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积食的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的偏方

1、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胀有疗效。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2、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3、吃生冷果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4、用1把干稻草煎浓汤饮服,可治吃牛肉过多而引起的伤食。

5、因吃谷类食物过多引起厌食、腹部胀痛者,可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6、吃面食品引起的伤食,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7、当吃面食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积食

揉中脘穴

两乳联机中点,与肚脐联机之中点用中指揉穴,五分钟。揉天枢穴

脐旁旁开二寸用中指或食二指同时分揉二穴,五分钟。摩神阙穴

即肚脐用手掌以顺时钟方向,摩脐50下。

按合谷穴

手大指、食指掌骨交接处以单指按压穴位100下。

此方专治小儿厌食症(疳积、食积、积食)

此方专治小儿厌食症(疳积、食积、积食) 孙浩,原名孙亮臣,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他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薪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擅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使用中医多种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汗症、多动症等疾病。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近60年,主要论著有《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两部,发表论文130余篇。 乐膳散 组成:焙五谷虫50克,炒太子参50克,茯苓50克,炒苍术30克,炒山药50克,焦薏仁30克,陈皮30克,炒谷芽30克,生山楂30克。 功能:健脾和胃助运。 主治:小儿厌食症、疳气、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瓶贮塞紧,置干燥处。1岁每服2克,

2~6岁每服3~5克,加糖少许,开水调服。1日3次,1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2个疗程。 方解:五谷虫出自《滇南本草》,味咸,性寒无毒,入脾胃经。早在宋及金元时代已作药用。宋《圣济总录》记载:“六月去粪坑中蛆,淘净,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用治小儿诸疳。 金代张子和用生蛆、木香、槟榔为散外敷,治痈疽疮疡。 明清及以后诸家,将本品与干蟾蜍列为治疳要药长期沿用不衰。 但近世本品被视为污秽不洁之物而摒弃不用,药店久无供应,儿科亦无人问津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研究发现蝇体和蛆体内有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其抗菌效能高于抗生素若干倍,本品还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故又视作运脾和胃之要药。 方中太子参、茯苓、陈皮、山药健脾益气,苍术、薏仁化痰利水,谷芽、山楂助运并能疏肝。 方中多种药物均炒用或炒焦用以增强健脾之力;而山楂生用,其味酸,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强消化酶的活性。 诸药寒温相济,适合于小儿稚嫩之体。

鸡胗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鸡胗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鸡胗也叫做鸡内金,是家禽鸡的胃,也叫做鸡嗉子。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一味中药,他对于小儿积食,对于小儿疳积都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男性来说,如果出现肾虚遗精,出现遗尿,尿不净等情况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种药物来进行治疗,另外它还有一定的治疗贫血的作用。 鸡胗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鸡胗皮味甘平、性涩、无毒。鸡胗皮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的作用。主要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等证。鸡胗皮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 1.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鸡胗皮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健运脾胃。鸡胗皮广泛用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种食滞证。病情较轻者,单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鸡胗皮可与山楂,麦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儿脾虚疳积,可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 2.用于肾虚遗精、遗尿。 鸡胗皮治遗精,可与芡实、菟丝子、莲肉等同用。鸡胗皮治遗尿,多与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现代临床上鸡胗皮的功效与作用还用于胃癌、食管癌,可促进食欲,改善症状。鸡胗皮也用于肝硬化配方,胆囊炎,胆囊、胆管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等。 贫血

鸡胗皮30克、黑矾30克、桃仁30克、黑豆30克、大枣30克、蜂蜜30克、山羊血30克、黄蜡30克。先把黑矾煅透,再和诸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如黑豆大,每回10粒,1天2回,热水冲服。用于贫血。 肾结石 鸡胗皮10克、王不留行8克。共研成细末,每回10克,1天1回,用金钱草20克煎汤冲服。用于肾结石。 胆囊炎 鸡胗皮30克、黄芩30克、郁金30克、猪苦胆(含汁)5个。把前3味药共研成细粉,用猪胆汁调匀,每回服3~6克,1天3回。用于胆囊炎。 胃脘痛 鸡胗皮50克、乌贼骨50克、檵木叶50克、白芨粉50克。把前3味药分别炒黄,再和白芨共研成细末,每回10~15克,1天3回,凉热水冲服。用于胃脘痛。 小儿疳积 鸡胗皮30克、白术30克、山楂30克。共研成细末,每回6克,1天2回,热水送服。用于消化不良。 小儿疳积 炒鸡胗皮15克、大黄6克。共研成细末,和适量的麦面粉调匀,烙制成饼,不拘时食之。用于小儿疳积。 牙龈炎、口腔炎 鸡胗皮10克、青黛3克、冰片3克。共研成细粉,撒患处。用于牙龈炎、口腔炎。

葱白米醋熨脐治积食便秘

葱白米醋熨脐治积食便秘 积食是指消化不良导致的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口臭、便秘等症状。而在中医理论中,积食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浊积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一种病症。中医治疗积 食便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清除湿浊积聚,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积 食便秘的目的。 葱白、米醋和熨脐是中医治疗积食便秘的常用方法之一。葱白具有温中行气、疏肝理 气的功效,能够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有助于消除湿浊、疏通气血。米醋能够促 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发生。熨脐则能 够温经散寒,调畅脾胃,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治疗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葱白米醋熨脐治疗积食便秘的方法。 材料:葱白、米醋、盐、干净的棉布或纱布。 步骤: 1. 将葱白切成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取出晾干备用。 2. 取一块棉布或纱布,将葱白均匀地铺在上面,再撒上少许盐。 3. 使用一些米醋浸湿葱白,使其能够渗透到棉布或纱布里面。 4. 清洗干净肚脐部位,将葱白铺在肚脐上方,再用一块纱布盖住,再用保鲜膜包裹住。 5. 用热毛巾或者电热宝熨烫肚脐周围,让葱白的温热气息渗透。尽量让肚脐周围的 皮肤感觉到温热就好,不要烫伤皮肤。 6. 熨脐时间大概在15-20分钟左右。整个过程中要保持轻松的心情,可以听点舒缓的音乐,让身体放松下来。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温热葱白的气息和醋的味道,刺激肚脐周围的穴位,促进脾胃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积食便秘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状况不同,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 进行调整。如果有疾病的人群,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积食便秘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比如食疗方面可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油腻、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平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饱食、过饮、暴饮暴食;适当进行一些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小儿厌食、积食发烧不用慌,中医自有良方应对

小儿厌食、积食发烧不用慌,中医自有良方应对 今天继续讲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之前主要讲了小儿积食的成因与治疗,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提到,就是积食引起的发烧。这种发烧,主要是小儿肠胃功能弱,食物在胃肠堆积的时间过长,这些食物就会发酵,产生热量,表现出来就是孩子会发烧,也叫郁而化热。这个病主要集中于六岁以前的儿童,积食发烧初期一般肚子烫、手心烫,发烧前会口臭、大便不通或拉肚子,而且大便特别臭,舌苔以黄腻为主,积食越严重,舌苔越黄腻。 发烧一般是持续低烧,或者反复发烧,早上可能体温正常、下午晚上体温就升高。一些积食严重的孩子会发高烧。 这个时候的治疗重点,不是想着怎么退烧,应该是怎么把积食排出来,先把热邪的源头去掉。 个人经验来说,最快的办法就是用生大黄。 5岁以下的儿童,用50毫升的开水浸泡生大黄6克,再兑一点蜂蜜,大黄很苦,不然孩子喝不下去,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单次用生大黄10克。 大黄喝了之后,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孩子就会腹泻,把胃肠积聚不消化的食物都排出来,这时候体温也会慢慢降下来,体温正常了之后,

就不要再用了。 很多中医囿于大黄是大苦大寒之药,不敢用,其实大可不必,只要确定是实证、热证,该攻里逐下的,可放胆用之。 之前个人曾单次服用生大黄150克,除了腹泻之外,没有其他不适,大黄虽然苦寒,但没有毒性。对于小孩子积食发烧是一味既安全又有效的一味药。 再来谈一下小儿厌食症。这类孩子有明显的特点:对什么都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特别挑食,有的孩子还有异食癖,会吃纸屑、土、墙皮一类的东西;同时呢,发育明显比同龄人迟缓,经常腹泻,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舌质偏红,舌面上红点很多,舌苔会部分脱落,也就是俗称的地图舌。对于这一类儿童,按中医辩证属于脾气虚和气阴两虚,多用益气养阴的方剂来治疗,但实际临床效果并不好,其中一点就是小孩子很难坚持服药。 那么这一系列症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答案是缺锌。没错儿,就是缺锌。 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就会导致小儿厌食、发育迟缓、抵抗力差、反复口腔溃疡、地图舌这一系列症状。通过补锌之后,这一系列症状都会消失。这里就体现了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医凭着临床经验积累,通过规律总结,把这一系列症状的病因归结为气阴两虚,用益气养阴的药物来治疗,比如白术、怀山药、太子参、党参、沙参、麦冬这些药,也的确能改善症状;现代医学通过补锌的方式,也能使儿童厌食这一系列症状改善。但对于儿童而言,要考虑一个对药物的接受程度问题,一天两天还行,持续好几天喝中药,小孩子就很难坚持下来了。这里我还是推荐用硫酸锌口服液来治疗小儿厌食症,口感更好,小孩子服药意愿也更强。 硫酸锌口服液药店里都能买到,这个药也很便宜,一般小孩子服用两周左右,食欲就能明显改善,然后继续服用,抵抗力会越来越好,感冒也没那么频繁了,口腔溃疡发作也会减少。 点击收听新节目:对话《黄帝内经》

消积化食的中医方法大汇总,送给即将放肆吃喝的你!

消积化食的中医方法大汇总,送给即将放肆吃喝的你! 再上1天班就是国庆节啦,我猜大家都无心工作,一心只想为祖国母亲庆生了吧!7天的假期,怪让人激动的,目测大部分人将开启一场的大规模、持续性的约饭活动!吃多了,难免会不消化,不消化又怎么能继续吃呢?啧啧……,为了大家的口腹之欲,我也只能操碎心了,以下这些消积化食的好东西,拿走拿走别客气! 中草药焦三仙 焦三仙在中医处方上是一味药,其实呢,它是由三味药组成,分别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常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脾虚食少等;焦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尤其对于吃过多的肉类、油腻食物引起的食滞有效;焦神曲可健脾消食、解表化湿,主要是针对大米、面类食物吃多了而造成的积滞,可消谷食积滞!这三者,能化解节假日里各种情况引起的积食。 焦三仙该怎么用呢?煮水喝!三味药放到砂锅中,煮半小时左右即可,可以在饭后喝,一般一天喝2~3次就可以啦! 炒鸡内金 鸡内金是什么呢?它是鸡胗里面的一层膜,是鸡肉的一部分,具有消积化食的功效!炒鸡内金是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炒至鼓起,它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气微腥,味微苦,用砂锅煮半小时左右即可服用,怕苦的人可以在煮成的要汤中加些冰糖,这样就好接受很多啦!也是在饭后喝,一天喝2~3次! 莱菔子 莱菔子也叫萝卜子,性辛、甘,平,归肺、脾、胃经,能够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莱菔子常配伍六曲、山楂、麦芽等,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陈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不过,莱菔子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并且不能与人参同用哦! 中成药 汤药虽好,但一定会有人表示拒绝,觉得太苦难以下咽,好吧,那这几种中成药收好吧!

“扎四缝”是古代中医中一个技法,对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扎四缝”是古代中医中一个技法,对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 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扎四缝”是古代中医中一个技法,对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小孩专用神奇疗法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扎四缝”是古代中医中一个技法,对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以及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扎四缝”一直是用来治疗小孩积食、胃口不开的。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爱好中医的老大姐教笔者“扎四缝”的时候,笔者的身体没有感到任何的变化,也就认为“扎四缝”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大人。 为什么说四缝穴对小孩好? 手指对应的脏腑器官 食指——脾胃 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吸收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胃口不好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他的手指都要少一些甚至没有。 中指——心脏 中指有心经经过,所以与心脏、心气虚还有心火旺都是相连的。在中指四缝穴上挤出的黄水多,孩子的舌尖多是红的,手指甲边上容易长倒刺,这样的孩子容易上火,脾气也急躁。 无名指——肝胆 无名指有手少阳三焦经通过,与肝、胆的关系密切。无名指挤出的黄水多的现象多见于多动症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汗多、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 小手指——肾脏 小指有肾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子宫、睾丸等部位联系密切。小指挤出的黄水多,则多见于肾脏虚弱、有遗尿、肾炎的孩子。 大拇指的少商穴——咽喉

首先肯定就是健脾胃,消积食,治疗疳积。比如孩子如果有厌食状况,吃完东西容易腹胀,看起来面黄无华,身体瘦弱,毛发也稀疏,生长发育情况不好,一般这样的小朋友舌质颜色淡白,舌苔则是白苔,可以薄也可以厚。以上我描述的就是疳积的病情,那么这种治疗需要彻底一点,一周两次,坚持个3~5周,应该能看到明显改善。 如果小朋友没有那么严重的疳积,可以扎四缝吗?答案是可以的,可以当作保健来做,一周一次,当然不需要每周都扎,前几周可以坚持,后面可以改成掐,每个手指以十字架的方法掐个8/9遍,看到有青筋的地方多掐掐。家长一般会看到孩子食欲明显增强。疳积两个字,疳就是严重的积食累积造成的情况,而普通的积食在现在孩子身上几乎是十有八九。真正的疳积现在并不多见,而积食非常普遍,那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薄弱,一旦饮食失节,则脾胃受损,所以提前扎四缝即有预防疳积的作用,也有治疗一般积食的作用。

消积食的大明星谷芽麦芽,何时生吃何时炒吃?经验帖来了请收藏

消积食的大明星谷芽麦芽,何时生吃何时炒吃?经验帖来了请 收藏 常常有奶食积滞的小宝宝来面诊。 我在推荐三星汤的同时,总会顺带加一句:“三星汤中的谷芽、麦芽也可以用炒的,会相对温和一些。” 不少家长对食药材是用炒的还是生的有疑惑。有人会觉得食药材炒过之后,等于在原本平和的性味中加了一把火,宝宝吃了容易燥热上火。 事实上,炒制是中医处理食药材的常见手法之一。用炒制处理不同的食药材,目的也各不相同: 可降低或消除食药材中的毒性或副作用 改变、缓和食药材的性能

增强食药材之间的联系 改变或增强食药材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便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矫正味道,便于服用 …… 比如,生白术祛湿效果比较强;经过炒制后,炒白术抽湿能力会大大缓和,而更突显其健脾的功效。 今天,我们就通过家长们最熟悉的、家中常备的消食导滞明星食药材——谷芽和麦芽,讲一讲生用、炒用对宝宝不同身体状况的功效,教家长灵活运用。 谷芽、麦芽生吃、炒吃 功效略不同 我们先了解一下谷芽、麦芽最原本的性味、归经、功效: 谷芽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麦芽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尤其消面食),健脾开胃。

谷芽、麦芽的功效极为相似,只不过谷芽的消食作用稍逊于麦芽。两者搭配,常用于三星汤等消食导滞经典汤方。 一般来讲,宝宝吃多了,积食不消化,肚子胀胀的,可以连续吃3天素食+三星汤,不仅能及时助消化,还有疏通气机的作用。(平台回复“三星汤”,获得完整服用指南) 炒麦芽比生麦芽更温和更“专注” 《药品化义》中这样区别生麦芽和炒麦芽: “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亦消面食积、症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郁血。” 可以看出,生麦芽的功效比炒麦芽更强更猛一些。 尤其对于吃奶的小宝宝来说,乳食冲稠了、吃多了,会导致乳食内滞,甚至稍微有点内热。麦芽就能很好地助消化、疏通积郁。 炒过的麦芽会有特殊的麦香,香味其实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宝宝食欲。 炒得微黄的麦芽,削弱了疏通的力度,不仅更专注于开胃消食,还稍微增加了温性,可以缓解脾胃虚寒的症状,温补脾胃。 炒谷芽比生谷芽略“燥” 和麦芽类似,炒制成黄色的谷芽,就比生谷芽更温和,强健脾胃的功能更明显些。 谷芽的性味原本是平性,炒过之后,会增加一点燥性。 但儿为虚寒,宝宝的体质大都偏虚寒,炒谷芽不会让宝宝“热气上火”。 许教授小贴士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大全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大全 1. 玉米粥:将适量的玉米碾碎,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搅拌均匀,继续煮熟至粥状。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玉米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作用。 2. 苹果泥:选择新鲜的苹果,去皮去核,然后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泥状。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苹果泥,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 3. 南瓜粥:将适量的南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起煮熟,然后加入适量的大米煮熟至粥状。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南瓜粥,具有健脾益胃、消积滞的功效。 4. 胡萝卜汤:将适量的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清水中煮沸,煮至胡萝卜变软后捞出,取汤汁待用。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胡萝卜汤,有助于消化、促进胃肠蠕动。 5. 鱼蓉粥:将新鲜鱼肉剁成蓉状,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起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大米煮熟至粥状。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鱼蓉粥,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6. 黄豆苹果糊:将适量的黄豆和苹果分别洗净切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糊状,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清水稀释。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黄豆苹果糊,营养丰富,有利于消化、增强免疫力。

7. 蔬菜面片汤:将适量的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小片,放入清水中煮沸,煮至蔬菜变软后加入适量的面片,煮熟后即可。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蔬菜面片汤,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8. 龙眼红枣糖水:将适量的龙眼肉和红枣洗净放入清水中,加适量冰糖,煮沸后煮10分钟即可。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龙眼红枣糖水,有助于健脾开胃、调理脾胃。 9. 枸杞粥:将适量的大米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待凉后加入适量的枸杞,拌匀即可。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枸杞粥,能够调理脾胃、养血安神。 10. 菠菜蛋羹:将适量的菠菜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鸡蛋液,加盐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菠菜蛋羹,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让孩子多吃饭的小方子!老儿科中医所传,送...

让孩子多吃饭的小方子!老儿科中医所传,送... 让孩子多吃饭的小方子!老儿科中医所传,送给天下父母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如何应对小儿不爱吃饭的问题。 对此,我曾经写过多篇文字。小孩子,素来脾胃虚弱,所以多用健脾益气之法。 但是,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另有很多厌食的小孩子,源于喂养不当导致的食积。 对此,我手头一直珍藏一张配伍。这个配伍啊,是专门应对小儿食积厌食的办法。我先写出来,您看看,是否值得抄录。方见—— 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上头这个配伍,围绕它,还有一张医案。我讲一讲,方便您理解。 话说有一个男孩,姓许,就诊的时候才2岁半。家长自述,说孩子大概从半年前开始吧,不爱吃饭,纳呆,厌食,有时候腹胀腹痛,打嗝吞酸。尤其是孩子嘴巴里的味道,很臭,和其他小孩完全不一样。另外,大便很干,2到3天排便一回。有的时候一摸他小手啊,感觉很热。 由于这半年不吃饭,小孩子现在十分消瘦,才20斤多一点,面色黄,皮肤也松弛。家里头十分着急,给他用过好多中成药,都不见效。 没办法,几经辗转,来诊。

刻诊,见小患者舌质偏红,舌苔黄而厚,脉象滑数。马老认为,这是食积不化,胃失和降,于是就用前面的配伍来调治。结果,3剂以后,小孩子胃口大开,大便顺畅,诸证悉平。 其实啊,这个小孩子的问题,就属于积食。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小孩嘛,有东西爱吃,那吃起来没完,不知深浅。大人呢,就怕孩子亏着,所以有好东西就使劲儿给吃。结果这一吃,积食了。尤其是在吃了大量肉食以后,此类现象更容易发生。 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舌苔厚腻,有的舌偏红,大便干或者便秘,大便味道特别臭,口臭,整个人厌食、腹胀、打嗝、吞酸,有的甚至腹部胀痛。由于吃饭不好,所以体重往往减轻,整个人显得乏力,没精神。还有的孩子,由于肚子不舒服,晚上睡觉不太好。 这怎么办啊?为了您看着方便,我再复述一遍——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这里头,无外乎就是山楂作为君药,消解食积,尤其是消肉食积滞,特别好。神曲、麦芽、砂仁、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积,辅助君药山楂。食积必气滞,故而腹部胀痛,于是用陈皮、厚朴行气化滞。食积日久,必生热邪,于是用连翘清热散结。 这就是基本意图。可以说,这个配伍,药量较小,小孩子容易接受,药力也比较缓和。此法临床观察10年,治疗患者1000余人,有效率在90%以上。《中国中医药报社》曾经就此法刊载文说,向业内介绍过。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研究。作为孩子家长,你

董氏儿科用三棱莪术经验

董氏儿科用三棱莪术经验 □董幼祺董继业郑含笑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常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董氏儿科”历史渊源,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老先生(1903年~2002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他在八十多年中医临床、数百万人次的治疗实践中,创立了“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和“证治九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知变)的学术思想。并形成了董氏儿科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风格。其后人董幼祺为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延承着董氏儿科的学术思想。现将董氏儿科运用三棱、莪术的经验介绍如下。 三棱、莪术二药,味苦平无毒,入肝脾二经。功用行气、消积、破血、止痛,适用于治疗癥瘕积聚、心腹疼痛、胁下胀痛、闭经等证。对于儿科临床经验,用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小儿疳积、食积、血小板减少等证颇为灵验。 实证多积以消为主 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当分虚实。实证可见面目黄染,腹满胀气,按之满实,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偏红,啼声响亮等症。凡属实证者,每以三棱、莪术为主,配以清热利湿的茵陈、连翘、赤小豆等;对食滞、疳积等症,口秽苔腻,现腹满胀痛者,以三棱、莪术配合消疳导滞的胡黄连、五谷虫、木香、青陈皮、谷麦芽等,切中病机,合理施治,每获良效。 病案1 张某,男,3个月。1986年2月5日初诊。初生三月,黄疸不退,目黄肤黄,大便陶土色,每天4~5次,小溲短赤,腹部胀满,矢气频多,舌苔白腻,吐恶严重。 证属湿热阻滞,气机失调。治以清热化湿,调畅气机。 方药:茵陈9克,连翘9克,青皮6克,陈皮4.5克,煨三棱4.5克,煨莪术4.5克,煨木香3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9克,鸡内金6克,7剂。 服药一周后,黄疸即见明显消退,腹部转软,矢气减少。 按:本例患儿系阻塞性黄疸,中医辨证属湿热交阻,气滞血瘀,肝脾不和。故在利湿清热退黄剂中加入破气活血散结之三棱、莪术二味药,取其能通肝经瘀血,破血中之气滞。综观全方,三棱、莪术二药与理气破结的川楝子、鸡内金、大腹皮、青陈皮,与清热利湿的连翘、茵陈等相互协调,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疗效是可靠的。

关于吃多了不消化 4味中药帮你忙

关于吃多了不消化 4味中药帮你忙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是大摆宴席,各种美味一应俱全,每个菜仅尝上 一口两口的,就能吃个饱。多少人一不小心,稍微一贪嘴就吃多了, 这可如何是好?它们4位,是最好的消食药! 1、山楂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 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 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较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 不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2克;或入丸、散。山楂生用散瘀, 炒用消食,炒炭用治泻痢和血积。 【临床应用】 1.山楂枸杞饮。补肾益智,活血通脉。山楂30克,枸杞子30克,沸水 冲泡半小时即可。 2.山楂核桃茶。健脾消食,补肾益肺。适用于咳嗽气喘,腰膝酸痛, 脘腹胀满。核桃肉150克,山楂50克,白糖200克。将核桃磨成浆,加 水稀释。山楂加水煎熬3次,过滤取药液1000毫升,加入核桃汁、白糖,微沸即成。 3.用于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溏泄,舌苔厚腻,脉滑。山楂180克,神曲60克,茯苓90克,制半夏90克,

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研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6克, 日服2次,温水或麦芽汤送服。(《丹溪心法》保和丸) 4.治脾虚食滞不化,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脉濡。焦山楂90克,焦白 术60克,制半夏30克,茯苓30克,陈皮15克,莱菔子15克,连翘15克。研细末,曲制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丹溪心法》大安丸) 5.治疗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山楂、麦芽、六曲各等份,研细末,蜜 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全国中成药》大山楂丸) 6.山楂茶开胃消食。山楂50克,干荷叶20克,薏苡仁20克,甘草10克,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沸水冲泡,代茶饮,茶淡为度。(《中国疗效 中草药:320种对症中药图鉴》) 7.山楂龙眼酒健胃消食,养血安神。主治积食腹胀,血虚失眠等症。 山楂50克,龙眼肉50克,大枣15克,红糖15克,米酒1000毫升,将上 述药放入酒坛密封浸泡10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杯(约15毫升)。(《百味草药妙方》) 8.治小儿脾虚久泻。取鲜山楂(去皮核)、淮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后蒸熟,压制成小儿爱吃的山楂饼食用。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可引起胃酸过多,故胃酸过多者忌服,脾胃虚 弱者及孕妇慎服。 2、麦芽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 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女性断乳,肝郁胁痛,肝 胃气痛。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讲座总结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讲座总结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积食时最好让小儿适量做运动,吃一些清淡的食品。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一推大肠(3分钟)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二揉板门(5分钟)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

振。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三顺运内八卦(5分钟)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四小横纹(3分钟)位置:小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之一。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五推天河水(3分钟)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