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判断题及答案

必修三判断题及答案
必修三判断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判断题(必修三)

一、测一测

1.细胞内液是内环境()

2.健康机体内环境保持不变()

3.体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胃液属于内环境()

4.DNA、呼吸酶、消化酶、血红蛋白、麦芽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物质()

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6.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7.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入(出)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8.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9.在突触后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0.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11.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1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3.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4.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5.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16.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7.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8.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

19.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因基因重组而容易变异,所以需要不断研制新疫苗.()

20.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21.抗体的主要功能是将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吞噬掉()

22.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与细胞免疫无关;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而与体液免疫无关()

23、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4、在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增长率先慢后快()

25、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减弱()

2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27、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28.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29、群落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30、能量可以在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

31、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32、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低等生物消失()

33.蘑菇属于生产者()

34.生产者都是植物()

35、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36、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37、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38、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39、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0.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4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所以,物质循环就发生在各营养级之间。()

4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43.碳循环产生温室气体,不依赖水。()

44.南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尽管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

45.适当增加生物个体的数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6.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47.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48.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49.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

二、判断题

1.预实验是非正式实验,对实验的要求可以适应放松

2.探究不同浓度NAA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要设置有蒸馏水的空白对照

3.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细胞,先将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计

4.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

5.设计人工生态缸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比例,还需要将生态缸置于阳光直射的地

6.顶端优势是指顶芽的生长素含量高,优先生长

7.效应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8.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9.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10.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

11.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12.体液调节是激素调节的主要内容

1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

14.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15.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6.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

17.免疫功能过弱会表现出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

18.吞噬细胞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

19.患者通过注射抗体消灭体内抗原的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20.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属于群落空间结构

22.一定的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23.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区域中所有动植物的集合叫做群落

24.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

25.草食性动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

26.森林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7.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28.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0.碳循环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32.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3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34.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5.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直接价值

三、测基础

10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对。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包括抗体)、血液运输的物质(气体、氨基酸、葡萄糖、尿素、激素等)。

10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组织液);抗原与抗体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在内环境中完成。激素的受体有些在细胞膜上(蛋白质类激素),有些在细胞膜内(脂溶性激素,如性激素),所以不一定在内环境中。

10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对。在饥饿时血糖浓度低,为维持血糖的平衡,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产生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增多,主要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血液流进肝脏后,由于肝糖原的分解,血糖浓度升高;流经胰岛后血糖由于被胰岛细胞吸收,血糖浓度降低,同时由于胰岛 A 细胞的分泌,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104.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错。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0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对。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完成。

10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传入神经(其上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下丘脑等处)、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07.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错。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突触就只有两个,但还存在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如神经肌肉突触)。

10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Na+的内流或阴离子

(Cl-Cl-)的内流。

对。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抑制是由于阴离子(如Cl-)内流使得膜内负电荷更多,更不容易兴奋。

10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错。在反射活动中,由于刺激产生的兴奋是在神经纤维的一端,只能单向向另一端传(不同于刺激神经纤维的中端可以双向传导);在突触位置(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10.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对。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具有微量高效调节作用的物质(蛋白质类、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这些物质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其他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H+、组织胺等也通过体液传送进行调节);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因为其上有特异性的受体),作用完以后就被灭活。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促性腺激素(雌雄之间没有差异)的靶器官是性腺(睾丸或卵巢);生长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的组织细胞;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的组织细胞(包括可以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胰岛细胞之间受下丘脑有关神经控制,垂体不产生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胰岛细胞。

11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错。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以外,所有细胞均能合成酶;只有内分泌腺才能产生激素;同一内分泌腺能产生不同的激素。

1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对。激素、递质、免疫活性物质均是信息分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从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1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对。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吃的食物过咸都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下丘脑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下丘脑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

1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对。

1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错。协同作用是指对同一生理功能起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拮抗作用是指对某一生理功能起着相反作用。TRH 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并调节TSH 的分泌;TSH 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TRH 和TSH 之间无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包括: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协同调节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调节升血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协同调节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平衡。拮抗作用的主要有:胰岛素(唯一降血糖)和胰高血糖素。

1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对。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参与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是内分泌腺(产生激素)和感受器(传导兴奋)。

1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对。人体免疫包括特异免疫和非特异醒免疫。非特异免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与生俱来针对所有抗原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系统),是后天在抗原的刺激下建立起来的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免疫。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 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 B 细胞)等。

错。由于一些免疫细胞(除浆细胞外)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但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11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错。淋巴因子可由T 细胞和效应T 细胞产生;体液免疫过程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促进相应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1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错。抗原具有异物性(通常是外来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但自身衰老、死亡、损伤和突变的细胞也当做抗原对待)、大分子性(通常是蛋白质或糖蛋白)、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和一种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种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抗体。

1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错。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两重性主要与浓度、器官、细胞的成熟程度有关;

12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错。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浓度高从而抑制生长,顶芽浓度低促进生长的现象,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是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得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远地侧低,但是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抑制生长,远地侧促进生长,于是根向地生长,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近地侧和远地侧都为促进,并且近地侧促进作用大于远地侧,于是茎背地生长,两侧都是促进,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对。不同种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通常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除草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除去双子叶杂草);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另外还与细胞的成熟情况有关:幼嫩细胞>老细胞。

1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对。横向运输受单侧光和重力的影响;纵向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并且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在成熟的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1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错。低于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下: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都是促进细胞的生长,并且不同浓度的促进作用可以相同(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有促进作用相同(纵坐标相同)的两个浓度)。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对。

12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植物果实从生长到瓜熟蒂落的过程中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的共同调节。

1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比比例;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衰退性,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12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错。假说N 表示某种群的总的个体数,表示初次捕获并标志个体数,M将标志数放回原种群并充分混匀后,再进行第二次重捕,重捕得到的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个体数

为m,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原理得:M/N =m/n。于是可以

求出N = Mn/m。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所以二次捕

获m 值比理论值偏低,则N = Mn↑/m↓。

1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

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对。1ml=1000mm3,每个小室的体积:V =0.1/400= 0.00025mm3,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48/80V×100(稀释倍数)= 2.4×105个/ mm3,所以1ml 有酵母菌数:2.4 ×105个/ mm3= 2.4 ×108个

131.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对。

132.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错。该现象是由于海拨温度引起的,属于不同群落。垂直分层是一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引起的,动物的垂直分层是食物和栖息空间引起的。垂直分层能减轻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同时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

13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错。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或者说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3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对。

1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对。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是食物链第一营养级。

13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对。

13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错。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13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3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错。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即种类及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14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错。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措施。

141.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错。物质反复循环利用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一个生物群落中各成分之间反复循环利用。

142.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错。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14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错。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保护,对于濒临灭绝物种,要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

四、测基础

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5.连续下雨天影响了玉米的传粉,此时可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挽救玉米产量。

6.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7.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8.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9.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10.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适当摄入果糖对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11.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12.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1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14.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必须注射才能起作用。

15.皮肤上的一个温度感受器既能感受热,又能感受冷。

16.某哺乳动物体温为40℃左右,将此动物放于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将此动物的组织细胞放置于

0℃下,耗氧量减少。

17.为了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可以人工延长鸡舍中的光照时间,从而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量。

18.某人40度高烧一天,是因为此人在这一天中的产热大于散热。

19.人体进入寒冷的环境中,因为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减弱。

20.K+主要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稳定。

2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22.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23.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到树突,也可以从树突到轴突。

24.一个反射弧中只含有一条传入神经,一条传出神经,则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不考虑神经肌肉接点)。

2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26.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可以增加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可以降低静息电位的值。

27.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一定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8.神经冲动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

29.一个神经元兴奋可能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0.在一个反射弧的链条中不可能存在两个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因为抑制作用(超级化状态)是不能被传递的。

31.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32.神经递质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激素则与质膜上的受体细胞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内部。

3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34.胰岛素是人体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浓度。

35.胰腺中的腺泡组织属于外分泌部,具有导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岛组织属于内分泌部,无导管,能分泌激素。

36.因为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等处的细胞,而非肌细胞。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37.胰岛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高血糖素的降低,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岛素的增加。

38.验证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进行二次对照。

39.所有的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少数几种靶细胞或靶组织。

40.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41.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2.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43.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过神经垂体释放的。

4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4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46.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47.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分泌腺,是激素的调节中心。

48.下丘脑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

49.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50.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51.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52.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53.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54.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

55.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56.一个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每个抗体与两个抗原结合。

57.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种抗体,抗体本质上是一种球蛋白。

58.细胞免疫中,抗原决定簇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而体液免疫中,抗原决定簇可以直接成递给B细胞。

59.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身存在。

60.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61.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可利用此原理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62.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可能作为抗原。

6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64.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65.使用样方法调查密度时,对于落入样方边线的样本,一般来说取上边,左边,左上顶点的样本,而不统计下边,右边,和其它三个顶角的样本。

6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67.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 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68.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69.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常表示为λ,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

70.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71.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72.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说明这个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7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7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7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7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77.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呼吸消耗、流入后一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和随动物的排遗物流失。

78.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干重”可能出现反例。

79.植物A属于第一营养级,动物B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所有植物A中包含的能量一定多于所有动物B所包含的能量。

80.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体重增加10g,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例证。

81.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8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的是微生物。

83.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8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85.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86.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87.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正反馈则是加速破坏平衡。所以负反馈都是有利的,正反馈都是有害的。

8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8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同样,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90.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91.当发生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湖底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92.C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五、判断改错

(1)激素都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2)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存在于红细胞内部,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电流的流动方向应该分膜内和膜外,在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在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5)胰岛细胞分泌活动不受垂体控制,而由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控制,也可受血糖浓度直接调节。()

(6)每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有许多种,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7)在重力作用下,植物体内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8)生长素的产生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

(9)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0)植物的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的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11)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12)无籽西瓜和无子番茄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13)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不变。()(1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5)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16)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

(17)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液和淋巴。()

(18)神经元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零。()

(19)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20)人的大脑皮层上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只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影响。()

(22)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23)和神经递质一样,人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24)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5)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通过调节,下丘脑会产生口渴的感觉。()(26)寒冷时,人体的散热量约等于产热量,只是两者均增大了,人的体温相对稳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但人的离体细胞中酶的活性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27)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8)B(T)细胞、效应B(T)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9)当人体再次接触某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大量产生抗体,增强免疫效应。()(30)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

(31)人体内任何一个反射都需要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三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参与。()

(32)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例如蚯蚓。()

(3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34)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重要的是做到随机取样。()

(35)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不断增长。()

(36)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

(37)在弃耕的农田上,随着群落的演替,生物在不断向前进化。()

(38)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都有影响。()

(39)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40)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41)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42)生产者有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为自养生物。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莬丝子。动物有些属于分解者,如蚯蚓。细菌既有生产者、消费者也有分解者。真菌都属于分解者。腐生生物都是分解者。病毒属于消费者。()

(4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网)。()

(44)次级消费者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45)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能量。()

(46)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7)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48)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49)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保护。()

(50)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必修三判断题答案

一、测一测

错:1.2.3.6.7.8.9.10.11.13.14.15.17.19.20.21.22.23.24.25.26.27.28.30.31.32.

33.34.35.40.41.43.45.47.48

二。判断题

错:1.×(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因此也应该严格要求)

3.×(应该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5.×(应将生态缸置于散射光照射的地方)

6.×(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优先

生长)

7.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3.×(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恒定不变)

14.×(细胞外液包括血浆不是血液,血液包含血细胞,注意看清楚)

17.×(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19. ×(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能力的属于主动免疫,有记忆性;直接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能力是暂时的,属于被动免疫,没有记忆性)

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必修三63页)

22.×(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针对某个种

群,而不是针对所有的生物)

23.×(群落包含所有的种群,即所有的生物,不只是动、植物)

2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25.×(草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27.×(演替的主语是群落,应该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9.×(上述只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还应该包括营养结构即食物链、食物网)

30.×(碳循环主要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3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应该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概念要掌握)

32。×(物理信息可以来自生物或者无机环境。注意行为信息只来自于动物)

33.×(以上描述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34. ×(以上只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两个层次,还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必修三124页)

35.×(在生态系统调节方面表现出来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

四、测基础

错:1、2、5、6、9、11、15、17、18、19、20、22、24、26、27、31、32、38、39、40、45、46、51、53、

54、55、60、62、64、66、69、70、71、72、73、77、79、80、82、83、85、86、87、90、91

五、判断改错

(1)错误。激素分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如生长素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只能说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一定的部位产生,而不能说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

(2)正确。

(3)正确。

(4)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5)正确。

(6)正确。

(7)错误。植物体内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这与重力作用无关。

(8)错误。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但生长素的产生与单侧光照无关。

(9)错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生长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0)错误。植物顶端优势是侧芽的生长受抑制,而不是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抑制。(11)正确。

(12)错误。无籽西瓜的形成是利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普通西瓜是二倍体,无籽西瓜是三倍体;无子番茄形成是利用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没有发生改变,普通番茄是二倍体,无子番茄还是二倍体。

(13)错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而是保持稳定。

(14)正确。

(15)正确。

(16)正确。

(17)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血浆属于血液,血液中还包含了血细胞。

(18)错误。神经元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膜内外的电位差不为零。

(19)正确。

(20)错误。脑干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1)错误。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除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影响外,还受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22)错误。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应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23)正确。

(24)错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5)错误。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通过调节,产生口渴的感觉应在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26)正确。

(27)正确。

(28)错误。B(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效应B细胞,也就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为浆细胞本身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其分泌的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识别作用。

(29)错误。当人体再次接触某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

量的抗体,而记忆细胞本身不产生抗体。

(30)错误。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而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免疫功能过强、过弱,都属于免疫功能失调。

(31)错误。人体内反射一般都需要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三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参与,但也有例外,如膝跳反射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参与。(32)错误。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但对一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通常采用的是样方法,例如蚯蚓。

(33)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应偏大。

(34)正确。

(35)错误。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应先增大,后减小,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大。

(36)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也有分层现象,只不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中这么明显。

(37)正确。

(38)正确。

(39)错误。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弃耕农田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40)正确。

(41)错误。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但不能提供能量,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自光能。

(42)正确。

(43)正确。

(44)正确。

(45)错误。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能量。(46)正确。

(47)正确。

(48)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49)正确。

(50)错误。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应属于间接价值。

会计基础选择题和判断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第1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记账、算账和报账 B.核算和监督 C.预测、决策和分析 D.监督和管理 [答案]:B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决策和分析等职能。第2题:下列项目不属于费用要素的是(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长期待摊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C [解析]: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费用要素,而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 第3题: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A.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一台,价值8万元 B.购人材料一批,价值5万元,货款未付 C.以银行存款归还以前欠货款6万元 D.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费5400元 [答案]:C [解析]: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一方面引起了银行存款的减少,银行存款为资产,另一方面引起了应付账款的减少,应付账款属于负债,其余三项都不是。 第4题:下列账户中,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的是( )。 A.“生产成本”账户 B.“应交税金”账户 C.“制造费用”账户 D.“累计折旧”账户 [答案]:C [解析]:“制造费用”属于应计人生产成本的间接费用,期末时应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第5题:某会计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为5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l2000元。期末借方余额为8400元,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 )。 A.8600元 B.15400元 C.1400元 D.14500元 [答案]:B [解析]:因为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所以该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8400+12000-5000=15400元。 第6题: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 A.收料单 B.收款的收据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种色素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5.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6.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B.细胞中的脂质都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分布 7.下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甲中的c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 D.图乙中,eg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主要是光照强度 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 10.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1.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CO2的固定过程B.光反应速率加快 C.使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D.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java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Java基础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请写出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BCD ) A、由英文字母、数字、_和$组成,长度不限。 B、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C、标识符区分大小写。 D、标识符不能包含空格。 2. 下列属于正确标识符的选项有[多选](BDGH) A. int B. $_Count C. 3M D. Hello E. b-7 F. ms#d G. bool H. D9658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java的基本类型( B ) A、int B、String C、float D、byte 4、下列那条语句能编译通过( A ) A、String String=”String”; B、float float=”3.14”; C、int int = 11; D、int i= 1.1; 5、下列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 D ) public class Tes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loat t=9.0f; int q=5; System.out.println((t++)*(--q)); } } A、40 B、40.0 C、36 D、36.0 6、int长度描述正确的是(A ) A、-2^31到2^31 - 1 B、-2^32到2^32 - 1 C、-2^7到2^7 - 1 D、-2^8到2^8 - 1 7、关于==和equals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运算符、equals是方法 B、==只比较对象,equals会先比较对象,如果不是一个对象,会对对象的值进行比较。 C、String a= "1"; String b= "1"; System.out.println(a==b); 输出结果为:true D、String a=new String("1");String b=new String("1"); System.out.println(a==b);输出结果为:true 8、下列关于哪个不属于java的特性( D )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重载 9、某一个子类要继承一个父类,要使用关键字(B ) A、import B、extends C、implements D、java 10、某一个子类要实现一个父接口,要使用关键字(C ) A、import B、extends C、implements D、java 11、以下关于接口和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题(判断题包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题 (判断题)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解析】错。有氧呼吸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故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细胞(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解析】错。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异养型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以上三种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对。胰岛素、抗体是蛋白质,淋巴因子是多肽类物质,它们都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只要有肽键(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

与否无关)就可以和 Cu2+发生络合反应生产紫色产物。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解析】错。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其他氨基和羧基均在 R 基团上。每条肽链的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对。细胞结构生物,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既有 DNA 又有 RNA,DNA就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者 RNA,含有什么核酸什么核酸就是遗传物质。根据病毒含的遗传物质病毒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解析】对。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糖类,糖类只含有 C、H、O。另外脂质中的脂肪也只含 C、H、O。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 DNA 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解析】对。水是良好的溶剂,很多细胞代谢是在水环境中进行,一些代谢还有水参与,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应等。同时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必修三生物测试题(前三章)

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6.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 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 图分析,正确的是 A.0h~1h,a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多 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 C.b血糖在1h~2h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 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 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10.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11.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2、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机构中的运动副,属于高副的是( )。 A.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运动副 B.螺旋千斤顶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运动副 C.车床床鞍与导轨之间的运动副 D.转动副(A ) 2、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的是( )。 A. 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平带传动 D.链传动(B ) 3、普通V 带横截面为( )。 A.矩形 B.圆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C ) 4、( )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 B.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 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 D.适合大功率传动场合(B ) 5、下列各标记中表示细牙普通螺纹的标记是( B )。 A .M24-5H-20 B .M36×2-5g6g C .Tr40×7-7H D .Tr40×7-7e 6、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的法线都切于( B )。 A. 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7、要求两轴中心距较大且在低速、重载和高温等不良环境下工作宜选用是( B )。 A. 平带传动 B.链传动 C.齿轮传动 D.V 带传动 8、蜗杆传动是用来传递空间两( C )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A.平行 B.相交 C.相错 D.空间任意两轴 9、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急回特性系数K应为( A )。 A.>1 B.=1 C.<1 D.=0 10、对于既承受转矩又承受弯矩作用的直轴称为( D )。 A.传动轴 B. 固定心轴 C. 转动心轴 D. 转轴 11、平键标记:键B16×70 GB1096-79,B表示方头平键,16×70表示( B )。 A.键高×轴径 B.键宽×键长 C.键高×键长 D. 键高×键宽 12、楔键联结对轴上零件能作周向固定,且( C ) A、不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单向轴向力 D、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13、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α的增大而(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14、(D )只能承受径向载荷。 A.深沟球轴承 B. 调心球轴承 C. 圆锥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15、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 B )。 A. 缓冲、减振 B. 传递运动和转矩 C. 防止机器发生过载 D. 补偿两轴的不同心或热膨胀 二、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带传动在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损坏零件,起安全保护作用,但不能保证准确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判断题目及答案

1. 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宰作用。( 错 ) 2. 现代教育制度实际上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对) 3.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目前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对) 4. 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内涵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错) 5.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对) 6. 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家非常规的发展。(对) 7.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8.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对) 9. 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这次改革的首选目标。(对) 10.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 11. 新课程淡化不同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重视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错) 12. 新课程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错) 1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对) 14.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纪录,是今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对)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16. 课程结构的调整的实质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对) 17. 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对)

人教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TYYUA162】

高三生物必修三试卷 一、单择项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 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C.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4.人体中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就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Ⅱ、Ⅲ、Ⅳ B.Ⅰ、Ⅲ C.Ⅰ、Ⅱ、Ⅲ D.Ⅰ、Ⅳ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10.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 内产生的物质,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载体、激素、酶 B.载体、抗体、酶 C.载体、酶、抗体 D.酶、抗体、激素 11.右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 图中a 、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 、1 、2、2 、1 1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 14.右图中“X”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应为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B.若X表示抗体数量,则①可能代表抗原 C.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 D.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机械基础模拟试 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机构中的运动副,属于高副的是( )。 A.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运动副 B.螺旋千斤顶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运动副 C.车床床鞍与导轨之间的运动副 D.转动副(A ) 2、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的是( )。 A. 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平带传动 D.链传动(B ) 3、普通V 带横截面为( )。 A.矩形 B.圆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C ) 4、( )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 B.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 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 D.适合大功率传动场合(B ) 5、下列各标记中表示细牙普通螺纹的标记是( B )。

A.M24-5H-20 B.M36×2-5g6g C.Tr40×7-7H D.Tr40×7-7e 6、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的法线都切于( B )。 A. 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7、要求两轴中心距较大且在低速、重载和高温等不良环境下工作宜选用是( B )。 A. 平带传动 B.链传动 C.齿轮传动带传动 8、蜗杆传动是用来传递空间两( C )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A.平行 B.相交 C.相错 D.空间任意两轴 9、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急回特性系数K应为( A )。 A.>1 B.=1 C.<1 D.=0 10、对于既承受转矩又承受弯矩作用的直轴称为( D )。 A.传动轴 B. 固定心轴 C. 转动心轴 D. 转轴 11、平键标记:键B16×70 GB1096-79,B表示方头平键,16×70表示( B )。 A.键高×轴径 B.键宽×键长 C.键高×键长 D. 键高×键宽 12、楔键联结对轴上零件能作周向固定,且( C ) A、不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单向轴向力 D、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13、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α的增大而( A )。 A.增大 B.减小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