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 安派”
❖ 二、“拥刘反曹”:西晋(曹)-东晋(刘)-北 宋(曹,民间-刘)-南宋(刘)
❖ 章学诚:“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 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 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唯恐中原之争正统也。 诸贤易地而皆然。”(《文史通义·文德》)
❖ 1.具体表现:
内容上;结构上;语言上
❖ 2.原因:A.备“帝室胄裔”B.备“仁德及 人”C.作者本人的儒家仁义思想
据正史采小说演三国妙书仁智曰苍生为念 征文词通好尚传水浒曲尽忠义称替天行道
至圣尼山孔仲尼 大贤东平罗贯中
❖ 2、著作:
最早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 的编写者之一;《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等5种,杂剧《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
❖ 三、版本: ❖ 1.现存最早刊本明嘉靖《三国志通俗演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 必然结果
❖ (四)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 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 1、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 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 注人生
❖ 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 常生活、人情世俗
❖ 4、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 平民百姓
❖ 5、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第三节 艺术成就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评《三国演义》的16 种“妙”处:
1.《三国》一书,有追本穷源之妙 2.《三国》一书,有巧收幻结之妙。 3.《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
…… 并最后总结:“《三国》叙事之佳,直与 《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 《史记》者”,因此独许《三国演义》为 “第一才子书”。
❖ 名播四海P32:
❖ 1.[思考题]
❖ 结合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三国 志演义》的创作主旨。
绪论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 (章培恒本: 它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从开国到成化时期1368—1487约120年; 明中叶:从弘治到万历时期1488—1620约130年; 明末:天启、崇祯时期(1620--1644)20余年 ❖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明中
❖ 三、悲剧意识
❖ 温习故事:
1.桃园结义 2.董卓进京 3.虎牢关 4.凤 仪亭 5.犯长安 6.李郭交兵 7.白门楼 8.煮酒 论英雄 9.千里走单骑10.官渡之战11.走马荐 诸葛12.火烧新野13.长坂坡14.舌战群儒15. 赤壁大战(上)16.赤壁大战(下)17.取南 郡18.甘露寺19.三气周瑜20.反西凉21.张松 献地图22.取成都23.单刀赴会24.水淹七军25. 走麦城26.火烧连营27.安居平五路32.七擒孟 获33. 八卦阵34.五丈原35.司马氏篡位36.铁 笼山37.讨司马38.姜维避祸39.三国归晋
240则 ❖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120回 ❖ 3.清毛纶、毛宗岗评点本(最为流行)
❖ 推荐读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 海古籍;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集、 汇评本等
❖ 参阅书目:
❖ 1.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5年版。
❖ 2. 刘世德、郑铭点校:《三国志演义》(毛评本), 中华书局1995年版。
❖ 一、虚与实的结合 清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七分事实,
三分虚构”
❖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5条线:汉亡引线;晋统一天下终局;魏、 蜀、吴兴衰
❖ 三、战争描写(古代战争小说):40余次战 役,百余战斗场面(多样复杂、智斗、诗情 画意)
❖ 四、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400余人物)
❖ 曹之奸如:第30回: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 许攸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 迎..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 “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 “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 “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所望哉!” 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 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 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 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 月之粮。”攸大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休瞒我,粮已尽 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 成书、作者与版本
❖ 一、成书: ❖ 1、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 西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宋元—明
初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 通好尚”创作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 2、成书时间:5说之“明初”
❖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注7P34: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周邨(cūn)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章培恒、袁世
❖ “承尧舜周孔大道小说通俗堪称圣;接屈 宋马班文章奇书创体立新宗” 横批:大 可;
❖ “据正史采小说演三国妙书仁智曰苍生为 念,征文词通好尚传水浒曲尽忠义称替天 行道”;
❖ 罗贯中塑像旁:“至圣尼山孔仲尼,大贤 东平罗贯中”
❖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 “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 拍”为代表。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 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 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 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 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 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 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 和借鉴价值。
❖ 思想主旨诸说(《三国演义》的主旨有哪
些,你认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1、“正统”说 ; 2、“忠义”说 ;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
9、“悲剧”说 ;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其次是戏曲兴盛(P3-4):嘉靖后,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 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 “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 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 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三、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
❖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 →
❖ 五、塑造人物所采用的手法
❖ 1、出场定型
❖ 2、反复皴染
毛宗岗:“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 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 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 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 幻,是千古第一奸雄。”(第17回评语)
❖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
❖ 6、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 叉
❖ 7、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 演义:我国古代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体, 是依据史实加以艺术创造所写成的小说。 演义由话本中“讲史”一类(如《五代 史平话》)发展而成。这类作品很多, 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
❖ 章回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我国 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 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 称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 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 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 说。这种形式,源于宋话本,如《大唐三藏 取经诗话》已具雏形,明清长篇小说普遍采 用,因此,章回小说也作为我国古代长篇小 说的代称。由于这种形式,源自“说话”, 所以每回多用“话说”一语开头,每回末尾 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