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汇报人:xxx 2024-01-10
目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人群心房颤动处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
01
心房颤动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 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和指南,结合中国 患者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 标准。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综合性治疗
心房颤动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 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患者意愿等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率控制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 者,应控制心室率,以减轻症状和改 善心功能。
心力衰竭预防与处理
心率控制
01
通过药物或电复律等方法将心室率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轻心
脏负担,预防心力衰竭。
节律控制
02
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实施射
频消融等手术方法以恢复窦性心律。
心力衰竭治疗
03
若患者已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利尿、
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 认为与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 心房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神经体 液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 病率可达5%-10%。
汇报人:xxx 2024-01-10
目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人群心房颤动处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
01
心房颤动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 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和指南,结合中国 患者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 标准。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综合性治疗
心房颤动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 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患者意愿等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率控制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 者,应控制心室率,以减轻症状和改 善心功能。
心力衰竭预防与处理
心率控制
01
通过药物或电复律等方法将心室率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轻心
脏负担,预防心力衰竭。
节律控制
02
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实施射
频消融等手术方法以恢复窦性心律。
心力衰竭治疗
03
若患者已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利尿、
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 认为与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 心房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神经体 液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 病率可达5%-10%。
中国心房纤颤患者卒中预防规范(带备注讲稿)

4、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及监测、处理
(1)华法林初始剂量 建议中国人的初始剂量为1-3mg(国内华法林主要剂型为2.5mg 和3mg),可在2-4周内达标。(某些患者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 血性心力衰竭、出血风险高的,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如果需要快速抗凝,可给予普通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 应用5天以上,在给予肝素的第1天或第2天即给予华法林,当INR达标后
停用肝素。
4、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及监测、处理
以下情况下暂不宜使用华法林治疗:
1、围术期(含眼科及口腔科手术)或外伤
2、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3、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4、凝血功能障碍并伴有出血倾向
5、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6、两周之内有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 7、妊娠 8、其他出血性疾病
4、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及监测、处理
INR,直至达标后并维持 后数天至每周监测1 至少两天,此后根据INR 次,当INR稳定后, 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1周 可每4周监测1次。 监测1次,根据情况可延 长,出院后稳定患者可每 4周监测1次。
初始剂量治疗1周 INR不达标时,可 按照原剂量的5%15%的幅度调整剂 量并连续(每3-5 天)监测INR,直 至其达标。
中国心房纤颤患者卒中预防规范
概述
1、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2、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
类型。
3、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
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中抗凝治疗是 最关键的。
目录
CONTENTS
1、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 2、出血风险评估 3、抗凝药物的选择 4、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及监测、处理 5、对于INR异常升高和/或出血并发症处理 6、特殊人群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PPT课件

危险因素
积分Biblioteka 总分H 高血压*1
A 肾功能及肝功能异常(各 1 分)
1或2
0
S 卒中
1
1
B 出血 L INR 值不稳定 E 高龄(年龄 >65岁 )
1
2
1
1
3
D 药物或饮酒(各 1 分)
1或2
4
最高总分
9
≥5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未控制高血压:收缩压 >160 mmHg
大出血 (100人 /年)
1.13 1.02 1.88 3.74 8.70 ≥12.50
可根据症状、治疗效果、医师和患者的意愿来定义是否为永久性房颤。
9
临床表现
• 1.心排血量可减少25%以上。 • 2.少数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初发房颤中21%
无症状。 • 3. 头晕、心绞痛、心衰。
10
• 4.动脉栓塞,体循环以脑栓塞最常见。 风心病房颤患者中60%、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90%以上心 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
14
• 血清电解质 • 肝功能 • 肾功能 • 凝血常规 • 甲状腺功能 • BNP、cTNI、D-二聚体
15
• 二维超声 • 经食道心脏超声(TEE) • X线胸片 • 多排CT
16
• 动态心电图: ——诊断未明确的心律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21 July 2015
卒中和出血风险预测的推荐
推荐
等级 水平
CHA2DS2-VASc评分被推荐用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预测
I
A
对于接受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应考虑进行出血风险评分以明确可改变的大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
心房颤动的分类
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能够自行或者干预后终止的房颤,其发作频率不固定。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房颤超过12个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 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 非瓣膜病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关闭不全、腱索断裂等原因) 瓣膜性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术后等。 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无症状性房颤等。
*
体格检查
心律绝对不齐 心音绝对不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不规则 注意: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呈2:1或4:1下传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中毒。
*
心电图特征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节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RR间期不匀齐。 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旁路前传时而变宽。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地黄减慢心室率,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加速。
*
影响INR的因素
Vit K、利福平、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螺内酯等
阿司匹林、红霉素、胺碘酮、奎尼丁、他汀类、丹参、水蛭等
心房颤动的分类
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能够自行或者干预后终止的房颤,其发作频率不固定。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房颤超过12个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 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 非瓣膜病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关闭不全、腱索断裂等原因) 瓣膜性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术后等。 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无症状性房颤等。
*
体格检查
心律绝对不齐 心音绝对不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不规则 注意: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呈2:1或4:1下传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中毒。
*
心电图特征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节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RR间期不匀齐。 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旁路前传时而变宽。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地黄减慢心室率,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加速。
*
影响INR的因素
Vit K、利福平、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螺内酯等
阿司匹林、红霉素、胺碘酮、奎尼丁、他汀类、丹参、水蛭等
心房颤动课件PPT

四. 临床表现
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栓塞 查体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律极不规则; 3脉搏短泏;
预 后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 17倍,是非风湿性房颤的5倍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无 房颤者的2~7倍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0~59岁:1.5%, >80岁:23.5% 房颤的死亡率是窦律者的2倍,但与基础心 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胸片:肺实质和血管影是否提示异常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超声心动图: ——瓣膜情况 ——左右心房大小 ——左室大小和功能 ——右室峰压 ——左室肥厚 ——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化验:甲状腺功能检查
临床评价
附加评价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Holter: ——诊断未明确的心律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食管超声: ——检测有无左房血栓 ——指导转复 电生理检查: ——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 ——了解起始心律失常 ——是否可进行消融治疗
三、发病机制
发生房颤的条件: 心房(如同蓝子)扩大, 能同时容纳3个以上的折返环。 折返环(如同苹果)小, 正常的心房能容纳3个以上的小折返环。
三、发病机制-折返环的大小
折返环(波长)的大小: 波长=不应期传导速度。 长期房颤 心房电重构(不应期缩短)。 折返环(苹果)变小, 心房(蓝子)能容纳多个微折返环。
心房颤动
一、背景-危害性
常伴随的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疲乏等。使生活质量下降。 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 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若产生心房附壁血栓,可引起缺血 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从而增加病死率,尤其 是老年人。 一些针对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产生副作用,对患者造成危害。 成倍增加死亡率。
心房颤动护理PPT课件

家族中有心房颤 动病史者
05
03
长期吸烟、酗酒者
04
肥胖人群
定期检查
定期进 行心电 图检查
定期进 行血压 测量
定期进 行血脂 检查
定期进 行血糖 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期进 行心脏 彩超检 查
定期进 行心脏 功能检 查
01
02
03
04
05
06
紧急情况识别
✓ 心房颤动发作时,患者可
✓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律失
能出现胸闷、气短、头晕、
等严重并发症
心房颤动的症状
01
心悸:心跳不规律, 感觉心脏跳动异常
02
胸闷:胸部不适, 感觉呼吸困难
03
头晕:头部眩晕, 站立不稳
04
乏力:身体虚弱, 容易疲劳
05
气短: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
心房颤动的原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 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 加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 压、冠心病、心力衰
竭等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 活习惯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房颤动 4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5 遵医嘱,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危人群
老年人
长期处于紧张、焦 虑等不良情绪者
01
06
02
患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者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 性疾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 心房颤动病史者,患
病风险增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抑郁药物等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卒中风险
2024年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解读 (2024年)
引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 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 闷不适等 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 血量,导致或加重组 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 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急性房颤”是急 诊最常 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 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 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 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其 二是 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 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 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 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 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 ,处理是 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
2.2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房颤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加 重因素,特别是了解既往可能的心 电图记录以及曾得到的 医疗干预等。询问房颤相关症状,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及其 对患者生 活质量的影响。如表现有黑矇、晕厥,需警惕可 能存在≥ 3 s 的心室停搏、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栓塞并发症等。询问患者基础病症,有无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心 脏瓣膜病、HF,有无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
2.1.2 心电图(ECG) 是诊断与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常规 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 (含心电监测)描记(≥ 30 s)显示, 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 350 ~ 600 次 /min 的颤动波(f 波), RR 间期绝对不等。
2.1 诊断
2.1.3 临床分型 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持续时间以及选择治 疗策略分为三种类型。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持续时间 <7 d 的房颤, 常≤ 48 h,可自行终止或干预后 终止。其中, 因各种急重 症在急诊与住院期间首次发现的房颤,而不清楚既往发作 情况或 其持续时间,属于新发( new-onset)房颤或首次诊 断(first diagnosed)的房颤。
引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 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 闷不适等 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 血量,导致或加重组 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 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急性房颤”是急 诊最常 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 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 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 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其 二是 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 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 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 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 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 ,处理是 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
2.2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房颤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加 重因素,特别是了解既往可能的心 电图记录以及曾得到的 医疗干预等。询问房颤相关症状,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及其 对患者生 活质量的影响。如表现有黑矇、晕厥,需警惕可 能存在≥ 3 s 的心室停搏、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栓塞并发症等。询问患者基础病症,有无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心 脏瓣膜病、HF,有无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
2.1.2 心电图(ECG) 是诊断与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常规 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 (含心电监测)描记(≥ 30 s)显示, 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 350 ~ 600 次 /min 的颤动波(f 波), RR 间期绝对不等。
2.1 诊断
2.1.3 临床分型 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持续时间以及选择治 疗策略分为三种类型。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持续时间 <7 d 的房颤, 常≤ 48 h,可自行终止或干预后 终止。其中, 因各种急重 症在急诊与住院期间首次发现的房颤,而不清楚既往发作 情况或 其持续时间,属于新发( new-onset)房颤或首次诊 断(first diagnosed)的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