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说课

最新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说课
最新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说课

最新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说课

通用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维护数据的检索和记录,学科负责人勤于思考,动手学习,合作,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质量目标,教学内容安排,a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学.学习.做”结合行动导向的领域,教学内容和工作相关的方法。基于“必须.足够”的原则,由浅入深的内容安排符合认知规律,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状况。

2 .教学情境设计基础: 通过调查中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发现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检测.调试和维护对象主要包括传感器设备.执行设备.人机界面(键盘.显示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情境:载体的选择,项目1 .图案水灯的制作项目2 .电子锁制造项目

3 .简单电子钟的制造项目

4 .啤酒柜台生产项目

5 .简易DC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项目

6 .信号发生器制造项目

7 .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通信,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 小组讨论. 演示. 指导语法.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学实施地点是学校单片机培训室,配备计算机.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 keil安装 Uvision

3.proteus

7.5仿真软件.protel Dxp绘图软件.easy51程序下载软件,单片机实验箱,各种元器件和通用板。可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模拟.课后焊接组装的方法进行教学。

此外,学校还配备了亚龙公司的多台单片机竞赛设备,通过

竞赛促进教学。教学评估与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使用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作业.作业展示和试卷测试等。

强调“过程评估” 核心过程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评价和

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对学

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将学生的学习

态度.文明礼仪.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纳入评价范围。知识评估.能力评估.素养评估.评估模式.30%.20%.50%,结果计算,总评估

结果=知识评估*30%+素养评估*20%+能力评估*50%,2 .评估标准.单元情境设计.模式水灯制作.模式水灯制作教学目标,以及认真

负责的态度;团队协助意识;初步构建学习型课程的方法。KeilC5

1.仿真软件Proteus的下载工具采用简单汇编程序的设计。

组件标识.检测.安装;程序调试.编译.下载;软件和硬件故障

维护。了解单片机的内部和外部资源;了解单片机指令系统;掌

握单片机的最低系统;掌握发光管的驱动方法。,知识目标,技

能目标,素养目标,自来水灯的设计与制造-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 小组讨论. 演示. 指南语法,1个问题项目任务列表,

2.硬件成分

3.电路硬件安全性行和连接,

4.软件 .....

5.程序的使用的编程和模拟,

6.下载平行调整.项目实施.图案水灯制造.水灯设计制造-项目描述,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流水灯的设计和制造2 .项目要求1)使用keilC51.Proteus.EASY下载软件作为开发工具;2)用

AT89C51单片机控制;3)用于显示的8位发光二极管;4)广告灯的闪烁时间依次为0.2秒;5)播放扩展功能:例如,增加1-2种显示模式。自来水灯的设计和制造-项目说明,3 .设计和制造任务1)理解和测试组件2)起草总体设计和制造计划;3)绘制硬件电路;4)编写软件流程图并设计相应的源程序;5)模拟调试广告灯;6)安

装组件.制作广告灯.调试功能指标;7)完成项目报告。设计和制

造自来水灯的相关知识,是什么样的内存大小(只读存储器.随机

存取存储器)的AT89C51内部和外部资源(指南文本)?

时钟电路和时钟频率?工作电压?什么是内部寄存器?复位

电路和复位要求?其他资源是什么?·设计和制造自来水灯的相

关知识,KeilC51.Proteus.EASY软件使用和最小系统(案例法) 首先,Proteus用于构建最小的系统: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

其次,实验箱的电路是有线的。,设计和制造自来水灯的相

关知识,2:编辑与Keil C51 .编译.调试程序

第三,模拟编辑.编译程序案例4:下载到测试箱进行硬件验证和故障排除简单程序设计(案例法)通过修改以前的程序向发光

二极管添加指令,发现原来的指令没有改变,但发光二极管没有

再次打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如何设置发光二极管先亮后

灭?(询问法)1:延时编程2:发光二极管闪烁的端口输出控制,自来水灯的设计制造方案制定,自制广告灯实施方案及三人一组安排(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调试模拟.物理安装和调试.文档编写和排序)(任务驱动法),项目需要检验基本函数.函数的实现总体项目任务完成方案.硬件图.软件.模拟.物理对象评估标准显示结果(报告.PPT.文档.演示对象)

师生点评,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注意:好成绩是A,一般成绩是B,硬成绩是C,谢谢专家.评委的指导。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信息说课稿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 1、地位:本章节采用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必修)——信息技术教材。资源管理器这节是学习Windows98操作系统中最基本部分,真正要成为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同时作为电脑使用者,必须合理安排和有序组织自己的软硬资源。 2、教学目标 a、资源管理器功能——管理Windows98系统全部软硬件资源 作用——方便对文件、文件夹进行操作和管理 反应——Windows98系统文件和文件夹采用树形结构 b、在资源管理器中利用多种方法熟悉等 3、教学重点——对资源管理器的理解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采用鼠标左键拖曳方法在同盘、异盘的差异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如Windows98系统采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软硬件,那么Windows2000、XP等采用什么软件进行管理软硬件呢?或者学了资源管理器这张节后,大家回去了解一下自己的电脑被你管理的怎么样,是不是合理?) 2、学法:从学生上机时间占总课时的70%出发,采用练习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三、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把资源管理器窗口制作成课件进行介绍,及多种方法进行对文件、文件夹操作以板书形式进行归纳,让学生有直观认识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教案

《单片机应用技术》整体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所属系部: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制定人:郭志勇巩雪洁 合作人:自成留忠 制定时间:2016.1.16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是以智能控制、智能电子产品、智能机器人工程项目为主线,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国外广泛应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的AT89S52单片机工作原理、应用系统的剖析,使学生获得有关单 片机硬件、软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编程入门知识以及用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岗位分析: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事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相关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与岗位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 位于最底层的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位于最上层的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既专业课程。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实现了无缝对接,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其它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如嵌入式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都开设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C语言编程,能完成简单的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开发;能根据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要求进行元器件焊接组装、软硬件调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能力目标: (1)会运用keil集成开发环境,能用C语言编写控制程序、下载调试、查

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邢台二中的教师,王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对于信息技术熟悉与了解的范畴。作为全书的第一章,本节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个宏观把握,并形成整体认识。由于本章没有太多难点,内容容易理解,所以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学习后续的章节做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性,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联系实际领会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并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健康使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懂得信息一般特性——了解信息的发展历史——观看视频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环节;懂得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并结合观看视频科学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理性的认识信息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信息技术展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发展的价值观; 3、重点 重点:对于本节的内容来说,并无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重点是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树立良好的结构观念。 二、说教法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提问引导法 三、说过程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以图片介绍的方法对信息技术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用视频观看的方法对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展望。以任务驱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例

《复制与删除》说课稿 我是伊旗第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解圆圆,我所说的课是《复制与删除》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复制与删除》是内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的内容。它是文件管理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文件管理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文件管理的基础之一。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能够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夹。2.将已经删除的文件夹“还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 难点: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媒体应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投影。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训练,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详细阐述: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2张图片请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如果我们的电脑不及时管理的话也会变的非常凌乱,所以我们要养成及时管理文件的好习惯。那么在管理文件时,常常需要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节省硬盘的存储空间,还应及时删除已经没用的文件或文件夹。”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 作者:李秀荣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0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以四年级下册《保卫黄河》一课为例,来阐述一下教学实施过程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曲调坚定、高昂,充满了正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歌词抒发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 二、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整合点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如下整合点: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新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气势磅礴的抗日歌曲《保卫黄河》,抓住学生心理,将学生带到抗战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我在品词析句上做了详细的斟酌。我设计了4张文字幻灯片(略)。 这部分内容就是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认真品读,在读中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咆哮一词的含义,加强课文朗读,我在引领学生学习前四句诗时,适时播放了黄河的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黄河那黄浪滔天、翻腾滚沸的壮观景象,进而理解咆哮的含义,体会出用激昂的语调读出黄河咆哮的宏大气势。 3.品读感悟,情境交融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起来反抗,我从电影《南京!南京!》中截取了一段视频(播放并解说:这是反映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画面……),学生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抗战必胜的决心读好诗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4.回放歌曲,升华情感 为了使学生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总结课文后,我再次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播放),此时学生已激情澎湃,他们会主动地伴着振奋人心的旋律、和着铿锵有力的节奏共同唱响抗日的最强音,同抗日英雄一起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三、教学效果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增加了课堂容量,创设了课堂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使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叶力汉,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编辑赵飞飞

基于STM32的经典项目设计实例

13个基于STM32的经典项目设计实例,全套资料STM32单片机现已火遍大江南北,各种教程资料也是遍布各大网站论坛,可谓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差不多。今天总结了几篇电路城上关于STM32 的制作,不能说每篇都是经典,但都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很有学习参考意义的设计实例。尤其对于新手,是一个学习stm32单片机的“活生生”的范例。 1.开源硬件-基于STM32的自动刹车灯设计 自动刹车灯由电池供电并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因此无需额外连接其他线缆。使用两节5号电池时,设计待机时间为一年以上(待机功耗66微安),基本可以实现永不关机,即装即忘。 2.基于STM32F407的openmv项目设计资料 本项目是一个openmv,通过摄像头可以把图像实时传输给显示屏显示。MCU选择的是STM32F407(STM32F407数据手册),ARM Cortex-M4内核,最高频率可达180Mhz,包含一个单精度浮点DSP,一个DCMI(数字相机接口)。 3.STM32无线抢答器 无线抢答器采用STM32F302(STM32F302数据手册)芯片主控,同时用蓝牙,语音模块,数码管,七彩灯等部件构成,当主持人按下抢答键时,数码管进入倒记时,选手做好准备,当数码管从9变为0时,多名选手通过手机上虚拟按键进行抢答,同时语音播报抢答结果,显示屏上显示选手的抢答时间。 4.基于ARM-STM32的两轮自平衡小车 小车直立和方向控制任务都是直接通过控制小车两个电机完成的。假设小车电机可以虚拟地拆解成两个不同功能的驱动电机,它们同轴相连,分别控制小车的直立平衡、左右方向。 5.基于STM32F4高速频谱分析仪完整版(原创) 本系统是以STM32F407(STM32F407数据手册)进行加Blackman预处理,再做1024个点FFT进行频谱分析,最后将数据显示在LCD12864上,以便进行人机交互!该系统可实现任意波形信号的频谱显示,以及可以自动寻找各谐波分量的幅值,频率以及相位并进行8位有效数据显示。 6.基于STM32F4的信号分析仪设计(有视频,有代码) 这次基于discovery的板子做一个信号分析仪,就是练手,搞清楚STM32F4(STM32F4系列数据手册)中的USB固件编写,USB驱动的开发,上位机UI开发等一整套流程,过一把DIY的瘾。 7.基于STM32F4的解魔方机器人-stm32大赛二等奖(有视频) 本系统是基于Cortex-M4内核的STM32微控制器的解魔方机器人,在硬件方面主要有OV7670摄像头,LCD,舵机,在软件方面主要有OV7670的驱动,摄像头颜色识别算法,解魔方算法和舵机动作算法。整个设计过程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调试技术,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的绘制,制版,器件采购,安装,焊接,硬件调试,软件模块编写,软件模块测试,系统整体测试等整个开发调试过程。

信息技术万能说课稿

信息技术万能说课稿 信息技术万能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中"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过程,鼓励创 新"的原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专家多多指 导。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 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对人类信息资源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分类和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有 一定的认识,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因此本节课属于本章的基础内容, 在整个章节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教学一段时间的学生,对 于《信息技术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的理 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 不强,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缺乏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调查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同学们设置 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 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 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 其重要意义 2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认真观察,发现和归纳利用信息资源管 理的事例,尝试总结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 想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 动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

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前言 INTEL公司的MCS-51单片机是目前在我国应用得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随着 单片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公司纷纷以51单片机为内核,开发出与其兼容的 多种芯片,从而扩充和扩展了其品种和应用领域。 C语言已成为当前举世公认的高效简洁而又贴近硬件的编程语言之—。将C语言向单片机上的移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C语言终于成为专业化单片机上的实用高级语言。用C语言编写的8051单片机的软件,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且明显地增加软件的可读性,便于改进和扩充,从而研制出规模更大、性能更完善的系统。因此,不管是对于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发者来说,还是对于有多年单片机开发经验的人来说,学习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技术都是十分必要的。. C语言是具有结构化.模块化编译的通用计算机语言,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最多的计算语言之一。C51是在通用C语言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专门用于51系列单片机编程的C语言.与汇编语言相比,C51在功能上.结构上以及可读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目前 最先进、功能最强大、国内用户最多的C51编译器是Keil Soft ware公司推出的KeilC51。第 一章单片机C语言入门 1.1建立您的第一个C项目 使用C语言肯定要使用到C编译器,以便把写好的C程序编译为机器码, 这样单片机才能执行编写好的程序。KEIL uVISION2是众多单片机应用开发软 件中优秀的软件之一,它支持众多不同公司的MCS51架构的芯片,它集编辑, 编译,仿真等于一体,同时还支持PLM、汇编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它的界面 和常用的微软VC++的界面相似,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在调试程序,软件仿真 方面也有很强大的功能。因此很多开发51应用的工程师或普通的单片机爱好者,都对它十分喜欢。 以上简单介绍了KEIL51软件,要使用KEIL51软件,必需先要安装它。KEIL51是一个商业的软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可以到KEIL中国代理周 立功公司的网站上下载一份能编译2K的DEMO版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个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一、我说课的题目是《》,《》是 ( )版信息技术教材第册第课的内容,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基础上,对的更深入的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 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了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根据学生的思维障碍和学情情况分析,我将难点定位于()。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观看教材配套光盘资料,并充分利用光盘资源,设计了教学需要的可爱的、有童趣的操作实录,并准备了学生学习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学准备) 四、(理论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获得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学习,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个部分来完成: 一、情景激趣,引入新课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觉、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最活跃的成份,上课开始,我 (设计意图)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抓住这一契机,我很自然的提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部分)、讲解重点,点拨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所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案双语教学1Ch1HardwareSystemofSingleChipMicroco

●Keywords: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PC(Personal Computer)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专用寄存器(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 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 累加器(ACC,Accumulator) 程序状态字(PSW,Program Status Word) 堆栈指针(SP,Stack Pointer) 时钟电路(Clock circuit) 复位电路(Reset circuit) 电压(Voltage) 地线(Ground) ●Introduction: The generic 8031 architecture sports a Harvard architecture, which contains two separate buses for both program and data. So, it has two distinctive memory spaces of 64K X 8 size for both program and data. It is based on an 8 bit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with an 8 bit Accumulator and another 8 bit B register as main processing blocks. Other portions of the architecture include few 8 bit and 16 bit registers and 8 bit memory locations. Each 8031 device has some amount of data RAM built in the device for internal processing. This area is used for stack operations and temporary storage of data. This base architecture is supported with onchip peripheral functions like I/O ports, timers/counters, versatile serial communication port. So it is clear that this 8031 architecture was designed to cater many real time embedded needs. The following list gives the features of the 8031 architecture: #Optimized 8 bit CPU for control applications. #Extensive Boolean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64K Program Memory address space. #64K Data Memory address space. #128 bytes of onchip Data Memory. #32 Bi-directional and individually addressable I/O lines. #Two 16 bit timer/counters. #Full Duplex UART.

[课程]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

各位领导老帅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说课教师: 年级: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拿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 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主在Internet ±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丿L塞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冇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吋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牛白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牛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 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冇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牛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牛和一般学牛及后进牛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冃标的确立知识少技能目标: 1、使学牛了解在Internet ±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楷神,从而激发学牛对网络产主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牛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來实现让课堂活动起來,让学牛动起來,使课堂充满牛命的活力的口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屮,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

第一讲 一、授课内容: 1、什么是单片机 2、单片机的发展 二、授课类型:讲授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目标: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掌握单片机的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单片机的特点 六、教学设想: 借助产品、作品演示,一方面可以使课堂生动,另一方面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板书) 一、什么是单片机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并且由于芯片的集成度的提高而使计算机微型化,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Computer),简称单片机,也可称为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单片机,即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计算机部件。 二、单片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但发展十分迅猛。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 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4004)以来, 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1971~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Intel 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 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 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第2阶段(1976~1980):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以1976年Intel公司推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全册 认识小鼠标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小鼠标》,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和批评。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认识鼠标和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并通过玩游戏巩固鼠标操作。 重点: 1.鼠标的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和拖拽。 2.通过游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操作鼠标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 难点: 1. 鼠标的双击、拖拽。 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接受得比较快。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主动尝试,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新旧知识的衔接:鼠标的基本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涂鸦城的神奇画笔》游戏,让学生在操作鼠标的同时,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和拖拽。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操作鼠标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定向引导,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小老鼠朋友。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好不好? 出示课件 “小老鼠,尾巴长,左键右键啪啪响。上下动,左右移,光标紧紧跟着忙。”下面我们就让鼠标来介绍一下他自己吧: 出示课件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鼠标和小老鼠长得哪里像? 抓住学生说的耳朵和左健右健像,引导到鼠标的握法上。(任务一) 学生互查 (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以寻找神秘城堡的愿望笔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尝试打开《涂鸦城的神奇画笔》,学生尝试操作。(任务二)。 教师巡视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 2、广播,找学生讲解演示如何进入大城堡。 教师小结“双击”(连续快速按两下鼠标左键)。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指定第一个城堡为目标进入,试着找愿望笔(任务三);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预设,大部分学生将在第三关的鼠标拖动上遇到问题。) 2、师生交流:自己在找笔时遇到的困难。 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广播演示 问题一:对象的选择 找学生讲解演示 教师小结单击(轻轻按一下鼠标左键)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杨秀国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案双语教学3Ch3InstructionSystemoftheMCS51

Keywords: MCS(Micro Computer System) 指令系统(Instruction System) 寻址方式(Look for address mode) 寄存器(Register) 直接(Directness) 位(Bit) 立即(Immediately) 间接(Indirectly) 变址(Change address) 相对(Comparatively) 数据传送指令(Data Move Instruction) 算术运算指令(Arithmetic Operation Instruction)逻辑运算指令(Logic Operation Instruction) 控制转移指令(Control Transfer Instruction) 位操作指令(Bit Operation Instruction) 码(BCD,Binary Coded Decimal) 加法(ADD,Addition) 减法(SUB,Subtration) 乘法(MUL,Multiplication) 除法(DIV,Divition) 数据调整(DA,Data Adjust)

加大(INC,Increase) 减少(DEC,Decrease) Introduction: (Ⅰ)Addressing modes: 8031’s assembly language instruction set consists of an operation mnemonic and zero to three operands separated by commas. In two byte instructions the destination is specified first, and then the source. Byte wide mnemonics like ADD or MOV use the Accumulator as a source operand and also to receive the result. The 8031 supports five types of addressing modes: #Register Addressing #Direct Addressing #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Immediate Addressing #Index Addressing #Change Addressing #Comparatively Addressing *Register Addressing: Register Addressing accesses the eight working registers (R0-R7) of the selected register bank. The least significant three bits of the instruction opcode indicate which register is to be used for the operation. One of the four banks of registers is to be predefined in the PSW before using register addressing instruction. ACC, B, DPTR and CY, (the Boolean Accumulator) can also be addressed in this mode. *Direct Addressing: Direct addressing can access any onchip variables or hardware register. To indicate the address of the location, an additional byte is attached to the opcode. Depending on the highest order bit of the direct address byte one of two physical memory space is selected. When the direct address range is between 0 and 127 (00H - 7FH) one of the 128 low order

信息技术课说课稿

信息技术课说课稿(课后说课): 网上邮局 ——收发电子邮件 【说教材】 教材选用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册,本课内容为第一单元因特网应用第2课,学生将学会通过使用电子邮件发送信息以及获取电子信件,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算是信息时代必需掌握的一种技能方法。 【说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及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子邮件的地址 (3)掌握申请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于贺卡的比较,理解现代通讯手段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发送一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理解发送邮件的文本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体验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的变化。 (2)信息时代合理使用网络,理解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

2、重难点 重点: 1、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2、申请免费邮箱并发送电子邮件 难点: 1、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2、发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 【说学情】 1、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初二现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之前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的加工与获取,以及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素养。 2、已经制作手工纸制贺卡和word电子贺卡,教师也准备好了投递过的明信片。学生之前在美术课上制作过纸质的小贺卡,也在学习word时完成过电子贺卡,对于现代通讯工具的改变也有自己体验,因此现代通讯手段的运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能有自己的理解的。 3、关于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1)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申请了QQ号,同学们基本跳过了申请邮箱这一步骤,直接登录QQ邮箱发送了邮件。(2)注册QQ和注册电子邮箱有相似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生是能够看懂和体会的,没有申请过QQ和邮箱的同学,也能根据教学录像,了解和模仿这个过程,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说教具准备】

项目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C语言教案

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C语言)教案—项目2 项目2 广告灯电路制作 任务1 MCS-51单片机I/O端口及C语言相关指令

二、教学实施过程 实 施 环 节 教学内容导 学 方 法组 织 教 学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准备。 互 动 交 流复 习 提 问 1、MCS-51单片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2、MCS-51单片机有多少个I/O口引脚 提 问 导 思导 入 夜晚的商业街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彩灯光彩夺目,变幻无穷,非常好看。那么功能强大的单片机是否能完成广告彩灯的控制任务呢本项目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广告灯电路。为完成项目制作,先进行相关基本知识的学习。 启 发 学 习 积 极 性讲 授 新 课 一、MCS-51单片机并行接口 1、P0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P0口每一位的结构如图2-2所示,它由一个输出锁存器,上下两个三态缓冲器,一个输出驱动电路和一个输出控制电路组成。 图2-2 P0口的结构 从P0口输出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执行以P0口为目的操作数的数据传送指令来实现,另一种是执行以P0口位为目的操作数的位操作指令来实现。分别举例如下: P0=0x66; 12 fsoc 1 ?12 10 6 1 6 ? ? sμ

1、

89C1’ex),默认情况下该项未被选中,如果要写片做硬件实验,就必须选中该项,这一点是初学者易疏忽的,在此特别提醒注意。 4、编译、连接 在设置好工程后,即可进行编译、连接。点击Build target 按钮,对当前工程进行连接,如果当前文件已修改,软件会先对该文件进行编译,然后再连接以产生目标代码。 编译过程中的信息将出现在输出窗口中的Build页中,如果源程序中有语法错误,会有错误报告出现。 三、布置作业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1、单片机控制广告灯电路的仿真验证。 2、观察现实中广告灯的变化情况,通过改写程序,完成不同的灯光效果。比一比,看谁制作的变化效果又多又好。 3、本项目中采用低电平驱动,是否能采用高电平驱动,试一试,想想为什么利用多媒体或机房相关软件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各步骤的含义。 讲解各步骤的含义。完成程序编译后,展示仿真效果。 课堂小结1、proteus的基本操作步骤。 2、keil的操作步骤。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视频编辑》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活动1《》,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节课是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对视频素材进行编辑。教学内容主要是涉及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本课主要围绕如何进行视频素材的编辑,从而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所以从内容上来说,这节课是前面几节的深化,也是后面两小节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灵活动用方法和软件美化自己的作品。 2、过程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编辑视频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知识技能目标的设定及教材的要求,视频编辑主要涉及到视频截取、视频合并、编辑合成三种方法和常见的六种软件,因此掌握这几者如何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合理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软件,这是本节的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以上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学生分析】初中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收发电子邮件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常用手段之一,学生们对此有所了解,也很想学习。个别学生已经掌握邮件的使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浏览网页、网络搜索和下载等知识,对因特网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内容设计了3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从而学会电子邮件的使用,通过探究题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合作竞赛等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教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体现了两种学法: (一)自主探究学习法 每组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不同任务中,从简单的做起,在逐渐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