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以来的日本经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20讲 泡沫经济生成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20讲 泡沫经济生成
1970年至1989年的20年时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19倍,同期日元汇率 提高约3倍。所以到1989年,根据美元标准测算的国民总收入(GDP)、人均国 民收入、国民财富积累等项指标,已因日元升值的乘数效果而变成了6倍多。日本 国民享受了站着不动也能“收入倍增”、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毛泽东诗词 语)的甜蜜。 但是,日元升值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压力却是真实的。为了在日元不断升值的 前提下生存,外向型企业要么是通过更加彻底地推行“合理化”降低成本以保持 出口竞争力,要么是把生产基地移向海外,要么是扩大 “内需”产品生产,总之 从产业结构到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趋于严峻。 制造业竞争力强劲,但农业、服务业等国家保护下的弱势产业面貌未改。 国民为1987年后人均收入超过美国而陶醉,但对按购买力评价标准人均收入尚低 于美国20%的意义却无人愿意去思考。
第20讲 泡沫经济的生成 20讲
在完成国企民营化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1980年代后,日 在完成国企民营化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1980年代后,日 本出现了战后以来时期间最长的经济景气局面,通称“平成 景气”。但是这次景气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虚拟经济的“成长” 推动的,因此又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成分。 一、企业行为的扭曲 一、企业行为的扭曲 经济繁荣的“虚像” 二、经济繁荣的“虚像” 三、数字显示的泡沫危机
二、经济繁荣的“虚像” 经济繁荣的“虚像”
长期景气:从1986年11月起,日本发生了战后以来少见的长达54个月的“平成 景气”。 高增长率:1986至199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5%,高出其他发达国家2个百 分点。 人均GNP超过美国: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按照美元计价的日本国民总收入、人 均国民收入、综合国力等诸项经济指标由此也被急剧提升。按照时效汇率换算, 1987 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国的60%以上,人均国民产值19553美元, 60 19553 超过美国18570美元和联邦德国的18373美元。 股市繁荣: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80年代后一路飙升,1980年, 日经平均股价为6870日元,1985年升至12557日元,1989年12月29日升至 38915日元,10年之间增长了5倍多。 头号对外债权国: 1985年,扣除对外负债后,日本的对外纯资产额是1298亿美 元,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大国。 二号资本输出国:1987年为1393亿美元,超过传统的海外投资大国英国和德国,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海外投资大国。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

一提起泡沫经济,我们就会想到日本经历的近十年的泡沫经济。

泡沫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泡沫经济所占的地位。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但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跌入低谷,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

而其中的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启示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

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

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

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

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

日本就业:过去,现在,未来.PPT

日本就业:过去,现在,未来.PPT
日本就业
过去,现在,未来
王菲
概述
日本的经济可以分为:经济困难与恢复期 (1945-1954年)、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稳 定增长期(1974-1984)、泡沫经济期(1985-1990年 )、低速增长与萧条期(1991年至今)。 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相对应, 随着经济的 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几十年来, 日本走过了大量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严重短 缺、相对严重的失业这样一条道路。
四、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就业问题仍将严 峻
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长期萧条疲软,日本国民的经济 预期相当悲观,经济前景黯淡,因此,就业问题在未来的 较长时间内仍将困扰日本。
日本女性在就业中扮演的角色
妇女社会劳动参与意识低是缓解日本就业压力解决 就业问题的重要砝码。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社会意识以及某些制度 的巨大影响,日本妇女的就业水平非常低。女子从学校 毕业后,很多人只参加工作几年,婚后不久便辞去工作, 回家做专业主妇。其中一些人虽然在孩子长大后重新 出来工作,但往往只是或只能做part time。
一、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与大量失业
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日本经济凋蔽,社会动荡, 困难重重。大量的企业倒闭,大量的劳动者被解雇,再 加军需工业的解体,大量的军人复员,失业状况极为严 峻。
二、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三大就业吸收器推动充 分就业
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外贸顺差这三大就业吸纳 器的不断快速扩大,彻底改变了劳动力的供需关系。
泡沫经济时期,由于劳动力匮乏,企业把目光投向 家庭主妇,可以看出,在日本,妇女劳动力在一定程度 上成为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调节器,在泡沫经济期妇 女就业水平的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劳动力市场的供 需状态。
泡沫经济期大量妇女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推动了妇 女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和积极就业的意识的发展。在此 后的经济衰退期,妇女的上述意识并未衰退,妇女的就 业水平虽低,但呈持续上 升态势。

日本房地产经济泡沫

日本房地产经济泡沫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息和控制贷款两个方面:
(1)提高利息: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间的大部分时间 里,银行基准利率都维持在 2.5%的超低水平,直到1989 年 5 月,日本银行开始加息。此后的 15 个月内,日本银 行连续 5 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 6%; (2)控制贷款:在加息的同时,1990 年 3 月大藏省推 出了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政策,即规定银行对不动产贷款 时,增长率不能超过其贷款总量增长率。控制贷款政策效 果非常显著, 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由 1989 年的 30.3%, 突 然下降到 1990年底的 3.5%,成为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诱 导因素之一。
2、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行为扭曲
(1)融资自由化导致银行贷款业务规模和利 率面下降趋势 (2)利率自由化和业务管制自由化导致银行的 利息成本和期间费用增加 (3) 银行两头受压,开始实施激进的贷款行为
3、企业行为的扭曲
(1)房地产投资收益高于一般商品,且预期高涨 (2)“低保有税,高交易税”的土地税收政策 抑制了土地供给 (3)企业大量净买入土地是地价上涨的主要推 动力量
泡沫的代价
2、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外汇政策
1995 年,日美之间签订了反广场协议,允许日本政府干 预日元汇率。此后日元加速贬值,日本出口(日元计价)逐 渐恢复,对于扭转日本经济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
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日本政府积极通过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支出,积极组织资源冲销银行 坏账。
(5)加强金融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6)保持人民币对其他外汇汇率的长期稳定 (7)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控制 (8)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优化经济适 用房开发机制

第八讲 房地产泡沫经济——以日本为例

第八讲 房地产泡沫经济——以日本为例
第八讲 房地产泡沫经济
要点: (1)房地产泡沫
经济的 一般理论 (2)日本泡沫经
济案例分析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1
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一般理论
一、房地产泡沫经济定义 二、房地产泡沫化成因 三、房地产价格泡沫模型 四、房地产泡沫检测方法 五、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危害 六、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防治对策 (与房地产价格泡沫相关的内容本教材放在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11
七、案例分析:日本的房产泡沫經 濟
研讨 发生背景 原因 破灭过程 危害 启示 参考材料:课堂上放映的视频文件。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12
国际经验给中国提供的重要启示
1、人民币升值决不是什么好事情 2、房地产泡沫、证券市场泡沫与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14
复习思考题
1、归纳房地产泡沫化的主要原因。 2、你认为我国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北京
等地是否存在房地产价格泡沫?如果有泡 沫,是否会在未来一年内破灭?为什么? 3、讨论防治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对策。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15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2.1720.12.17Thurs day, December 17, 2020
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参考第207-209页)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2
一、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定义
由于过度投机造成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 础持续急剧上涨的现象。本质是一种价格 运动。
此定义告诉你房地产泡沫的检测方法之一 是“基础价格法”。
2008年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学讲义
3
二、房地产泡沫化的成因

23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外交PPT课件

23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外交PPT课件
年)
这次大型景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景气 的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力也强,从经济增 长速度看,1985年-1990年平均为5.3%,其 经济规模从171.3万亿日元扩大到410.5万亿 日元,即相当于2.4倍。而且日本企业由于经 过了几次结构调整,在这次景气中,其经营 状况和利润收益都不亚于60年代的高速增长 时期。“平成景气”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这次景气中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实现 的。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1
一、日本的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很快。 1950年到197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 均每年增长10%,绝对值由110亿美元 增至2184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工业品产值,出口贸易、黄金外汇 储备方面都居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 位或第三位。1967年日本的GNP超过 了英法,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从而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
8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因
1、两次战争对日本经济的推动。 2、正确的产业政策。 3、日本式的管理方式。 4、后起国优势。 5、劳动力优势、教育水平高。
9
由于日本已经有过两次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交往的经验,并从这经验中形成了 “和魄汉才”的观念,所以当西方文化 开始闯入日本时,便得心应手地把“和 魄汉才”的经验拿来应付洋人。(参见 李廷举:《一种诡谲的文化融合机制—— 和魄洋才与中体西用的比较》,罗荣渠 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 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19页。)
儒、佛、神道“三教贯一”、并行不悖,共同 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的主体。(参见宋成有: 《武士道精神与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化》, 《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渠主编各国现 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第1版,第100页。)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发展经济学课件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发展经济学课件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发展经济学课件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即1945年到现在。

在战后的初期,日本面临着经济崩溃、贫困和混乱等严重问题,但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1945年-1955年:重建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间,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重建。

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向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补贴,并为他们提供了其他的支持措施,帮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

此时期的重点是恢复国内的基础设施,并将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

这一时期的成功为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也是国内农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因为日本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引进了海外的技术和制造模式、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扩大对内需的投资,进而提高生产和就业能力,因此日本的经济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

加上政府还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出口刺激政策和贸易轮流赤字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改良管理,使得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0年-1990年:泡沫经济时期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GDP占全球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此时期最为突出的是,优胜劣汰机制使得日本产业高度集中,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紧密关系,企业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的投资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这也带来了资本上涨、股市繁荣的局面。

1990年-至今:失去增长动力的“失落之十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失落之十年”,虽然日本经济仍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但在这10年间却处于低迷的状态,也是日本经济的一个转折点,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经营合理稳健。

因此,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对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财政、汇率等方面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尚未取得足够的效果。

泡沫经济后的日本政治经济

泡沫经济后的日本政治经济

体制共生与制度勾结
• 尽管利益团体意识到他们的收益是以牺牲社会作为代价, 这种关系依然能继续存在。当这些现象发生时,体制共生 就变成了制度勾结。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体制共生和勾 结者更倾向于夸大和高估他们的行为为社会带来的福利。 由于所有或大多数通过体制共生和制度勾结获得的利益并 不直接被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们所获得. • 对于维持体制共生尤其是制度勾结团体内成员共享信息并 且控制和限制那些被排除在体制外的人们获取这些信息就 显得至关重要。 • 一旦一个给定的组织结构建立,他就体现了一个无法恢复 的资本量,该资本主要以信息互信和共享预期为主要形式 。这些历史悠久的制度促进信息的交流和默许行为的协调 。也就是说,在我们给定的情况下,这些体制共生和勾结 的团体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他们的资本——通过控制 和限制体制外的人获取信息
回顾: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之经济
预测前景:几十年也不会太光明 • 大部分的科研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甚至在假设最 有利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经济增长率不会 超过3%。 • 基于人口的老龄化,在接下来的十年这将减少劳 动力(15-64); • 基于生产率缓慢增长的预期由于主要由技术变革 的步伐在减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日本企业将 面临来自国外国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也将持续在 “信息革命”的,竞争中领先,亚洲公司预计将继 续增加他们的技术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市场成功地 挑战日,当经济的改善和政治稳定(十 分可能在自民党主宰或者自民党领导的保守联盟) 返回,一些制度改变是最有可能使它们恢复到以前 的诸种形式。 • 回到较早使用的类比:水的力量不能够冲去大部 分的水坝和石块;电力公司、渔民以及农民仍然拥 有政治上的力量和经济动机以确定一些的大坝和 石头留在河里;当统治者握紧权力时他们的热情 已移除它们意志。河的走向是几乎不可能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 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
→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 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 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 了经济发展
泡沫破裂
•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 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 量控制
•破裂。
• 起因: ①《广场协议》的签订。 ②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 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 个人住宅等融资。 ③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 上升通道。
• 主要表现: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 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 更为明显
泡沫经济以来的日本经济
什么是泡沫经济
•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 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由于缺乏实 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 容易破裂。
日本泡沫经济
• 时间: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 (4年零3个月) 仅次于19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
• 其次,人民币虽然没有像日元那样大幅度升值, 但在历史上也第一次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 最后,我国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是低利率政 策却比当时的日本持续了更长的时间,利率也更 低。
教训!
• 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 化
• 第二,在CPI(消费物价指数)尤其稳定的时 期,我们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
• 第三,我们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 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广场协议》
• 背景: ①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 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 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 ②为了打击美国当时最大的债权国——日本。
• 签订:1985年9月22日 • 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日元大幅度升值
• 首都过密与地方过疏:
人口逐渐从农村流入到城市,特别 是首都圈。产生了人口过疏的现象, 而城市则出现人口过密。
影响:“失去的十年”
• 经济成长:泡沫经济后的十年间成长率一厥不振, 21世纪初期有回温现象,但是失业率并没有显著 下降
• 产业空洞化 • 金融效率低下 • 创业困难 • 贫富差距 • 首都过密与地方过疏 • 公共债务庞大 • 劳动环境恶化
反思?
• 首先,我国经历了90年代初开始的大规模投资, 到了90年代末出现了普遍的供大于求现象,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