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浆质量指标和浆纱性能指标的总体评价
纱线结构特征—纱线品质指标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二、棉纱线品质评定
棉纱线:指所有棉型纱线,包括棉型化纤纱线和棉与化纤 混纺纱线等。 棉本色纱线、精梳涤棉混纺纱线以同品种一夜的产量为一 批来评定。 棉纱线品等分:优等、一等、二等、三等(低于二等指标 )。 精梳涤棉混纺纱线的品等分:上等、一等、二等、三等。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示。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5、其他方面的指标
(1)十万米纱疵 直接影响纱线的外观质量,进而影响到布面质量。
(2)毛羽指数 毛羽:伸出纱线主体的纤维端或纤维圈。 毛羽指数:单位纱线长度的单边上,超过某一定投影
长度(垂直距离)的毛羽累计根数。单位为:根/m, 根/10m。
影响纱线的强力和表面光洁度,以及织造的生产效率 和布面的外观质量。
(1)百米重量偏差 指纱线实际干重与设计干重的差异对设计干重比值
的百分率。 不仅是棉纱质量的一项指标,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厂
家和用户的利益。 (2)百米重量偏差变异系数
表示纱线线密度变化的指标,反映纱线长片段之间 3、纱线条干指标 (1)黑板条干均匀度仪
特点是简便直观,但 检测结果与检测者的目光有 关,需定期统一检测者的目光。
纱线的结构特征
—纱线品质指标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一、品质指标
1、强力指标 • 断裂强力:单位N,拉断单纱所需强力 • 断裂强度:单位N/tex,比较不同粗细纱线的耐拉伸程度
• 强力变异系数:反应纱线强力大小的不匀情况。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2、纱线重量指标
纱线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
2、纱线的乌斯特水平考核质量指标
纱线的乌斯特水平考核的质量指标主要有:单纱断裂 强度、单纱强力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 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不匀率、千米粗节、千米细 节、千米棉结、毛羽指数、十万米纱疵等。
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性能指标影响的分析探讨

性能 指标 是浆纱 的增强 和保 伸 。8 年代 之后 , 0 国
内外 纺织机 械制 造技 术迅 猛 发展 , 大纺 织厂 无 各
JA G UT X IE 江苏纺织 iN S E TL
回
E 技】 科
( ) 析 3分
( 分 析 3)
通过 上述 测试 结果 我们 可 以看 出 , 在所 测试
浆 液含 固率 对浆 纱指 标存 在一 定影 响 , 暂 但
的浆纱 增 强 、 伸 及 毛羽 降 低 率 的指 标 中 , 浆 减 压
浆 液其 他 指标 ( 固率 、 度 、 含 粘 配浆 比例 等 ) 发 不
生变 化时 , 以用 下列 曲线示 意 图 ( ) 可 图4 表述 。
\
,
标 的 测 试 结 果
项 目 指标 一 1 39 指标 二 1 39 指 标 三 1 . 39 浆液 含 固 率
到 最佳 状态 呢? 由于各 工厂 浆纱 设备 及选 用 的浆 料不同, 工艺设 计 人员 对浆 纱理 解 上也存 在 着一
定 的差 异 , 多 数 工厂 采用 “ 验优 先 ” 做 法 , 大 经 的 往往 缺乏 了一定 的科 学性 和合理 性 。 据 自身设 根
()浆 纱 增 强 率 及 减 伸 率 的 测 定 : 用 3 采 Y 0 1 电子单纱 强 力机 ( G 6F 山东 莱 州市 电子 仪器
压力 与毛 羽降 低率存 在 着规 律性 的对 应关 系 , 在
时未能找 出其 规律性 , 以根据不 同的 品种 , 同 可 不 浆 液配方 , 过试 验 , 通 找到最 合适 的浆 液 含 固率 ,
上浆面料检验标准

上浆面料检验标准本检验标准适用于各类上浆面料的品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以下是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标准:1. 外观检验1.1 检查面料的颜色、图案和纹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色差和织造瑕疵。
1.2 检查面料是否平整、光滑,无荷叶边、纬斜等问题。
1.3 检查面料是否有明显的油污、水渍、浆斑等瑕疵。
2. 质地检验2.1 检查面料的纱线密度和织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 通过手感、观察和显微镜检等方式,检查面料的质地是否紧密、柔软、光滑,无毛羽、结头等瑕疵。
2.3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抗皱、防霉、抗菌等特性。
3. 尺寸检验3.1 检查面料的幅宽、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 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检查面料的缩水率是否符合标准。
3.3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如拉伸弹性、折皱弹性等。
4. 缝制检验4.1 检查缝线是否平直、均匀,无明显接线、断线、跳针等问题。
4.2 检查缝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缝型、针脚大小等。
4.3 检查面料拼接处是否有明显的不平整或色差。
5. 功能性检验5.1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防水、防风、透气等功能。
5.2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抗紫外线、保温等特性。
5.3 检查面料是否适合于特定环境或特定用途,如户外运动、室内装饰等。
6. 安全性检验6.1 检查面料是否通过燃烧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6.2 检查面料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6.3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防静电、防辐射等功能,以满足安全要求。
7. 标识检验7.1 检查面料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包括品牌标志、尺码标识、成分标识等。
7.2 检查标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如使用规范、内容要求等。
7.3 检查标识是否具有可追溯性,以便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消费者维权。
8. 环保性检验8.1 检查面料是否使用环保染料和化学助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8.2 检查面料是否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纱线上浆,浆纱工艺,浆料配方

5.浆液粘度(viscosity)的概念
①定义: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②单位:动力粘度,泊(P),1P=100cP(厘泊)
1P=0.1Pa.S(帕秒),1cp=1mPa.S(毫帕秒)。 ③影响因素 (A)浓度增加、粘度增加(B)聚合度增加、分子
量增加、粘度增加(C) 温度增高、粘度下降(D) 搅拌快、粘度下降 ④测定方法:旋转式粘度计(viscosimeter) 恩式粘度计 漏斗式粘度计
温速溶;n=1700,80度以上加热搅拌溶解。
4.PVA的上浆性能
(2)粘度 与聚合度、醇解度、浓度、温度有关: 温度一定,浓度越高,粘度越大; 浓度一定,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聚和度越高,粘度越大; 与醇解度的关系:dB=87%,粘度最小。
4.PVA的上浆性能
(3)粘附性 不同dB的PVA对不同纤维的粘附性不同: 完全醇解的PVA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粘附性,
(一)淀粉(天然淀粉)
1.淀粉的成分 淀粉:65%-85%,白色或微黄色,细腻粉末 粗脂肪 粗蛋白:微生物良好的培殖基,可溶性蛋白质易使浆
液起泡。 灰分 纤维素 水分
2.淀粉的化学结构
分子式 (C6H10O5)n 按大分子形态分: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聚合度n 200-4000
600-6000
6.淀粉的上浆性质
①浸透性,呈水分散性糊化成浆,能浸透,欠 佳
②成膜性,聚合度高、强度大、耐摩好、粗而 硬弹性差
③粘附性,用于棉、人棉、富棉上浆,合纤差 ④易退浆,环境污染小 ⑤易腐败
(二)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
淀粉的缺点: 调浆时间长,黏度大且稳定性差,属低浓高黏 浆料,浆膜脆硬
共聚
4.淀粉在水中膨胀糊化三阶段
浆 纱

浆纱在织机上 单位长度的经纱从织轴上退绕下来直至形成织物 要受到3000次——5000次程度不同的反复拉伸、屈曲和磨损作用。
未经上浆的经纱表面毛羽突出 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 在这种复杂机械力作用下 纱身起毛 纤维游离 纱线解体 产生断头 纱身起毛还会使经纱相互粘连 导致开口不清 形成织疵 最后 正常的织造过程无法进行。
浆纱的目的正是为了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的能力 提高经纱的可织性 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
因此 除股纱、单纤长丝、加捻长丝、变形丝、网络度较高的网络丝外 几乎所有短纤纱和长丝均需经上浆加工。
上浆后的经纱可织性得到提高 上浆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耐磨性改善 纱线毛羽帖服、表面光滑 纤维集束性改善 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有良好的弹性 可弯性及断裂伸长。
具有合适的适度。
获得增重的效果 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的效果为了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前 对浆纱工程提出了如下要求。
浆纱应具有良好的可织性 良好的耐磨性、毛羽贴伏、增强保伸、弹性等 浆纱所选用的粘贴剂和助剂不仅来源充足 成本低廉 浆纱操作简单方便 而且要易于退浆 退浆废液易于净化 不污染环境。
织轴卷绕质量良好 表面圆整 排纱整齐 没有“倒断头”、并绞、绞头等疵点。
在保证优质生产的前提下 提高浆纱生产效率 浆纱速度和浆纱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
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浆纱成本 提高浆纱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浆料为了使获得理想的上浆效果 浆液及浆膜在下列各方面应具备优良的性能。
浆液性能 化学物理性质均匀和稳定性 浆纱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气泡 不易沉淀 遇酸、硫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状物 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好 适宜的粘度。
浆膜性能 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 强度、耐磨性、弹性、可弯性 防腐性。
但是 很难找到某种浆料的上述各项性能同时优良。
为此 浆液中既有作为基本材料的粘着剂 也有起辅助作用的各种助剂 扬长避短 起到理想的综合效果。
浅析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性能指标的影响

浅析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性能指标的影响邵倩【摘要】文章通过对上浆工艺参数的改变,经过多次对比试验,测试出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浆纱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压浆力与浆纱毛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年(卷),期】2013(054)003【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压浆压力;浆液粘度;浆液含固率;毛羽【作者】邵倩【作者单位】江苏三友集团南通色织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5.21+3上浆工艺参数是影响浆纱性能指标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各工厂浆纱设备及选用的浆料不同,工艺设计人员对浆纱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工厂采用“经验优先”的做法,往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浆料性能、浆料配方、工人操作水平等因素,通过工艺参数的优选试验,总结出最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不仅可以使浆料的性能指标达到最好水平,而且在节约浆料等原辅材料的消耗上都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本文着重介绍本企业通过优选工艺参数实验,在减少浆纱毛羽方面取得的一些效果。
1 实验1.1 实验测试方法及仪器1.1.1 浆液粘度的测定:采用标准漏斗、3#孔径。
1.1.2 浆液含固率的测定:采用微波炉快速测定法。
1.1.3 浆纱增强率及减伸率的测定:采用YG061F电子单纱强力仪。
1.1.4 原纱及浆纱毛羽的测定:采用BT-2型智能在线毛羽测试仪。
1.1.5 浆纱机及型号:采用盐城飞骏GA338型七单元浆纱机。
1.2 实验项目1.2.1 压浆压力对浆纱指标的影响在C14.58tex、C18.22tex、C36.44tex三类品种,只改变压浆压力,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测试浆纱指标的变化情况。
1.2.2 浆液含固率对浆纱指标的影响在C36.44tex品种,只改变浆液含固率、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测试浆纱指标的变化情况。
1.2.3 浆液粘度对浆纱指标的影响在CJ36.44tex品种,只改变浆液含固率、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测试浆纱指标的变化情况。
纺织生产工艺---浆纱

YOUR SITE HERE
二、纺织浆料:
可以理解为:可用于经纱上浆的材料即为纺织浆料。
1、浆料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主浆料(也称粘着剂)、辅浆料(也称助剂) 按来源分类
天然浆料、变性浆料、化学浆料
YOUR SITE HERE
二、纺织浆料: 2、对浆料的基本要求
主浆料:具有一定的粘度,对纤维有良好的粘头着性(粘附性),可 以形成良好的浆膜,性能稳定,易于退浆,不污染环境。 辅浆料:对主浆料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
YOUR SITE HERE
4、浆纱主要质量指标:
(1)经纱上浆率(或上浆率): 经纱上浆料干重与经纱干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上浆率=(浆纱干重-经纱干重)/经纱干重×100%
(2)浆纱回潮率: 浆纱上所含水份重量与浆纱干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回潮率=(浆纱湿生-浆纱干重)/浆纱干重×100%
YOUR SITE HERE
二、经纱上浆: 1、浆纱机
YOUR SITE HERE
2、浆纱工艺流程:
YOUR SITE HERE
3、浆纱机主要机构及作用: 轴 架:用于放置经轴及控制经纱退绕张力 上浆装置:完成经纱上浆,达到工艺要求的上浆率 烘燥装置:对湿浆纱进行烘干,形成完整的浆膜并达 到工艺要求的回潮率 卷绕装置:使上浆后的经纱平等排列并卷于织轴上 传动部分:控制全机运转及浆纱总伸长率
第三章 浆 纱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织造生产中经纱上浆的目的; 2、了解经纱上浆后能改善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了解什么是上浆材料及上浆的方法; 4、了解上浆设备。
YOUR SITE HERE
一、经纱上浆的目的: ★ 经纱上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可 织性的提高表现在: 1、提高了经纱的内在强力 2、提高了经纱的耐磨性 3、使纱线表面毛羽贴伏 4、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
PR-S与PVA的上浆配比试验及其浆纱质量评价

( e a nt ueo eh oo y,Zhn z o H n nIsi t f T c n lg t eg h u,He a 4 0 0 n n 5 0 7,C ia) hn
r s ls we e n l z d y u z ma he tc a d v l to f c mp e n i e e f r n e f t e i e e u t r a a y e b f z y t ma i s n e a ua i n o o r he s v p r o ma c o h sz d y r s wa b a n d I wa o n h t b t r c m p e e sv ro ma c ft e s z d y r s wa c i v d a n so ti e . t s f u d t a e t o e r h n i e pe f r n e o h ie a n s a h e e
t s s c n u td wih PR— ie r p a i g P e twa o d ce t S sz e lc n VA . Th t o fqu d ai e r si n o t o o a e in e meh d o a r tc r g e so rh g n ld sg wa d p e i r i g o t ii g n tu t n. Szn e p rme t r c rid u . Ac o d n t t e s a o t d n wo k n u szn i sr c i o iig x e i n s we e a re o t c rig o h q aiy r q ie n s f sz d a n i p a tc l r d c in, t e r p ris o h sz d an s c a u lt e u r me t o ie y r s n r cia p o u t o h p o e te f t e ie y r s u h s b e k n srngh, b e k n eo g to ra i g te t r a i g l n ain, we r e it n e n harn s i d x a r ssa c a d ii e s n e we e e td. T t si g r tse he e 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