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文:

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

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

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

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尤: (2)往来翕忽翕忽: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7.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段一】〖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

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阅读下文小石潭记(节选),回答5 - 8 题。( 8 分)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2009年浙江省舟山卷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译文: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3)以其境过清()(2)潭中鱼可百许头()(4)影布石上()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文: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答: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文:

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伐:②下见小潭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④以其境过清清: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记答案

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15分)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一)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文段一】l2.B l3.B l4.C l5.C

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二)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二)5.(1)尤其(格外)(2)大约(大概)(3)凄清(冷清) 6.(6分,每小题3分)(1)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了)。(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7.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8.(5分)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1分)。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1分);年到潭上凄清的环境(1分),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

答案: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①砍伐②看见③大约④冷清(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水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C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③清冽④全石以为底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4.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B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知识交流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教师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

(完整版)《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 案)(4)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执教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使用时间:2017年4月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 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2、给加点字注音。 篁1()竹清冽()为坻()为堪()怡然()幽邃() 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 3. 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写在教材每段旁) 4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 三、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汇编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08年内蒙古)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0小石潭记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 参差 ..(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读准多音字 (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 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 (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 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 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

(1) (2) (3) 3.词类活用解释 (1)从小丘西.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 ..而望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 ..差互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8)心乐.之 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 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小石潭记导学案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6 小石潭记 一、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斗”“蛇”“犬牙”“凄”“寒”等的意思。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以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感受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特点。 3.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后孤凄悲凉的感情。 二、学习导航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 游览 顺序写的,依次写了: 发现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潭水:清凉 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树木:葱茏缠绕 游鱼:怡然自得 3.文中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鱼的目的是什么? 用动静结合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衬托人的快乐。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4.文中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氛围:幽深冷寂 心境:孤凄悲凉 (二)局部探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心乐.之 以……为乐 卷石底以. 出 而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凄.神寒. 骨 感到凄凉 感到寒冷 姓 名: 学 号: 装 订 线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牙一样 2.一词多义 如鸣珮环 .玉器全石以为.底作为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四面竹树环.合环绕为.坻为屿成为不可.知其源能 全石以.为底把从.小丘西行由,自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因为隶而从.者跟从,跟随以其境过清.凄清 3.翻译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三)拓展延伸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

《小石潭记》《浪游记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浪游记快①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②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③,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

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释)①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②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③罅(xià):缝隙,裂缝。 1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12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循.山脚() A.通“巡”,巡视 B.顺着 C.抚摩 D.遵循、沿袭 ⑵怀之归寓.() A.居住 B.寄托 C.通“遇” D.居住的地方1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 12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12分)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小石潭记》导学案带答案

中学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 主备人:审核:八语组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 于写,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阅读思考】 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_____的第四篇。 ②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为嵁 俶尔翕忽怡然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走近小石潭。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姓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37196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①梁骊(lì):栋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指中原地区。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 >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3分) [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整理]小石潭记学案.doc

《小石潭记》(4课时) 主备人:郭新霞耿丹2015年3月7日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与课文和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基的方法 4.学习融悄于景、诸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诸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蒂的感情 四、教学方式: 1 ?注重讪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牛认知,纠疋偏颇、弥补缺漏 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乂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人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总:,掌握巫点词语的总: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3.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介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Z驴》,这位作家绘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來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设疑自探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 .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写作内容及写景方法 1 .熟读课文两遍: 2.积累 ⑴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淸洌为圾为 屿 为堪伶然俶尔翕 忽 差互寂寥悄怆幽 邃 ⑵作者简介 柳宗元一一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 晚年被贬柳 州,亦称''柳柳州"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Z—曾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有关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 阅读练习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岖,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乐: (2)不可久居居: (3)不里许许: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中考试题精选

2009年齐齐哈尔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 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参考答案:11.阙: 通“缺” 襄 :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 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12. (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 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 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 得1分。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 (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14.相同点:都 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 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 点得1分。 2009年江苏南京市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译文: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