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研究

( 上接第 1 9页 )
关 系 到试 验 段 的成 败 ; L S P M 采 用 高 粘 度 改性 沥青 , 混 合 料 生产 温 度 和 出厂 温 度 较 高 , 尤 其 是 混 合 料 出 厂 温 度 与 废弃 温 度 相 差不 大 , 较 难 控 制 。 在 昆 合 料 施 工 方 面, L S P M为骨架空隙型结 构 , 9 . 5 m m 以 上 粗 集 料 比 例在 7 0 %左 右 , 摊 铺 时 应 尤 其 注 意 减 少 混 合 料 的 离 析, 混合料 碾压应遵循“ 高频 、 低 幅、 紧跟 、 慢碾 ” 的 方 式, 以保 证 L S P M 的 骨架 结 构 。 ( 4 ) L S P M 为 透 水 性 混 参考文献 : [ 1 ] 王松根等.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 L S P M) 柔性基 层设计与施工指南[ M ] .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2 0 0 5 . [ 2 ] J T G F 4 0 — 2 0 4, 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 ] ・ [ ] 王松根 , 房建果 等- 大碎石沥青混合 料柔性基层在路 面补强中的应用研 究[ J ] ・ 中国公路学报 , 2 0 4, 0 1 7 ( ) : 1 0 一
本 文 采 用 相 同级 配 、 沥 青 用 量 分 别 在 使 用 低 标 号
沥青 、 普 通 沥 青 有 无 高 模 量 添 加 剂 的 情 况 下 通 过 汉 堡、 动 态 模 量试 验 进 行对 比分 析 , 就 高温 稳 定 性 ( 抗 车 辙性能 ) 而言, 使 用低 标 号 基 质 沥青 效 果 是 最 好 的 , 但 掺加 适 量 的 高 模 量 添 加 剂 对 沥 青 混合 料 的 高 温 稳 定 性 也 有 显 著提 高 。 由于 沥青 混 合 料采 用 了相 同 的级 配 、 相 同 的沥 青 含量 , 汉堡 试 件 的 车辙 变 形 深 度 只 与 沥 青 有 关 。参 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本文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车辙;动稳定度一、概述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流变性材料,它的强度和变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
众多研究表明,动稳定度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形成车辙的能力。
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检测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方法有很多,如:最常见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
由于三轴试验较为复杂,所以马歇尔稳定度被广泛采用,并且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方法。
辽宁高速公路有着的多年经验,我省采用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以正式列入《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原理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是试件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行的行走次数即用动稳定度表示。
2、试件成型车辙试件采用轮碾法制成,尺寸为300mm*300mm*50-100mm。
(厚度根据需要确定)。
也可以从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试件。
碾压轮为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为试件宽度即300mm,经碾压后的试件的密度应为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
之后,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或行车方向一致。
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1h,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时间温度。
DS={(t2-t1)*N/(d2-d1)}*C1*C2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d1—对应于时间t1(一般为45min)的变形量(mm);d2—对应于时间t2(一般为60min)的变形量(mm);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走方式为1.0;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研究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环境受载时极易出现车辙、推挤、波浪、拥包等病害。
现阶段,沥青高温性能的试验方法主要有:单轴高温蠕变试验,车辙试验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下的残余空隙率。
由于车辙试验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试件上轮辙的产生与实际情况十分相似,其动稳定度和实际路面的车辙相关性好,因此国内大多采用车辙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并且较为常见,施工单位有条件采用,因此我国大多采用的是车辙试验。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引言沥青路面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超载和高速行驶现象逐渐增多,同时温室效应愈加严重,使得路表的变形累积加深最终成为车辙,车辙通常是由于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足引起的。
它不仅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适度,而且在车辙现象发生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的路面问题。
车辙严重的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所以沥青路面是否能够使用,其高温抗车辙性能是关键。
1高温稳定性能评价评价一个新型的沥青材料是否满足高温稳定性,关键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由于沥青中加入了粉,它的成分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它的高温性能评价从常规指标和SHRP高温性能指标两个方面考虑。
(1)常规指标是静态指标:沥青高温稳定性能的指标是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三类。
一般情况下,沥青的软化点越高,其60OC的粘度越大,沥青高温性能越好,所以沥青通常采用60OC的粘度为指标。
(2)SHRP高温性能指标:美国SHRP认为常规的指标只是静态的,它与现实的路用性能差别较大,只能得出经验性的结构,因此SHRP提出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原样沥青和RTFOT后残留沥青试验分别进行两次动态剪切试验,得到了SHRP分级标准。
2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针对沥青高温性能主要采用软化点、动力黏度以及车辙因子G*/sinδ来进行评价。软化点、动力黏度作为一种经验性指标,与实际路面的车辙深度相关性很差,而车辙因子G*/sinδ用于评价基质沥青高温稳定性能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相关性良好,能够正确反映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但用于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时,由于DSR试验采用不间断的动态正弦交变荷载,忽略沥青延迟弹性的影响,而改性沥青变形响应中延迟弹性部分所占比重极大,所以车辙因子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的适用性也引起了讨论。NCHRP9-10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重复剪切试验(RSCH)测得的混合料永久变形速率与车辙因子的相关系数仅为R2=0.23。正因为如此,道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MSCR试验中采用的0.1和3.2kPa的应力组合,不仅可以反映出沥青结合料在线黏弹范围内的响应,也可以反映出沥青结合料在非线黏弹范围内的响应,同时蠕变1s,卸载9s的加载方式也充分考虑到了改性沥青良好的延迟弹性,Jnr已被证明与实际路面车辙深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欧盟则关注于沥青结合料的零剪切黏度(ZSV),沥青结合料是一种典型伪塑性流体,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但研究发现,沥青结合料在剪切速率极小或极大的情况下,其黏度趋于一个稳定的常数,独立于剪切速率,而这两个不随剪切速率变化的黏度就被称为零剪切黏度和无穷剪切黏度。
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水温定性研究分析

目
数
PI
软化
离柄弹性
试验
延度
点( 环 闪点
135" 12
溶解 ( 鞍 恢复
( S cm/mn.5
Bro ok f i l ed
球 ( COO
度 化唐 ( 2:
℃)
粘度
法) Tm
筹) ℃)
惯灭度比℃)
曲
0. 1mn
}
位
℃
℃
Pa. 8
%
℃%
% %cI n
妻 >60
球
≥≤
{
>1 0 0
>6 5 >2 6 0
1 WMA的配合 比设计
1.1 原材栉&择 沥青 采用SBS改性 沥青, 粗集料采 用普通 石灰岩, 细集料 采用石 灰岩石屑以及开原产河砂,填料采用石灰岩磨细矿粉:温拌的化学添加 剂为美国产Evot her m DAT,添加量为2.5 kg/t 混合料。
针
旋转薄膜 加热
柱
入
骀 针入度( 2 5 度 聪 ℃, 100 9,5 s) 指
0.0250
1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如下,将WMA的矿料和乳
化沥青分别在130℃和80℃下保温4h以上:然后,在120℃的温度 下将温 拌沥青和矿 料充分拌和 ,拌和时间 控制在3mi n:最后,将 拌和 好的沥 青混合料在1 2a℃ 的温度下 保温2h后成型试 件。由 于矿料的 加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 动态特性及抗疲劳特性、耐老化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高温稳定 性、低温性能两方面试验,并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i 进行比j 交o
2.1水稳是巨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是评价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的一个重要 指标,沥青混合料在浸水条件下,粘在矿科表面的沥青薄膜的在水的作 用下逐渐剥落,进而使混合料松散,最终表现为混合料的整体力学强度 降低,因此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最终由浸水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物理力 学性能降低的程度来表征的。本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来 评价沥 青 混合料 的 水稳定 性 性能。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研究孔德胜【摘要】以3种连续级配AC-13C、AC-16C、AC-20C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压实次数和油石比成型不同试件进行室内标准试验,分析动稳定度、抗剪强度、车辙模量和贯入模量的变化及其在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以动稳定度和抗剪强度评价高温性能时,不能以变化油石比来控制高温性能,而要综合分析最佳油石比,再变动相应级配的压实次数来提高高温性能,细粒式混合料比中粒式更易达到最优高温性能;当以车辙模量和贯入模量评价高温性能时,受压实的影响程度小于油石比的影响程度,应以控制油石比来改善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贯入模量比车辙模量更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期刊名称】《公路与汽运》【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104-107,123)【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抗剪强度;车辙模量;贯入模量;高温性能【作者】孔德胜【作者单位】河南中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7沥青路面作为一种连续的、无接缝的路面类型,对其质量影响最大的是车辙病害。
车辙是轮迹带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永久下陷变形的累积结果,会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舒适性,乃至影响道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为此,在路面设计中要对路面高温稳定性采用严格的技术要求。
该文主要针对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从车辙和单轴贯入两个角度综合分析沥青路面在配合比设计时对高温性能的技术要求及其评价关系,以降低道路使用过程中车辙病害发生概率。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沥青胶结料组成的特殊粘弹性材料,各材料的物理性指标和组成设计后的综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根据河南省沥青路面发展情况,采用统一的原材料并以AC-13C、AC-16C、AC-20C 3种级配作为研究对象,以消除研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三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

验 方法 本身 比较 简 单 , 验 结 果 直观 且 与 实际 沥 试
严 伟 华
( 山市 三水 区路 桥 建 设有 限公 司 佛 山 5 8 0 ) 佛 2 10
摘
要
分析 总 结 了几 种 评 价 沥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能 的 试 验 方 法 , 比较 其 特 点 , 荐 车 辙 试 并 推
验 作 为评 价沥 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的试 验 方 法 。结 合 南 方 某 高 速 公 路 路 面 结 构 形 式 。 AC 1 、 对 一3
2 1 年 第 4期 00
严 伟 华 : 种 沥 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试验 研 究 三
复杂且 与路 面沥青 混合 料 的三 向受 力状态 相差甚
远, 大量 研究 表 明 , 马歇 尔试 验在 评价 路面 高温稳
地反 映沥青 混合 料 的抗永 久 变形能 力 。 ( )车辙 试验 ( 2 轮辙 试验 ) 。车 辙试验 方法 最 初是 由英 国道 路 研 究 所 ( R 开 发 的 , TR L) 由于 试
A -0和 AC 2 C2 - 5三种 级 配 沥 青 混 合 料进 行 了高 温车 辙 试 验 , 分 析 了 不 同 厚度 与 动 稳 定 度 及 永 久 并 变 形 的相 互 关 系 。
关键 词 沥 青 混合 料 高温 稳 定 性 动稳 定 度 永久 变形
目前 沥青路面 高温稳 定性评价 主要依 靠马歇 尔试验 , 大多数 国 家认 为 用 马歇 尔 方法 设计 的 但
1 3 级配 设计 . 结合南 方湿 热气 候 , 现 行 规范 级配 的基 础 在 上 , 出 了嵌 挤 密 实 型 的AC l 、 一 0 AC 2 提 — 3 AC 2 、 一 5
国产30号硬质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高温情况 下 ,沥青黏度 会显著 降低 ,进而 沥青与 矿 料之 间 的粘 聚力及混 合料 的抗 剪强度就 会 随之
不 断增 大 ,交通 渠化 ,重载 、超载严 重 ,沥青 路 面车辙成 为最 突出 的早 期病害 之一 。不仅南方 高 温 地 区甚 至北 方 寒 冷 地 区车 辙 问题 也 越 来 越 严 重 ;近几 年 国际上对 沥青 的研究 应用 有 向粘稠 方 向发展 的趋势 ,加上 硬质沥青 混合料 良好 的抗 车
SR H P沥青 结合 料使 用性 能规 范 中采用 动态 剪 切 流变仪 ( S D R)进行 动态剪 切试验测定 的车辙 因
子 ( s ̄) G /i 。 r 1 1 国标 中沥青胶 结料高温 性能指标试 验 . 国标 中用于分 析沥青胶 结料高 温性能 常用 的
面车辙 。近几 十年在 德 国、英 国、西班牙 等其他 20 0 9年来自1 2月石 油 沥 青
PT OE MAP AT E R L U SH L
第 2 卷第 6期 3
国产 3 0号硬质 沥青 高温 性 能研 究
韩青英 廖 宣锦 邹桂莲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 50 4 ) 160
摘要
为解决沥青路 面的高温稳定性问题 ,硬 质沥青逐 渐获得重视 ,通过对 国产 3 O号
辙 性能 和相对 改性沥青 较低 的价格 ,硬质沥青 逐 渐 受到 了 国内广 大研究 者 的广 泛重视 。
下降 , 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混合料发生永
久变形 ,形成 车辙 。有 研究表 明 ,沥青提 供 了沥 青 路 面 4 % 的抗 车 辙 能力 J 0 ,因此 沥 青 的 高温 性 能越好 ,与集 料 的粘 结力越 大 ,其相应 混合料 抗车辙 能力越 强 。 目前评价沥青 胶结料 的高温性
影响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影响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因素的研究沥青混合料是由典型粘弹性材料沥青胶结矿料及填料构成的路用材料,在高温及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流动变形,流动变形的不断累积就形成车辙,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以满足实际路用性能要求。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国内外经验表明,车辙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破坏模式。
沥青路面车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荷载、气候难以预测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混合料设计,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是可行的办法。
然而混合料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一、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包括材料参数、环境参数、荷载参数、路面结构组合和施工条件等方面。
(1)材料参数1沥青性质大量的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类型对车辙有影响,佐治亚州的加载车轮测试结果表明,每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均有所减少。
2集料类型、表面特性和级配由于集料的表面纹理和形状可以影响混合料中的空隙结构,因而可以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表现出不同的影响。
国外有研究表明,按照Superpave体积法设计的混合料级配,通过了限制区的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最好,并且在40℃时,动蠕变试验的劲度模量和纯剪切实验值最高。
3沥青用量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有很大影响。
沥青用量太低,沥青混合料难以压实,并且沥青不能完全裹覆矿粒界面,也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使其抗车辙能力差;而沥青用量过多,沥青混合料矿料颗粒间游离的自由沥青增多,使混合料易于产生流动变形,也影响其高温稳定性。
4空隙率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容易产生压密变形,增加其密实度可增加矿料颗粒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其的抗车辙能力。
但当空隙率低于某临界值时,继续减小空隙率,会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孔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必然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反而会使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3)单轴循环动载车辙试验加载方式
(1)加载时间(Pulse Width)的确定
沥青面层内时间范围从0.017s 到0.576s间分布。 因最大剪应力作用深度在 4cm~7cm深度范围内,并考虑 材料评价和结构评价所采用的 试件厚度尺寸,拟采用深度 5cm处25km/h车速对应的0.1s 作为加载时间。
不足:①试验轮与试件面积接触过小,压力随时间而变 ②对应车速与实际差别较大 ③试件轮迹带上各点变形值不同 ④动稳定度反映变形有局限性 ⑤数据采集不精确、采集方式不明确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改进方法:
(1)在车辙试验的基础上,以动稳定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并适当考虑其他 影响因素,如车辙深度作为辅助考虑指标。但两者出现背离时,将无 法进行合理的高温性能评价。 (2)采用其他试验取代车辙试验来进行高温性能的评价。 例如: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报告人: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周志刚
2013年11月
一
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车辙预估方法
目 录
二 三 四
抗车辙技术措施
一、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沥青路面(混合料)在高温条件
下荷载作用时的抵抗永久变形能力。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主要表现为车辙破坏:在行车荷载的反复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5)中空圆柱体试验
由于仪器复杂而难于操作,对常规沥青混凝土的应用难于标准化
要求使用大尺寸试件,在实验室难于切割,故难以得到现场试件
试件壁厚只有l2.5mm,对大粒径的骨料,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6)单轴贯入试验
类似于CBR(加州承载比)试验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1)单轴试验
试验方法:圆柱形试件,40℃,动载或静载 试验指标: 蠕变劲度 粘滞劲度 流变时间
Smix t , T t t , T
Sd 永久
Ft (第三阶段开始处流变点)
面中的不均匀受力状态相差较大,只适合用于研究在特定力学状
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累积
现象: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轮的反复碾压下产生
粘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 通常在伴随着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 组合起来构成车辙。 影响因素:高温且持续时间长
车辆超载
交通渠化 施工质量控制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目
(一)现行规范方法
经验测试方法:车辙试验方法
基本特征:尽量模拟轮载对路面的作用形式,在相近的路用条件下测 试混合料的变形特征,预测混合料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类型:小型往复式轮辙试验、大型环道试验、大型加速加载试验等。
最大缺点:不能在测试过程中获取混合料变形行为的力学信息,因此 无法深入探讨混合料永久变形特性的内在规律。
录
(二)现有永久变形的测试和评价方法评述
(三)单轴循环动载车辙试验方法研究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一)现行规范方法
马歇尔试验方法:采用稳定度和流值作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设计指标
缺陷: •• •成来自过程(锤击)与路面成型过程(碾压)不相一致; 试件受力状态与路面高温病害形成时的受力状态不相一致; 加荷速度太快,以至不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粘性流动。
力学评价方法:蠕变试验方法
基本特征:通过试验测取混合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应力一变形规律,获 取用于表征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力学指标。能跟踪检测测试过程中 试件的变形特性。 缺点:测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不利于推广。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1、小型往复式轮辙试验(车辙试验方法)
蠕变试件受力状态:同一试件内均匀一致的受力状态,与沥青混合料在路
态(荷载和围压)下的材料性能。
不能在高温、重载条件下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粘弹特性。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2)三轴蠕变试验
试验方法:借助气体或液体压力为圆柱体试件提供围压来模拟实际道路的约 束作用。 试验指标:沥青混合料蠕变劲度:影响静载蠕变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变异 性较大,还没能提出相应的蠕变劲度极限值,而动态加载方式比静态加载方式 复杂得多,因此对动态蠕变试验研究比较少,动态蠕变试验目前尚未发现有相 应的指标。 缺陷: 应力分布和实际路面不同 无法确定侧压力(围压)的大小,并且试验中人为地施加了围压,实际上抵 消了沥青的作用,因此试验结果无法评价沥青的作用,试件的损坏过程也无法 反映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 钢板和试件之间的摩擦限制了试件的侧向移动,压板附近就形成了局部化 应力状态。 试验过程和试验设备复杂,难以使用和普及。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3、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稳定指数: 基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单轴贯入动载蠕变劲度模量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试验方法设计原则
相似性原则:试件(材料或结构)测试在成型方式、应力状态、环境 状态(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接近路面的实际情况,使混合料或路面 的永久变形测试具有良好的现场模拟性; 可重复性:对于同样的材料或结构在同样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应一致; 差异性:应能反映不同材料、结构或试验条件变化而引起结果的差异 性;
运行速度能在6~60次/min之间任意调节,反映不同车速的影响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2、蠕变试验方法
能较好地反映粘弹性材料的特性
单轴试验,三轴试验,径向试验,扭转剪切试验(简单剪切, 中空圆柱体),弯曲试验
静载:恒定应力加载 动载:连续正弦波形应力 重复加载:间歇式的正弦或梯形波应力。
路面结构横、纵断面剪应力分布
试件横、纵断面剪应力分布
因此,结合纵横断面剪应力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可以拟定压头的 合理尺寸为φ10cm。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2)材料评价模型
5cm厚试件φ10cm压头下受力状况
普通车辙试验试件受力状况
由图分析,φ10cm压头下沥青混合料受力状态比车辙试验中沥青混 合料受力状态更接近实际路面表面层受力状态。
标准车辙试验(国产车辙仪),汉堡车辙仪,佐治亚沥青路面
分析仪(APA )等。
变速(曲柄),匀速(链式)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1)标准车辙试验
试验指标:动稳定度(DS),变形量(RD),相对变形率(δ) 特点:目前所有试验方法中较简便地模拟车轮在沥青路面上行驶的 实际情况,有的仪器可进行不同温度、荷载、试件尺寸、成 型条件等试验研究,了解各种因素变化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在圆柱试件上通过一钢压头进行加压,压头的直径r小于试件的直径R
当r/R的比值足够小时,其受力状态与路面实际受力状态较为一致 易操作,设备简单,适合工程应用 采用等时间多级荷载试验方法 评价指标:抗剪强度,剪切劲度模量
7)单轴贯入蠕变试验
采用厚车辙板试件代替传统的圆柱体试件,利用试件自身提供侧向约束 解决压头尺寸与最大公称粒径的尺寸效应 采用等时间多级荷载试验方法(与单轴贯入类似)
缺陷:不能很好地分辨温度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影响能力。这可能由 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自身抗变形能力强,再加上APA仪器中的模具在四 周紧紧的固定了试件,阻止了试件的侧向剪切流变。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4)考虑温度梯度沥青路面面层全厚式车辙试验
车辙试件温度梯度控制系统,使单层或多层车辙试件内部形成自上 而下的温度梯度,能够反映沥青路面实际的温度状况,适合用于检验 和评价沥青面层整体的抗车辙性能; 由于各层温度均低于均匀温度场的温度值,中下层所受压应力均变 小,导致考虑温度梯度后的车辙试验结果好于均匀温度场;
多用性:能同时评价路面材料和结构的高温性能.
可操作性:测试仪器设备应易于操作,试件易于制备,试验参数容易 确定,能被大多数道路工作者所接受。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三)单轴循环动载车辙试验方法研究
3.1 单轴循环动载车辙试验方法设计
1)新试验方法的设计研究工作 ⑴建立试件和路面的轮载—路面系统模型; ⑵按受力相似性确定压头的合理尺寸; ⑶确定试验荷载波形及试验条件; ⑷对不同路面材料和结构进行高温稳定性评 价,并与现有方法比较,验证其合理性。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3)沥青路面分析仪(APA)
试件:圆柱体,直径和高度分别为150 mm和75 mm。 试验温度:40℃~72℃
与标准车辙仪的主要区别: APA以荷载作用8000次后的累积变形深度的大小作为评价混合料 永久变形程度的指标,而车辙仪以45~60 min车辙深度的相对值 (动稳定度)评价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特性。 APA在8000次的荷载作用前,先有25次左右的荷载预压作用,以 固定试件,因此没有车辙仪中的初始瞬时弹性变形。 APA不使用橡胶轮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一充满气压的橡胶管将轮 载间接施加在试件上,从而达到模拟实际车辆的效果。
不同温度的干式和浸水、板式和圆柱试件的试验 线性搓揉方式成型板状试件,旋转压实方式成型圆柱试件, 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路面的碾压方式 板状试件厚40、60、80、100mm 40mm试件太薄,不能很好压实,试件空隙率太大,测试过程 中水的影响明显,加快了车辙的发展。
试验温度40℃、45℃、50℃、55℃
研究证明,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与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有着较好的 相关性。
各国根据自身的气候、交通等具体情况,提出了各种容许车辙深度, 作为路面维修养护的极限标准。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对采用马歇尔法设计的 沥青混合料,应进行抗车辙性能检验。
二、高温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 (二)现有永久变形的测试和评价方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