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一)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

资本主义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英国的“圈地运动” 。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

(1)莫尔:《乌托邦》;--带有某些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2)闵采尔:“千载太平天国”;--开创了一种同社会改革实践紧密相连的空想社会主义。

(3)康帕内拉:《太阳城》。

3、主要特点(P31)

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空想社会主义最初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4、局限性(了解)

由于这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不久,它的各种矛盾尚未显露出来,加上早期无产者还处于幼稚时期,使他们无法认清社会的发展规律,更无法找到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描写上。

(二)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产生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工厂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新兴资产阶级业已形成;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舆论准备以及对阶级意识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

(1)康来里与他的《自然法典》—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空想共产主义的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2)马布利与他的共产主义改革方案

(3)巴贝夫与他的“平等共和国”—中心是关于“平等”的思想。

3、主要特点

(1)以理性论作为批判剥削制度和论证理想社会的武器;

(2)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

(3)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重要)

1、产生背景

19世纪初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在由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的时期。(产业革命)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

(1)圣西门与他的“实业制度”

(2)傅立叶与他的“和谐制度”—坚决反对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允许保留私有制和资本剥削的权利。

(3)欧文与他的共产主义公社制度。

3、主要特点

(1)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

(2)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3)开始了将理论付之实践的尝试。

4、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历史功绩

(1)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2)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素材;

(3)提出了一些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的见解,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历史局限性

(1)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因而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二、两大理论基石--(认真揣摩这两句话)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9点记4点)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斗争,

互相支援。

3、创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崭新的社会组织,不仅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的组织者,而且是人们社会活动和生活的组织者。在这个联合体中,生产者是自由平等的,没有任何强制机关和强制力量,完全依靠人们的自觉和习惯来安排社会的生产和公共事务。当这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建立起来的时候人类便进入自觉改造自然界和改造自身的时代,完成“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理解)

四、莫尔的《乌托邦》简介--(P46)

出题方向:挑一段描写,让你进行说明和原因。

第二章

一、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预想的思想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基本矛盾运动的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对抗性,并认为这种对抗性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急速加剧,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一般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理论的提出的思想依据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列宁以上的论述还表明,他之所以能提出“一国胜利论”,关键是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乎衡规律。列宁这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科学论断,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完全证实:列宁的这个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所作的划时代的新贡献,是对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重大发展。

三、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因为“一国胜利沦”不是指所有落后国家或越穷的国家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是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符合必须遵循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客观规律才行。这里说的落后国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既要民族统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又具备当时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则新社会制度的发展就可能领先世界。

1、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落后国家只要在主要物质生产部门已经具备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即使处于相对不发达状况,也有可能发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形成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落后国家再具备了国内国外政治和其他条件,这些因素交织渗透、综合作用,就能加速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2、落后国家首先发生革命是社会形态转折的常态

率先建立新生产方式的国家,往往既不是旧的生产方式发展最充分的国家,也不是旧的生产方式最不发达的国家,而是这种生产方式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尚不充分的国家;

3、落后国家首先发生革命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很成熟,社会外壳不够坚固,一旦生产力的新要求出现,则可能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较易冲破社会外壳,完成新制度的革命,从而较早进人新的社会形态,这就是落后国家和地区总是首先发生革命的历史唯物论的解释。

总之,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步人新的社会形态,不是历史偶然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内容、影响

●原因

是由于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跟外国帝国主义进行勾结,企图共同推翻他们所仇恨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共和国危在旦夕。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战胜敌人,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军队和居民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转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内容

所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战争需要。该政策以军事行动为特征,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它的基本内容和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在工业中加速实行普遍的国有化。第二,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第三,实行贸易垄断,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生产。第四,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对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实行配给制。

●影响

它对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击败武装干涉者,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做法过急地摧毁一切旧的生产关系,人为地禁止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过快地实行工业、贸易国有化,取消私商活动,堵塞流通渠道,用国家法令的手段实行生产和分配:它忽视了俄国低下的生产力状况,过早地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因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本来就落后的苏维埃国内经济几乎陷于瓦解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