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性质与定义

化学基本性质与定义
化学基本性质与定义

基本定义和性质

杭州中考

1.(2007杭州中考3)某同学的实验记录有如下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A.测得某溶液的pH为0

B.用烧杯量取9.3 毫升硫酸铜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得3.2克红磷

D.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45%

2.(2007杭州中考18)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能源,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氢能的使用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氢的储存。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将氢气在超高压条件下转变为金属氢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氢的储存问题。你认为金属氢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具有导电性

B.密度小于一般的金属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

D.能和稀硫酸反应

3.(2008杭州中考15)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含氧量,阻止氧气和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的茶叶包装盒内有一个印着“抗氧化剂”字样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其成分最可能是()

A.氧化铜

B.活性炭

C.铁粉

D.生石灰

4.(2008杭州中考19)“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一种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NaHCO3一定是溶于水的物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

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

5.(2009杭州中考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6.(2009杭州中考21)胆矾(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

A.CuSO4·5H20是纯净物

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

7.(2010杭州中考2)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 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8.(2010杭州中考7)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9.(2010杭州中考21)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10.(2011杭州中考1)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

11.(2011杭州中考18)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12.(2011杭州中考21)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

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2H2O==2H2O+O2↑ (2)2Na2 O2+2H2O==4NaOH十O2↑

(3)2Na2O2+2CO2==2Na2CO3+O2(4)2CaO2+2H2O==2Ca(OH)2+O2↑

(5)2CaO2+2CO2==2CaCO3↓+O2(6)KC1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

D.氯酸钾

13.(2012杭州中考1)有理论认为,从疾病发生机制上考虑,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

基本的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氢气对一

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A.氢气有还原性

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C.常温下氢气较稳定

D.氢气对人体无毒

14.(2012杭州中考2)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

是()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15.(2009杭州中考25)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氢能的开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氢能

源汽车等。一氧化碳和氢气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如______性、______ 性,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______和

______。

一模

1.(2010萧山四校一模2)同学们从科学课本和课外资料中获悉:有些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单质,如O2、O3;H2、H3;C60、C90、C240等。由此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素形成的这些单质也可能是同种物质,如红磷、白磷只是颜色不同。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①

2.(2010萧山四校一模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与冰雪碧汽水同属于溶液

B.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一般雨水具有弱酸性,雨水的酸性越强,pH越大

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所以实验室鉴别铵盐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属中和反应

3.(2011萧山高桥一模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关系的说

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4.(2011萧山高桥一模1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 )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5.(2011萧山高桥一模2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A.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B.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6.(2012萧山四校一模2)市场上一种“即热即食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

B.熟石灰与水

C.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7.(2012下城一模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氯气对水进行消毒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木炭粉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④家庭中熬骨头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8.(2012下城一模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显酸性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9.(2012下城一模15)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A.“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到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白色污染”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加以控制

10.(2012下城启正一模1)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11.(2012西湖一模1)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

A.发光

B.产生蓝紫色火焰

C.放热

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2011上城一模7)现在好多家庭购买了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能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而臭氧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臭氧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更活泼

B.它们相互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木炭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D.臭氧与氧气混合后得到的物质由于只含一种元素,所以是纯净物

13.(2011上城一模10)某同学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得知石蕊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他由此想到家里的各类花中也含有类似的色素,因而想试试这些花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是否会变色。他从家庭常见物品中选取不同酸碱性的物质来测试,你认为他的选择有错的是()

A.酸性物质:食醋、桔子汁

B.中性物质:自来水、雪碧

C.碱性物质:肥皂水、苏打溶液

D.中性物质:蒸馏水、食盐水

14.(2011上城一模18)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由于听说碘能抗辐射,国内各地群众纷纷抢购碘盐,迫使各超市实行碘盐限购。碘能防辐射的依据是因为造成本次辐射的是放射性碘同位素碘-131,如果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盐的主要成分是KIO3

B.碘-131原子与普通碘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内的中子数不同

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对人体无害

D.碘能防止任何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影响

15.(2010上城一模15)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等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C.“酸、碱和盐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

D.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

16.(2012上城一模7)下列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

A.蓝色硫酸铜晶体在干燥空气中缓慢风化变成白色

B.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

C.蓝色硫酸铜晶体投入98%硫酸中后变成白色

D.白色无水硫酸铜投入95%乙醇中会变成蓝色

17.(2012上城一模15)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H2、CO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18.(2011拱墅一模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金属铝作导线

19.(2011拱墅一模1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其中,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他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中只属于阴影“3”处的化学反应是( )

A.CuO +CO

Cu +CO 2 B.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C.NaHCO 3+HCl =NaCl +H 2O +CO 2↑

D.Fe +CuSO 4=FeSO 4+Cu 20.(2012拱墅一模1)据报道,市场上有一种用鲜艳的蓝绿色粽叶包的粽子,经国家食品监督部门检查,这种粽叶是经过某种化学试剂特殊处理,长期食用这种粽子有害健康。你认为这种化学试剂可能是( )

A.碳酸钠

B.硫酸铜

C.氯化铁

D.氯化钾

21.(2012拱墅一模2)放在手心里就能熔化的稀有金属镓,其沸点为2403℃,奇妙的是镓熔化后在-120℃仍不易凝固;常温下,镓不与氧气、水反应,但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与硫、硒等非金属化合可生成优良的半导体材料。以下有关镓的用途或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做半导体材料

B.不与硝酸反应

C.用于制作适应高温环境的温度计

D.常温下能与水、氧气反应

22.(2010萧山四校一模25)按照一定的依据将物质进行分类,

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每一类物

质都可看作一个集合。如图展示了初中科学学习过的一些物质

的集合,其中圆和圆中的每一个扇形各表示一个物质的集合。

试根据它们的包含关系,从给出的物质集合①~⑧中选择适宜答案用序号填空。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含氧酸④碱⑤非金属氧化物⑥单质⑦非金属单质⑧化合物,其中大圆表示_______,A 半圆表示 _______,C 表示_______,F___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3 2 1

23.(2012下城一模26)推广使用含10%乙醇的汽油,目的是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改善汽车尾气排放。常温下乙醇是一种能溶于水和汽油的液体,能在空气中燃烧.制取乙醇的方法是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转化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和二氧化碳。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乙醇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定义和性质

杭州中考

1.B

2.D

3.C

4.C

5.D

6.D

7.B

8.D

9.C 10.C

11.D 12.B 13.A 14.D

15.可燃性;还原性;CO有毒性;CO燃烧的产物CO2大量排放后引起温室效应

一模

1.B

2.B

3.B

4.C

5.A

6.C

7.D

8.B

9.C 10.D 11.D 12.D 13.B 14.B 15.B 16.B 17.A 18.A 19.A 20.B 21.C

22.①;⑥;⑦;④

23.(1)(2)

252

3

C H OH O

+

点燃

22

23

CO H O

+

6126

C H O 酶

252 22

C H OH CO

+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基本内容

化学 一、上海初中化学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分子和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为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2.识记元素的概念,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判断元素的存在形容。 3.知道地壳中、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学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5.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识记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以及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用语 (一)学习要求 1.熟练书写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 2.识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 3.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元素和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只要求掌握C和Fe的可变化合价)。能熟练运用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4.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5.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能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会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做出判断。 2.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各类反应,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作出判断。3.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放热,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常见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书写若干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学会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四、溶液 (1)学习要求 1.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体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步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 3.初步体验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一、尝试准备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我们的省城在哪儿? 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 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 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 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 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 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 生(齐答):比值相等。(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 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 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 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 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2013年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

(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 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 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人教版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 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 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 元素 组成 微观分子 原子核 质子原子 中子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 鸣气及各种溶液。 28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 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ì元素符号 ? ?化学式 4. 化学用语í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这种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化学性质: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6、混和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1、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 12、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15、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16、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1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8、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理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1) 放热反应:反应后使体系温度升高。 包括:燃烧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CaO与H2O反应等。 (2) 吸热反应:需要在不断提供热量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反应。 包括:加热分解制氧气。 19、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0、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查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2、催化剂: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催化作用。 2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5、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6、相对原子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 所得的值叫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8、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9、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0、化学式: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中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溶液。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与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 3、氧化铝与烧碱的反应 4、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5、氢氧化铝与苛性钠的反应 6、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7、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 8、氢氧化亚铁与硫酸的反应9、氯化铁中加入铁粉 10、氯化铁中加入铜粉 11、氯化亚铁中滴加氯水 12、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13、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2、二氧化硅与生石灰(CaO)反应 3、实验室制备氯气 二氧化硫与生石灰的反应 4、工业合成氨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实验室制备氨气 7、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8、C与浓硫酸的反应 (一)化学基本概念 1、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CO 2、NaCl、H2O都是化合物 2、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Fe、H2、N2都是单质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化合价: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时的数目。它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规律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3)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4)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5、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O2、H2O、CO2、KClO3等 化学式的含义(以H2O 为例):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有氢氧两种元素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硝酸氧化铝氯化铝氢氧化铝氨气 过氧化氢过氧化钠氯化亚铁硫酸钠碳酸氢钠硅酸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AlCl 3——氯化铝 B.Ca2+——钙离子 C.2 O——2个氧元素 D.2H 2 O——2个水分子 3、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1 4、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A.NO B.NH 3 C.HNO 3 D.HNO 2 【解析】:由于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判断NO中氮元素化合价是+2,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5,HNO2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5、写出下列常考的离子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 高锰酸根离子() 常见的酸与酸跟 (二)、物质的分类之酸碱盐 一、酸 1、酸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酸在化学中狭义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5℃时,其稀溶液的pH值小于7。这类物质大部分易溶于水中,少部分如硅酸()难溶于水。 常见的酸主要有 碳酸H2CO3 磷酸H3PO4 盐酸HCl 硝酸HNO3 氢硫酸H2S 氢溴酸HBr 氢氟酸HF 亚硫酸H2SO3 氢碘酸HI 硅酸H2SiO3 硫酸H2SO4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附答案)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某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a RO a+3 ,该酸的式量为M,则R 的最 高正价数为 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a的数值可 能是 _______ 。 2、某非金属X的最高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分子中有b 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该酸和碱反应最多生成____ ______种酸式盐。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 )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 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水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 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 2O(液)=H 2 O(气)-44kJ,则 16 克液态肼与液态双氧 水反应 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 很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气)+ B(气)= C(气)+ Q 1(Q 1 >0) D(气)+ B(气)= E(气)+ Q 2(Q 2 >0) 又知Q 1>Q 2 ,若A和D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Q 3 ,则A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录像用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原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 为 CO x Fe 3-x O 3+x 的化合物。已知氧为-2 价,钴(Co)和铁可能是呈现+2 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都只能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___, 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 6、硝酸铅[Pb(NO 3) 2 ] 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 Na 2 SO 4 溶液生成白 色 PbSO 4沉淀,再滴入数滴饱和 CH 3 COONa 溶液,微热,并不断搅动,沉淀 慢慢 溶解。发上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推测第二步离子反应反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将0.05mol·L-1Ca(H 2PO 4 )溶液与0.1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 合, 搅拌后静置,充分进行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海水是提取溴的重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是: (1)在 pH=3.5 的海水中通氯气将Br-转变为Br 2 ; (2)通空气将Br 2从海水中吹出,并用Na 2 CO 3 溶液吸收; (3)用硫酸酸化吸收有足量溴的碳酸钠溶液,使单质Br 2 分离析出。写出上面每个步骤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概念的形成和运用上更凸显了概念的重 要性。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对以后的化学教学有所阻碍更多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化 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谈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75-01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 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 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 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 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 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 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 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 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 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 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 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 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 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 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 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 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 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

高中化学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纯净物与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为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反之为化合物。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金属氧化物,如CuO、MgO等。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酸酐:酸酐是指酸脱水之后形成的物质。无机酸的酸酐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少数为金属氧化物),有机酸的酸酐不是氧化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在这两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溶解时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盐;不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就是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是其溶解时的电离程度,和溶解度无关。 胶体:胶体是指分散质尺寸介于1~100纳米的分散系(混合物)。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尺寸的大小不同;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之一是丁达尔现象(效应); 胶体能透过虑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微观粒子都有布朗运动现象; 常见的胶体有:鸡蛋清、淀粉溶液、豆腐(属于凝胶)、生活中的空气等。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主要是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 的物质,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非金属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酸,大多数有机物; 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主要为非金属与金属 形成的物质,包括含有金属的碱、盐和金属氧化物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能够重合的分子(如H2O、NH3、HCl等),正负电荷中心能够重合的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极性共价键。 晶体的分类: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将晶体分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原子晶体(由非金属原子构成)、离子晶体(离子构成)、金属晶体(金属原子构成);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的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次之,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最低。 工业上的三酸两碱:H2SO4、HCl、HNO3、NaOH、Na2CO3。 工业上的两个标志:硫酸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乙烯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 大气污染物:SO2、NO x、PM2.5、O3等。甲醛不是大气污染物,是室内污染物。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如:O2与O3、石墨与金刚石。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质子数相同,种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2C与14C,16O与18O。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满足同系物的条件有二:分子组成要相差n个CH2 ;结构要相似(官能团相同)。如:乙烯和丙烯互为同系物,但C2H4与C3H6不是同系物的关系(C3H6有可能是环丙烷)。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项练习题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CH4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