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_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血小板聚集功能》课件

《血小板聚集功能》课件

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
如ADP、凝血酶、胶原蛋白等,可激 活血小板表面的受体,触发聚集反应 。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受体包括糖蛋白( GP)Ⅱb/Ⅲa、GPⅠb、GPⅥ等。
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意义
止血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止血栓,阻止血液流失。同 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血液 循环。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 塞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 死。
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导致脑血管内 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常出现异常 ,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增强,这可能与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小板膜糖蛋 白表达异常,进一步影响血小板功能 。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对聚集诱导刺激 的反应性增强,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 险。
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01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关
系,探索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脑血管疾病
02
探讨血小板聚集与脑血栓、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
03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肿瘤转移和发展的关系,寻找肿瘤治疗的新
血流状态
血流状态对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 在高速血流状态下,血小板易与血 管壁发生碰撞,增加聚集风险。
02
血小板聚集的检测方 法
常规检测方法
光学比浊法
利用血小板聚集时散射光的变化 来测量血小板聚集程度。该方法 操作简便,但易受血液中其他颗 粒物干扰。
电阻抗法
通过测量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电 阻变化来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 该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特殊仪 器。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2024课件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2024课件

血小板聚集与肿瘤转移关 系
03
血小板血栓包裹癌细胞作用
血小板血栓降低免疫反应和药物聚集率变 6化2%-70%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02. 糖尿病与血栓烷合成关系
患者对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提示血栓烷合成增加。
03. 糖尿病患者内皮损伤影响
血小板聚集功能 检测及临床应用
目录Contents
血小板聚集原理 临床病理影响
检测方法概述 聚集功能临床应用
血小板聚集原理
诱导剂与受体相互作用
01
02
血小板聚集的启动
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互 作激活血小板。
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作用
受体活化后与纤维蛋白原结 合促进聚集。
03
不同诱聚剂的效果 ADP、肾上腺素等产生不同聚 集曲线。
——01.
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PRP和PPP的聚集率及透光度变化。
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
——02.
临床应用重要性
评估血栓风险、肺心病治疗、肿瘤转移机制及糖尿病诊断。
——03.
检测方法概述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
01
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原理
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互 作,激活血小板聚集。
02
检测血小板聚集的方法
用比色管、诱聚剂和磁粒搅 拌,记录聚集动态曲线。
糖蛋白Ⅱb/Ⅲa活化
糖蛋白Ⅱb/Ⅲa活化机制
血小板聚集过程
诱导剂与血小板
膜受体互作激活
糖蛋白。
1
糖蛋白Ⅱb/Ⅲa与纤
维蛋白原结合促进
聚集。
2
聚集曲线测定
用血小板聚集仪记 录透光度变化成动 态曲线。
3
纤维蛋白原结合
诱导剂激活血小板膜受体,引发糖蛋白Ⅱb/Ⅲa与纤维蛋白 原结合。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黏附试验

PFA-100 REV. 2.00 00370
14/07/97
ID#: Test Type: Collagen/EPI SAMPLE A:
S/N: 14:01 23456.17 110 SEC
正常值范围: 胶原/ADP膜: 57-120秒 胶原/肾上腺素膜:75-160秒
PFA-100® 测定结果异常的常见原因
血流方向
血小板粘附、聚集过程模式图
由此可见,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发挥依赖血小板膜糖 蛋白GPIb-IX-V、GPVI 、GPIa-IIa 、GPIIb-IIIa 、 vWF的结构与功能的正常。
静息血小板
血小板伪足形成
血小板伸展
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黏附试验(玻璃珠柱法)
原理: 当血流以一定速率流经玻珠后,血小板黏附于玻珠和塑 料管表面,所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滞留在柱内,使过柱后 血液中血小板数降低,计数过柱前后血液血小板数,计算 血小板黏附率: 正常参考值:62.5%±8.6%
释放
v WF EC SE
初期止血机制
TXA2
ADP
凝血酶
PF4 -TG PDGF
粘附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GI2
聚集 白色血栓
血小板在初期止血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生理状态下,血小板与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基质发生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聚集; 释放反应(TXA2,ADP等); 促凝活性表达(PS暴露,凝血因子释放); 血小板收缩。
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见于: 血管性血友病; Bernard-Soulier综合征; 尿毒症;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等
该方法由于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不能模拟体内状况, 现已较少采用。
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PFA-100®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参考值
(100~300) ×109/L
质量控制
❖ 1. 器材 仪器标准化 ❖ 2. 计数时间 充池10~15min后再计数,并在采
血后1h内计数完毕
❖ 3. 镜下观察 区分鉴别 ❖ 4. 血涂片观察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PLT低于60×109/L时, 应观察血小板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如果PLT有3~5 个成群分布,则PLT一般不会减少。
❖ B.复方尿素 ❖ 优点:PLT胀大易辨认 ❖ 缺点:不能完全溶解RBC,计数困难。且尿
素不易保存,易分解
(3)血细胞分析仪法
❖ 优点:测定PLT、MPV及PDW,快速,适用 临床应用。
❖ 缺点:不能完全区分PLT与其它类似大小物 质,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
❖ *当既往无PLT数量异常的病例,出现意外的 低值时,必须以显微镜计数法重新计数。
于脾切除术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异常血小板形态
❖ 2. 形态异常
❖ ①幼稚型②老年型③病理幼 稚型④病理刺激型⑤退化型
❖ 正常人为成熟型,可见少量 异常形态的血小板,但少于 2%。异常血小板超过10% 时才具有临床意义。
❖ 3. 分布异常
❖ ①血小板不聚集。②血小 板过度聚集
一、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PLT): ❖ 血小板的生成 ❖ 原巨核细胞 颗粒巨细胞
产板巨细胞
1/3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 2/3位于循环池
血小板

7-14天
血小板生理
✓ 血小板来自骨髓内巨核细胞 ✓ 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 ✓ 全身约1/3的血小板贮存在脾脏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生成图
教 学目标
❖ 1、掌握血小板显微镜计数 ❖ 2、掌握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临床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黏附试验

由于血浆vWF:Ag水平与 血型有关(O型者vWF:Ag 均值降低25%),在结果 分析时应注意。
VWD实验室检查
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APTT
确诊试验 分型试验
VWF:Ag VWF :Rco, VWF:CB FVIII:C
RIPA 血浆VWF多聚体分析 VWF-FVIII 结合试验
VWF胶原结合试验
GPIIb
Thromb. Hemostas. 1987
中华血液杂志 1987
GMP140 ( P-Selectin ) Nouv. Rev. Fr. Hematol.1990
血小板黏附、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
在生理性止血及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血管内皮下 基质并发生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进而产生血小板聚集和 释放反应,最终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病概述
◆ 分为1型、2型(2A、2B、2N、2M)、3型; ◆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型和2N型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 皮肤紫癜、粘膜出血,特别是牙龈和鼻出血最常见,女性
患者表现为月经增多; ◆ 发病机制: VWF质或量的异常;
vWD实验室检查:
1,筛选试验包括: ①血小板计数; ②出血时间测定 (Ivy法); ③aPTT; ④血浆vWF:Ag定量测定。
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内在结构、血浆vWF和纤维蛋 白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完成初期止血过程所必需的。任何 因素发生数量和/或质量异常将会导致初期止血障碍性出 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Bernard-Soulier 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等。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活化 聚集 粘附
(Fn:纤维结合蛋白,Coll:胶原,Ec:内皮细胞)

【临床血液学-实验课课件】_10实验十 PT APTT 血小板功能

【临床血液学-实验课课件】_10实验十 PT APTT 血小板功能
A
P
T
T
Ⅻa

Ⅶa
Ⅺa
Ca2+
Ⅸa Ⅷ,PF3 ,Ca2+
Ⅹa
P
Ⅴ,PF3 ,Ca2+
T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白原 (Ⅰ)
纤维蛋白 (Ⅰa)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原理】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参考值] QUIK法:11-13s
开启血小板凝聚仪,将诱聚剂放入仪器预热槽内进行温浴
操 用硅化移液管吸0.3mlPRP加入聚集反应杯中,并加入磁棒
作 用普通移液管准确吸0.3mlPPP加入聚集反应杯中,不加入磁棒

将PPP管放入反应通道内,选择血小板聚集试 验,按ENTER进行调零,调零结束后取出PPP管
骤 将PRP放入刚才的反应通道内,按ENTER,仪器读取PRP的浊度
(2)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
PT的报告方式
• 时间(S)
•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 正常血浆PT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PTRISI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注意事项
实验十
血小板功能检测(示教) PT APTT
目的要求
• 掌握PT、APTT测定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临 床意义
• 掌握试管法 • 熟悉血凝仪法 • 熟悉血小板聚集仪
血小板功能检验
• 血小板黏附试验 •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13
流式细胞仪
1、全血中血小板更接近 生理状态。 2、操作简便,减少由于 操作造成的血小板状态改 变(如血小板活化试验) 。 3、检测血小板亚群灵敏 度高。 4、用血量少。 5、无放射性污染。
14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 2.化病理性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小于100×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 斑狼疮 ③血小板消耗增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 癜
2)按常法进行毛细血管采血20微升,轻轻注 入血小板稀释液中。
3)混匀,充入计数池中,放置10~15分钟, 计数中央大格中5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
8
【计算】
5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5 ×10 ×20 ×106/L=5个中方格的 血小板数×109/L
9
【参考值】 (100~300) ×109/L
10
【质量控制】
观察要点: 血小板大小 血小板形态(胞质受色、颗粒大小、形态等) 血小板分布
18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呈两面微凸 的圆盘状,新生血小板 体积大,成熟者体积小 。在血涂片上往往散在 或成簇分布,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胞质呈 淡蓝或淡红色,中心部 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 紫红色颗粒。
19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24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 二、选择题 1.血小板参考值: A (100~300)×109/L
C (100~200)×109/L 2.PLT不减少的疾病是 A 脾功能亢进 C DIC
B (50~100)×109/L D (150~300)×109/L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检查模板.ppt

血小板检查模板.ppt

谢谢你的观看
17
3.检测后: (1)用同一份标本制备学血涂片染色精简
观察血小板数量、大小、分布情况,并注 意有无异常增多的红、白细胞碎片。 (2)用参考方法核对。 (3)同一份标本2次计数误差要<10%。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18
(十一)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①新生儿<婴儿,出生后3个月达成人水平。 ②晨间<午后,春季<冬季,毛细血管<静脉 ③运动、饱餐后上升,休息后恢复。 ④月经期低,经期后上升。 ⑤妊娠中晚期 ,分娩后1~2天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14
4.流式细胞仪法:用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染色 标记血小板,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 用独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可得到准确性极 高的血小板数。流式细胞仪法式目前血小 板计数参考方法。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15
5.相差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下,血小板立 体感增强,有助于识别血小板,还可照相 后核对计数结果,作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 的参考方法。
(7)血小板“粘附”红细胞: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39
3.分布异常
(1)plt单个散在,不聚集:见于血小板无 力症、再障、ITP等。
(2)plt过度聚集:见于原发性plt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等。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40
2019-12-27
谢谢你的观看
41
2.针刺要深,吸血及稀释动作要快,防聚集。 3.同时做多项检查时,优先采plt计数之血。 4.充池前应充分摇匀,充池后需静置10分钟
以上待plt全部下沉后再计数。1h内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相关症状: 反复出血、血液改变、体肺循环栓塞、皮 肤青紫色改变、血小板增多、出血倾向。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相关疾病: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海绵状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α-贮存池病、新生 儿出血症、血栓形成、药物免疫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同种免疫性新生儿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新生儿肾静脉 血栓、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中毒性紫癜、 痛性青紫综合征、血小板减少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正常值: (1)玻球法:52.6%~71.4%。 (2)玻
璃珠柱法:男性:28.9%~40.9%;女性: 34.2%~44.6%。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相关检查: 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试验、巨核细胞计 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比积、抗血小板抗体(APA)。
医学检验·各论 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简介:
生理情况下,血小板具有黏着于异物 表面的功能称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血小 板黏附功能的方法称血小板黏附试验 (PAdT)。PAdT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两类,前 者复杂不常用,后者简便多用。体外法常 用下列两种方法。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临床意义:
(1)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血管性血友 病(VW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爱-唐综合 征以及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综合征、 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等。 (2)血小板黏附 率增高: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 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深 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 球疾病等。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 >>>
相关疾病: 性紫癜、新生儿紫癜、维斯科特-奥尔德 里奇综合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