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降低功耗设计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将特定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挑战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系统它通常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部分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因此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它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对模拟信号的采样、量化和处理DSP芯片通常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2. 微控制器单元(MCU)微控制器单元是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控制和协调各个部分的操作MCU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功耗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3. 片上系统(SoC)片上系统是将整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它将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等集成在一起,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SoC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4. 传感器集成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还可以用于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用于感知外部环境,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将传感器集成到芯片上,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处理嵌入式系统的优势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高性能嵌入式系统通过专门设计硬件和软件,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效率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任务的需求2. 低功耗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较低的功耗,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和电池供电的应用通过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3. 小尺寸嵌入式系统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4. 低成本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电子产品的成本此外,嵌入式系统可以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嵌入式系统的挑战尽管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复杂性随着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增加,其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 资源限制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资源,如存储器、计算能力和能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设计是一个挑战3. 安全性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如何设计和实现安全可靠的嵌入式系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集成特定功能到一个芯片上,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和小尺寸的特点在数字信号处理、微控制器单元、片上系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嵌入式系统设计也面临着复杂性、资源限制和安全性等挑战通过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中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作为现代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设计要点和面临的挑战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为特定任务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进行了优化,以满足特定任务的性能和效率要求集成电路设计中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是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它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处理,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DSP芯片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2. 微控制器单元(MCU)MCU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控制和协调各个部分的操作MCU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功耗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3. 片上系统(SoC)SoC是将整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它将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等集成在一起,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SoC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4. 传感器集成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还可以用于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用于感知外部环境,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将传感器集成到芯片上,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要点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中有一些关键要点: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处理器的性能、存储器的容量、外设接口的类型等这有助于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等组件,并设计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编写适合硬件的软件程序,以实现系统的功能软件设计应该注重性能优化和资源利用4. 验证和测试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嵌入式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这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运行等方式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挑战尽管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系统复杂性随着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增加,其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 资源限制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资源,如存储器、计算能力和能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设计是一个挑战3. 安全性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如何设计和实现安全可靠的嵌入式系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集成特定功能到一个芯片上,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和小尺寸的特点在数字信号处理、微控制器单元、片上系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嵌入式系统设计也面临着复杂性、资源限制和安全性等挑战通过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应用场合1. 消费电子产品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设备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处理多媒体内容2. 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应用需要高可靠性和实时性,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3. 汽车电子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娱乐系统、汽车传感器等这些应用对性能、安全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4.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包括病人监护仪、诊断设备、手术机器人等这些设备需要高精度、低功耗和可靠的数据处理能力5. 物联网(IoT)物联网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在其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农业等这些应用需要嵌入式系统具备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点,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注意事项1. 确定需求在设计嵌入式系统时,首先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这包括处理器的性能、存储器的容量、外设接口的类型等明确需求有助于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并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满足用户需求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等组件,并设计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功耗、尺寸和成本等因素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优化此外,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安全性,以防止恶意攻击和意外故障4. 资源限制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资源,如存储器、计算能力和能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资源限制,并采取优化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耗效率5. 验证和测试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嵌入式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这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运行等方式进行验证和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不应忽视6. 安全性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恶意攻击和意外故障7. 合作与沟通嵌入式系统设计通常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等设计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和沟通,以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功能达到最佳8. 持续学习和更新嵌入式系统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设计师需要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嵌入式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试卷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试卷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系统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哪个因素?A. 硬件组件的质量B. 软件算法的复杂性C. 系统架构的设计D. 电源供应的稳定性2. 以下哪项不是提高嵌入式系统可靠性的常用方法?A. 冗余设计B. 热备份C. 提高代码质量D. 使用高品质的电子元器件3.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通常使用哪种测试方法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A. 性能测试B. 压力测试C. 冗余测试D. 可靠性测试4.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如何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A. 系统运行时间的长短B. 系统故障发生的频率C. 系统修复失败的概率D. 系统升级的频繁程度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关键指标?A.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B. 最大无故障时间(MTTF)C. 故障恢复时间D. 系统负载率6.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如何优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A. 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B. 增加硬件冗余C. 编写高质量的软件代码D. 改善电源质量7. 以下哪项不是评估嵌入式系统稳定性的常用工具?A. 性能分析仪B. 热像仪C. 万用表D. 系统监测软件8.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如何确保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A. 使用高耐温的电子元器件B. 增加散热片C. 降低系统功耗D. 减少系统组件数量9. 以下哪个选项是提高嵌入式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手段?A. 选择成熟的开发工具和库B. 过度设计,增加硬件资源C. 缺乏必要的测试和验证D. 忽视文档编写和管理10.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如何通过设计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A. 使用差分信号传输B. 增加滤波器C. 缩短系统时钟周期D. 降低系统功耗11. 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的______性能保持不变的能力。

A. 功能B. 性能C. 规范性D. 适应性12. 在评估系统稳定性时,通常关注的是系统的______参数。

A. 输入延迟B. 输出延迟C. 抖动D. 丢包率13. 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并以可控的方式与其他系统交互。

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而芯片则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实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芯片设计的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设计流程和实现技巧等方面,为读者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一、芯片设计的基础知识芯片设计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原理。

其中,模拟电路主要涉及到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需要掌握放大器、滤波器、运算放大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数字电路则是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基础,涉及到逻辑门、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等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需要掌握CPU、存储器、总线以及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嵌入式系统原理则强调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和特定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掌握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

二、常用芯片设计工具芯片设计通常需要使用电路仿真、绘图和物理设计等工具。

电路仿真工具能够帮助芯片设计师模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常用的仿真工具有SPICE、PSPICE、HSPICE等。

绘图工具主要用于绘制原理图、布局和连线图,常用的工具有Altium Designer、OrCAD、PCB Artist等。

物理设计工具则是将电路布局转换为物理结构,包括各层电路的布局和相对位置等,常用的工具有Virtuoso Layout Suite、Cadence 等。

三、芯片设计流程芯片设计流程一般包括芯片规格确认、电路设计、验证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芯片的规格进行详细的确认,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运算速度、功耗和封装方式等方面。

其次,进行电路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布局和连线的确定等工作。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以确保电路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

降低计算机功耗的软件方法浅论

降低计算机功耗的软件方法浅论
件 指 令 对 这 些 部 件 的 操 作 所 消 耗 的 功 率 有 大 有 小 。 对
断 降 低 芯 片 驱 动 电 压 , 断 改 变 片 内系 统 结对 部 件 操作 而 消 耗 能 量 的 情 况 做 定 量 分 析 是 非 常麻烦的事 , 由于 软 件 设 计 的 复 杂 性 , 量 分 析 未 必 能 定 有 效 地 指 导 软 件 设 计 , 许 定 性 分 析 对 其 更 具 实 际 意 或 义 。我 们 对计 算 机 部 件 与 指 令 操 作 的 功 耗 情 况 一 般 有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O月 第 4期
焦作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J AOZUO I UNI VERS TY I
N 4 o.
0c . O t 2O 7
降低 计算 机 功 耗 的软 件 方 法浅 论
贾西科
(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 , 河南 焦作 4 40 ) 50 0
件 功耗 , 指 由于 软 件 的 运 行 而 引 起 的 能 量 消 耗 , 值 是 其 为 系 统功 耗 与 硬 件 功 耗 之 差 。 在 完 成 一 个 任务 时 , 比如
对 系 统 资源 的管 理 任 务 、 高 级 语 言 的编 译 任 务 或 对 某 对 项 具 体工 程 应 用 的任 务 , 同 的设 计 思 想 会 产 生 不 同效 不 果 的 软件 。除 了软 件 各 方 面 的特 点 以外 , 些 软 件 的功 这 耗 也不 尽 相 同 。功 耗 较 大 的 软 件 , 定 使 用 了较 多 功 耗 一 大 的操 作 指 令 或 是 使 用 了 不 必要 的 指令 , 妨 把 由这 部 不
摘要 :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 , 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推 广和使 用, 降低计算机 的功耗 变得越 来越

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与各种应用领域相结合,嵌入到具体的产品或设备中,并且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中,片上系统(SoC)被广泛应用。

片上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核心、存储系统、通信接口、外设、调度器等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1. 硬件设计技术:片上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包括处理器核心的选择与设计、存储系统的设计、通信接口的设计、外设的设计等。

在选择处理器核心时,需要考虑功耗、性能、可编程性等因素;在设计存储系统时,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如RAM、Flash等,并合理设计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在设计通信接口时,需要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如UART、SPI、I2C等;在外设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执行器等外设。

2. 软件设计技术:片上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指针对具体应用需求,为系统开发相应的软件。

软件设计包括编写驱动程序、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编写应用软件等。

在编写驱动程序时,需要充分了解硬件的特性和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提高系统性能;在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如Linux、RTOS等,并为系统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服务;在编写应用软件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

3. 片上系统的布局与布线技术:片上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需要相互连接,完成数据传输与处理。

布局与布线技术是指将各个模块在芯片上合理排布,并设计合理的连线。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的路径长度,降低传输时延和功耗;在布线时,需要根据信号传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线宽和线距,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4. 功耗优化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功耗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嵌入式系统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研究

嵌入式系统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研究
于工 作 ( u y 状 态 , 则 就 处 于 空 闲 状 态 (de 。从 该 概 B s) 否 Il) 念 出发 , 图 1中 的 丁 ~ 丁 在 l 4时 问 段 内 , 备 处 于 I l 设 de状 态 , 在 I l 状 态 下 则 有 可 能 进 入 到 Sep低 功 耗 工 作 模 而 de le

By u s

J f By I d l u ’ e s

1 DP 基 本 原 理 M
DP 应 用 的基 本 前 提 条 件 是 , 统 或 者 系 统 单 元 在 M 系 正 常 的 运 行 时 间段 内 处 于 非 均 匀 的工 作 负 载 中 。 而 工 作
墙 亘
和 集成 度 的提 高 , 临一 个 新 的挑 战 , 降低 系统 的功 耗 。本 文 重 点介 绍 了动 态 电源 管理 ( n mi P w— 面 即 Dy a c o
e n g me t D M) 计 技 术 的基 本 原 理 和 策 略 模 型 , 用 实例 对 P rMa a e n , P 设 并 MC模 型 和 P 模 型 进 行 了详 细 M
维普资讯
嵌入式系统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研究
■ 东 南 大学 卜爱 国 李 杰 王 超
嵌 入 式 系统 设计 者 在 以往 的设 计 过 程 中 , 常 只 考虑 系统 的 稳 定 性 、 时性 等 , 而 随 着 系统 功 能 的 增 强 通 实 然
问题 。
要 目的就 是 当 系 统处 于 欠 载 状 态 时 使 得 功 耗 最 低 。经 过 多 年 的研 究 与 发 展 , 在 已 经 提 出 了许 多 DP 策 略 , 现 M 诸 如 Ti Ou 技术 、 测 技 术 、 机 技 术 、 话 聚 合 预 测 技 me t 预 随 会

cpu提供嵌入式方案

CPU提供嵌入式方案引言嵌入式系统是在特定应用领域中执行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中,CPU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是整个系统的大脑。

本文将介绍CPU在嵌入式领域中提供的方案,包括硬件方案和软件方案。

硬件方案定制化嵌入式CPU定制化嵌入式CPU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和需求量身定制的硬件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根据嵌入式系统的要求进行裁剪和优化,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定制化嵌入式CPU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度专业化的设计。

通过定制化,可以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定需求,在硬件层面进行优化。

例如,在军事应用中,需要高度安全和可靠性的CPU;而在物联网应用中,需要低功耗和小尺寸的CPU。

定制化嵌入式CPU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然而,定制化嵌入式CPU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定制化的设计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定制化的CPU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如果需求量不足或市场变化快速,定制化CPU的成本可能会较高。

通用嵌入式CPU通用嵌入式CPU是基于通用处理器架构设计的CPU。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其广泛应用和成熟的技术生态系统。

通用嵌入式CPU通常采用标准的指令集架构(如ARM、x86等),并可以兼容现有软件和工具链,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

通用嵌入式CPU的性能和功耗通常比定制化嵌入式CPU更平均。

它们适用于那些对性能要求不高或需求量较小的应用。

通用嵌入式CPU还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在产品迭代和升级时更加方便。

然而,通用嵌入式CPU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其通用性,无法满足某些特定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其次,与定制化嵌入式CPU相比,通用嵌入式CPU的功耗可能会较高。

软件方案除了硬件方案外,CPU还提供了多种软件方案来支持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运行。

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专门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轻量级操作系统。

它具有快速启动、低资源占用和高实时性的特点。

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提供丰富的函数库和驱动程序,简化开发工作。

H2芯片方案

H2芯片方案引言H2芯片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芯片,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本文档将介绍H2芯片的技术规格、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技术规格H2芯片采用xx纳米工艺制造,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主频:1.5 GHz•内核数:四核•位宽:64位•高速缓存:共享L2缓存,8MB•支持的存储器类型:DDR3、DDR4•支持的接口:USB 3.0、PCIe、HDMI、Ethernet等•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Android等特点H2芯片具有以下特点:1.高性能:H2芯片采用四核设计,每个核心运行主频高达1.5 GHz,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2.低功耗:H2芯片采用低功耗设计,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延长电池寿命。

3.多接口支持:H2芯片集成了多种接口,包括USB 3.0、PCIe、HDMI、Ethernet等,可以满足不同系统对接口的需求。

4.多操作系统支持:H2芯片可以运行多种操作系统,如Linux、Android等,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5.高速缓存:H2芯片内置8MB的高速缓存,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应用领域由于H2芯片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以及多接口支持等特点,它在嵌入式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H2芯片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处理器,实现对各种智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2.工业自动化:H2芯片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处理实时数据和控制信号,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3.智能交通:H2芯片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控制信号灯、实时监控等,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4.医疗设备:H2芯片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中,如医疗监护仪、医疗影像设备等,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

5.智能穿戴设备:H2芯片可以用于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中,提供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总结H2芯片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芯片,具有多接口支持和多操作系统支持等特点。

简析单片机嵌入式程序的开发及构成

简析单片机嵌入式程序的开发及构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单片机嵌入式程序开发中有关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然后阐述了单片机嵌入式软件编码的实现过程和设计思路,并进一步剖析了系统的引导装入设计,最后介绍了此程序中的低功耗设计以及干扰技术。

【关键词】单片机;嵌入式程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以应用为核心,硬件软件可剪裁,满足应用程序对成本、可靠性、功能、功耗和体积的严格标准的一套专用计算机程序。

这也是一套将现代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统一整合而产生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物。

一、单片机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义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程序的主控单元。

其大部分软件都是针对某种应用来专门设计的,且往往只是其中一个微观实时操作系统,系统程序拥有实时信息处理或实时过程控制能力,同时要求能对外部发生的即时事件作出响应并能快速解决。

实时嵌入式程序的操作系统则是针对应用系统的需求提出的。

通常所说的单片机即是微控制器,是一个将那些程序端口、数据存储器及相关系统等计算机需要的外设集成在一张芯片上的单片集成系统。

单片机系统在硬件上无法和以分时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计算机系统相比拟。

但在软件设计上,单片机系统的具体应用以及使用环境却相对单一而固定,这一点使得单片机嵌入式程序的实时操作系统的开发有了可实现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主管任务的控制、调度、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存储和资源管理,在嵌入式应用系统中起灵魂性中心作用。

对比其他的操作系统它不仅没有图形用户接口和shell,甚至其他某些功能也不具备,而只有一个微内核。

同时鉴于嵌入性和专用性,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紧密联系而共同运行在同一个空间内,两者几乎无法有明确的分类,甚而能将操作系统视为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

但因嵌入式系统其较小的内存容量,往往使用其实际物理地址,所以存储管理的模块也十分简单。

如此一来将大大减小内核体积,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微内核。

二、单片机嵌入式程序的软件编码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也是经历了分析需求、设计功能、设计结构、具体设计、实现编码和集成测试的过程,但有一点与普通的台式机软件开发相区别,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制作几乎都属于跨平台开发,同时多数的代码要对硬件设备进行直接控制,因此其对硬件有很强的依赖性,对时序也有十分苛刻的要求,甚至其运行状态在多数情况之下都具备不可再现性。

嵌入式技术概述


硬件组成
软件 存 可 ( 和 ( Me储分R随R硬mea器为机件anodd按只存单royO存读储元)mn储存器lAy信储RcMcA息器eeMsm的Rs Oo功rMy能输)入嵌般按设入包键备式括和系触虚统摸拟中心行括DSO中屏键S央,。微PC的、盘处它处处(S理负输语y理理s器责入音t器器e是控形输m、、嵌制式入专微o入 整一、n用控式 个C处系 系制外有Ih2统 统i理器C围Gp总的 的)P器、接I核 执线O、口、、主串U要S口B、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
不同的技术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 ➢ 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 ➢ 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 ➢ 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 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 与控制的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
➢ 另一方面,手机的功能得到了飞速发展,3、4年前的手机功能与价格与 现在就不能同日而语。
3.4.6 典型应用
典型应用
典型应用
汽车电子领域:
➢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近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发 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的嵌入式车载领域的发展与 国际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电子导航系统在汽车电子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大,目前导航系 统在国外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总线和IEEE
存储器
输出设备则主要有
1394总线等等
嵌入L式CD处显理示器和语音输 外围接口

输出设备
硬件组成
嵌入式处理器选择
➢ ARM ➢ PowerPC ➢ MIPS ➢ Xscale ➢ DSP ➢ X86
硬件组成
嵌入式处理器使用调查
典型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降低功耗设计 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低功耗设计包括硬件低功耗设计与软件低功耗设计两个方面。硬件是系统运行的物质平台,包括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硬件低功耗设计有两个层次:器件级的低层次设计主要关注减少负载电容和漏电流;系统级的高层次设计主要关注减少无用的逻辑和无用的电路活动。在上面两个层次中,后者是更为有效的方法。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大都采用系统级,其技术主要包括:门控时钟技术,cache部分关闭技术,动态电压缩放DVS(dynamic voltage scaling)技术;外围设备低功耗设计包括:关闭设备空闲部件;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前提下,降低外围设备的服务质量。 软件的低功耗设计涉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编译程序和应用软件等各个层次。操作系统是软件的核心,处理器调度算法、外围设备管理和功耗管理策略等部分和功耗关系密切:调度算法可实现可变电压技术,改变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和电压,降低功耗;驱动程序直接控制硬件,通过增加驱动程序功能,抽象出设备的低功耗特性,供上层软件使用;操作系统中增加的功耗策略模块,提供多种功耗管理策略,应用软件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管理策略。编译程序可以通过合理优化、减少冗余代码和不必要操作等方法降低功耗;同时在执行结果相同条件下,可以采用操作替换方式。低功耗应用程序能够利用与电源管理机制相关的API,建立的约束条件,并强迫电源管理机制执行相匹配的变化。

一、 电路级的低功耗设计:

一、硬件低功耗设计 1、 尽量采用低功耗的器件,几乎所有的TTL工艺的器件都有对应的CMOS工艺的器件,选用CMOS工艺的器件是降低电路的直接方法。一般情况下CMOS工艺的功耗为TTL工艺的千分之几,在使用CMOS电路时也应该尽量降低时钟频率和工作电压。尽量使电路处于静态工作状态。设计系统时,尽量使电路处于确定的工作状态,避免没有必要的循环、跳变。对未用的管脚不要浮空,要接到VCC或地上,否则输入引脚上积累的电荷很容易使引脚位于0、1间的过渡区域,大大浪费了功耗。 2、 尽量采用高度集成的专用器件,专用器件在功耗、体积和可靠性上都要优于分离器件。 3、 有些器件有一定的电压工作范围,采用单电源、低压供电可以降低功耗。 4、 尽量降低系统的时钟频率。在各种控制器内,特别是处理器,时钟是跳变次数最多的信号,也是分布最广泛的信号,因此时钟跳变所导致的功耗占了整个系统大量功耗。通过简单的降低时钟工作频率方法来降低时钟功耗不可行,因为降低时钟频率会降低系统的性能,而且处理器完成工作任务的总功耗还是不变的。但是根据系统实时运行的情况,总是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模块和冗余信号,它们在某一特定时段的内部操作和输出对系统的状态不会造成影响,可以利用门控时钟来切断这一部分时钟网络,从而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5、 充分利用节电工作方式: 现在厂家生产的许多器件都有低功耗的节电方式,如单片机闲置、掉电工作方式,存储器的维持共作方式,ADC、DAC的节能工作方式,DC/DC器件的停机工作方式等。这些器件具有节电工作方式本身就说明他们在正常工作方式时需要消耗较大的电能,因此设计是充分利用其节电方式往往能达到显著的节电效果。 另外,合理处理器件的空余引脚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数字电路输出端在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功耗远大于输出高电平的时候的功耗,设计是应该注意控制低电平的输出时间,闲置时使其处于高电平的输出状态。 6、 实行电源管理 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本身还没有低功耗模式,而这些器件往往是用电大户。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电路进行模块设计,工作时对大功耗器件实施间断供电,即设置电源开关电路,并通过软件或定时电路控制开关,是大功耗模块电路在需要工作的时候加电,其余时间则处于断电状态。这是最有效的节电方式。 二、集成电路的功耗分析 CMOS逻辑电路有许多优点,成为了现在最通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CMOS 电路具有以下优点:集成度高,功耗低,输入电流小,连接方便和具有比例性。目前,在嵌入式硬件设计中,无论是微处理器,还是外围电路中,都在使用CMOS逻辑电路。COMS的电路可以分为确定性功耗与非确定性功耗。确定性功耗包括以下内容:静态漏电功耗,内部短路功耗和动态功耗。非确定性功耗主要是由于环境引起的。

1.静态漏电功耗 静态漏电是在二极管在反向加电时,晶体管内出现的漏电现象。在MOS管中,主要指的是从衬底的注入效应和亚门限效应。这些与工艺有关,而且漏电所造成的功耗很小。但是随着芯片面积的缩小,静态功耗所占的比重也在扩大,所以它也是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自适应衬底偏置电压的DVS方法。

2.内部短路功耗 CMOS电路中,如果条件Vtn压,Vtp是PMOS的门限电压)成立,这时在Vdd到地之间的NMOS和PMOS就会同时打开,产生短路电流。在门的输入端上升或者下降的时间比其输出端的上升或者下降时间快的时候,短路电流现象会更为明显。为了减少平均的短路电路,应尽量保持输入和输出在同一个沿上。一般来说,内部短路电流功耗不会超过动态功耗的10%。而且,如果在一个节点上,V短路电流会被消除掉。

3.动态功耗 动态功耗是由电路中的电容引起的。设CL为CMOS电路的电容,电容值为PMOS管从0状态到H状态所需的电压与电量的比值。以一个反相器为例,当该电压为Vdd时,从0到H状态变化(输入端)所需要的能量是CLVdd2。其中一半的能量存储在电容之中,另一半的能量扩展在PMOS之中。对于输出端来说,它从H到0过程中,不需要Vdd的充电,但是在NMOS下拉的过程中,会把电容存储的另一半能量消耗掉。如果CMOS在每次时钟变化时都变化一次,则所耗的功率就是CVdd2f,但并不是在每个时钟跳变过程之中,所有的CMOS电容都会进行一次转换(除了时钟缓冲器),所以最后要再加上一个概率因子a。电路活动因子a代表的是,在平均时间内,一个节点之中,每个时钟周期之内,这个节点所变化的几率。最终得到的功耗表达式为:

三、嵌入式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 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包括器件级的低层次和系统级的高层次设计。对于较低的设计层次,低功耗设计主要关注减少负载电容和漏电流;而对于较高的设计层次,低功耗设计主要减少无用的逻辑和无用的电路活动。因此高层次低功耗设计效果更好,成为设计的主要方法。高层次的低功耗设计主要有以下方法: 1.超标量RISC处理器; 2.门控时钟; 3.组关联cache; 4.动态电压缩放技术; 二、软件层面的低功耗设计: 有了硬件基础的支持,就需要低功耗软件来实现对部件的低功耗控制。低功耗软件既需要低功耗操作系统,又需要低功耗的应用编程。在操作系统中,需要有低功耗的调度器,低功耗的设备驱动,低功耗管理策略来做支撑,最后还必须把这些功能通过系统接口给应用程序使用。在应用层,则需要充分利用系统的接口,编写具有良好低功耗性能的应用程序。

一、低功耗调度器 在系统中,处理器是最重要的系统资源,在功耗上,也是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整个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的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集中表现在处理器的调度算法上。如何设计一个调度算法,既能够使处理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任务,又能够使得其功耗最低,就成为了低功耗处理器调度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处理器的调度算法设计上,需要充分利用处理器本身的特性。对于目前的嵌入式处理器,在功耗管理上,大多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这些模式有不同的时钟频率。频率越低,处理器的功耗越小,同时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也越弱。所以在ACPI电源管理标准中,如果处理器空闲,让处理器处于低功耗模式;如果系统长时间不工作,则让处理器进入休眠模式,这种调度方法能够降低功耗。但是,如果应用DVS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处理器的功耗与处理器的电压成二次曲线关系,处理器的电压和处理器的速度成线性关系。也有的报道说处理器的功耗与处理器的电压是三次曲线关系,但是在调度算法论文的计算中,大多假设是二次曲线关系。所以如果处理器以某一个恒定不变的速度去完成任务集,将比处理器以一个高速度完成任务集,然后再空闲的方法更节约能源。 如果可以预测未来处理器的任务负荷情况,在任务集开始执行前,可以计算出处理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最小恒定速度,如果按照此速度来执行任务集,则处理器的功耗最低。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系统不能预知未来系统的任务负荷,这时这种方法不能够再采用。一般说来,处理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负荷是相对稳定的,可以统计前一段时间内系统的负荷,用它来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处理器荷载的预测,这不会和实际情况完全相符,但是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算法研究和实际中,也被大量采用。 处理器一般通过进入不同的功耗模式来降低嵌入式系统的功耗。处理器的功耗模式分为工作模式,空闲模式和休眠模式。上电后,系统工作在工作模式下。如果有任务处于活动状态或是有外部事件发生时,系统将保持该模式;否则,把系统切换到空闲模式。空闲模式一个主要特点是其进入退出基本上不需要额外开销,通常一毫秒就可以反复很多次。任何时候只要操作系统检查到所有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如等待中断、事件或定时时间,它都可以把系统置于空闲模式以省电。由于任何中断都能把系统从空闲模式中唤醒,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可使软件智能等待系统事件。 在通常情况下,空闲进程本身不做什么具体的处理工作,它只有在其它应用任务都被阻塞的情况下才会执行。系统进入空闲模式后,启动idle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计时满后,系统将进行超时处理,系统保存系统最底层寄存器内容。操作系统实际上没有关闭程序,只是把其内容(代码、栈、堆、静态数据)留在存储器里,然后把处理器置于休眠模式。如果在超时处理时有事件到来,就进入休眠模式。 在休眠模式下,如果是对系统无效的外部事件,系统将回到休眠状态。如果有外部事件发生,系统将回到工作模式。在休眠模式下,系统依靠中断来唤醒自己。从空闲状态退出到工作状态是实时的,但是从休眠状态退出的延迟就大得多。

二、低功耗设备驱动 设备驱动程序在处理器和外设之间进行通信,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硬件的特性。在功耗管理的软件系统中,它也是软件的底层,是以上各层软件的基础。驱动层向上面各层提供函数调用接口,这些函数充分利用外设的功耗模式来降低外设的功耗。 在驱动层,只是提供可以利用低功耗硬件特性的函数接口;在策略层,提供不同的低功耗策略让应用层选用。因为系统采用低功耗工作方式,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