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审美赏析

《边城(节选)》审美赏析朱秋菊万磊蕾谈到沈从文的《边城》,首先我们想到的一个字就是“美”,小说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故事发生在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主要叙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兄弟俩之间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中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节选了其中的第三至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而;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第五章则是回到现在,补叙上一个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边城》的“美”是全方位的,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最大的特点都是“美”。
因而教师在分析这篇课文的时候,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赏析,根据节选部分的特点,内容上主要抓住小说的环境美、人性美,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形式上主要抓住小说的语言美,带领学生感悟文字的魅力。
一、环境美—水墨绘就的无彩之画提到《边城》的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那自然、原始、清新的环境,就仿佛一幅水墨绘就的无彩之画,让人久久流连于此。
一般而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
本文就试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边城(节选)》的环境美。
(一)风景美边城是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小说中开篇即这样写道“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数一数。
”清澈的小溪、美丽的白塔、崎岖的山路……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风景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繁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与率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教版中节选的四个章节对自然风景并没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只是偶尔出现了“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是那么明朗,”“落日向上游翠翠家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而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这样的句子,但是这种静谧出尘的美却仿佛已经渗透进字里行间,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神经。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点评中心词:爱忧伤十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
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
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边城》课文节选赏析

《边城》课文节选赏析《边城》课文节选赏析导读:《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小编整理了《边城》节选进行赏析,具体如下:一、内容概述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积累文学方面的知识。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3.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4.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5.分析和鉴赏小说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积累有关文学知识和本篇小说中的相关字词。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情节,把握主题。
3.鉴赏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本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整体把握课文1.关于沈从文沈从文(1902.12.28——1988.5.10),苗族。
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前往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4年,他的作品在《晨报副刊》登载,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到上海,共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
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
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沈从文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
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和赏析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和赏析《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和赏析《边城》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节选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边城(节选)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
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
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
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
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爷爷,你不快乐了吗?生我的气了吗?”“我不生你的气。
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的笑了。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像疯子吗?”祖父说:“翠翠,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翠翠俨然极认真的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
可是,你会不会走?你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别处去?”祖父不作声了,他想到被死亡抓走那一类事情。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的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又想起白日在河街上同大老谈话的经过,想其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事情,心中有点儿乱。
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边城》(节选)中翠翠初开情窦之分析

却 让 自己对 二老 动 了心 。二 老 家的 伙 计在 送 翠翠 回家 路 上讲 出 了事 情的 原
生活 当 中的 “ 鄙 字眼 ” 。主 观上 人 其 “ 作 ” 。 “ 粗 下 吊脚楼 上 唱 曲子 声音 委 ,并 告诉 她 ,她 骂的 那人 就 是二 老
说 这 些 “ 鄙字 眼 ” ,只是 图嘴上 的 热 闹 了一些 ,只听 到下 面 船上 有人 说 傩送 ,这时 , “ 翠想 起 自己先 前 骂 粗 翠
“ 是碧 溪蛆 撑渡 船 的孙女 。”
二 老 和 撑 渡 船 的 在 当 地 都 是 名 人 ,所 以二 老就 知 道 了翠翠 的 身份 , 而 翠 翠 尽 管 以 前 可 能 听 说 过 二 老 ( “ 送二 老在 茶 峒地 方不 是 一个 生 傩
疏 的名 字 ” ),却从 未 谋过 面 ,所 以 并不 知道 眼 前 的,  ̄ 伙就 是 大 名鼎 鼎 JJ r, h
‰ 飘
沈 从文 先生 深 得 中国 传统 诗文 含
2 1年/ 8 0 1 第 期
了有人 对二 老 说 “ 你这 时捉 鸭 子 ,将
蓄蕴 藉 之神 韵 ,写 人状 物 点到 为止 ,
来 捉女 人 ,一 定有 同样 的 本领 ” ,所 以 后 来 二 老 好 心 邀 她 去 自家 楼 上 坐 坐 ,在 那等 她爷 爷 时 , “ 来从 不 骂 本 人 ”的 翠翠 “ 心里 记着 水手 说 的妇 人 丑事 ” ,第 一次 骂 了人 。可 见 ,别 人 的 “ 鄙字 眼 ” ,在她 这里 起 了作 用 粗
翠 能开 始 思考 这 个 问题 了 ,就 说 明她
你 ,可不 要 叫喊 救命 ! 一 ’而翠 翠喊
狗 : “ ,狗 ,你叫 人也 看 人叫 !” 狗
【边城课文节选原文解析】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赏析

【边城课文节选原文解析】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赏析,欢迎阅读!《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的《边城》被遴选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高中学生得以领略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美。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赏析: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山水美《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边城(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边城(节选)》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明确:翠翠在河边焦急地等待爷爷,爷爷迟迟不来,时近黄昏,落日西沉,于是她触景生情,联想到爷爷也是年近黄昏,好比落日,从而生出一个可怕的想头:“假若爷爷死了?”这段描写细腻地刻画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女害怕失去归依的惶惧。
2.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明确:这句话的含义很深。
对雾的描写,暗示祖父对翠翠的心思和翠翠的未来都还是隔雾看花,仿佛明白,仿佛又不明白。
“另外一种什么东西”“吁了一口气”,是指祖父从翠翠的婚事联想到女儿,即翠翠母亲的婚事,他担心翠翠像她母亲一样倔强,会重蹈她母亲的覆辙。
从祖父忧郁的神态中,人们预感到等待翠翠的婚姻也可能是一场悲剧。
重点解读1.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子比赛和人们争相观看等情节有什么作用?明确:正是在这热闹的场面中,作者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为下文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做好了铺垫。
2.作者通过顺顺不下水与儿子争显本领但可以下水救人这一描写,想要揭示什么?明确:作者通过这一描写表现了顺顺,也表现了当地人纯朴、善良、纯真、无私的性格和品质,洋溢着人性美。
作者揭示了人性的纯朴和本善,认为帮助人是人最本质的特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是“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寄寓着“爱”的美学理想。
3.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的情形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情形:初次见面时,翠翠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所以骂他“悖时砍脑壳的”;在她知道是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等;挨了翠翠的骂,他没有介意,仍派人把翠翠送回去。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这篇《边城》课内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边城课内阅读答案边城课内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边城课内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一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你能否从小说所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印证一下作者的话呢?设题意图: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主题。
二《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含蓄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感受翠翠的心理活动。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3.(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4.(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翠翠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
2.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节选)赏析一、内容概述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积累文学方面的知识。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3.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4.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5.分析和鉴赏小说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积累有关文学知识和本篇小说中的相关字词。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情节,把握主题。
3.鉴赏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本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整体把握课文1.关于沈从文沈从文(1902.12.28——1988.5.10),苗族。
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前往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4年,他的作品在《晨报副刊》登载,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到上海,共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
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
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沈从文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
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他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
途经沅陵时,写下了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
后来,他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教书。
同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沈从文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章。
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届文化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
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十五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002年是沈从文诞辰10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了“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高度评价沈从文是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文学史中无可替代的文学巨匠之一。
2.《边城》的故事梗概在湘西山城的茶峒,渡船老人的独孙女翠翠,同时被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所爱。
哥哥天保主动退让,乘船离家,不幸丧生。
弟弟傩送痛苦万分,无心顾及恋情,也乘船远行桃源。
不久,老船夫也与世长辞,翠翠则怀着深切的悲痛守在渡口,在劳动中,长年等待着未有归期的情人。
3.节选部分情节思路和内容要点小说隔行分段,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黄昏时分祖孙二人的对话,表现祖孙之间浓厚的亲情。
第二部分(“老船夫做事累了”——“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老船夫为翠翠的婚事到城里奔波,引起误会。
这一部分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翠翠沉浸在对爱情的渴望和美好的憧憬之中;一是老船夫为孙女的婚事到城里奔波,表现老船夫对孙女无微不至的关爱;一是天保兄弟为成全对方而把爱情深埋心底,表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下河走去了”——结尾),写祖孙二人对歌声的企盼,表达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忧虑。
4.节选部分故事主题小说通过对湘西农村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着力刻画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少女——翠翠的动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热烈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人物形象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是动人的,是交织着伟大和平凡,美丽和琐碎的普通人,亲切而真实可信。
(1)翠翠翠翠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少女,她天真活泼,乖巧善良。
他热爱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热爱大自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那童贞的心里,逐渐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恋之情。
作者抓住她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朦胧憧憬,爱的敏感和少女的羞涩等心理活动,细致地表现了她性格的发展变化。
她一反往日的开朗活泼,变得内向含蕴、娴静矜持,善于沉思,耽于幻想,虽然梦中梦醒耳际都飘浮着情人那美妙的歌声,却羞于作大胆的爱情表白和追求。
作者通过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灵的披露,描绘出一种纯洁美好的人类感情。
翠翠这个没受城市污染,通体透明,焕发着自然之美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极致。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所热烈追求的质朴自然的人生。
(2)天保兄弟天保兄弟出身富家,但在豁达洒脱、正直平和的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为品格高尚的青年。
在他们身上,同样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他俩毫无按钱财家势挑选爱人的世俗观念,而把爱情全部倾注在穷苦的渡船女翠翠身上。
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和对方产生矛盾时,虽然也感到气恼、愤慨,但都能竭力克制自己以成人之美。
尽管按茶峒的习俗“也不作兴(不可能)有‘情人奉让’”,然而他们却能摆脱个人感情的束缚,为了他人而把自己的爱情深藏。
这种难能可贵的人性美,正是山村人民心灵美的生动写照。
(3)老船夫他对翠翠的关爱无微不至。
他希望孙女有个理想的归宿,并为此竭尽了最大的努力。
不料事与愿违,他自以为诙谐风趣、机动灵活的谈吐,实际却显得笨拙可笑,造成了一系列的误会,非但没能促成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反而连自己也被误会了,以致使原本美好的愿望和设想终成泡影。
但作为一个宽厚仁爱的长者,他对下一辈的深厚的爱,却是感人至深别具特色的。
(三)质朴自然、极富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作者所写的景物都是湘西农村极为普通的自然风光,可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却形成了一个极富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充满诗情画意的淳朴自然的意境,为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人物的活动描绘出一个美好的背景。
这里有凭山依水的山城和城边带吊脚楼的房子,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和溪边的白塔、古老的绳渡、陡峭的山崖与溪水两岸宜人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幅优美的湘西风景画,处处显示出“人的劳动的成果,自然的大胆与精巧处”,使读者不由得为之心驰神往。
(四)作业要求1.朗读两篇小说,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完成课后练习3.完成《质量鉴测》两课内容随堂监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词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茶峒(chádòng)尾巴(wþi ba)烟波(bō)藕(ǒu)断丝连B.膝(xÿ)盖湿润(yùn)吸吮(yǔn)聚(jǜ)精会神C.嘱咐(zhǔ. fù)奔(bèn)向打捞(lüo)朴楞楞(lýng lýng)D.凫(fù)水蛮横(hèng)吆喝(yüo he)像……似的(shì de)2.填空题(1)中国现代小说开创于________时期,它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杰出小说家。
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小说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小说的描写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阅读下面语段,说说老船夫的话有什么含蓄之意。
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分给人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 A项中的“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地名),拼作“chá”;B项中的“润”读作“rùn”,“吮”读作“shǔn”,“聚”读作“jù”(“û”去掉点);D项中的“凫”读作“fú”。
2.(1)“五四”鲁迅(或周树人)茅盾(或“沈德鸿”,或“沈雁冰”)巴金(或“李尧棠”,或“李芾甘”)老舍(或“舒庆春”)《狂人日记》(或《阿Q正传》等)《农村三部曲》(或《林家铺子》,或《子夜》等)《激流三部曲》(或《爱情三部曲》等)《骆驼祥子》(或《猫城记》等,但不要写剧作)(2)环境(或典型环境)、人物(或典型形象)、情节(或故事情节)(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4)环境描写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3.同是一支芦管,同样一支曲子,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呢?这是由听曲人的心境决定的。
快乐的人听着快乐的曲子自然会更加快乐;忧伤的人听着快乐的曲子则会更加忧伤。
翠翠憧憬着美好未来,正沉浸在快乐之中,于是她的心“被吹柔软了”;老船夫从城里归来后正在为翠翠的婚事上发愁,所以他的心中“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