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隙的击穿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障离尖电极过近,屏 障效应将随之而减弱

尖电极为负极性
屏障离开尖电极一定距 离,设置屏障反而将 降低间隙的击穿电压 屏障离尖电极过近,仍 有相当的屏降效应

工频电压下屏障的作用 设置屏障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雷电冲击电压下屏障的作用
尖电极具有正极性时,设置屏障可显著提高间 隙的击穿电压 负极性时设置屏障后,间隙的击穿电压和没有 屏障时相差不多

“饱和”现象
和工频电压下类似,极不均匀电场中操作冲击50%击穿 电压和间隙距离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饱和”特征(雷 电冲击50%击穿电压和距离大致呈线性关系 )

50%击穿电压极小值的经验公式
U 50 min 3 .4 8 1 d MV
式中 d — 间隙距离,m 上式对于1 20m的长间隙和试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对高电气强度气体的要求
1.液化温度要低,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时,常常同 时提高压力,以便更大程度的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缩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所以这些气体的液化温 度要低,以便在较低的运行温度下,还能施加相当 的压力 2.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腐蚀设备中的其 它材料,无毒,不会爆炸,不易燃烧,即使在放电 过程中也不易分解等 3.经济上应当合理,价格便宜,能大量供应
d=l0m,2 kV/cm
三、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及伏秒特性
1. 雷电流是冲击波形的,故由雷闪放电引起 的高电压也具有冲击波形
2. 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
Tl=1.2s(30%)
T2=50s(20%)
3. 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在多次施加电压时,其中半数导致击穿的电压,工程 上以此来反映间隙的耐受冲击电压的特性
伏秒特性

以斜角波电压为例来说明考虑放电时延的必要性 在间隙上缓慢地施加直流电压,达到静态击穿电压U0 后,间隙中开始发展起击穿过程。但击穿需一定时间
= tl,在此时间内电压
上升 U u / t
击穿完成时间隙上的电压 应为U0+U

伏秒特性的制订方法
工程上用间隙上出现的电压 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 来表征间隙在冲击电压下 的击穿特性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1. 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晕放电
2. 电场不对称时,极性效应不很明显
3. 直流、工频下的击穿电压(幅值)以及50%冲 击击穿电压都相同,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不大
4. 击穿电压和电场均匀程度关系极大,电场越 均匀,同样间隙距离下的击穿电压就越高 球—球间隙,球—板间隙,同轴圆柱间隙
(五)高真空的采用

削弱间隙中的碰撞电离过程,从而显著增高间隙的击 穿电压 高真空中击穿机理发生了改变
距离较小时,间隙的 击穿和阴极的强场 放射密切有关
分散性很大:电极材 料、电极表面的光 洁度及清洁度
(六)高电气强度气体的采用

含卤族元素的气体化合物,如六氟化硫(SF6)、氟利 昂(CCl2F2 )等,其电气强度比空气的要高很多。称 为高电气强度气体
(四)高气压的采用

减小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削弱电离过程
例: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电气强度仅约为变压器油的 1/51/8,提高压力至11.5MPa,空气的电气强度和一 般的液、固态绝缘材料如变压器油、电瓷、云母等的 电气强度相接近

压缩空气绝缘及其它压缩气体绝缘在一些电气 设备中已得到采用
如:高压空气断路器、高压标准电容器等
五、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两个途径:
一、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
改进电极形状
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二、利用其它方法来削弱气体中的电离过程
(一)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增大电极曲率半径 减 小表面场强。如变压器 套管端部加球形屏蔽罩 ;采用扩径导线等 改善电极边缘 电极边 缘做成弧形;尽量使其 与某等位面相近 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 如穿墙高压引线上加金 属扁球;墒洞边缘做成 近似垂接线旋转体


2. 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击穿在棒的极性为正、电压达到幅值时发生 除了起始部分外,击穿电压和距离近似直线关系 棒—棒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约为5.36kV/cm(幅值),棒— 板间隙的约为4.8kV/cm(幅值) “饱和现象” :距离加大,平均击穿场强明显降低,棒 —板间隙尤为严重
d=1m, 5 kV/cm


(二)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极不均匀电场中击穿前发 生电晕放电,利用放电产 生的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 布,提高击穿电压 直径D=20mm及16mm时 ,击穿电压曲线的直线部 分和尖一板间隙相近 导 线 直 径 减 为 3mm 以 至 0.5mm时,击穿电压曲线 的直线部分陡度大为增加 ,曲线逐渐与均匀电场中 的相近 —— “细线效应”
tl t s t f

持续作用电压
直流电压、工频电压
与电压的变化速度相比,放电发展所需时间可以忽略 不计 。当气体状态不变时,一定距离的间隙的击穿电 压具有确定的数值,当间隙上的电压升高达到击穿电 压时,间隙击穿

非持续作用电压
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持续时间极短(以微秒计),放电发展所需时间不能 忽略不计,间隙的击穿特性具有新的特点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较小,击穿同样发生在幅值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操作击穿有许多特点
特点
1. 极性效应
极不均匀电场中同样有极性效应。正极性下50%击穿电压 比负极性下低,所以也更危险
2. 电场分布的影响
“邻近效应” :接地物体靠近放电间隙会显著降低其正 极性击穿电压,但能多少提高一些负极性击穿电压 电极形状对间隙的击穿电压也有很大影响
大气条件:气压、温度、湿度
一、气隙的击穿时间 Nhomakorabea最低静态击穿电压U0 击穿时间tb 升压时间t0 、统计时延ts 、放 电发展时间tf 、放电时延 tl

短间隙(1厘米以下) tf<<ts ,平均统计时延 较长的间隙中

tl主要决定于tf

tb t 0 t s t f
间隙上外施电压增加,放电 发展时间也会减小

目前工程上已得到采用的是六氟化硫(SF6)。SF6 除了其电气强度很高以外,还具有优良的灭弧性能 ,很适合用于高压断路器中 SF6已不仅用来制作单台电气设备(如SF6断路器、 避雷器、电容器等),而且发展成了各种组合设备 ,即将整套送变电设备组成一体,密封后充以SF6 气体,如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变电所、充气 输电管道等。这些SF6 组合设备具有很多优点,如 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简化运行维护等等
击穿电压的估算

根据起始场强经验公式估算击穿电压
U Emax d / f
d :极间距离; f :不均匀系数,决定于电极布置,可
根据静电场计算或电解槽等实验方法求得

Emax达到临界值E0=30kV/cm (幅值) ,间隙击穿
U b E0 d / f 30d / f
E0 实际上和电极布置有关
球—球间隙
当d<D/4,电场相当均匀,直 流电压、工频电压及冲击电 压作用下,击穿电压都相同
当d>D/4,大地对电场的畸变 作用使间隙电场分布不对称 ,Ub有极性效应
电场最强的电极为负极性时的 击穿电压略低于正极性时的 数值 同一间隙距离下,球电极直径 越大,由于电场均匀程度增 加,击穿电压也越高



(三)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

在电场极不均匀的空气 间隙中,放入薄片固体 绝缘材料(例如纸或纸 板),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 穿电压 原理是屏障积聚空间电 荷,改善电场分布 随着屏障位置不同,击 穿电压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尖电极的极性不同 ,屏障的影响也有别


尖电极为正极性

谢谢!
作 业
1、 空气主要由氦和氧组成,其中氧分子的电离电位较低,为 12.5V. (1) 若由电子碰撞使其电离,求电子的最小速度; (2) 若由光子碰撞使其电离,求光子的最大波长,它属于那种性质的射线? (3) 若由气体分子自身的平均动能产生热电离,求气体的最低温度。 2、 试论述气体放电过程的α 、γ 系数。 3、 什么叫巴申定律?在何种情况下气体放电不遵循巴申定律? 4、 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气隙放电机理、放电过程和放电现象有何不同? 5、 长间隙放电与短间隙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试解释长空气间隙的平均击 穿场强远低于短间隙的原由,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电压
击穿电压分散性小,其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和 静态击穿电压(即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电压)相差 很小 冲击系数=1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由于放电时延较长,通常冲击系数大于l,击穿电压的 分散性也大一些,其标准偏差可取为3% 棒—板间隙有明显的极性效应,棒—棒间隙也有不大 的极性效应
气体 氮 二氧化碳 六氟化硫 氟利昂 四氯化碳 化学组成 N2 CO2 SF6 CCl2F2 CCl4 分子量 28 44 146 121 153.8 相对电气强度 1.0 0.9 2.32.5 2.42.6 6.3 液化温度/ 0C -195.8 -78.5 -63.8 -28 +76

卤化物气体电气强度高的原因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击 穿场强的提高遵循巴申 定律,并且击穿场强大 致和气压成正比
大 约 从 1MPa 开 始 , 实 验 结果和巴申定律的分歧 就逐渐明显了

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不均匀电场中提高气压后,间隙的击穿电压 也将高于大气压强下的数值 在高气压下,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的影 响比在大气压力下要显著得多,电场均匀 程度下降,击穿电压将剧烈降低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1. 直流、工频击穿电压(峰值)以及50%冲击 击穿电压都相同。击穿电压的分散性较小
2. 均匀电场中空气的击穿电压(峰值),相应的经 验公式为
U b 24.22d 6.08 d
式中 d 间隙距离,(cm)
kV
空气相对密度
当d不过于小时(d > 1cm),均匀电场中空气 的电气强度(峰值)大致等于30kV/cm
伏秒特性用实验方法求取 放电时间具有分散性,实际 上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 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伏秒特性的用途
1. 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于电极间电场分布 2.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 重要意义
S2对S1 起保护作用
在高幅值冲击电压作用下, S2不起保护作用
二、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在图所示范 围内击穿电压 和间隙距离呈 直线关系

四、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1. 操作冲击电压推荐波形

非周期性指数衰减波 推荐操作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为250/2500微秒
2. 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气体间隙的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和雷电冲击50% 击穿电压以及工频击穿电压(幅值)相同
1.由于含有卤族元素,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气体 分子容易和电子结合成为负离子,削弱电子的碰撞电 离能力,同时又加强复合过程 2.气体的分子量比较大,分子直径较大,电子在其 中的自由行程缩短,不易积聚能量,从而减少其碰撞 电离能力 3.电子和这些气体的分子相遇时,还易于引起分子 发生极化等过程,增加能量损失,从而减弱其碰撞电 离能力
3.波形的影响

在一定的波前时间范围 内,U50 甚至会比工频击 穿电压低 ,呈现出 “U 形曲线” 对应于极小值的波前时 间随着间隙距离加大而 增加,对7m以下的间隙 ,大致在50200s之间 放电时延和空间电荷(形 成及迁移)这两类不同因 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分散性大
对于波前时间在数十到数百微秒的操作冲击电压,极不 均匀电场间隙50%击穿电压的标准偏差约为5%;波 前时间超过1000s以后,可达8%左右(工频及雷电冲 击电压下均约为3%)
气隙的击穿特性(一)
主要内容


气隙的击穿时间
伏秒特性
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影响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因素主要有: 电场情况: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 电压形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雷电冲击电压 、操作冲击电压
kV

影响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是间隙距离

选择电场极不均匀的极端情况典型电极来研究
棒(尖)—板 :电场分布不对称
棒(尖)—棒(尖) :电场分布对称

根据典型电极的击穿电压数据来估计绝缘距离
直流、工频及冲击击穿电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 ,分散性较大,且极性效应显著
1. 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极性效应:尖—尖电极 间的击穿电压介于极性 不同的尖—板电极之间 棒—板间隙:棒具有正 极性时,平均击穿场强 约 为 4.5kV/cm ; 棒 具 有 负极性时约为l0kV/cm 棒—棒间隙的平均击穿 场强约为4.8~5.0kV/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