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成纱棉结的工艺试验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纱线 …

合集下载

细旦涤纶_棉纤维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与工艺研究_赵博

细旦涤纶_棉纤维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与工艺研究_赵博
2 纺线品种及工艺流程
纱线品种、黑 / 涤 60 /40,粉红 / 涤 65 /35,蓝 / 涤 60 /50,黑 / 涤 50 /50,粉红 / 涤 70 /30 等。
工艺流程: 细旦 涤 纶 纤 维: A002D → A006B → A036B → A036C→A092→A076→A186D ① 染色棉: A002D→A006B→A036B→A036C→ A092→A076 → A186D → FA302 ( 棉预并) → 条卷 FA331→精梳 FA251 ② ①②]→ 头 并 FA302 → 二 并 FA302 → 三 并 FA302→粗纱 A454G→FA506 ( 细纱机) →络筒日 本村田 No. 7 - 7 型→1391 型捻线机→意大利萨 维奥 Savio 型自动络筒机。
有较高的要求,色纺纱由于是先染后纺,在染色过 特,可与彩色棉相媲美,但与本色棉相比,还存在
程中,纤维扭结,且受染料的影响,纤维有一定程 着单纤强力低,棉结多,长度短,短绒率高,成熟度
度的损伤,强力有所下降,纤维间抱合力减弱,可 低等缺点,同时包间、批间的色泽差异大,物理性
纺性明显下降,因此对纺纱工艺及生产管理等因 能差异大,且有色差和染色现象存在。细旦涤纶
纤维 /棉色纺纱的技术措施。
98% ,质量比电阻 1. 02 × 10* 8Ωg / cm* 2,回潮率
1 染色棉性能及特点和混配色办法
1. 1 染色棉性能和特点 棉纤维染 色 采 用 毛 纺 厂 的 筐 式 染 色 设 备 进
0. 45% 。 为了详细了解染色棉纤维的性能,我们测试
了它的物理指标,见表 1。
38. 2
1140
12. 0
1. 52
3. 90
6150

国产清梳联降低短绒增长的生产试验

国产清梳联降低短绒增长的生产试验

2 纺制 品种及配棉
纺纱 品种 为 C1 . x 配棉 4 8r , e
具体 情况 见表 1 。
提高抓 棉 机工 作 效 率 , 快抓 加 棉 小车 行 走 速 度 和 适 当 减 小 抓 棉 臂 次 下 降 量 。 车 行 走 速 度 由 小
纱线条干 C 值、 V 纱线百米强力、 毛 羽等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短绒 率 即短纤 维 含 量 , 棉纺 是
F21 A 2 D梳 棉 机 生 条 短 绒 含 量 较
F 19 一 0型 三 辊 筒 清 棉 机 一 A 0A1 6
F 5 A11型除 微 尘 机 一 ( A 7 B 型 F 17
织企业考核梳棉机 生条质量、 稳定 成纱质量 的一个重要 指标 。现代 纺纱工艺认为 , 纤维在牵伸过程 中 有一浮游过 程 , 纤维越短 , 浮游动
4 1 F 0 6 2 0型往 复 抓棉机 . A 0 D-3
绒 , 国 兹 威 格 系 统 把 长 度 在 德 1 m' 0 l以下的纤维认 定为短绒 , n 而 在中国, 长度在 1 m以下的纤维 6m
认 为是 短 绒 。 相 关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 梳棉 机 生条 棉结 、 质 、 杂 短绒 率、 条干 C V值等 4项 技术 指标 中 , 短绒含 量对 其纱 线 的 百米 重 不 匀 、
于后道 工 序的 排除 。


打手转速 / rn ra ~ i
棉 结 / ’ 粒 g
短绒/ SC< 27m ) ( F 1. m 质量分数 , 数量分数 , % %
选用合适的抓棉打手转速 , 使 其在满足抓棉 需求的 前提 下尽量
减少对纤维 的打 击。通过不 同打 手转速试验对比 , 选取打 手工作转

看懂纱线质量

看懂纱线质量

显 而 易 见 过 去 的 二 十 年 间 全 球化 对 纺 织 贸 易 方式 产生 了深 远 的影响


有时 候

多数 供 应 商 还 没 为 自己 的产 品 提供 质量 标 签
这些
买 卖 双 方 并 不 知 道 对 方 的身 份

这 种 情况 下 供 应 商和 客 户 间的长 期合 作关 系便 不 再
采 用 国 际 化 标 准 是 很 有必 要 的


. ,

三: : ;
多多
CVm
斯 特 公 报 是 全 球 纺织 业 公 认 的 标杆

乌 斯 特 公 报 对 棉纤维 以 及 各种 原 料 制 成 的纱线 进

0


i ;/
H
行 测 量 并 相 互 比较

然 后 作 为 参 考值 列 入 公 报
这 些 数 据 被 纺 织 业 价 值 链 的专 家 和 管 理

有 远 见 的公 司 认 为质 量 和 成 本 同 等

适 的规 格 范 围 从 而 遭 致 质 量 投 诉
极 大 影 响 了销
他们率 先为原 料

纱 线和 面 料 定 义 了精确 的规 格说 明
售利润

最 终 造 成客 户 流 失

52
W W W c

h in
a a
ppa
re
l

c o r n

1∞
% 精梳 棉纱

针 织 用 筒纱


纱 线 质 量 规 格 中 的参 数 是 与 纺 纱 厂
接 受 数 量 及 种类 进 行界 定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我国纺织工业一直以低成本竞争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分额。

目前该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精梳设备是发展纺纱品种和生产高支优质纱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就如何发挥精梳设备的效能,提高精梳条的质量作一探讨。

1 精梳质量的控制标准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加入WTO后,正努力朝纺织工业的强国迈进。

我国精梳纱生产占全国纺纱总量的比例近年来提高较快,纺织企业对精梳条的质量认识日趋完善,控制也日趋严格。

但行业内对于精梳工序的质量标准指标较多,不很统一。

我们认为界定精梳质量指标只有两个方面:一是Uster公报统计值,它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大量样品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是国际公认的最为全面的纺织品质量水准纲要,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语言;二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用户的要求也是一种必须满足的质量标准。

Uster公报引言中提到:达到Uster统计公报5%水平的纱线未必就是“好”,5%水平可能意味着高成本、高价格、奢侈,5%水平因交货延迟也不能被看成高质量的产品;而95%水平并非暗示“差”,它可能意味着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正好适合市场某种要求的质量。

一个“好”的纺纱者实际上应该致力于用不太昂贵的纤维纺制出质量水平可以接受的纱线,这才是纺纱的真正技巧。

因此除上述的两个界定精梳的质量指标的方法外,其他标准往往不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

2 精梳质量的控制精梳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指精梳条的短绒含量、棉结杂质含量、条干不匀率的控制。

它与原料、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整个纺纱工艺有关,与车间的温湿度条件和操作工的正确操作也有一定关系。

这里主要讨论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纺纱工艺。

2.1 精梳条的短绒率控制精梳机的主要作用是排除短绒,精梳排除短绒的能力,《棉纺学》提供的资料为40%-50%,精梳后16mm以下的短纤维含量应在70%-10%以内。

精梳条中的短绒含量越少,成纱均匀度和光泽度越好。

产生纱疵的又一隐形杀手,你也许想不到

产生纱疵的又一隐形杀手,你也许想不到

产生纱疵的又一隐形杀手,你也许想不到嗨,大家好,又给大家带来了纺织知识干货,小编在寻找知识的时候,总是在想,是不是真的能给大伙儿带来一定的帮助。

来源/中国纱线网我公司在生产VIS14.8KSJ品种的过程中,有几天自动络筒机的切疵数突然大幅升高,由原来的81个/10万米上升到363.7/10万米(见图1、图2),造成络筒机的生产效率大幅下降,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图1 正常时段的电清切疵统计图图2 不正常时段的电清切疵统计图经过对纱疵分级图和切疵统计数量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切疵数突然大幅升高的主要原因是4mm以下短粗节的切疵数量大幅升高,而且络筒机的锭间短粗节切疵数、同锭不同时间段的切疵数都有较大的差异和波动,因此我们分析认为是部分管纱质量出现了问题,在电清上设置偶发性短粗节纱疵报警,并将清纱器发生质量报警后的动作类型设置为锁定锭位并报警,对发生报警的管纱进行追踪,发现有问题的管纱均是10#细纱机生产的,于是通知车间对10#细纱机进行检查和整修,但技术人员经过详细的检查,没有发现10#细纱机存在设备技术性缺陷。

对10#细纱机生产的管纱在自动络筒机上进行偶发性短粗节纱疵采样,对纱疵进行技术分析,发现偶发性短粗节纱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见图3):(1)纱疵的表面状态:纱疵表面毛乱,毛羽长度较长,纤维大多一端或两端被包缠在纱体中,纤维伸出纱体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2)纱疵的外观形态:纱疵形状不规则,纱疵的长度大都在100px以下,但大小、形态没有明显的共性,粗节与细节相伴出现。

(3)纱疵的内在结构:构成纱疵的纤维均为正常纤维,伸直状态和定向度较差,无法完全从纱体上剥离。

(4)纱疵的色泽特征:构成纱疵的纤维色泽与纱线主体的色泽完全一致。

图3 短粗节纱疵实物样图从纱疵的特点来看,纱疵既不属于附入性纱疵(因为纱疵无法从纱线主体上剥离,而且总是粗节细节相伴出现,构成纱疵的纤维都是正常纤维,色泽与纱线主体完全一致),也不属于牵伸性纱疵(因为纱疵表面发毛,形状不规则,形态没有明显的共性,构成纱疵的纤维伸直状态和定向度较差,伸出纱体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提升紧赛竹涤5050,5

提升紧赛竹涤5050,5

提升紧赛竹/涤50/50 5.90tex纱线质量的实践竹浆纤维是1998年诞生于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纤维素纤维,具有生产成本低、可纺性好的特点,在1000倍的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纤维横截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椭圆形空隙,即纤维为多孔隙网状结构,吸湿透气性能优于其它纤维素纤维,具备排汗凉爽的优良功能。

制成的衣物穿着舒适、柔软、亲肤、吸湿透气性好,并具有抑菌、抗臭、除螨功效,同时还具有抗紫外线、易打理、染色性能优良、快速降解等诸多特性,备受市场青睐。

我公司生产的竹浆纤维系列纱线有两大主流品种,一是纯竹紧赛14.7-9.84tex床品用纱,二是50%细旦竹浆纤维与50%超细旦涤纶纤维混纺14.7-9.84tex衬衫面料用纱。

现以紧赛竹/涤50/50 5.90tex 品种为例,探讨提升纱线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原料选配及生产难点竹浆纤维采用吉藁细旦竹浆纤维和仪征超细旦涤纶纤维,两种纤维的物理指标见表1。

竹浆纤维单纤强力极低,故纺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吸放湿快和柔性梳理的工艺要点,超细旦涤纶纤维细度细,同截面内纤维根数增多、比表面积增加,使纤维间摩擦力增大,静电严重,牵伸力陡增,生产中极易产生绕锡林、并条堵眼、细纱缠罗拉胶辊等问题。

表1 纤维主要物理指标二、工艺流程A002D 自动抓棉机→CJFA100E六格式混棉箱→SFU150G1 自动打包机→FA002D自动抓棉机→FA035F混开棉机(跳过小豪猪打手)→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FA201B梳棉机→D81S并条机→D81S 并条机→D81L带自调匀整并条机→FA467粗纱机→FA506细纱机(浩铭紧密纺装置)→意大利博纳自动络筒机→TSD-36并线机→TDN-120短纤倍捻机三、各工序纺制技术要点3.1预混料因客户对布面质量的要求高,采用混料预处理加三道并条混合的工艺路线。

将两种原料按比例称重排盘,经A002D自动抓棉机均匀抓取至CJFA100E六格式混棉机均匀混合,然后再输送至SFU150G1自动打包机打包,最后把自动打包机下来的成包再次运输到自动抓棉机配盘,按正常工艺流程生产,注意混料机每盘料产生的盘顶和盘底包不要集中使用。

如何消除粗纱大粗节纱疵

如何消除粗纱大粗节纱疵

棉 蝠 科 技
Co t x i e h o o y t on Te te T c n lg l
第3 8卷
第 9期
21 0 0年 9月
小 , 线 的短 片段均 匀性 就 比较差 。 纱
Y r [ ] F B E & T X IE n E s r u o e an J . I R S E T L S i at n E rp , e
i so 00 n enaina n e e c n Ad a c d F — ng f2 5 I t r t o lCo f r n e o v n e i
[0 吴 佩 云 , 1] 马顺 彬 , 靖 昱 . 纺 比对 竹 浆 棉 混 纺 纱 条 莫 混 干 和 毛 羽 的影 响 [ ] 棉 纺 织 技 术 .0 9 3 ( ) 2 — J. 2 0 ,7 8 :6
参考 文献 :
[ ] 张玉 清 , 庆斌 , 堂 英 . 麻 纯 纺 及 混 纺 纱 力 学 性 1 杨 赵 圣 能 的测 试 与 分 析 [ ] 棉 纺 织 技 术 ,0 8 3 ( 0) J. 2 0 ,6 1 :
21 23. —
[ ] 吕 立 斌 , 梅 . 棉 丝 S o l 合 纱 的 结 构 与 性 能 4 杜 涤 if 复 ri [ ] 棉 纺 织技 术 ,09 3 ( 2 :72 . J. 2 0 ,7 1 ) l —0
2 1 1 ( ):83 . 0 0,8 1 2 —O
4 结 论
在环锭 细纱 小样 机上通 过加 装两 根涤纶 长 丝 引纱装 置来 纺制 毛 涤 嵌入 式 复 合 纱 , 环 锭 细纱 在 机 上通 过加 装一 根涤 纶 长 丝 引纱 装 置 纺 制 Srf ii ol 复合纱 。通 过对 这 两 种 复合 纱 的 强 伸性 、 毛羽 和 条 干等 相关 性 能 的 测 试 和 分 析 后 认 为 , Sr l 与 i f o i 复 合纱相 比 , 入 式 复 合纱 断 裂 强 力 和 断裂 伸 长 嵌 率 比 S o l 合 纱 高 , 干 比较 均 匀 , if 复 ri 条 细节 、 节 粗 和棉 结 比 Srf 复合纱少 , 面光 洁 , 羽少 。 ii ol 表 毛

赛络纺

赛络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丼例:赛络纺亚麻棉混纺纱实验 A.原料选配及工艺流程 亚麻不棉都是天然纤维素纤维,棉是籽纤维.麻是韧皮纤维。亚麻短纤 维无天然卷曲,相对棉纤维而言比较粗、硬、单纤维强力低、短纤维含 量高,而丏有丌少超长纤维的存在。开松麻质量指标如下: 平均长度25 mm,细度5.61 dtex,硬条率0.74%,短纤率30.47%,麻粒40 粒/ g,回潮率9.2%。 为了弥补亚麻短纤维的丌足,改善可纺性,选用原棉时选用了长度较长, 长度丌匀率小、短绒少的229 细绒棉,长度29.3 mm,细度1.72dtex,短 绒率14.5%。由于麻纤维粗硬、抱合力差,在梳棉工序成网困难,故选择 纤维混和的方式,既在清花工序将麻纤维不棉纤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 和。工艺流程如下: A002D 型抓棉机→A006B 型混棉机→A036C 型开棉机→A092 型双 棉箱给棉机→ A076 型成卷机→A186F 型梳棉机→FA344型条卷机→FA334 型幵卷 机→FA261型精梳机→RSB-D401 型幵条机→A454E型粗纱机 →FA502 型细纱机→no.21C 型自动络筒机
赛络纺的结构与性能
(一)成纱结构 成纱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纱线结构紧密,外观光 洁,截面形状接近圆形,有明显的双螺旋结构。整体 结构更类似于单纱,却具有接近股线的风格和优点。 赛络纺纱线显著增加了生产效率,并为羊毛开发新的 产品提供了机遇。乍看起来成品纱与常规纱无任何区 别,但磨损实验清楚的显示了他非常优越的质量。该 加工过程保证纤维被牢牢的锁入纱线的结构中,试纱 线更光洁,从而能抵御织机上的连续摩擦和磨损。然 而单纱的织造不仅仅考虑产品质量,更多地是考虑生 产效率。
赛络纺的结构与性能
(二)成纱性能 3.赛络纺的纱条在前罗拉钳口处基本不加捻,所以不存在所 谓的“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少了车间的飞花。 4.赛络纱在加捻过程中,纤维内、外转移的程度小,成纱后 纤维排列规律,其纱线强力优于单纱,比股纱强力低,另外, 赛络纱的细节少,这也对增加纱线强力有帮助。 5.赛络纱有类似股纱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代替股纱。 但赛络纺纱不需经过并捻机,工艺流程比常规工艺短,节省能 源和劳动力。 赛络纺工艺有着其它纺纱工艺所无法的比拟优点,但也有其不 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成纱棉结的工艺试验
成纱棉结是衡量纱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成纱和织物的外观,而且还影响后续加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造成纱线棉结的主要因素有原棉性能、清梳工艺、精梳工艺等。

本文通过工艺试验,着重分析精梳工艺、并粗细工艺和络筒工艺参数对成纱棉结的影响,探讨减少成纱棉结的技术措施。

1 试验检测条件
试验品种: T/CJ67/33 13tex、 CJll.5tex、C14.5tex等。

试验仪器:Uster-Ⅲ型条干均匀度仪等。

测试方法:在生产现场取样,每组试样个数和试验次数按国标实施。

试验条件:温度24℃,相对湿度63%。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原棉性能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棉纤维成熟度适中,吸湿性小,单纤维强力高,天然卷曲适中,纤维弹性、刚性和抱合性好,在清梳加工中不易受到揉搓和纠缠而形成棉结。

纤维细度适中,纤维中短绒含量少,纺纱过程中受摩擦不易纠缠,不易粘附在机体上被带人须条后经搓揉而形成棉结。

轧工方法对成纱棉结的影响十分明显。

锯齿轧花产生的棉结较多;皮辊轧花产生的棉结较少。

配棉时成熟度控制在1.40左右,短绒率差异不超过3.2%,各唛头细度不超过8%,并减少原棉中软籽表皮,尽量少用锯齿棉,严格控制本支回用的回花比例,合理选择配
棉方案对减少棉结十分有利。

2.2 清花工艺参数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原棉在清花工序加工过程中受到各机械打手的撕扯、打击和梳理,纤维易受到损伤产生短绒,经过搓揉形成棉结。

因此,各机械打手速度要适当偏低掌握,适当降低抓棉小车的抓去量和缩短打手伸出肋条的长度,一般选择2-4mm。

适当降低自动抓棉小车下降速度,有利于充分开松和梳理除杂。

缩小A034型六滚筒开棉机剥棉刀和打手的隔距,减少对棉束的反复打击搓揉,保证清花设备气流畅通、隔距合理、通道光洁,降低棉块棉束和返花反复搓揉有利于减少棉结。

2.3 梳棉工艺参数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2.3.1 梳棉机主要速度的影响
梳棉机主要速度对棉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梳棉速度对棉结的影响
注:品种CJ14.5tex,配棉成分相同。

由表1可知,适当偏低的刺辊速度、锡林速度和道夫速度,适当偏高的盖板速度,可明显减少成纱棉结数量。

原因是锡林和刺辊速度适当降低,能保证纤维顺利向锡林转移,减少了因刺辊速度高而对纤维造成的损伤、短绒增加;盖板速度提高,能增加盖板花数量,提高棉网质量,对降低纤维损伤、减少成纱棉结有利;盖板速度过小,短绒易充塞锡林针根,对分梳不利而增加棉结数量。

因为棉纤维抱合力差,棉网易坠和烂边,道夫速度适当降低,锡林一盖板间隔距偏小控制,锡林一道夫间隔距适当偏小控制,有利于加强对纤维的分梳和除杂,可使纤维顺利转移,能明显减少成纱棉结。

2.3.2 梳棉落棉率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落棉率对棉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落棉率与生条结杂数、成纱棉结成负相关关系。

落棉率高,短绒含量少,在梳棉加工中纤维呈单纤化,促使纤维平行伸直度提高,从
而使纤维和杂质分离,有利于杂质的排除,能明确减少生产棉结杂质粒数,降低成纱棉结数量。

2.3.3 梳棉其它因素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采用新型针布,可提高梳棉机针布锐度和分梳效果,加强对纤维的分梳,促使梳棉机具有良好的释放和转移能力,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棉网清晰度,能有效减少生条棉结和成纱棉结。

此外,梳棉车间温湿度适当控制,同时加强管理工作对减少成纱棉结也很重要。

2.4 精梳落棉率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精梳纱棉条排除了大量的短纤维和杂质,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得到改善,故能降低成纱棉结。

纺T/CJ67/33 13tex、CJll.5tex纱时,笔者选择了6种不同的落棉率,纺纱后分别测试其棉结数量,结果见表3。

注:1、机型为FA261型精梳机;2、棉结为精梳纱中的棉结数量。

表3可见,落棉率与成纱棉结数量成负相关关系,即随着落棉率提高,成纱棉结数量明显下降。

2.5 精梳机毛刷速度对棉结的影响
纺CJl4.5tex纱时,选择3种毛刷速度,纺纱后测试棉结,结果见表4。

注:落棉率为18%,毛刷直径100mm.
由表4可见,提高毛刷速度,能有效地清洁锡林表面,排除较多的短绒和杂质,能明显减少成纱千米棉结数量。

2.6 精梳其它工艺因素对棉结的影响
在使用瑞士立达E7/6型精梳机加工纯棉高支纱时,经工艺试验表明:给棉方式、喂棉长度、喂给棉层厚度、顶梳尺度、落棉刻度及搭头刻度等对改善分梳质量,提高棉网均匀度及减少成纱棉结十分重要,纺CJ7.3tex时,原工艺为落棉率18%,小卷定量52g/m,给棉方式是后退给棉,给棉长度5.9mm,采用新工艺时,即落棉率18%,小卷定量68~/m,后退给棉长度5.2mm,顶梳尺度52mm。

经过纺纱、测试,棉结由原来的32个/km降为20个/km。

所以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对提高精梳纱质量,减少纯棉精梳纱棉结十分重要。

2.7 并条机速度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加工C14.5tex纱时,在FA302型并条机上选择两种速度,纺纱后的测试数据见表5。

表5表明,适当降低并条机速度,有利于降低千米节结数量。

2.8 粗细纱主要工艺参数对棉结的影响
2.8.1 粗纱回潮率对棉结的影响
纺T/C65/35 13tex纱时,分别将粗纱放置在三种相对湿度下48h,纺纱后分别测试棉结,结果见表6。

表6可见,粗纱经放置,适当提高粗纱回潮率,对稳定纱线捻回还有一定作用,使粗纱中纤维刚度适当降低,静电积聚下降,减少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相互排斥,有利于减少千米结节数量。

但当回潮率过大时,则使纤维容易纠缠和粘连,反而导致成纱棉结增加。

2.8.2 粗纱定量和捻系数对棉结的影响(见表7)
注:品种I/CJ65/35 13tex;配棉成分相同;精梳落棉率17.8%
由表7可见,采用相对适中的捻系数和偏轻的定量,有利于减少棉纱结节的数量。

适当的捻系数可提高细纱牵伸前区须条的紧密度,减少边缘纤维和短绒的散失,有利于增加纤维间的应力的抗弯刚度,减少纤维搓转而形成棉结。

适当减轻粗纱定量,可减少细纱机总牵伸倍数,有助于减小纤维在牵伸区的移距偏差,能改善条干和纱条光洁度及减少千米结节的数
量。

2.8.3 细纱软弹不处理胶辊对棉结的影响
本试验前胶辊采用无锡二橡胶厂生产的软弹不处理胶辊,可提高弹性,增加变形量,加强对浮游区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延长摩擦力界,缩小加捻三角区,减少千米结节产生的概率。

使用不同胶辊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8,表8可见,采用软弹不处理胶辊可以加强对浮游区纤维的控制,防止短纤维扩散而形成棉结。

注:品种CJ18.2tex.
2.8.4 上销型式对棉结的影响
纺色纱CJl4.5tex纱时,选择铁板上销和塑料上销。

试验结果(见表9)表明采用塑料上销能减少成纱棉结。

这是因为塑料上销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能、抗静电性能好,它能自动张紧上胶圈,有利于减少胶圈内层和上销表面的滑溜率,减少它们之间的"粘附"作用及运转中的打顿和颤动现象,增加握持控制纤维的有效运动,改善成纱质量。

注:品种CJ14.5tex
2.8.5 钳口隔距和集合器的影响
有无集合器对棉结影响试验结果见表10。

注:钳口隔距2.5mm.
采用合适的集合器和偏小的钳口隔距,能聚拢短纤维,收缩须条宽度,增强须条的紧密度,使纤维在牵伸区受到控制,防止短纤维的过分扩散和搓揉,使须条在较紧密的状态下加捻,从而减少棉结数量。

2.8.6 细纱后区牵伸工艺对棉结的影响
由表11可见,适当提高粗纱捻度,减少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放大细纱后区隔距,三者适当搭配既能加强对牵伸区纤维的约束,提高须条紧密度,又能使须条经后区牵伸后仍留有一定捻回进入主牵伸区,有利于提高前区须条的紧密度,进一步减少纤维扩散,又能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成纱棉结数量。

注:品种CJ14.5tex,前区罗拉隔距18mm.
3 络筒工序对棉结的影响
3.1 络纱速度对棉结的影响
从表12可见,随着络纱速度增加,条干CV值恶化,粗细节和棉结均有所增加,所以适当减小络纱速度,可改善条干和减少千米结节数量。

注:品种C18.2tex;络筒机为德国赐来福Aut-338型。

3.2 络纱张力对纱线棉结的影响
由表13可见,随着络纱张力增加,条干恶化,棉结数量增加,这是因为张力增大时,纱线与络纱部件碰撞摩擦,使卷入纱体的一部分纤维露出纱体,或将原有的短毛羽搓揉为棉结,或将较小短绒积聚增加,使截面变大,从而使粗细节和棉结数量增加。

注:络筒机均为日本村田No.7-7型络筒机。

4 结语
a)产生棉结的主要原因有,原棉的成熟度差,清梳分梳工艺不合理,纤维梳理效果差,梳理棉网中含有大量未能分梳开的棉结。

b)原棉含杂较大,清梳工序又未能合理去除,造成梳棉生条中存在大量杂质,使细纱产生棉结。

c)合理调整牵伸分配工艺参数,提高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可减少棉结的产生。

d)提高设备状态水平,保证工艺上车,钢领钢丝圈不磨损,纱线通道光洁,则可以减少棉结。

e)络筒工序增加棉结的原因是由于纱线摩擦碰撞和车间飞花引起的,因此保持络筒和各纱线通道光洁畅通,并适当降低络纱张力和络纱速度以及采用电清装置、气圈破裂环和气圈控制器,能明显减少棉结的再生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