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赏析 (1)
《边城》句段赏析

《边城》句段赏析1、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赏析: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一个安定有序的边城。
这里进行了环境描写,不但向读者展现了湘西质朴的民风和恬静的生活,唱响了“人性美”的赞歌,更重要的是它充当了人物生活的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并且,把“边城”和“中国其他地方”相对比,一方面突出了边城的和平与安宁,另一方面也表明,“边城”其实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2、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赏析:这段是写翠翠回到家,明白爷爷没有去找她的原因,不再埋怨爷爷,却有了另外的心事。
“另一件事”是指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的事情。
而“沉默了一个夜晚”可见这件事在翠翠心中的分量之重。
通过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3、“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赏析:这是语言描写,这都是话中有话啊。
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
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这是因为祖父没能领会翠翠喜欢二老的心思,反而想把翠翠嫁给她不爱的大老,所以翠翠心里不高兴。
这个片断,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4、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边城》全文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这是一部富有人性光辉的小说。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边城》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全文赏析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好句:1、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
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
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
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
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2、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
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
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
3、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4、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7、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9、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
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1.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边城》艺术特色赏析

《边城》艺术特色赏析《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边城》寄托着作者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绘。
或展开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映等侧面烘托。
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
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
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
听着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则让人感受到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2〕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
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
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在《边城》究竟有什么的故事会发生?《边城》的主要的矛盾又在哪里?下面小编整理l《边城》的全文内容简介和赏析,欢迎查看。
《边城》的主要内容(1)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二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
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边城》的主要内容(2)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写边疆女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对《边城》进行赏析。
沈从文在《边城》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角莫小娘展开,她是一个生活在边疆小镇的乖巧女孩,她的命运被家族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莫小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温婉而坚强,善良而又矛盾。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系列丰满的次要人物,如莫小娘的父亲、情敌苏文纨、莫小娘的表姐等,他们的形象都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边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小说中的爱情线索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情感描写之一。
莫小娘与苏文纨之间的纠葛令人动容,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族和社会所阻碍,命运的不公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沈从文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沈从文在《边城》中探索了许多深刻的主题。
其中之一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中莫小娘被家族和社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她的命运被限制在狭小的边疆之中。
通过莫小娘的命运,沈从文对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此外,小说还涉及到了性别、家庭、爱情等多个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索,沈从文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边城》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小说,通过对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边城》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读完《边城》后,人们会对边疆女子的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爱情和人性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些都使得《边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边城》赏析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
写杜鹃吵闹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其实是刻画翠翠的内心犹如这只杜鹃无法停歇下来。“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这里的“黄昏”成一个人,就像翠翠一样,她也美丽温柔,但却是平静的。就是这样的语言让人很自然地将自然景物和人做了对比。豆蔻的少女有了自己的烦心事了,仿佛连这杜鹃也体会到了她的那种心情,可是爷爷却不理解她,这使得她伤心地哭了。这些语言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文字语言熟练的驾驭能力,也是汪曾祺所说的“语言充满水分”。
边城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尊严。
以下是对《边城》中两个节选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赏析节选一:原文:“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会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这一段描述了边城中的生活场景。
沈从文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边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边城展现在读者眼前。
从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活节奏是平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段文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翠翠孤独的心情。
翠翠的内心是复杂的,她的孤独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世,还因为她的性格和环境。
她无法融入这个繁华的世界,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作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边城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情结的深深眷恋和对人性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节选二:原文:“‘爷爷,我觉得有些想家了。
’‘翠翠,这是你到城里来的好机会。
’老船夫把手攀引着横在缆索上的拉船带,一面用同往常一样安泰的态度回答她。
”这段对话描写了翠翠和爷爷之间的交流。
爷爷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老人,他对翠翠非常疼爱,一直希望她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翠翠则因为种种原因离家到城里生活,但她仍然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这段对话中,爷爷的话是安慰和鼓励,他试图让翠翠认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她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自己的未来。
而翠翠则表达了自己的想家之情,这是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
2
作者观点
• “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
始终究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 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 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 人去看……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 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
• 鲁迅《故乡》,浙江绍兴风土人情。沈从
文的《边城》,具有地方色彩,提供湘西 独特风景下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农民的厚 道、善良、热诚的品质,讴歌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读 者阅读后,既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能看 到闪光的东西,点燃起人的自尊心与自信 心。
2020/3/1
12
诗的语言、影响
第二讲《边城》赏析
一、创作意图 二、人物分析 三、意义与影响 四、赏析写作
2020/3/1
1
一、创作意图
• 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
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 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 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 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 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
• 沈的夫人张兆和。同上:“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
范本,取得性格上互相素朴的式样。”
2020/3/1
4
翠翠
纯真少女,刚出现在读者面前,带着稚气,体现童 贞美。
• 名字像青山绿水,翠竹茅舍一样明净纯朴。
• 性情像“一只小野兽”活泼机灵,心灵像山涧泉
水晶莹清澈。与外祖父相依为命,继承了中国劳 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过着简朴生活,不羡慕 权势钱财,不娇生惯养。对外祖父体贴入微。在 她身上体现了作者赞美的优美自然的“人生形式” 状态。
2020/3/1 关 系 : 翠 翠 —— 天 保 —— 傩 送 傩送——翠翠——团总的女儿
– 碾坊,渡口 – 对歌,出走
2020/3/1
6
悲剧结束
• 情爱美,童贞美上的发展。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
也爱上了翠翠。走车路,请人提媒说亲;走马路, 唱歌求爱,兄弟不同的求爱方式。团总的女儿以 一座碾坊陪嫁,加入这场爱的竞争。翠翠拒绝了 天保的爱。天保赌气乘船下行,在水中淹死。傩 送与他的父亲对船工的冷淡。误听傩送已选定要 那座碾坊,翠翠祖父经受不住打击病死。傩送为 婚事,与父亲吵了一后,独自驾船出走。翠翠弄 明白后,哭了一场,独自守在渡口,等候傩送的 归来。
• 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
结构异常完美。二十一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 自成起讫,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诗。这不是长 卷,是二十一开连续性的册页。”
• 作者开创了新的创作世界,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成为世界知名作家。
• 当时,尤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文坛,掀起新
的创作热潮。
• 上世纪80年代,湖南不少乡土文学作家,如古华、
女的对歌,男女定情时的走马路、车路,巫师迎 神歌。
• 原因:1、作者具有特有的美学追求和美好的社会
道德。2、作家强烈的恋乡情结。
• 一首忧郁的恋歌。人物结局悲剧,与水有关。翠
翠父母,一个向下游逃走不成而服毒自杀,一个 暴饮河水而死。天保,中途落水而死,老船夫在 暴风雨中死去。
2020/3/1
11
乡土小说新的开拓
2020/3/1
8
其他人
• 船总顺顺,在军队里做过什么长,弄船发了家,
但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 对本乡及过路人,一律慷慨好义,从不受财,明 事明理,正直和平,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他的两个儿子,傩送与天保,也具有勇气与义气,
从不欺凌人,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性。兄弟同时爱 上翠翠后,产生了矛盾,解决的办法是让翠翠选 择。最后,一个出走,一个因误会没有得到幸福。 但他们是开阔的胸襟,磊落的情怀,为边城人们 的人性美,作了生动的补充。
2020/3/1
7
老船夫
• 乡下人传统美德,人性善的化身。50年来,守在
船头,从不误事。重义轻利,决不收别人的摆渡 钱。有人硬要给钱,他像吵架一样认真地说: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 个!”实在推不脱,买烟草或置凉茶回赠。独生 女殉情后,仍坚持达观地活下去,把慈爱倾注在 外孙女翠翠身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成长,关 心她的幸福,关心她未来的命运,终因没有安排 理想的婚姻而难过的死去,结束了一生。他饱经 人世沧桑,仍保持仁慈善良美德。
韩少功
2020/3/1
13
四、小说赏析
•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
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 1、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 • 2、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 • 3、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 • 讨论:沈从文与湖湘文化
2020/3/1
14
2020/3/1
9
三、意义与影响
• 主要情节是爱情,但与五四后作家们的所
写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小说不 同,与30年代革命+恋爱的创作不同。借助 爱情表达真挚相爱的人际关系,显示出看 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德,即一种充满爱 与美的人情世态。
2020/3/1
10
风俗美、风景美 、忧郁恋歌
• 元宵的灯火,端午的龙船,中秋的赏月,月下男
• 全书共八章。
2020/3/1
3
二、人物分析
• 翠翠 形象来源有三: • 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湘西散记·老伴》:我
写《边城》的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湿 润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子印象得来。
• 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水云》:“故事上的
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看到的一 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