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徐华顺

合集下载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_1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_1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话说:睹物思人。

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

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

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

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10、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

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

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

大家想读吗?二、初读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2、生自由学习3、全班交流: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

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写生字词第2课时一、细读诗句1、练习读一、二节: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2、练习读三、四节: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课堂、梨花……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对和平的向往、喜悦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再读第二节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齐读最后一节。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教学设计课题:10、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材处理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第1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

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

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

大家想读吗?二、初读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2、生自由学习3、全班交流: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

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写生字词第2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一、细读诗句1、练习读一、二节: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鄂教版

10我站在铁索桥上知识与技能: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4、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

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

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二、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3、齐读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3、指导感情朗读五、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六、作业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

(心潮汹涌激荡)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

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四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鄂教版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材处理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板书设计: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课堂冒着换来了
冲破梨花。

【鄂教版】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鄂教版】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10、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

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

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

大家想读吗?二、初读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2、生自由学习3、全班交流: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

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写生字词第2课时一、细读诗句1、练习读一、二节: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2、练习读三、四节: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课堂、梨花……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对和平的向往、喜悦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再读第二节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齐读最后一节。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说教材】《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编排了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了我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全诗共四节,感情热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教学目标】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才能。

了解诗句,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说教法】《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

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形式,将师生各种方式的读贯串于阅读教学的一直,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求、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课开始,我就利用单元主题导入,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主问题引领法: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3.朗读法:这是一首诗歌,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韵味,让“朗读”贯穿全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接读、默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4.合作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说学法】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教学中我重点引导通过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这堂课我设计的学法指导,具体如下: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教学背景《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该篇课文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铁索桥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铁索桥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速读、精读等;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了解铁索桥的结构和功能;2.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1.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2.能够准确把握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解法;3.讨论法;4.练习法。

导入通过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用PPT展示一些铁索桥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完成下面的问题:1.铁索桥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2.铁索桥有什么功能?讲解1.阅读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2.讲解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3.分析课文的构成和基本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

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含义,并对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1.学生小组之间分别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3.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结果。

练习1.阅读课文,熟练掌握阅读技巧;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点评,共同提升阅读水平;3.学生在班级中 oral reading。

教学评估1.写题式评估:完成有关课文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默读评估: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问题进行选择、回答等;3.讨论式评估: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谈论,检测学生的掌握水平。

1.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在铁索桥上的感受;2.提倡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画一张关于铁索桥的漫画、写一篇自己体验铁索桥的文章等。

教学资源1.本篇教案;2.课本《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3.PPT 资源 - 铁索桥的图片、铁索桥的结构和功能讲解;4.评估测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徐华顺新洲区“一师一忧课,一课一名师”教育资源征集资源类型教学设计资源版本鄂教版资源教材四年级下册10课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申报人徐华顺单位新洲区李集街得胜小学资设计流程1 教学目标 6 教学过程源2 教学难点 7 板书设计内 3 教学准备 8 设计反思4 教学时间 9 作业设计容5 设计理念 10 附学习单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新洲区李集街得胜小学徐华顺【教学内容】: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菜单【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教师真切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有效教学“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要求,结合我班学生实际进行了创新性设计。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探究和自主朗读的方式,走近文本,发现问题,使知识问题化。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设计环节时,确立了满足学生差异及需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和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审美情趣的陶冶。

继而,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宽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真正让语文诗意化、风情化、情感化、社会化、多元化。

把读与思、读与想(象)、读与划、读与写、读与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中,凸现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3分钟)【播放幻灯片1-5】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泸定桥”风貌,播放歌曲,教师画外音: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

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

【设计想法】创设一个小小气氛~让学生更快、更好融入到本课中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也同时给自己铺设真切享受喜悦的机会~让本节课堂充满生命力~在和谐中开始我们愉快的教学。

二、问题生成预设:(5分钟)【播放幻灯片6】师:课前,同学们都仔细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谁能告诉老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设计想法】课前预设是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在预设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也是为我们的教学打下伏笔~智慧的教师会提出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聪明的学生会思考问题来引导自主学习~相辅相成~互惠互利~教学相应~和谐生动。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20分钟)【播放幻灯片7--13】(一)自读诗歌,完成学习菜单1、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把诗中描写看到的句子用“……”划下来;把诗中描写想到的句子用“~~~~~”划下来;把诗中描写心情的句子用“ ”划下来。

然后完成学习菜单(学习菜单附后)。

(二)学习第一节诗1、师:刚才同学们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2、师: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你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什么呢,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

)3、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谁愿意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导读,师生齐读。

)(三)学习第二节诗1、师: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看到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

)理解“强渡”。

2、师:那我们的红军在强渡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的第2小节,划出相关的语句。

(遇到的困难:一根根铁索密密的弹雨敌人的火网 )从这些词语中你又能体会到了什么呢,3、师: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强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形吧~(课件播放示意图播放时代背景介绍。

)4、师:同学们,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我们的红军必须强行渡过泸定桥,才能顺利北上抗日。

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强渡的呢,(攀着、冒着、冲破等)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具有英雄顽强,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师:多么危险的情形呀~英雄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奋勇强渡,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练习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

5、师:英雄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奋勇强渡,你们想亲眼去目睹他们强渡泸定桥时的激战场面吗,(看视频),看完视频短片,相信大家对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更加敬佩,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呢,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第2小节。

(四)学习第三节诗1、师:在这次强渡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

这场战役真可谓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桥上显威风。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不仅想到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情景,他还想到了什么呢,2、师: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的第3节。

你们从这里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3、师:除了诗中写到的这些,诗人还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美好的景象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勇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祖国的安宁、祥和;勇士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勇士们用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是怎么做呢,(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着英雄的土地上。

)指名读这句话。

相机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全班带着敬意之情来读这一句。

英雄的红军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祥和、繁荣昌盛,也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激、缅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节诗。

小组读、齐读第3节。

(五)学习第四节诗1、师:站在铁索桥上,诗人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遥想红军当年在这里英勇无畏的战斗情景,又想到现在人民在这里幸福生活,诗人的心情怎样呢,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回答,(汹涌激荡)“汹涌激荡”是什么意思,当年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曾浴血奋战过,追忆这些,诗人心情汹涌激荡;想到现在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想到祖国的和平盛世~诗人的心潮更加的汹涌激荡~让我怀着汹涌激荡的心情来读一读诗的二、三两节。

指名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2、师:站在铁索桥上追忆过去,诗人心潮汹涌激荡,看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诗人心潮更加汹涌激荡~这时再放眼看看眼前的二郎山、脚下的大渡河,所看到的景色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对比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诗人汹涌激荡的心情。

3、师: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潮汹涌激荡~他情不自禁地要高声歌唱。

齐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

诗人要高声歌唱什么呢,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齐读第4节。

(六)背诵指导师: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这里的人们格外珍惜。

这些情景令诗人心情汹涌激荡,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怀念之情来背背这首诗吧。

先在小组内试着相互背一背,然后指名背,最后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

【设计思想】:教学中设计说、读、练、划~这是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宽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真正让语文诗意化、风情化、情感化、社会化、多元化。

把读与思、读与想,象,、读与划、读与写、读与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中~凸现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更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拓展学习,推情入潮(5分钟)【播放幻灯片14】师:长征胜利以后,许多作家、诗人等写下了一篇篇壮丽的长征诗篇。

你知道有哪些呢,毛泽东同志也写了一篇著名的诗词《长征》来歌颂长征中英勇奋战的勇士们,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赞美之情齐读这首诗。

【设计想法】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通过学生阅读把学生顺势推入课文的高潮~~通过阅读《长征》更加加深对革命红军的英雄气概的认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内化升华(5分钟)【播放幻灯片15】师: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先烈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设计想法】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消化”本节课的内容~提炼学生~内化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课课清~达到达到本节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学与练~快乐与喜悦的双赢~实现本节课的高效和实效。

【板书设计】:10、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设计反思】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对话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是语文本真的体现。

在教学时,为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案的教学过程中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策略,力争取得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一)课前行动策略课前,我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使其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布置学生阅读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收集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收看了电影《飞夺泸定桥》。

让学生对泸定桥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红军浴血奋战,不畏生死地夺下泸定桥的事迹比较熟悉,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

(二)课堂行动策略1、“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

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语文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