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工艺设计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纱线市场
2023年中国家纺品牌前十名--我国家纺发展

2023年中国家纺品牌前十名--我国家纺发展我国家纺历史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从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有效模式。
如将设计,生产,销售单独看都没有大问题,但进一步发展各环节就不能有效磨合,发展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以下将设计,生产,销售分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设计中国没有权威的家居设计公司及大型的家纺卖场。
作为家纺产品的销售,日本的卖场陈列产品是成系列的,如厨房,卧室,客厅,卫浴四个房间是连在一起陈列的。
以卧室,客厅为主,确定家中的主要颜色。
因为家中大块的颜色决定购买与否,家中大块颜色有窗帘,床上用品,沙发,台布,其余的作为搭配。
小色块配色要求只要能配主色就可以,只要给设计师明确的要求,产品就能适销对路。
设计风格颜色的搭配可单色配,间色搭配,过渡色搭配,交叉搭配,单色面料结构搭配,颜色和原料搭配等。
图案,软硬搭配。
坚条和柔的搭配,大小搭配,高低搭配。
欧美色重,日本色明快,中国中东色偏暗。
1.首要确定颜色,分配颜色比例,如主色占多少,其余配色占多少比例,以便于其他物品的互相搭配。
2.确定面料3.确定图案4.确定面料结构5.确定加工成品的工艺以上五点互相可以影响最终成品效果,也直接影响到销售。
生产中国工厂生产也做设计也做销售也做,但都做不好,因为她们没有专业人才,但她们也没有办法。
关于设计思路,因没有人提供给中国家纺企业市场方面有效信息,只是凭感觉做。
产品质量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最关键的颜色很多企业都把不准。
有很多染色厂染颜有问题,工艺也有问题。
染的颜色不正,原因大部分用的颜料是偏红的。
日本的颜料都是偏蓝,出来的颜色比较纯和亮,什么颜色都很清爽,偏红的颜色就显得像旧的一样。
在销售上工厂因缺少资本、市场整合能力、各种人才,所以还没有哪家工厂能影响市场。
做出口的企业产品要么是客户提供样品要么交易会上采样,做的样品不知道提供给怎样的客户,他们要生产的产品实际上只要去国外百货公司和大卖场看一下就知道,百货公司陈列的样品位置好但面积小而且有说明书这就是在推广的产品,位置好出样场地大一定是销量大的产品通常一二年后大卖场就有卖了,降价销售可能大卖场已有类似产品。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我国纺织工业一直以低成本竞争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分额。
目前该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精梳设备是发展纺纱品种和生产高支优质纱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就如何发挥精梳设备的效能,提高精梳条的质量作一探讨。
1 精梳质量的控制标准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加入WTO后,正努力朝纺织工业的强国迈进。
我国精梳纱生产占全国纺纱总量的比例近年来提高较快,纺织企业对精梳条的质量认识日趋完善,控制也日趋严格。
但行业内对于精梳工序的质量标准指标较多,不很统一。
我们认为界定精梳质量指标只有两个方面:一是Uster公报统计值,它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大量样品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是国际公认的最为全面的纺织品质量水准纲要,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语言;二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用户的要求也是一种必须满足的质量标准。
Uster公报引言中提到:达到Uster统计公报5%水平的纱线未必就是“好”,5%水平可能意味着高成本、高价格、奢侈,5%水平因交货延迟也不能被看成高质量的产品;而95%水平并非暗示“差”,它可能意味着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正好适合市场某种要求的质量。
一个“好”的纺纱者实际上应该致力于用不太昂贵的纤维纺制出质量水平可以接受的纱线,这才是纺纱的真正技巧。
因此除上述的两个界定精梳的质量指标的方法外,其他标准往往不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
2 精梳质量的控制精梳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指精梳条的短绒含量、棉结杂质含量、条干不匀率的控制。
它与原料、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整个纺纱工艺有关,与车间的温湿度条件和操作工的正确操作也有一定关系。
这里主要讨论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纺纱工艺。
2.1 精梳条的短绒率控制精梳机的主要作用是排除短绒,精梳排除短绒的能力,《棉纺学》提供的资料为40%-50%,精梳后16mm以下的短纤维含量应在70%-10%以内。
精梳条中的短绒含量越少,成纱均匀度和光泽度越好。
并条机技术

•
500~800m/min
• 90’S:FA311型等, 500~800m/min
• 最近: FA326A、 JWF1302、 TMFD100L、 DV2-AL型
•
等并条机,以配备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自动换桶
•
为标志 。
国内外主要并条机生产厂商及其产品
• 德国特吕茨勒:HSR-1000 • 瑞士立达:RSB-D30 • 日本丰田:DX7A • 马佐里(东台):UNIMAXR、 DUOMAXR、DUOMAX • 宝成纺机:FA382、FA311、FA320、FA322 • 上海纺机总厂:CB100 • 河北太行:FA398; • 沈阳宏大:FA327、FA326、FA319 • 湖北天门:FA381、FA317; • 杭州东夏:DV2-AL • 石家庄飞机:FA312 • 宝鸡:FA311
一般,两钳口处被控制纤维多,中间浮游纤 维多。
N1-前钳口握持纤维数 N2-后钳口握持纤维数
三、牵伸区内须条摩擦力界及其布置
• 分布在牵伸区内须条中的摩擦力场,即牵伸区内须条中纤维 彼此间的联系作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牵伸区中须条内摩 擦力场强度的分布称为牵伸区中须条内摩擦力界分布。
• 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
二、并条机的发展
• 50’S:第一代1241、1242、1243型,四罗拉逐渐牵伸 ,
•
30~70m/min
• 60’S:第二代A272A、B、C型,三上四下曲线牵伸 ,
•
120~250m/min
• 80’S:第三代FA系列,三上三下+导向皮辊的压力棒曲线
•
牵伸 ,FA301、FA302、FA303型 ,
•
的过程。
• 罗拉牵伸:利用不同转速的罗拉握持纤维条,
立达RSB-D401C并条机工艺优化实践

立达RSB-D401C并条机工艺优化实践作者:赵慧杨涛李玲张尚勇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1期赵慧,杨涛,李玲,张尚勇(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主要对新型立达并条机RSB-D401C提出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案进行工艺优化。
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成纱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提高半制品质量的最佳并条工艺配置。
【关键词】并条机;喇叭口;罗拉中心距;条干均匀度中图分类号: TS104.2+4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1-0017-01并条工序的任务是降低中、长片段不匀率,降低末并棉条重量不匀率和改善末并棉条的条干均匀度,以有效地降低粗纱和细纱的重量不匀率,进而提高成纱强度和降低强力CV。
并条机是纺纱工艺中对重量不匀有明显改善的最后一个工序,在并条机上不能消除的定量波动在纱线中将会重新出现,因此保证并条机器的运行稳定和上机工艺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湖北利美纺织集团引进了瑞士立达RSB-D401C型并条机,自投产以来条干CV值总处在偏高的水平,所纺的纯棉7.3tex精梳纯棉纱条干水平一般在14.1%~15.1%之间,而企业所要求的成纱条干标准是稳定在13.7%以下的水平。
因此企业在立达公司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并条机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
1生产试验条件1.1工艺流程A11自动抓棉机?邛B12单轴流开棉机?邛B72多仓混棉机?邛C70梳棉机?邛SB-D11预并条机?邛E32条并卷联合机?邛E66精梳机?邛RSB-D401C并条机?邛F15粗纱机?邛K45卡摩纺纱机1.2配棉条件选择的配棉条件为:100%的一级新疆长绒棉,平均长度为34mm,品质长度为36.7mm,线密度1.71dtex,成熟度系数为2.1,短绒率为9.7%,回潮率9.3%。
1.3实验条件纺纱品种:7.3tex精梳纯棉纱;测试仪器:YG136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实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现场取样,每组实验次数及个数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实验条件:实验温湿度分别为25℃、65%。
并条工艺设计

4、牵伸配置 1)总牵伸:接近并合数,为并合数的0.9-1.2倍,特 纱大于粗特纱。可结合前后工序的定量和牵伸机构的 能力综合考虑合理配置。 2)各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 头道并条机喂入的生条纤维排列紊乱,前弯钩居多, 大牵伸时,虽可促使纤维伸直平行、分离度提高,但 对消除前弯钩效果不明显;二道并条机喂入条的内在 结构已有较大改善,且纤维中后弯钩居多,可用较大 牵伸消除后弯钩,但对条干均匀度不利。
并条工艺设计
一、并条工序作用 (1)并合(均匀、混合); (2)伸直平行; (3)牵伸拉细。
二、并条机的发展 1、机型 国产: 沈阳宏大纺机公司的FA302、FA306、FA326、FA327、 FJ1321、FJ1329等, 湖北天门纺机的FA317、FA319, 陕西宝成纺机的FA311F、FA313、FA322, 中航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纺机公司的FA312、FJ1312, 上海纺机总厂的FA316。
2、特点 (1)速度从500-700-1000m/min。 (2)牵伸形式为压力棒曲线牵伸,双区牵伸,中区 接近为1的固定牵伸,防止打滑,加强握持,另外起 到稳定和整理作用。 (3)输出导向辊利于高速条子换向。 (4)重加压、强控制,广泛采用弹簧和气动加压。 (5)自动换筒、自动清洁系统、自调匀整、在线检 测与控制,在线调节罗拉隔距等。 Nhomakorabea
单眼高速并条:沈阳宏大纺机公司的JWF1301,湖北天门纺机 的FA381,陕西宝成纺机的FA382,上海纺机总厂的CB100、 JWF1301、FA381高速单眼并条机. 国外: 瑞士立达RSB-D30、RSB-D35、SB-D10、 RSB-D30C、RSB-D35C 德国特吕茨勒尔HSR1000、TD03 意大利马佐里UNIMAXR、UNIMAX、UOMAXR、DUOMAX 梳并联:特吕茨勒尔、立达集成并条机IDF。
并条工艺设计-第一组

工作计划
并条工艺设计原则
设计内容及选择依据 配置并条机主要工艺参数
设计原则:
改善棉条均匀和棉条长片段不匀率,以降低成纱质量不匀率和质量偏差。 有效消除纤维弯钩,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减少棉结。 根据并条机自身设备状态及生产原料、纺纱品种,优化配置罗拉隔距、
纺细特纱及化纤混纺时,产品质量要求高,定量应偏轻;
头道、二道、三道的定量选配一般逐道减轻;
纺细特纱,定量轻,纺粗特纱则定量重。
3、出条速度
4、半熟条、熟条定量计算
5、牵伸及牵伸倍数
总牵伸
并合数(根) 总牵伸数(倍) 6 5.5~7.5 8 7.0~10.0
牵伸分配 头道采用6根、二道采用8根; 张力牵伸 前张力牵伸以棉网顺利前进、不起皱、不涌头为准,我们设 定为1.02倍,后张力牵伸主要考虑条子不发毛,我们设定为1.02倍。
FA306
7.0
7.0
24
22
25.68
23.54
5208
4774
6.36
8.82
压力棒调节环 直径(mm)
6.24
8.73
1.02
1.01
6
8 喇叭口直径 (mm) 3.2
牵伸分配(倍) 前张力 1.02 前区 3.54 后区 1.68 后张力 1.02
皮辊加压(N/单侧) (前~后)
294×294×98×394×394
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牵伸55牵伸及牵伸倍数66产量计算66产量计算66产量计算道别机型回潮率定量g5m线密度牵伸倍配合率并合根数根道别机型回潮率定量g5m线密度牵伸倍配合率并合根数根干重湿重机械实际头道fa3067024256852086366241026二道fa3067022235447748828731018牵伸分配倍皮辊加压n单侧干重湿重机械实际头道fa3067024256852086366241026二道fa3067022235447748828731018牵伸分配倍皮辊加压n单侧压力棒调节环罗拉握持距mm喇叭口直径罗拉握持距mm喇叭口直径并条工艺单直径mmmm前张力前区后区后张力前后前区后区102354168102mm前张力前区后区后张力前后前区后区1023541681022942949839439413414632102636135102134146321026361351022942949839439413414629紧压罗拉压辊输出速度变换轮定额产量线密度mmin转速rmin皮带盘mm轻重牙z13414629紧压罗拉压辊输出速度变换轮定额产量线密度mmin转速rmin皮带盘mm轻重牙z33冠牙z44牵伸阶段牙z牵伸阶段牙z22z11前区牵伸变换牙z前区牵伸变换牙z66z55kg台hkg台天3331764180150261214454537118210382433317641801502612152466347166923505kg台hkg台天3331764180150261214454537118210382433317641801502612152466347166923505
甲纶纤维海藻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甲纶纤维的回潮率较低,纺纱时会产生静电,影响纺 纱生产及纱线质量。海藻纤维的回潮率较高,但易受到车 间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将两种纤维混合后进行 体积比电阻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比例甲纶纤维/海藻纤维的体积比电阻指标
4.9
2.0
断裂伸长率 /%
20.00
15.20
回潮率 /%
1.00
21.00
极限氧指数(LOI)/%
38.00
40.00
2 工艺流程
工艺包括纺纱、织造、后整理3个阶段。
投稿日期:2021-10-27 作者简介:洪成平(1969— ),女,江苏连云港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纺织,纤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2.82 2 14 38
毛羽指数 H
3.7
4 织造工序的关键技术
4.1 浆纱工序
纱 线 毛 羽 偏 多,直 接 织 造 时,纱 线 毛 羽 会 相 互 缠
绕,造成织造开口不清,影响织造,严重时甚至无法织
造。通过适当的上浆处理,且浆料以变性淀粉为主,不 添加聚乙烯醇(PVA),能有效地提高织造效率及产品 质量。上浆率一般控制在8.50%,车速为45 m/min,浆槽 温度为92 ℃,压浆力为9~18 N。 4.2 织造工序
序号 甲纶纤维比例 /% 海藻纤维比例 /% 体积比电阻 /(Ω·cm)
1
90.00
10.00
2.05×108
2
80.00
20.00
7.40×107
3
70.00
30.00
13Tex(涤棉混纺)并条工序

工艺设计之并条(14tex 涤棉65/35混纺)(一)三并(1)三并后干定量=粗纱干定量×粗纱机实际牵伸倍数=2.065×7.31=15.09515g/5m三并后湿定量=三并后干定量×(1+5.05%)=15.86g/5m三并后公定定量=三并后干定量×(1+3.235%)=15.58g/5m(2)初步拟定半熟条特数为3100tex 并合数为n=6实际牵伸Ep =3100tex ×n/3116=3200×6/3116=5.969机械牵伸Em=Ep ×K=5.969×1.03=6.148总牵伸倍数Em=31482506Z Z Z Z Z ⨯⨯⨯⨯=275445044506⨯⨯⨯⨯Z =6.148Z4=124.19取124修正:E 'm=27541245044506⨯⨯⨯⨯=6.16 m E '=p E '×K p E '=K E m '==03.116.6=5.98 条子特数=63116'⨯p E =6311698.5⨯=3105.61tex 圆整为3105tex (3)速度计算选用并条机为FA306其中出条速度在148~600m/min ,考虑所纺纱线为涤纶13tex 细特纱,其生产设计速度略大于预并,出条速度初定为370r/min 。
①紧压罗拉速度11470D D n m ⨯=紧压罗拉 代入式中:1502001470⨯=紧压罗拉n =1960(r/min ) ②前罗拉速度100014.32914701D n m ⨯⨯⨯⨯=前 代入式中:10004514.329381502001470⨯⨯⨯⨯=前n =363(r/min )(二)二并(1)上部得出二并之后的条子特数为3105tex(2)初步拟定半熟条特数为3200tex 并合数为n=6实际牵伸Ep=3200tex ×n/3105=3200×6/3105=6.18机械牵伸Em=Ep ×K=6.18×1.03=6.37总牵伸倍数Em=31482506Z Z Z Z Z ⨯⨯⨯⨯=275445144506⨯⨯⨯⨯Z =6.37Z4=122.26取122修正:E 'm=27541225144506⨯⨯⨯⨯=6.38 m E '=p E '×K p E '=K E m '==03.138.6=6.19 条子特数=63116'⨯p E =6310519.6⨯=3203.325tex 圆整3203tex (3)速度计算选用并条机为FA306其中出条速度在148~600m/min ,考虑所纺纱线为涤纶14tex 细特纱,其生产设计速度略大于预并,出条速度初定为370r/mi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条工艺设计
1、并条机的工艺参数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罗拉隔距
B、后牵伸倍数
C、压力棒高低
D、前罗拉速度
E、并合数、并条道数、两道并条的牵伸分配
F、质量控制标准设置
G、其它(压力、喇叭口口径、张力牵伸等)
2、并条工艺设计的目标
A、纤维得到良好的伸直、条干均匀度得到改善、原料得到充分混和、满足后道生产。
B、纱疵很少产生。
C、较高生产效率。
3、并条罗拉隔距的设置
决定罗拉隔距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牵伸力,它首先与纤维的长度有密切关系,另外与原料的细度、整齐度、喂入品的定量、纤维的卷曲及牵伸倍数等有关。
罗拉隔距的大小最终通过试验确定
生产棉纤维时罗拉隔距参考纤维长度分布图确定
A、牵伸隔距依照下列方案确定:
①、主牵伸隔距=最长纤维长度
②、主牵伸隔距=1%最长纤维长度+(2~3)mm
③、主牵伸隔距=2.5%最长纤维长度+(9~10)mm
④、其他影响因素伸(直度差、后牵伸大、短绒高、定量轻,隔距应偏小设定)
B、并条后牵伸隔距依照下列方案确定
①最长纤维长度。
②在主牵伸隔距基础上+(4~8)。
③后牵伸隔距设置还须考虑后牵伸倍数、纤维整齐度、条子定量等因素。
(牵伸倍数大、短绒高、定量轻,隔距应偏小设定)
C、最长纤维长度及2.5%纤维长度与手扯长度的近似关系
①、最长纤维长度约为手扯长度+14mm。
②、2.5%纤维长度约为手扯长度+8mm。
4、并条后区牵伸的设置
并条后区牵伸其作用是为伸直纤维做准备、为前区牵伸做准备。
后区牵伸倍数的确定根据原料情况,长度、长度整齐度、半制品纤维伸直情况、并条的道数、条子定量、罗拉隔距等确定。
必须注意的是小的后区牵伸倍数的选择必须考虑设备状态。
后区牵伸倍数确定原则
①、纤维长度越大、越一致,牵伸倍数可以越大。
②、纤维长度越短、越不一致,牵伸倍数必须越小。
③、原料越卷曲,后区牵伸倍数必须越大。
④、道数越多,后区牵伸倍数必须越小。
5、并条道数
A、精梳后单并是发展方向,但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实施。
①、具有短片段自调匀整的并条机。
②、精梳条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内外不匀)。
之所以精梳后能只用一道并条是因为:
①、原料已达到充分混合(从生条到精梳条有多达6*28*8=1344倍的并合倍数)。
②、纤维已达到基本伸直(精梳机锡林与顶梳对纤维的两端梳理)。
③、自调匀整已能充分改善精梳条存在的不匀。
实践证明使用精梳后单道并条可以减少条子的意外牵伸,减少纱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及生产效率。
B、纯棉普梳转杯纺采用单并是可行的,但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实施,同时存在一些风险。
①、必须有较高水平的生条质量(混和好、具有长短片段自调匀整的清梳联生条)
②、可靠高效自调匀整并条机
转杯纺能够采用单道并条的主要因素是:气流纺对纤维分离伸直的要求不同于环纺(气纺本身的纤维输送就存在对纤维伸直的破坏,离心力摔进、气流吸进),分梳辊的梳理作用,及转杯的并合作用,降低了对纤维伸值的要求,同时由于清梳联的高效混和长短片段自调匀整大大提高了生条的质量水平,再通过自调匀整并条机从而保证了条子的均匀度。
但采用一道并条存在一定风险,当原料变化较为频繁时容易产生原料的混和不充分,最终导致产品的染色色差。
C、环纺纯棉普梳采用单并是不可取的,其主要原因是纤维不能达到充分伸直分离、单并熟条进入粗纱后产生高牵伸不匀,没有伸直的纤维等于短绒,此外原料不能达到充分混合易产生色差。
D、棉预并是不能否取消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喂入精梳条的小卷的纤维伸直分离度差、弯钩纤维多,在精梳工艺不变的情况下,落棉率大幅增加,通过试验落棉率将增加5%以上。
②、由于纤维伸值分离度差,精梳机的梳理负荷大幅增加,机械损耗增加。
③、纤维损伤增加。
④、由于上述原因,产品的成本将上升,质量将下降。
7、并合数
A、精梳准备的并合数,立达公司研究,精梳准备总牵伸9~10时对成纱质量最好(毛羽、强不匀等),并有利于精梳的运转,较小的准备牵伸倍数有利于减少小卷的粘卷.(已在生产实践中证实)。
由于条并卷设备的牵伸倍数大约在1.5~2倍因此并条的牵伸倍数应在5~6倍左右,考虑到生条的定量,并合数也应在5~6左右。
B、精梳后并合数,事实上采用单道并条后并合数已减少,由于精梳后并条其伸值纤维作用基本已不存在,如果精梳条质量能够保证其并合数应该能够减少,这种减少有利于减小并条机的牵伸负荷,减少条子的意外牵伸。
C、纯棉普梳并合数,前道生条是经过清梳联并有长短片段自调匀整的,采用两道并条各6倍并合应是可行的,因为经清梳联的生条具有高质量的混和效果及均匀度,并条的混和作用已降低,而两道条36倍牵伸应能解决纤维的伸值问题,同时减少并合数能够减小牵伸负荷,强化对纤维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质量水平产效率。
8、并条工艺必须关注的问题
A、突发性纱疵的防止。
B、减少棉结的增加。
C、罗拉隔距、牵伸倍数、压力棒高低、条子定量参数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内存联系。
D、工艺设计必须建立在设备基础上,要注意减小并条机的牵伸负荷,否则将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罗拉隔距的设置与集中前区牵伸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