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法规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法规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法规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法规导论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和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作用: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3种: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施行。

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一)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1.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学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

2.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二)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三)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和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和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等。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和不作为。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这里所说的条件或根据,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

第二章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作出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规定及其运行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和功能:(一)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和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和多功能性。(二)教育政策的功能。1.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2.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包括3个基本特点:多维性,动态性,适度性。3.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具有2个特点:强制性,惩罚性。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教育政策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国家教育政策分为纲领性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具体教育政策三个层次。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联系:(一)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二)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三)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四)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区别:(一)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而教育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二)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三)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较为复杂,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由政党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则只对政党组织及其党员有效。(四)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五)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第三章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我国的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教育法规很不

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2.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

定的单向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3.已制定和颁布

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

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分布。

起草法律草案的单位或个人不一定是具有提案权的单位或个人。

教育立法的原则:(一)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二)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三)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四)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五)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教育法规的效力:(一)时间效力。确定教育法规生效日

期通常用以下方法:1.从公布之日生效;2.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

效;3.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实施。教育法规的失效是指有效力

的教育法规失去效力。确定教育法规失效通常用以下方法:1.新法一经施行,旧法

即失去效力;2.新法宣布废除旧法;3.通过专门的决定废止法规;4.针对特定工作

制定的教育法规。教育法规的溯及力是指对生效日之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

问题。(二)地域效力;(三)人的效力。各国主要采用4种原则:1.属人主义原则

;2.属地主义原则;3.保护主义原则;4.折衷主义原则。

教育执法的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教育违法有两种表现形式: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的事情,即有教育法规所禁止的行为;2.教育法规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的事情,即没有做

教育法规规定的行为。

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教育守法的主体,应该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那种认为教育法规是教育部门的法规,和其他部门和人员无关的认识,是极为错误的。

教育守法的条件:(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

民的教育法律意识。1.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肃清以言代法、等级特权等旧的

法律观念和意识的消极影响,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尊重并运用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2.要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和行政管理人员

的法律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尚,做好严格遵纪守法,处处依法

办事,坚持反对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以权代法的做法;3.要建立组织健全、制定

完善的法律实施监督体系,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实行有权威的、有效的监督

。(二)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三)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第四章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1.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和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

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

自主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其主

要的任务应放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方面,而不是放在直接办学方面。2.确立学校的

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

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

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1.办学自主性;2.财产独立性;3.机构公益性。

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审批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等。相对于登记注册制度,审批制度更为严格,要受到布局、规划、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2.教师;3.教学场地及设施、设备;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学校的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几种。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包括校长负责制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两种。

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

现依法治校的前提;2.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3.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和规范作用;2.约束和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和稳定作用。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1.制度系统。各种规范系统是学校规章制度系统的核心系统。

2.制度观念系统;

3.制度执行系统;

4.制度教育系统。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教代会依法行使4种职权,即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校务公开的意义: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是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落实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第五章教师

专业人员是教师的身份特征。只有具备教师的最基本条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责的人,才能视为教师。

作为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教育行政机关是代表着国家并以国家的名义来行使管理职权的,居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它包括三个方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学生品行评定权;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4.获取报酬权。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才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测试有作弊行为的,其测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测试。

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聘;2.续聘;3.辞聘;4.解聘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4个方面。

第六章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是受教育者却不一定就是学生。受教育者的范围要大于学生。

公民受教育权的含义:1.确认了公民有受教育权;2.国家应当制定保护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法律并积极创造条件;3.国家在制定法律时不得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有教育者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对家庭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③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④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①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②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

③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④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除非已满14周岁且触犯刑法特别规定的几项罪名,一般不予刑事处罚。

第七章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救济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3种: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渠道。

教育申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

教育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生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学生申诉制度的参加人:1.申诉人;2.被申诉人;3.受理机关。

教育行政复议的基本特征: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复议:申请人应以书面形式在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

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如下特点:1.主管恒定。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2.诉讼专属。教育行政诉讼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提起,不能由教育行政机关提起。3.被告举证;4.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赔偿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4个部分组成。

2009年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号:T T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学位条例》

D.《高等教育法》

2.义务教育的世俗性除了指用法律的手段保证教育和宗教的分离以外,还指()

A.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B.政党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C.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D.企业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3.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4.根据我国宪法,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构是()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教育法律实施的方式是()

A.教育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B.教育法律的遵守和适用

C.教育法律的遵守和监督

D.教育法律的解释和监督

6.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9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

7.在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有权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主体主要指()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各级政府

D.各级党的机关

8.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

A.《残疾者权利宣言》

B.《残疾人照顾方针》

C.《残疾人保障法》

D.《残疾人教育条例》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专有的权利是()

A.财产所有权

B.司法监督权

C.办学自主权

D.行政处罚权

10.教育行政部门为实施教育法律而规定和采取的具体行政措施是()

A.教育行政立法活动

B.教育行政执法活动

C.教育行政督导活动

D.教育政策制定活动

1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

A.专科、本科教育两个层次

B.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

C.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D.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2.我国义务教育应当坚持()

A.以国家办学为主体

B.以学校办学为主体

C.以企业、事业单位办学为主体

D.以其他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

13.我国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实行()

A.中央集权管理

B.地方分权管理

C.二级课程管理

D.三级课程管理

14.我国的学历证书包括()

A.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专业证书

B.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和培训证书

C.肄业证书、毕业证书和技术登记资格证书

D.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

15.法律救济的前提是()

A.义务得以履行

B.权利受到损害

C.弥补受损权利

D.权利得以实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6.教育法在内容上有哪些特点

17.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8.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有哪些职责

19.高等教育自学测试的性质是什么

20.成人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21.学校事故的侵权行为一般有哪些特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小题回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选答的只按前2小题评分)

22.试论学校和政府法律关系中各自的权利。

23.什么是教师权利试述我国《教师法》对教师基本权利的规定。

24.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应承担哪些职责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5.某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当第二天上课检查作业时,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未完成,老师气愤至极,要求该生抄写课文10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作业,老师更是大发雷霆,当众令该生抄写课文100遍作为惩罚。

请问:老师的做法对吗请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20个空,计20分)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能够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它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小时,小学不超过 6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它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19.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能够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 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C )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D )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经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能够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A )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容、手段)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名词解释

行政法规名词解释

我国现行的若干有关教育的法律和重要的教育法规、规章 (1)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育法》、《卫生法》等。 (2)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行政法规有:《<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禁止使用童工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 (3)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规章有:《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管理规程》、《普通初级中学管理规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1、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带有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依法治教(教育法):(以法治教义务教育法)即依照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管理和发展教育。是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参与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包括国家和社会力量依法办学、教育行政机关依法管教、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施教)、学生依法受教等。 4、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亦即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因此,亦称“教育权利主体”、“教育权义主体”。 5、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有广义、狭义及特定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也称教育法规,特定义的教育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7、教育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教育法律、法规的活动。 8、教育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10、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一般称“条例”、“规定”“办法”。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4.60 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1789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冋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 .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冋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 .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2)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 (4)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3.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5.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9.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10.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1.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2.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学 ◆常用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目标要实现 ◆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 ◆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目)织时代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记忆口诀9 小猪(主动)动手把农民(民主)毒死(独立思考)了。 ◆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记忆口诀10 教科系主任(教材系统)抓住了一头猪(主要矛盾)游到(由...到...)了岸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经典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500题经典知识点汇总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 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 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 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 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 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 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 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 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 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小学教育 一、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 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 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 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 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 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 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 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