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细菌ppt课件

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细菌ppt课件
❖ 根据有无凝固酶 ▪ 凝固酶阳性 ▪ 阴性葡萄球菌
❖ 噬菌体分型 ▪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可分为4个噬菌体群和23个型
17
精品ppt
三种葡萄球菌比较
主要性状
金葡菌
色素
金黄色
甘露醇发酵
+
血浆凝固酶
+(-)
Α溶血素 耐热核酸酶 磷壁酸类型 噬菌体分型
蛋白A 致病性
+ + 核糖醇型 能 + 强
新生霉素
敏感
侵袭性疾病
化脓性炎症
-皮肤软组织感染
-内脏器官感染
毒素性疾病 -全身感染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假膜性肠炎
26
精品ppt
(二)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 : 局部化脓性炎症:如疖、毛囊炎、痈、伤口化脓
病灶较为局限且脓汁黏稠。 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 内膜炎等。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32
精品ppt
2.所致疾病
2.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患
者皮肤呈弥漫红斑、起皱继而 形成水泡,最后表皮上层脱落。
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
株可产生毒性休克综合征
毒素-1,导致毒性休克综
合征
急性高热、低血压,严重者出现休 克。患者多为年轻妇女月经期使用 月经塞者,也见于儿童、绝经期妇 女和男性。
35
精品ppt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
20
精品ppt
血浆凝固酶
概念 意义
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 固的酶类物质

常见致病细菌ppt课件

常见致病细菌ppt课件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2.结构
荚膜: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如生物性瓣膜、导 管、人工关节等)。
磷壁酸: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纤连蛋白结合,介导葡萄球菌的黏附。 肽聚糖:具有趋化作用,引起脓肿。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共价连接。
1/6/2024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发现与描述
根据色素分类
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
-
-
分解葡萄糖
+
+
-
甘露醇发酵
+
-
-
α溶血素
+
-
-
耐热核酸酶
+
A蛋白
+
致病性

1/6/2024
-
-
-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分类地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 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1)致病物质 黏附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属及种的鉴别
2019
-
67
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
胞外酶 分解
氨基酸
失去凝固力
液态明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也用于鉴别- 炭疽杆菌(+)和类炭疽杆菌 68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脱氨酶 脱氨基
苯丙酮酸 +
氯化铁
绿色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
69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019
-
6
一、检查方法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主要用于观察生活状态下微生物某些形态 特点及运动性
‫٭‬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如:用压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鱼群样运动”
悬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穿梭样运动”
如在同一方法制作的另一标本中加入效价≥1:64
霍乱多价血清则穿梭样运动停止并发生凝集,则为制
2动019 试验(+)
2019
-
二氧化碳培养箱
46
2、烛缸法:
3、化学法: 按每升容积重碳酸钠
0.4g与1mol/L盐酸 0.35ml比例放入标本 缸,密封后倾斜容器使 两者接触产生CO2
2019
-
烛缸二氧化碳培养法
47
★厌氧培养法:厌氧罐培育法和厌氧袋法 1、厌氧罐培育法:用理化方法除去密
闭容器中的氧,造成无氧环境,以利于专 性厌氧菌生长。
2019
-
28
(7)鸡蛋和动物血清:虽然不是构成培养基 的基本成分,但却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 质,所以仅用于制备一些特殊的培养基。
(8)生长因子: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需 要量很小。在制备培养基时,常加入维生素、氨 基酸、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有两种类型 游离型:类似凝血酶原。 结合型:类似纤维蛋白原受体。
功能:凝固血浆,抗吞噬及杀灭作用; 限制细菌扩散,与脓液粘稠、脓肿局限有关。
14
15
16
(2)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
耐热,能较强的降解DNA和RNA。 是判断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脂酶:
28
4、抗原构造:
1)核蛋白抗原(P抗原)
2)多糖抗原(C抗原):群特异性Ag
3)表面蛋白抗原:M、T、R、S
与致病性有关的M-Ag 抗吞噬 交叉抗原
5、抵抗力:一般。
29
6、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2mm的草绿色溶血环( 溶血)又称草绿色链球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4mm宽,界限分明,全透明无色的溶血环(溶血) (3)丙型链球菌: 无溶血现象,也无致病性
潜伏期7-12天
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小肠上部黏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再次进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病程2—3周)
54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血液、粪便、尿、骨髓 2、分离培养鉴定 3、血清学试验:
2、培养: 兼性厌氧,耐碱(pH8.8~9.0)
3、抗原构造:O-Ag 、H-Ag 4、抵抗力:较弱
63
64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菌毛、鞭毛 (2)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毒性部分)
B亚单位(结合部分) 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使肠黏膜上皮细胞 分泌功能亢进,引起严重呕吐和腹泻。 2、所致疾病:霍乱 (人是唯一的易感者) 3、免疫力: 持久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常见致病菌精品PPT课件

常见致病菌精品PPT课件

生殖器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培养特性
1、兼性厌氧/厌氧 2、营养要求高,含10-12%血清培养基 3、高pH(7.8-8.0) 4、“荷包蛋”状典型菌落
“荷包蛋”状菌落
主要致病支原体的生化反应特点
支原体
葡萄糖
肺炎支原体
+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
穿透支原体
+
溶脲脲原体

精氨酸 — + — + —
防治
疫苗: 部分病原体在研制过程中 抗菌素:四环素、利福平
螺旋体目的类别
密螺旋体属
苍白密螺旋体 品他密螺旋体
螺旋体科 螺旋体目
疏螺旋体属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杜通氏疏螺旋体 赫姆斯疏螺旋体 奋深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科 钩端螺旋体属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2、外膜蛋白抗原:种特异性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抗原交叉
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Q热柯克丝体 五日热巴通体
OX19 +++ +++ — — —
变形杆菌菌株
OX2
Oxk
+

+


+++




抵抗力
1、无体外生活阶段 2、对抗菌素敏感
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与机制
幼儿肺炎 对磺胺敏感 + 自然宿主 人、小鼠
血清型
18
肺炎
肺炎
呼吸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疫情得到控制后,做好善后工作,如 解除封锁、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
05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布鲁菌属疫苗的研究进展
1 2
疫苗种类
针对布鲁菌属,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或已上市,包括全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亚 单位疫苗等。
疫苗效果
这些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较好 的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 课件
• 布鲁菌属概述 • 布鲁菌属的致病性与感染途径 • 布鲁菌属的检测与诊断 •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属概述
布鲁菌属的发现与命名
布鲁菌属的发现
布鲁菌属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布 鲁克顿在1887年发现,并因此而 得名。
布鲁菌属的命名
04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布鲁菌属的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布鲁 菌病防治知识,提高公 众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疫苗接种
推广布鲁菌病疫苗接种, 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
免疫预防。
动物管理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 控制布鲁菌病的动物宿 主,防止动物携带病菌
传播。
个人防护
提倡个人卫生,避免直 接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注意手部卫
布鲁菌属的命名是根据其发现者 的名字来命名的,以纪念布鲁克 顿的贡献。
布鲁菌属的分类与分布
布鲁菌属的分类
布鲁菌属属于细菌界、真细菌门、厚壁菌纲、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
布鲁菌属的分布
布鲁菌属主要分布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布鲁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布鲁菌属的细菌呈球形或短杆状,无 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其他病原细菌》PPT课件

《其他病原细菌》PPT课件
其他病原性细菌
2021/3/8
1
空肠弯曲菌(C.Jejuni)
引起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病菌
2021/3/8
2
2021/3/8
3
2021/3/8
4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与胃炎、 十二指肠 溃疡、胃 溃疡密切 相关,与 胃癌的发 生有关
2021/3/8
5
2021/3/8
6
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条件致病, 医源性感染, 化脓性炎症
G-杆菌,单端有1~3 根鞭毛,无芽胞,无 荚膜。
2021/3/8
7
2021/3/8
8
菌落边缘不齐,扁平 湿润,常呈融合状态。 直径2~3mm,琼脂染 成蓝绿色或黄绿色。
2021/3/8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形态
9
绿脓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大而扁平、有金属
光泽、有生姜气味的菌落,有透明溶血环。
2021/3/8
10
绿脓杆菌皮肤感染
2021/3/8
11
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
流感时继发性感染; 原发性化脓性炎症
2021/3/8
12
2021/3/8
13
军团菌 Legionella
是引起医源性和社会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
G ,两端钝圆, 无芽胞和荚膜, 一至数根鞭毛
细胞壁中含大 量21/3/8
15
2021/3/8
16
百日咳杆菌
Bordetella pertussis
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菌
短小杆菌,G-,两端 着色较深。无鞭毛和 芽胞。光滑型菌株有 荚膜和菌毛。
2021/3/8

最新常见细菌课件PPT课件

最新常见细菌课件PPT课件

5、表皮剥脱毒素
也称表皮溶解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 综合征(也称剥脱性皮炎)。
开始皮肤有红斑,1-2天后表皮起皱 出现大疤,然后脱落。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TSST-1) 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亦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 毒性休克综合征。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呕吐,发热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

)


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
料 对热耐力差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耐酸应答基因、菌毛、Vi抗原
菌毛:与M细胞结合,SPI-Ⅰ分泌侵袭蛋白通过M 细胞输入到巨噬细胞,引起宿主细胞内肌动纤维 的重排,诱导细胞膜内陷,导致细菌内吞,并且 在吞噬小泡内生长繁殖导致宿主细胞死亡,并且 可扩散进入邻近的淋巴细胞组织。
耐酸应答基因:使在胃和吞噬体内得到保护。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二)所致疾病
小结
Pathogenesis
㈠致病物质 1、凝固酶(coagulase)
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 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凝固酶与葡萄球菌的毒力关系
①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②保护细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③易局限化。 ④形成血栓与此酶生成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致疾病 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传播 方式:飞沫、皮肤伤口、污染食物。 1. 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其他系 统感染。 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 症。 3.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Some of the more prominent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and the body sites affected.
β溶血
α溶血
蛋白质抗原主要为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是细胞壁的 一种表面蛋白,SPA可同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 发生非特异性接合,封闭吞噬细胞与抗体(IgG)包 被的细菌的接合,从而抑制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 作用,助长本菌的致病作用。SPA还有促细胞分裂、 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活性。
猩红热(Scarlet fever) (scarlatina)
Scarlet fever is a communicable disease spread by inhalation of infective respiratory droplets. After a 2day incubation period, a scarlatinal rash appears on the upper chest and then spreads to the remainder of the body. Along with the rash, the infected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 sore throat, chills, fever, headache, and a strawberrycolored tongue
Fab段
SPA
Fc段
分类
性 状 菌落色素 血浆凝固 酶 α溶血素 耐热核酸 酶 金葡菌 金黄色 + + + 表皮葡菌 白 色 腐生葡菌 白色/柠檬色 -
A蛋白 致病性
+ 强
弱(条件致病)




致病物质
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标志 葡萄球菌溶素:分、、、,主要是溶 素,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损伤作用 杀白细胞素:可损伤白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 肠毒素:耐100℃ 30min,对蛋白水解酶具有 抵抗作用 表皮剥脱毒素:具有丝氨酸蛋白酶作用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和增 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第十三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球菌
前 言
• 化脓性细菌(purulent/pyogenic bacteria) • 分为:化脓性球菌 • 常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中的化脓性 感染。
G(+)
球 菌
G(-)
(staphylococcus)
• 堆积样排列,G(+),分布广泛。 • 大部分为腐物寄生菌
化脓性链球菌的SEM
化脓性链球菌的SEM
链球菌LM(革兰染色)
(二)致病性
• 致病物质 A群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 或溶血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常见的病 原菌之一。 1. 细菌的胞壁成分:LTA、M蛋白、肽聚糖、 细菌胞壁受体、F蛋白等。 2. 外毒素类: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SPE)、 链球菌溶素(SLO, SLS)。 3. 胞外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SK)、 链道酶(SD)。
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甲型溶链 英文名称 溶血情况 溶血环 α 甲型/α 溶血 草绿色 1~2mm 乙型溶链 β 乙型/β 溶血 完全透明 2~4mm 丙型链 γ 无 无


草绿色链
条件致病
溶血性链

不溶血性链
一般不致病
致病性
α溶血(草绿色溶血环)
Note the partial hemolysis accompanied by a greenish discolorization of the agar around the growth
γ反应
一、A群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无芽 胞,无鞭毛。可在培养早期形成荚膜。有菌毛 样结构,含型特异性的M蛋白。G(+)。 培养特性 多数为兼性厌氧菌。营养需求高。 菌落特点。 生化反应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将 甲型溶链与肺炎链球菌区别。不产生触酶。
丹毒(Erysipelas)
Notice the bright, raised, rubbery lesion at the site of initial entry (white arrow) and the spread of the inflammation to the foot. The reddening is caused by toxins produced by the streptococci as they invade new tissue.
局部感染及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脓疱病
局部感染及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个1周大 早产儿的 烫伤样皮 肤综合征
TSS
(streptococcus)
• 链球菌分类
1. 据溶血现象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二 链球菌属
2. 据抗原结构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B、C、D、E、F等。 丙型链球菌 需氧 兼性厌氧 厌氧性
3. 据对氧的需要分类
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
• 局部感染——疖、痈、毛囊炎、蜂窝组织炎、气 管炎、脓胸 •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素性疾病: • 食物中毒 • 假膜性肠炎 •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毒素性休克综合征 葡萄球菌: • 泌尿系感染
局部感染及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毛囊炎
局部感染及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一 葡萄球菌属
• 病原性球菌 一般引起化脓性感染,亦可引起 败血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 葡萄球菌属包括30多个种,以金黄色葡萄球 菌(S. aureas)为代表。
Staphylococcus (SEM)
Staphylococcus (LM)
培养特性( 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完全溶血和不完全溶血
β溶血
Note small, white opaque colonies, beta hemolysis (complete lysis of the red blood cells around the colonies; see arrows), and sensitivity to the antibiotic bacitracin in the Taxo A® dis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