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共26张PPT)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共26张PPT)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 试从“抑扬”的角度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4分)
①本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前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
比,汉文帝爱惜贤才,特地将放逐的贾谊召回至“宣室”访问, 这是“扬”; 结句文帝不是问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是问他毫无 道理的鬼神之事,这是“抑”。
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内 容
全国新课标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 卷Ⅲ 的一项是
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
全国新课标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
卷Ⅰ
析。
观点态度
2018 全国新课标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 形象、语言和
卷Ⅱ
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
08、反问
09、设问
10、互文
11、双关
四、篇章结构常见术语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 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总起、 照应、过渡、以小见大、抑扬。
3、卒章显志。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鉴赏修辞手法
⑵请从动、静(或虚、实\抑、扬)的角度赏析这首诗。鉴赏表现手法
【基本答题思路】
明手法 阐运用 (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
析效果 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此手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误区提示】 1、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
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 某个局 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 词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共26张PPT)共24页文档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共26张PPT)共24页文档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共42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共42张)

4、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 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 春花秋 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景。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 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 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 烈渴望。
2、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 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 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 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 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 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 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 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 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 之情。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0张共32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0张共32页

1
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0张
6





氛,Biblioteka 天高风景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二轮复习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课件71张PPT

二轮复习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课件71张PPT

表现手法
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 7.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05. 对比:鲜明突出
辞 手 法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 借代:简练含蓄
10. 互文:言简意赅
11. 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 反复:强调突出
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

05. 对比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辞 手 法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 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 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 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 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 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 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高考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36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36张PPT)

【练一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阐运用 明手法
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在岳阳楼住宿、饮酒, 仿佛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岳
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析同效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果境的情景 。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 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 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作业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 异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 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邯郸冬 至夜思家》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47张)PPT课件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47张)PPT课件

以寸草比喻游子,以三春晖来比喻慈母 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 报答的。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题:“寸草”、“三春晖”分 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
赵嘏:“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闲愁一 倍多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

达 技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 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
4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双关、 设问、反问、互文、 通感、对比等
考查范围
2、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 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 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析:诗中用拟人手法,将南风人 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 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 “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 秦时明5、月互汉文时,关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 理了解增:强秦某汉种时表的达明效月果照,耀把秦本汉应时该的合关在塞一 烟起所笼说用寒的的水话词月临相笼时互沙拆补开充,,使相同互句渗或透相,邻理句解中时 又理应解该:合烟在和一月起笼的着一寒种水修和辞沙方法。互文 花修表径辞意不的委曾运婉缘用,客能耐扫收人,到寻蓬味笔门的墨今艺经始术济为效,君果以开。少胜多,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精品课件(共19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精品课件(共19张)

想象
对偶,拟人
夸张
1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 12、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 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互喻 1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1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融情于景 (抒情方式) 1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典 1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17.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通感、比拟(以动写静) 18.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 对偶,对比,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表 达 技 巧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
互文、双关、用典、对比、通感、对偶、借代、设问、 反问、反复等 表 达 方 式 记叙、描写、议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融) 间接抒情 情于景/情景交融
艺 术 手 法
表 现 手 法
抒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
描 写 手 法
意象组合(列锦):是一种修辞方法,全句由 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 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③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 出塞 》 作用:词约意丰,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鲜明, 具有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
虚(联想、想象)实结合、白描、渲染烘托、衬托 (正衬、反衬)、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 各种感觉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叠 词 、观察角度的变化(俯仰、由上到下、由远及近、 点面结合等)、色彩对比、纯意象组合(列锦)
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 结构技巧 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画龙点睛、先总后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
拟人
小试 吧
近4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 统计
2005年: 考查了表现手法(修辞),涉及了衬托(3
套)对偶/对仗(3套)夸张(2套)比喻(2套) 拟人(2套)等常见手法和顶真(1套)。
2006年: 衬托对比( 3套),比喻( 3套),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拟人,对比以及象征。
2007年:
试卷省份 全国卷一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
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 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 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提问变体型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 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不湿。别来几 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请简要赏析描写潮水的句子。(3分) (2)请简析“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在全词中的作用。(2分)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 别之情。)
•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 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 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 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 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 值。
•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 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 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 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 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 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陶渊明 ]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 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 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 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 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 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 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 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 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 能够走出吗?
美的这完段美结曲合词;中顶运真用具了有对回仗环、跌顶宕真的的旋修律辞美,手表法现,了试汉简 析元它帝们离各恨有未怎已样,的相艺思术又继效、果千。结百转的愁绪。
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2008年:
卷 别 体
宋诗
江苏卷
唐诗
江西卷
宋诗
辽宁卷 元散曲
山东卷 四川卷 浙江卷
宋词 元散曲
金诗
考点
手法:景中含情 修辞:拟人
修辞:比喻 手法:虚实 修辞、表现手法:比喻 对偶、比拟 手法:细节描写 修辞:对偶、比喻、夸张 手法:触景生情
特点
一、手法丰富多彩 二、重点考查:比喻 拟人 对偶 三、概念模糊 衬托 对比 景情
试题类型
1.判断手法型
手法定向型
2.评析手法型
手法自助型
3.比较异同型
1.判断手法型
【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
称;(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005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3.比较异同型
(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在灯火阑珊处。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 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 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 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 凉;夜生凉,泣寒螀① ;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 思量! 〖注〗 ①寒螀:寒蝉。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
用典
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
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05江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北京卷 江苏卷 山东卷 安徽卷 重庆卷 湖北卷 浙江卷
体裁 宋词 诗经 宋词 清诗 清词 唐宋诗 唐诗 唐诗 金词 元曲
考点分布 手法:直抒胸臆 手法:赋比兴 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手法:借代 手法:衬托 手法:拟人 手法:对比(或对照、映衬) 手法 :今昔对比,寓情于景,拟 人,运用典故,化用诗句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
对“春山”,“花”对“鸟”,“自落”
2.评析手法之手法定向型
(2005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 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 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
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 愤慨之情。
3、200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 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 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 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 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 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 中的圣地——桃花源。
•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 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 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 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 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 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 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 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 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 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 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2.修辞方法比 夸喻 张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方式
乌衣巷
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 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 于景,含蓄有味。
温馨提醒——
•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 是综合性的,但要分 清主次。
•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 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 空分析。
•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 反复筛选用词。
归纳总结
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 意——答出规范
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 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 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 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咏鹰》( 衬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