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关于中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Ab t a t sr c :Ge e ia l d f d f o s a e co s a d p a t h t a e b e r ae r h ma ra i lc n u t n u i g t e l ts n t l mo i e o d r r p n ln s t a v e n c e t d f u n o n ma o s mp i s h ae t c y i h o o n
c ii,r d c n i n n a o l t n n r a e f r r ’i c me f r mo e n t to a a u n e tr f v r a d a lv ae go a r s e u e e v r me t lp l i ,i c e s a me s n o ,of r u r i n lv l e a d b t l o n l it lb s o u o e i e a e l c i t h n e h n h u d ma e a g e t f r t e eo e e ial d f d f o u c e to e o h r mie : n u e ta h l mae c a g ,C ia s o l k r a f t o d v lp g n t l mo i e o d b ta c p n ft e p e s s e s r h tt e eo c y i s f f h e ei al d f d fo sa d t e c n u r ’s l s lc in ae o eg n t l mo i e d n o s me s ef ee t . t c y i o h - o
转基因食品在中 国的发展历程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农业领域带来了诸多变革,然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和规范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当时,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其中,希望能够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最初,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阶段,旨在探索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进入 21 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
一些转基因农作物,如转基因棉花,因其抗虫性等优良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担忧。
一方面,人们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例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等。
另一方面,对于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基因漂移、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规范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制度。
例如,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需要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评估和食用安全评估,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种植许可。
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方面,中国也有明确的规定。
要求在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显著标识,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一举措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做出选择。
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转基因技术的基本知识、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安全监管措施,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在科研领域,中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转基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他们不仅关注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还致力于研究如何降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转基因安全 温铁军 中国发展经验解析

转基因安全也许在几年前,我们还可以心安理得的大肆宣传说,转基因是解决人类目前所遇到的粮食不足、生态污染等棘手问题的福音,但现在,我们已经不得不对这个问题做更加细致的考量。
我们先来看看转基因技术最发达,应用最广泛的美国的情况。
一方面,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
美国在转基因产品的政策方面一直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张将转基因产品和传统农产品同等对待,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在生产、流通中不加以限制,并且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设置贸易壁垒。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高收入阶层却在寻找传统的食品。
他们组成团体,去购买原来品种的、也是现在非常昂贵的食品。
而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因为价格相对低廉,受到低收入群体的青睐。
我们再来看看在我们印象里是高生活品质的代表的欧洲的情况。
几年前,欧洲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事件使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提高了警惕,因而,在对待风险不确定的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公众条件反射性地表示反对。
正因如此,欧洲对转基因食品入境有着严格的限制。
科学家们不断强调,转基因技术在提高经济收益以及改善人类健康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他们认为,经过检测、证明是合格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
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没有多大的区别,味道也相类似,也许还更能好一点。
有些食品的基因中更是添加了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的相关基因,所以还能给人体补充适量的营养。
转基因技术是不是真的像科学家们所说的一样,是上帝的恩赐,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很多学者表达了对转基因技术的忧虑,他们认为,科学家们过去的考虑并不充分,认识也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研究的数据支持。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无法有效评估人类几十年进食转基因食物的风险,现在的科学证据不能证明其有害,并不意味着它在日后不会逐渐显现出坏的方面来。
长期进食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何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转基因食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能会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转基因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动物或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获得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转基因食品可以具备抗病性、耐旱性、抗虫性等特质,以增强产量、改善品质或延长货架寿命。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程早期研究和应用•1973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细菌中转移DNA片段。
•1982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Genentech成功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人类胰岛素。
•1987年:美国批准销售第一批经转基因技术改造的食品。
•1994年:美国上市销售转基因番茄。
国际转基因食品争议•1996年:欧洲联盟开始对转基因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引起国际转基因争议。
•1999年:美国发生转基因玉米引起的食品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转基因食品的争议。
•2003年:中国正式批准销售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和趋势•截至目前,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普及,主要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等。
•转基因食品在解决粮食危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不同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政策差异很大,有些国家禁止销售转基因食品,有些国家则允许销售。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与争议优势1.提高产量:转基因农作物具备抗虫性、耐旱性等特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改善品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口感、外观等品质特点,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3.减少农药使用:转基因作物具备抗虫性,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4.抗病性增强: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引入特定基因,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争议1.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还不确定,存在安全性隐患。
2.生态环境风险: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风险,例如杂草抗性基因的扩散等问题。
3.食品标签:部分人对转基因食品表示担忧,认为应该有明确的标签标识,以便消费者的知情权。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中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差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中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差异[摘要]转基因技术自上个世纪开始应用以来,给各界学者专家带来了很大的争议,其安全性问题更是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转基因食品的政策及监管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性;中外管理1 转基因食品是什么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说“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
转基因食品是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某一物种的一段目的基因利用人工方法转移到需要进行改造的另一物种上,从而可以获得像是更抗病、产量更高的新性状。
2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转基因技术自从在美国的实验室诞生到现在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历经了几十年之久,期间饱受各生物专家和伦理问题专家的争议,甚至在人民当中也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对于转基因的声音五花八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已经对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应用,转基因食品在人们生活中可谓是琳琅满目[1]。
美国作为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最广泛的国家,其大面积种植的作物有棉花、大豆、玉米等几十个物种[2]。
然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被人所知。
大部分人,特别是未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学习过转基因专业知识的人,因为陌生、因为不了解,所以对转基因食品有着担忧和恐惧。
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宁可花更高昂的价格去选购传统的有机食品,也不愿意去买在价格上更优惠,品相更好的转基因食品。
3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3.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些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根茎部渗入土壤[3,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与此同时,在这些转基因作物被收割以后,还会有基因残留,也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4]。
其次,与自然环境中原本就存在的物种相比,转基因的物种在性状和生存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更加适应环境不良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的特点[5]。
然而大自然在数亿年以来,有着逐渐形成的精细的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平衡很容易因为人类活动的干预而被打破,从而使一个生物链甚至相关的多个生物链收到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现状

In 2016, about 20.95 million tons of soybean meal and 13 million tons of soybean meal were imported into the EU,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soybean and soybean product import market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public attitudes, the survey found that when the price of gm foo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n-gm food, it was about 23. 9 %, most americans would choose to buy.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Ke r s r n g n e s y e n; e a u t n o e e ft ; d t cin y wod :t s e i o b a a v l ai ft aey o h eet o
转基 因大 豆的食 用安 全性仍 然饱 受争议 。随着 转基 因 大豆 及其产 品 大规模 进入食 品市 场 ,其 对人体 健康 的 转 基 因技 术是 指将 外源基 因通 过生物 、物 理或 化 影 响越来越 引起 人们 的关注 ,因此 ,对 其安全 性 的评 学手段 导人其 他生 物基 因组 ,以获 得外 源基 因稳定 遗 估必 须小心 谨慎 。 目前人们对 转基 因大 豆食用 安全性 传和表达 的遗传改 良体的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 的担 忧主要 体现 在 以下几方 面 。
中图 分 类 号 :T 2 1 S 0 文 献 标 志码 :A d i 03 6 /sn17 — 6 6X.000 .2 o:1. 9js.6 1 9 () 1.8 0 9 i 4 2 0
E au t n Sau fF o aey o r n g n c S y e n v lai tt so o d S ft f a s e i o b a o T
转基 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王 国磊 , 刘晓 宇
( 中农 业 大 学 食 品科 技 学 院 ,湖北 武 汉 展,应用于食 品工业中产生 了转基因食品,但是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一直受到 人们的质疑。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食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 ,并总结了这些问题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安全性评价 ;检测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为视角

t.ega l Sys t em A nt i So c i et y ■—霞盈墨.竺竺型!!f叁墨!查垒垒我国食品安全监管I闭题研究——以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为视角张广建闫少华摘要在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从未停息过,并且形成欧盟及美国两大阵营。
国际消费者联合会曾公开表示,目前由于没有任何政府或组织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也没有哪个国家进行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然而,2009年底农业部“悄然”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中国由此成为第一个可以商_.1k4e。
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无论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如何,转基因水稻的商业种植,都是一件与公民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民生大事,既然存在如此大的争议,公众就必须及时享有知情权与选择权。
本文指出眼下转基因水稻商业种植安全证书的批准过程,显然并未经过任何形式的信息公开与民意讨论,这无疑暴露出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批准过程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68-02一、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一)现有的法律法规从1993年至今我国已经颁布了十多部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规章,旨在对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转基因生物制品进行法律规制,但一直没有一部提纲挈领的综合性法律。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主要适用《食品安全法》第l O l条的规定:“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法规方面有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部门规章包括: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程序》、《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程序》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摘要】转基因技术成熟,使转基因在全球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本文写了转基因在中国的应用及政府的态度和潜在危害及转利弊,以及对转基因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发展现状 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 生物技术成为20世纪末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发酵、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期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将在本世纪得到更规范、更深层的发展,它的进步将推动整个食品业的发展,并对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1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品质改良等 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大豆、水稻、玉米等。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说,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81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六位为美国(7310万公顷)、巴西(4220万公顷)、阿根廷(2430万公顷)、印度和加拿大(各1160万公顷)和中国(390万公顷) 。 近十几年来,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 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但是, 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加拿大、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墨西哥、西班牙和南非等。
1.2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同样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的基因改良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己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在水稻、棉花等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棉花、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转基因技术集中代表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状况。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即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建立农业转基因食物评价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目前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转基因作物存在是必要的我们要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但是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针对转基因,世界上对转基因食物分为两大阵营:欧盟日本韩国强烈反对,美国提倡。比如,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至今都禁止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规定,转基因物质含量0.9%以上就需清晰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日本与韩国禁止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粮食,禁止进口转基因粮食。
2.1 转基因食品的有利方面 2.1.1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育种方式。 2.1.2 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 可以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瓜果和蔬菜。 2.1.3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2.1.4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2.2 转基因食品的不利方面 2.2.1 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2.2 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 造成基因污染。 2.2.3 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 2.2.4 据报道, 科学家研究发现, 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有大量的研发资源集中投入在转基因水稻上,。据说某些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在是否商业化上还在举棋不定。我国水稻杂技技术泰斗袁隆平教授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这对政府持审慎态度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统一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食品规定委员会也已决定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 中国先由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随后农业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并同时成立了农业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以负责全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审批。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并赋予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标示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职能。2015年8月,农业部在官网发布《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06(农业水利类38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称,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开展了大量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认为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4 转基因食品发展展望 基因技术是一项投入和产出都十分巨大的高新技术,有着巨大的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基因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世界各国都把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研究确定为 21 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生产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食品已经越来越明朗化和可操作化。全球的人口正在增长,到 2050 年将达到 100 亿。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粮食产量达到高峰后,由于多次种植使土地的肥力消耗和保护农作物的化学物失效等原因使粮食产量在下降。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寻找增加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就变得极其重要。 21世纪是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转基因食品的兴起是生物技术革命的必然,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美好的前景。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多争议,但这不影响转基因食品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计,转基因食品在不久的将来很快会成为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转基因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餐桌上的革命, 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而且将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第二代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会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食品使人类免除了农药污染而造成的身体损害。因此,转基因食品以其高的产量和功能性、营养性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文华,王瑞明,刘标. Bt棉田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2]薛进,苏建伟,黎家文,陈秋芳. 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郑宇,胡奇勇,李本金,张小俊,李玥仁. 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 陈文滨,刘丰静,林胜,尤民生. 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稻对华丽肖蛸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华东昆虫学报. 2007 [5]David Tepfer,Rolando Garcia-Gonzales,Hounayda Mansouri,Martina Seruga,Brigitte Message,Francesca Leach,Mirna Curkovic Perica. Homology-dependent DNA Transfer from Plants to a Soil Bacterium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in Evolution an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J]. Transgenic Research . 2003 [6] James, Clive. 2009 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第一个十四年 1996~2009[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30 [7] 张铖浛.我国转基因农业技术发展及启示[ N] . 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3 [8] 李波,张宗学,梁克旭.基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 张虹,袁红梅.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与管理[J]. 高师理科学刊,2008 [10] 胡金忠,艾宏伟. 浅谈我国转基因水稻栽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1] Joaquima Messeguer. Gene flow assessment in transgenic plants[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