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PPT课件(上课用)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课件》ppt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ppt课件

04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有氨基(-NH2或-NHR或-NR2)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氨基的数目 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高级胺为固体,难溶于水。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易被氧化成相应的醛、酮或羧酸; 能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季铵盐。
反应机理探讨及实例分析
1 2
反应机理类型
包括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等,每种 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反应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实例,如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详 细解析反应过程、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3
反应选择性和立体化学
探讨反应中的选择性问题,如区域选择性、立体 选择性等,糖 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
合物。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具有还原性、成苷反应、氧化 反应等。
脂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脂肪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 油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
物质。
磷脂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类化合物, 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 化合物,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 等。
有机化合物特点与分类
特点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具有多 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分类
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 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根 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醇、酚、醚 、醛、酮、羧酸、酯等。
有机化学研究意义
揭示生命现象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通 过研究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含有嘧啶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 生物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烃的化学性 4.脂环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5.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难点:
1. 烷烃的结构、烷烃的构象 2. 烯烃的结构特征及顺反异构 3. 炔烃、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4. 环己烷的构象 5.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脂肪烃(链烃)
烃:只由C、H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
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分类:
一个包含4个碳原子的大π键。但C2—C3键所具有
的π键性质要比C1—C2键和C3—C4键所具有的π
键性质少一些。
离域键(大π键):
π电子不是局限于2个碳原子之间,而是分布于4个
(2个以上)碳原子的分子轨道,称为离域轨道,这
样形成的键叫离域键(大π键)。
• 共轭体系——具有离域键的体系。
• 共轭分子——含共轭π键的分子。
第一节 烃
一、脂肪烃(链烃) 二、脂环烃 三、芳香烃
第二节 烃的衍生物
一、卤代烃 二、醇、 酚、 醚 三、醛、 酮、 醌 四、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重点:
1.烷烃的命名、结构及烷烃的化学性质 2.烯烃的命名,烯烃的结构特征及顺反异构;烯
烃的化学性质 3.炔烃、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炔烃和二烯
饱和脂肪烃:烷烃
脂肪烃(脂肪烃)
只含有C—C单键 和C—H键
烃 脂环烃
不饱和脂肪烃 烯烃 炔烃
含有C=——= C双键
含有C ≡C叁键
芳香烃
(一)脂肪烃的结构
1.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1) 烷烃的同系物、通式和结构
组成上相差CH2及其整数倍,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 互为同系物。如乙烷、丙烷、丁烷……
C==C 是烯烃的官能团. —C C—是炔烃的
官 能团

第八章有机化学基础_PPT幻灯片

第八章有机化学基础_PPT幻灯片
直链饱和烃: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戊烷
辛烷
支链饱和烃:找主链,标位置。
CH3
CH3
C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3C
C
C
C
C
C
C
C
C
C H
C
CH3
CH3
3,3-二甲基- 10-乙基-十二烷
不饱和烃 8-甲基- 3-壬烯
芳香烃
OH
COOH
CH3
CH3
2-甲基苯酚 邻甲基苯酚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分子中各个原子相互连接方式和次序叫 构造。 分子式相同而构造不同的化合物称为构造异 构体。
碳链异构:分子中各个碳原子连接次序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
H3C
H2 C
பைடு நூலகம்H2 C
H2 C
H2 C
CH3 H3C
H C
H2 C
H2 C
CH3
CH3
CH3
H3C
H2 H CC
H2 C CH3
H2C CH2
H2C CH
H2C
CH2 CH2
CH2
芳香族化合物
CH3
OH
CH3
CH3
杂环化合物
N
S
CH3 O
N
CH3
H N
H N
2、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采用系统命名法,先确定分子主链,在主链构成的 主体化合物名称基础上,添加反映取代基情况的接 头词或结尾词,构成有机化合物名称。
H 2 C
H
O H H 3 C C
C H 3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第七章PPT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第七章PPT

邻对位致 钝定位基
特点:
a. 都是邻对位定位基;
b.含有氧、氮原子,虽然电负性较大,产 生吸电 子的诱导效应,但是孤对电子可 以通过共轭效应共轭到环上,环上电子 云密度加大,亲电反应活性提高;
c.卤素等电负性太大,使环上电子云密度 下降,亲电反应活性下降, 但在反应过 程中可以通过共轭效应将孤对电子共轭 到环上而稳定中间体,仍是邻对位定位基
AlCl3
CH2
2
+ CH2Cl2
AlCl3
CH
3
+ CHCl3
AlCl3
C
4
+ CCl4
Cl
e. 质子酸可以催化烯烃或醇 进行付氏烷基化反应 H2SO4 + CH3CH=CH2
O O + CH3CH2CH2OHH2SO4
CHCH3 CH3
f. 如果苯环上有比卤素更强的吸电子基团,不反应
COCH3
CH2CH2CH2CH3
CH3
CHCH2CH3
CH3 C - CH3 CH3
c. 易发生多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取代 在强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
CH3
CH3
AlCl3 + CH3Br
0C
AlCl3, 0 C
CH3
2 CH3Br
CH3
CH3
CH3
CH3
CH3
2
AlCl3
CH3
+ CH3
d.多芳基化:—与多卤代烷的反应;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b.p. 144 C
139 C
138 C 偶极矩μo>μm>μp

基础有机化学ppt课件

基础有机化学ppt课件

(S)-naproxen
2021/5/31

络合剂BINAP为手性分子,其(S)异构体可用于上述药
(2 7 .5 % )
(7 2 .5 % )
2021/5/31
❖ 3. 醇脱水制备烯烃
CH3CH2OH
浓H2SO4 180oC
CH2=CH2 +H2O
OH
85%H3PO4 165-170oC
+ H2O
CH3
CH3 C OH 20%H2SO4
CH3
CH2
C
CH3 CH3
+ H2O
2021/5/31
❖ 4. 带电荷底物进行Hofmann消除反应
CH3
CH3
CH3
C Br CH3
C2H5ONa C2H5OH, 55℃ (- NaBr)
CH3
+ CH3 CH2
CH3 C OC2H5 CH3
(91%)
(9%)
C2H5O- + CH3
CH3 CH2 C CH3
Br
70℃ C2H5OH CH3
CH3
CH C
+ CH3
CH3
(69%)
CH2
CH3 C
R X Zn,H X (-ZnX 2)
RH
❖ X
2021/5/31
R -Z n 2 +X ....- H XRHZ n 2 + 2X ....卤 化 烷 基 锌
❖ 4. 用烃基铜锂与卤代烃反应(Corey-Posner, Whitesides-House合成) ❖ 任意卤代烃先后与锂、碘亚铜反应制备烃基铜锂,与卤代甲基、1°烃基、2°环烃基反应,
CH3 + HCl

《化学有机基础》课件

《化学有机基础》课件

钻石和石墨
钻石和石墨都是纯碳元素的晶体, 它们的不同结构和化学键导致它们 具有截然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键和构象
1
单键、双键和三键
碳碳键是有机物分子中最基本的化学键,需
立体异构体
2
要用不同的决定结构的键长、键能和构象。
从空间角度看,立体异构体有着不同的化学
性质。了解结构异构体的空间构象,对于有
化学反应基础
1
质子迁移反应
质子迁移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以质子的传递为驱动力,引发大量的 分子转化。
2
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
有机化合物常常发生加成、消除、取代等多种反应类型,这些反应是制备和分离 化合物的基础。
3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础范畴,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酸碱 中和、电池等。
《化学有机基础》PPT课件
本课程将为你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从天然存在到化学反应,让你轻 松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
有机物概述
什么是有机物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对人类生命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是进 一步研究有机化学的基础。
有机物的分类
有机物可以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有机物的应用
有机物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如药品、颜料、涂料、塑料等,有机化学的研究也在不 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碳的天然存在
化石燃料
大部分的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 燃料都是来自古代生物残骸的长时 间压实。
碳循环
碳在地球-大气-海洋系统中循环, 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分布在 不同的地球系统中。
立体化学基础
手性和手性中心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早期历史
有机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古代,但真正的发展始 于18世纪。
近代发展
19世纪以后,随着化学理 论的不断完善和实验技术 的进步,有机化学得到了 迅速发展。
现代有机化学
20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在 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领 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 展。
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如光电材料、催化剂等。
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酶抑制剂、 受体配体等,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05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析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蒸馏法
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
等。
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中的 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包括液-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等。
•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如烯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炔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等。
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 优化其性能,满足特定需求。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其结 构,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保护与去保护策略
在合成过程中,对某些官能团进 行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 ,合成完成后再进行去保护。
01 02 03 04
合成子的选择与连接
选择合适的合成子,通过化学键 的连接形成目标分子。

有机化学课件ppt完整版

有机化学课件ppt完整版

阐述烷烃的碳原子以单键相连形成的链状 或环状结构,以及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 与氢原子结合的特点。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
探讨烷烃的沸点、熔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介绍烷烃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裂化反应 等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烯烃、炔烃和芳香烃概述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阐述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结构 特点,以及烯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及反应类型。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阐述通过醛酮的氧化反应、腈的水解反应等方法合成羧酸 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分析
80%
醇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有羟基(-OH)官能团,与碳 链相连。
100%
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醇的沸点逐 渐升高,水溶性逐渐降低。
80%
化学性质
醇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醛或 酮;与羧酸反应生成酯;与卤化 氢反应生成卤代烃。
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包括合成、分离提纯、结构测定、性 质测试等;理论方法包括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等。同时,现代有机化学还 借鉴了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技术。
0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命名规则
按碳骨架分类
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
按官能团分类
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胺类等
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通过羧酸的衍生化反应,如酯化、酰卤化、 酰胺化等方法合成相应的衍生物。
绿色合成策略
采用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如原子经济性 反应、生物催化等,实现绿色合成。
07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 羧酸
第一单元 糖类 油脂
第二单元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二、模块教学建议
➢ 1.要认真学习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教学 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以下内容考虑减 少或不作高考要求: (1)有关立体异构的全部内容。 (2)除烷烃外其它各类有机物的系统命名。
二、模块教学建议
➢ 2.要注重知识内容前后结合,强调内在 规律。
与生产生

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
供功能材料、提供研究的理论、物质
结构性质信息和研究技术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材内容介绍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 样研究有 机物
有机化合物组成 的研究
有机化合物结构 的研究
李比希C、H测定法;钠融法测定N、 Cl、Br、S;铜丝燃烧法测定Cl;元 素分析仪测定C、H、O、S等元素
教材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
3课时
有机物分子中碳 原子成键特点
有机物结构的 表示方法
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的成键特点、碳 键类型、碳与其他原子的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有 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取向。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 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的写法
同分异构现象研究—同分异构体的判 断、顺反异构与对映异构、楔形式
1.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性。
2.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 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 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 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 5.要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对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新版教材均穿插了 大量实验内容,且其中较多的探究性实验,这在 苏教版中尤为突出,总数达26个。
如 “乙醇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苯酚 与溴水的反应”、“含酚废水的处理”、“蔗 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蛋白质的检验” 等。
三、专题分析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材内容介绍
发展史料:有机化学概念的提出---
有机化学 的建立与
彻底摈弃生命力论---DNA结构的提 出---人工合成蛋白质
发展
研究内容:天然有机物的应用研究--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
-研究、合成创造有机物---与其他学 科的融合、新学科的建立
发展与应用 1课时
有机化学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天然与合成的有 机化合物
➢ 了解了有机物分子的碳键类型、结构特点、同分 异构现象.
➢ 认识了与化石燃料、食品、合成材料有密切关系 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醇、乙酸、油 脂、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特点,了解了氨基酸结 构特点、蛋白质性质特点.
➢ 了解了有机高分子结构特点、有机合成基本思路 与加聚反应等知识.
教材设置目的
化学2—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 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 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3)第二单元的教学应着重介绍科学家在有机化学发展过 程中对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反应的研究的发展过程,介 绍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的方法,以甲烷的 光照卤代反应为例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化学反应历程中 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 世界的奇妙与丰富。
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有机化学基础
e-mail:zzlim学反应原理
实验化学
选修ⅠA(文科) 《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
教材特点
1.更加注重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研究有机 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2.开始引入有机化学“高端”知识的学习
知识基础 初中科学标准
本模块—探讨按官能团体系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 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 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
技进步的贡献。 (侧重方法训练,能力培养, 理性深化、抽象思维)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
➢ 主题1 ➢ 主题2 ➢ 主题3 ➢ 主题4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结构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4
专题5
认识有机 有机物的结 常见的烃 烃的衍生 生命活动的
化合物 构与分类

物质基础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 的发展与
应用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
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一单元 卤代烃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 样研究有
机物
第二单元 有机化合物 的分类和命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醇 酚 芳香烃 第三单元
专题教学建议
(1)本专题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2)在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为 线索,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 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进有机化学,感受有 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6.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 的影响。 7.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
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8.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
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知识基础
《化学2》
基团理论,1H-NMR(分析分子中 氢原子所处环境的种类)、IR分析 法(红外光谱);质谱法、UV分析 法(紫外光谱)。同分异构现象研 究—认识手性分子。
2课时
有机化学反应的 研究
逆合成分析理论
(交流与讨论)
反应机理研究(自由基链式反应、 同位素示踪法),反应条件与影响 因素的研究,反应类型与基本规律 的研究。
(1)注意联系〈化学2〉的有关内容,在 回顾复习的基础上拓宽加深提高。
(2)注意模块内各专题间的联系,理解有 机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
二、模块教学建议
➢ 3.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 4.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图2-2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取向
二、模块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