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最新最全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最新最全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及其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如果当 x=a 时 y=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a 时的函数值。

形如 y=kx ( k 是常数, 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 y=kx+b (k , b 是常数, k ≠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 次函数。当 k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k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一、 .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二、函数的概念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有两个变量 确定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 (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0 的一切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然后再求其公共

(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 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 (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

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

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

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 1)列表法 ( 2)图像法 (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

k ≠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 形如 一般地,形如 y=kx(k 为常数, 且 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k,b 为常数,且 k ≠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

y=kx+b 当 b =0 时 ,y=kx+b 即为 y=kx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正比例函数 y= kx 是常数, k ≠ 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称之为直线

y= kx (k 。

性质:当 k>0 时 ,直线 y= kx 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 x 的增大 y 也

增大;当 k<0 时 ,直线 y= kx 经过二 ,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y 反而减小。

x 的增大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

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

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 “数 ”的角度看 x 为何值时函数 y= ax+b 的值为 0.

y= ax+b 与 x 轴交 2、求 ax +b=0(a , b 是常数, a ≠ 0)的解,从 “形 ”的角度看,求直线 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 的值大于 4、解不等式 ax +b > 0(a ,b 是常数, a ≠ 0) .从 “数 ”的角度看 ,x 为何值时函数 0。

y= ax+b ax+b > 0(a ,b 是常数, a ≠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 y= ax+b 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 次 函 数

如果 y=kx+b ( k 、 b 是常数, k ≠ 0),那么 y 叫 x 的一次函数,当 次函数 y=kx ( k ≠ 0)也叫正比例函数。

b=0 时,一

概 念 图 像 一条直线

k >0 时, y 随 k <0 时, y 随 x 的增大 ( 或减小 )而增大 (或减小 );

x 的增大 ( 或减小 )而减小 (或增大 ).

性 质 (1) k>0 , b > 0 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 k>0 , b < 0 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直线 y=kx+b ( k ≠0)的位置与 k 、(3) k>0 , b = 0 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4) k < 0,b > 0 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5) k < 0,b < 0 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6) k < 0,b = 0 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b 符号之间的关 系. 求一次函数 y=kx+b ( k 、 b 是常数, k ≠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

一次函数表达式 的确定 比例函数 y=kx ( k ≠ 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

十一、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x y y y y a 1 b 1 b 2 b 1 b 2 c 1

c 2 c 1 c 2

x ) 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 求出这个函数值。

从 “数 ”的角度看,自变量( a 2 x a 1 x a 2 x 解方程组 从 “形 ”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

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

条形图特点:

( 1 )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 2 )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 1 )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 2 )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 1 )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 2 )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求出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

平均数,这些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1、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

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

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 ( 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 (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

角 (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方角法边 (指AA 引S) :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 ( 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证三明角形两全个等三的基角本形思全路 等的基本思路:

找第三边 找夹角 (SSS )

( SAS )

( 1):已知两边 ---- 找是否有直角 (HL )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 (ASA )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 找这边的对角 (AAS (SAS)

)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2): 已知一边一角 --- 找一角 ( AAS )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HL )

找两角的夹边 (ASA)

(3): 已知两角 ---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 (AAS )

练习

二、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个角的平分线。

称这条射线为

1、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

平分线上。

2、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要正确区分 “对应边 ”与 “对边 ”, “对应角 ”与 “对角 ”的不同含义;

( 2 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 等;

”或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

(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 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公共角 ” 、 “公共边 ”、 “对顶角 ”;

第四章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2 如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3 点( x ,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关于 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等腰三角形

(-x,-y). 。

4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理解: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

(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角对等边)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 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 度;

有一个角是 60 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 半。

30 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2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3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6 轴对称图形

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

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成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

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

A'

轴对称图形 A A

图形

C C'

B B'

B C

一)个 ( 两)个 (1) 轴对称图形是指 轴对称是指 的位置关系 图形

( (1) 具 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 , 必须涉及

图形 ; 区别 只对 ( 一)个 图形而言 只有一条 两)个 ; (

只有 (一)条 (2) 对称轴 (不一) 定 对称轴 .

(2) 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 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

拼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 那

分成两部分 , 那么这两个图形 联系 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 .

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 ②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

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对称。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

在对称轴上。

③ ④ ⑤ 7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

垂线。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8 ①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

②关于 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纵坐标相等 ;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与 X 轴或 Y 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⑤关于与直线 X=C 或 Y=C 对称的坐标

2、点( x,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 x, y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

-x, y )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 1)同底数幂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 1)平方差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 1)同底数幂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 1)提共因式法 (2)幂的乘方 ( 3)积的乘方 ( 4 )整式的乘法

(2)完全平方公式

(2)整式的除法

( 2)公式法 ( 3)十字相乘法

1、 式子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

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

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其中,不含字母的叫做

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5、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

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6、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

号,合并同类项。

7、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

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8、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

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9、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0 、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

把所得的积相加。

x 2 2

a 2

b x p x q p q pq 平方差公式: a b a b 2

2

a 2

b 2 a 2 b 2

a b 2 a b a b 2ab 完 全 平 方 公 式 : 2 2

a 2 a

b

c 2a b c b c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次幂都等于 1 。

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分式

A B

叫做分式。

1、分式的定义: 如果 A 、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 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4、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 关键是先分解因式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 c

b

c a b , a c

d ad bd bc bd ad bd

bc

c b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

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

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1

0 n 1, 即 a 1(a 0) ;当 n 为正整数时, a 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 n

a ( a 0)

6、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m,n 是整数 )

m a mn a ;

n a m n a (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

m n (a ) n (ab) ( 2)幂的乘方: n n a b ;

a m a n n

( 3)积的乘方: a m n

( a ≠ 0) ;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a n ( ) a b ( 5)商的乘方: () ; (b ≠0)

n b 7.、分式方程: 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 转化为整式方程。

,把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 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 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 这样就产生了 (1)能化简的先化简 (4)验根。

(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 2)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

增根 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其值使最简公分母为 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 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 0,则整

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 (2)设; (3)列; (4) 解; (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 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 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 追及问题 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 顺水逆水问题

(2) 进制数的表示法 (3) 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 =工时×工效 (4) a 10n 的形式(其中 1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a 10 ,n 是整数)的记数 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n 1

0 数字前面 0 的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 10 的 n 位整数时,其中 10 的指数是 1 的正小数时 ,其中 10 的指数是第一个非 个数 (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 0)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k x

( k 为常数, 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 xy=k

1 、定义: 形如 y = 1

k 1 y kx y x

2、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

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由于反比例函数

中自变量 x 0,函数 y 0,所以,它的图像与 x 轴、 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

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性质 ::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增大而减小;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增大而增大。

y 值随 x 值的

y 值随 x 值的

4、 |k|的几何意义: 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

矩形的面积。 (如下图)

5、反比例函数双曲线: 待定只需一个点,正 k 落在一三限, 增大 y 在减,图象上面任意

x 、 y 的顺序可交换。

x 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 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k

x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 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

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 7、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即可求出 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k (k

0) 图像上任一点 P 作 x 轴、 y 轴的垂线 PM ,PN ,则所得的矩形

反比例函数 y x PN= y x xy 。

PMON 的面积 S=PM k

x y , xy k, S k 。

9、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k x 反比例函

k 的符号

y ( k 0) k>0 k<0

y y O

x O x

图像 ① x 的取值范围是 x

y 的取值范围是 y

0, 0; ①x 的取值范围是 y 的取值范围是 x y 0, 0; 性质 ②当 k>0 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②当 k<0 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y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y 第三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 a

2 b 2 c 2 。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

b ,斜边长为

c ,那么 2 a 2 b 2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

a, b, c 满足 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

2 3 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 (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 C=90°

∠ A+∠ B=90° ( 2)、在直角三角形中, ∠ A=30°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

BC= AB 2

可表示如下: ∠ C=90°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ACB=90°

1 可表示如下:

CD= AB=BD=AD

2 为 AB 的中

点 D

5 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 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每条直角边是 ∠ ACB=90° CD 2 2 AD AD BD BD

AB

AB

AC CD ⊥ AB 6 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

积公式可得: 7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BC 2 AB CD=AC BC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a 2 b 2 c ,那么这个三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 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叫做命题。

a ,

b ,

c 有关系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 (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

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

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公理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定理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6、证明的一般步骤

(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9、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

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

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 结论 结论 结论 结论 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

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

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

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矩形具

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 1 2 (约为0.618 )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宽和长的比是

(2)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面积=ab/2 (a、b 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

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 )

判定:1.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包括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直角梯

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等腰

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

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

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注: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

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

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

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

3.众数:

4.极差:

5.方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6. 平均数: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

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7.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专题一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 m n a a 相加。 n m a n ( m 、 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 幂的运算性质: m a mn a = ( m 、 n 为正整数) n a n b n ab / a 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n 为正整数) a m a m n ( a ≠ 0, m 、n 都是正整数,且 m >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 0= 1 零指数幂的概念: 负指数幂的概念: ( a ≠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 l 。 p a p a 1 ( a ≠ 0, p 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 p ( p 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 p p 指数幂的倒数。 p n m m n 也可表示为: ( m ≠ 0, n ≠ 0, p 为正整数) ( 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 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 3)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再把所得的积相。 ( 4)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 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2、乘法公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 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①平方差公式: ( a + b )( a -b )= a 2- b 2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②完全平方公式: ( a + b )2= a 2+2ab + b 2 2=a 2- 2ab + b 2 ( a - b )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 数的积的 2 倍. 3、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 要素缺一不可; 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 ( 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

化为和差的形式。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 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

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 而整式乘法是把积

( 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

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 的最低次数。

—— 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 —— 相同字母

(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 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 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 需

注意的是, 提取完公因式后, 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 这一点可

(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 ;②如果多项式

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 2、公式。

一般要提出 “-”号, 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常用的公式:

a 2-

b 2= (a + b )( a - b )

a 2+ 2a

b +b 2=( a + b ) 2

a 2- 2a

b +b 2=( a - b )2

①平方差公式: ②完全平方公式: 专题二 实数的分类 :

正整数

实数知识要点归纳

一、 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1.实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画数轴

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与倒数;

4、绝对值 a 0 ( a ( a a 0 0 ) )

| a | ( a 0 )

5、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6、科学记数法;

7、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8、非负数的性质:若几个非负数之和为零 二、复习

,则这几个数都等于零。

1.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x 的平方等于 a ,即 2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 a

那么这个非负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a ,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a 0

2 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正数的平方根有 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 0

负数没有平方根

2 2. 无理数的表示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 ,即 x a

a ,那么这个数就

叫做 a 的平方根,记为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 0 x 的立方等于 a ,即 3

定义:如果一个数 a ,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为

3 a .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无理数 分类 或 3. 实数及其相关概念 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实数的运算法

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运算规律相

同。

专题三 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

定义: 一般的,式子 a ( a 0 )叫做二次根式,其中“”做“二次根号” ,二次根号下

的“ a ”叫做被开方根。

a ( a a 性质: 1 、 0 )是一个非负数,即 0

2 a 2 a a a a 0 2 、

3 、 = a b ab a 0, b 0 , ab a b a 0, b 0

4 、 a b a

b a 0, b 0

5 、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 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 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

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 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 6、实数 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7、二次根式 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②=(a≥0,b≥0),=(a≥0,b>0) 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 2.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 =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和 平方根 勾股定理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判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验证 定义、性质 开平方运算 开立方运算 定义、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1页至第18页为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第19页至第24页为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练习题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第25页为练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 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非正多边形: 1、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 (n-3)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和分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 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 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幕 .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 ?因式分解的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2-b2= (a+ b )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 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 6 ?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 )提负号; (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 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二 2 ” . 分式 A 1 ?分式:一般地,用 A 、B 表示两个整式,A - B 就可以表示为B 的形式,如 A 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叫做分式. 3. 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 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有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整式 分式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初中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汇总情况

第一单元数与式 第1节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1、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做有理数。包括整数(1)和分数(1/2),也可以说 是有限小数(1、0.5)和无限循环小数(3/10也就是0.333333…)。 2、有理数运算: 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是指数a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所以绝对值没有负数,只有正数和0)1+1=2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两个数相加为0。(相反数:相加为0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相加为0也是互为相反数的性质。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a/b=-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1+2=1 -1+1=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负负得正1-(-1)=2 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 例:若a+2与-0.5互为相反数,求a的倒数。————————-2/3 (4)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同号得正异号得负。0不可以作为除数,也就是0不可以作分母。 3、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幂都是0. 4、综合运算法则:(1)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5、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 ?(其中a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的形式,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例:230000=2.3×105 6、近似数问题:以圆周率π为例,精确到十分位/0.1为3.1,精确到百分位/0.01为3.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张铭乾 2011-1-16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应知应会知识点第一章一次函 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