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分类

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成多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它们源自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胚胎干细胞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
1.胚胎干细胞(ES细胞):
•来源:ES细胞最初来自早期发育的胚胎。
它们通常从胚胎的内细胞团中获得。
•多能性:ES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它们可以分化成体内所有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各种细胞类型。
•应用:由于其多能性,ES细胞被广泛用于研究和医学应用,包括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
2.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
•来源:iPS细胞是通过重新编程(诱导)已分化的体细胞,使其重新获得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
•多能性:类似于ES细胞,iPS细胞也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
•应用:iPS细胞的制备避免了使用胚胎,因此在伦理上更为可接受。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个体化医学等领域。
这两种类型的干细胞都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伴随着伦理和科研挑战。
胚胎干细胞的使用涉及胚胎的捐赠和使用,可能引发伦理争议。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技术在伦理上更可接受,但在研究和应用中仍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发育能力低于胚胎干细胞

们对 虎鲸线粒体脱 氧核糖核酸测序 后发现 了至少 3个新 的
虎 鲸 物 种 ,这 也 表 明全 球 海 洋 中 存 在 不 止 一 种 虎 鲸 。
在新研 究 中,研 究 人员通 过 “ 度平行 测序技 术 ”对 高
( 技 日报 ) 科
19只虎鲸 线粒 体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 了测序 。这批虎鲸来 3
的夏天帮助人们降温 : 含有导 电棉线 的枕头可监测人们 的脑
电 图 ;带 有 导 电棉 线 的 利 用 太 阳 能供 电的 衣 服 也 可 为 io Pd 或 者 M 4播 放 器 充 电 。( 技 日报 ) P 科
研究 小组将传 入 的信号按 频谱分 组 ,对 其进行 并联处
理 ,并 最 终使 其 形 成 一 个 整 体 。高 频 脉 冲 可 在 给 定 的 时 间 内 “ 裹 ”更 多 的信 息 。 果 想 捕 捉 到 复 杂 的波 形 并 将 其 快 速 包 如 解 码 为 数 字 电子 信 号 ,设 备 就 需 要 “ 绑 ”更 多 的数 据 ,并 捆
虎 鲸 可 能 属 于 新 物 种 ,此 外 ,北太 平 洋 地 区 也 存 在 新 的 虎 鲸
线 ,它能够收发某个特定波段 的电磁 波。
这 种 天 线 是广 岛 大 学 博 士 生 小 迫 照 和 与 教 授 鱼 屋 丰 等 共 同开 发 的 。天 线 宽 7 5至 1 5纳 米 、长 5 0纳 米 ,相 当于 2 0 把 普 通 电视 天 线 缩 小 到 百万 分 之 一 。 成 天 线 的 5根 “ 权 ” 构 枝 是 用 金 制 作 的 , 固定 在 透 明 的氧 化 硅 板 中 。 这 种 纳 米 级 天 线 与 普 通 天 线 工作 原 理 相 同 。 目前 制 成 的 这 种 天 线 能 够 收 发 波 长 4 0至 8 0 米 的 电磁 波 。 果 改 变 0 0纳 如
多国科学家同时发现阻断“p53”基因路径可使皮肤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成功率提高百倍

低使这项工作受到 了制约 。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 显示 , 若阻
断一个名为“ 5 ” p3 的基 因路径, 就可以将皮肤细胞转化为
i P S细胞 的成 功率 提高到 1%左 右 , 0 约为 目前所 使用 的转化
方法 能达 到的转化 率 的百倍 。 目前通 常采用 向皮 肤 细胞 内 转入诱导 基因的转化技术来 获得 iS细胞 。 P 专家提醒 , p3 基 因有 抑制 细胞 癌变 、 止肿 瘤 生 长 “5 ” 阻 的作 用 , 因此在采用阻 断“ 5 ” 因路径来 提高 iS细胞 转 p3 基 P 化率 的同时 , 必须注意潜在 的风 险。
酶是一类 能有 效 “ 开 或关 闭 ” 他 蛋 白质 的激 酶。IK 打 其 KE
蛋白激酶似乎能通过控制一些蛋白质而控制调节老鼠新陈 代谢的基因。正常老鼠进食高脂肪饮食时 IK K E蛋白激酶
水平上升 , 陈代谢 速度变慢 , 新 动物就会长胖。这种情 况下 ,
IK K E蛋 白激酶充当了新 陈代谢 的“ 刹车 ” 。而删除 了 I K KE
研究人员说 ! K K E基 因能生产 I K K E蛋 白激酶 。蛋 白激
日 英国< 然> 自 杂志网站发表了来 自不同 国家的 5 科研 小 个
组的研究报告 , 布了科学 家的这一最新 发现。 公 将普通皮肤细胞 转化为 诱导 多 能干 细胞 (P iS细胞 ) 进 行治疗性克隆研究是近年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 , 但转 化率
和先生求子心切 , 接受 了人 工受 孕 , 想到 怀上 了 l 胎。 没 2胞
能力。培育过程涉及 4种转录因子 的表达 , 而在皮肤成 纤维
细胞中 , 4种转录 因子基本 不表 达或表达水平很 低。研究 这 人员发现 , 脂肪干细胞内有两种转录 因子的表达水平 高于皮
ips细胞的研究大事记

ips细胞研究大事记来源:新华网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过去只能从胚胎中获得。
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独立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
这一发现分别被《自然》和《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近两年来有关进展不断。
2008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然后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
2009年2月,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宣布,成功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制成的iPS细胞培育出血小板,而且从技术上说用iPS细胞培育人类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是可能的;紧接着,日本庆应大学科学家又宣布,成功用实验鼠的iPS细胞培育出鼠角膜上皮细胞。
2009年3月伊始,iPS细胞研究便相继迎来两项重大突破。
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不借助病毒、安全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方法;美国科学家则在《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可以将iPS细胞中因转化需要而植入的有害基因移除,且保证由此获得的神经元细胞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
2009年7月,iPS细胞研究在临床应用道路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周琪和高绍荣等人利用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首次证明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该成果让人们看到了iPS细胞具有实用性。
人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一系列危险和潜在危险被一一规避后,尚处在实验室阶段的iPS细胞研究,将能很快应用于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
各国争相领跑iPS细胞研究来源:新华网由于触及伦理道德等问题,曾被普遍看好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007年,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诞生令科学家们将注意力投向这一争议性小的干细胞研究领域,一些国家的政府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或加大投入,或制订鼓励政策,推动这一新兴的干细胞研究。
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原理

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原理
以下是一般的诱导过程原理:
1. 多功能干细胞的选择和培养:通常使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作为起始细胞。
这些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和扩增。
2. 诱导心肌细胞分化:通过特定的诱导方法,如化学物质、细胞因子或基因调控等,来促使多功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
3. 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诱导过程中,心肌细胞相关的基因会被激活并表达,这些基因包括心肌收缩蛋白基因(如alpha-actinin、myosin 等)以及其他心肌特异性基因。
4. 细胞信号通路调控:诱导心肌细胞分化涉及多个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如Wnt/β-catenin 通路、BMP 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心肌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起到关键作用。
5. 心肌细胞的成熟和功能: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会逐渐表现出心肌细胞的特征,如自发性收缩、钙离子调控和电生理特性等。
ipscell名词解释

ipscell名词解释
干细胞(ipscell)是一种具有潜在多能性的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来源于胚胎(胚胎干细胞)或成体组织(成体干细胞)。
其中,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它们是从成体细胞中重新编程而来的多能性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脏细胞等。
iPSC 的发现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为它们可以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组织再生提供新的途径。
这些细胞对于研究和治疗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ips细胞能否取代干细胞

13
Company name
14
Company name
仅从法律角度来看,iPS的问题就十分扰人,也 十分复杂。比如说,如果iPS细胞被用于制造人 类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那么它可用作解 决生殖问题。但是,如果来自iPS的生殖细胞成 功用于不孕不育的问题,产下的后代该怎么去理 清法律上的关系这将是一个大问题。
12
Company name
Conclusion
10
Company name
伦理问题
iPS仅仅解决了ES采集时的伦理问题,而 多能性干细胞的伦理问题远不止这些;
干细胞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是指使用胚胎干细胞 会破坏胚胎,而胚胎被认为已经成为生命体。 无论是从法律 、社会还是伦 理道德方面来 看,iPS同样面 临非议。
11
Company name
伦理问题
IPS细胞能 不能取代干细胞
Company name
LOGO 汇报: 组员:
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
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 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 型。随后世界各地不同科学家陆续发现其它方法同样也 可以制造这种细胞。
干细胞: 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
7
Company name
安全性问题
1.癌变:现在诱导产生iPS细胞的方法是通过借助逆转录病 毒为载体,将几种癌基因转入分化细胞诱导其成为iPS细 胞,而这种方法就有可能会因为外源基因插入细胞基因 组,干扰了内源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发癌症。有人指出 “iPS是人造肿瘤“! 2. 违背自然规律:iPS将已进入 死亡程序的成体细胞永生化, 违背了生物发育的自然进程, 是一种畸变的“非自然”细胞 ,它的安全性问题往往不是在 有限时期内能够判断的,譬如 iPS将“发育时钟拨回”并不一 定是“返老还童”,Dolly羊研 究告诉我们iPS或许是从“小大 人”直奔“老年”; Company name
日本科学家发现只有皮肤内特定细胞才可以发育为诱导多功能细胞(iPS细胞)

会非常类 似于人乳 , 中含 有抗 菌抗 病毒成 分 , 够大 大提 其 能
高婴儿 的免疫力 。
罗西塔 IA是阿根廷圣 马 丁 国立 大学 和农 牧业 技术 部 S
胞 中的干细胞基 因重新启动的 。他们确信 , 响基 因表达 的 影
D A发生 了化学 化变。 N
门共 同培 育的产品 。科学 家 的技 术优 势是 实现 了 一次植 入 就能转入两 个基 因。这两 个外 源基 因分别 是人 乳铁 蛋 白基
溶菌酶 是一 种在牛奶 中并不 存在 但在 人乳 中含 量很 高
的酶 , 而乳铁 蛋 白在所有 哺乳 动物 中都存 在 , 其作 用是 吸铁 元素并把其添加到 血液中去。不过 , 种动物的乳铁 蛋 白都 每 不一样。而牛乳铁蛋 白不 易为 人体 吸收 。乳 铁 蛋 白还 有促 进牙齿生长 、 肠细胞成熟 以及抗菌 、 抗病毒等作用 。 阿根廷科学家成 功地将这 两个 人类 基 因转 移到牛 基 因 组 的一个 位置 , 而使这两种蛋 白都能 在牛哺乳期 的乳 腺 中 从 表达 。克 隆牛罗西塔 IA是优质牛 ; 1 年 4月 6日剖腹产 S 2 1 0
阿根廷转 基因奶牛能产人乳铁蛋 白和 人溶菌酶
脏 受损后仅 2天 , 研究人员就找 到了表达 wl 因( 达 wl t基 表 t
的胚胎干细胞 可 以发育 为心肌 细胞 ) 的心脏细胞 , 这种 细胞
据 21 年 6 1 01 月 5日《 参考 消息 》 引阿根 廷 《 角报》 援 号 21 年 6 1 01 月 2日报道 , 阿根廷科 学家培 育的世界 上第 1 头
细胞 , 即可 以形成血管和肌 肉等各种心脏组织 的细胞 在心脏
关系列将来这 种疫情是否会再次发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伸弥:为何不反其道而行 往返旅程——成熟细胞返回干细胞状态 • 在约翰· 格登发现细胞的分化能够可逆的之后40多年后的 2006年,山中伸弥发现,小鼠完整的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 编程,变成未成熟的干细胞。令人惊奇的是,只要引入几 个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新编程变为多能性的干细胞。 而这一研究同样源自于对传统的背道而驰。 • 当时,胚胎肝细胞正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很多研 究人员试图控制这些细胞,让它们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 以替代病变或受损组织,从而改进现有医疗手段。但对于 这样研究,当时的山中伸弥的实验室并不具备竞争力。于 是,他提出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让胚胎干细胞 变成什么,而是让别的东西变成胚胎干细胞。
•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 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但在重复实验的 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哺乳动物的克 隆,也使约翰· 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 先驱。 • 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 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状态,但是他的 实验是将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抽出,然后引入另外 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有没有可能让一个完整的细 胞回退到多能干细胞呢?
青蛙的逆发育
• 但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他假设:这些细胞 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 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 细胞所需的信息。 • 在1962年,在一项经典实验 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 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 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 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 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细胞的基 因组可通过核移植将其重新 转化为具有多功能的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京都 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 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 伸弥、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细胞编程核重新研究 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奖项得主:约翰· 格登
• 约翰· 伯特兰· 格登爵士(Sir John Bertrand Gurdon)1933年10 月2日出生于英国,中学毕业于伊顿 公学。在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开始大学 生涯,从最初的经典学到最后换专业 至动物学。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课程 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 工作。 1971-1983年:剑桥大学MRC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983年至今:剑桥大学动物学 系 1971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95年被授予爵士 200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项贡献的意义
•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 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 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 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 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新闻公报称,两位科学 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 解。教科书因之改写,新的研究领域被建立起来。 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科学家们创造了诊 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 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 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 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 用于临床医学。
有关ips细胞成功的实验
• 出生于1933年的约翰· 格登任职于英国剑桥格登研 究所。他于1962年通过实验把蝌蚪的分化细胞的 细胞核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并培育出成体青 蛙。这一实验首次证实分化了的细胞基因组是可 以逆转变化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目前就职于京都大 学。2006年山中伸弥等科学家把4个关键基因通 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 变成多功能干细胞。这意味着未成熟的细胞能够 发展成所有类型的细胞。
• 在采访中,潘光锦也表示,iPS细胞的获得毕竟是 一个人工过程,其基因组有无发生改变;通过这 一技术分化出的各种细胞与人体本身的细胞是否 具有同样功能;移植后的细胞在人体长期存在是 否安全;如何进一步提高iPS细胞的分化效率,并 控制其质量……“这些都是困扰iPS细胞技术的瓶 颈,目前国际上也都处于探索阶段,但前景很 好”。
• • • • • •
奖项得主:山中伸弥
• • • •
医
1987年 3月: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 1987年7月:国立大阪病院临床研修
•
• • • •
1993年 3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研究 科博士毕业 1993年4月:格拉斯通研究所博士研 究员 1996年 1月: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 究员 1996年10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助 手(药理学教室) 1999年12月: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 院大学遗传因子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2003年 9月:升任奈良先端科学技术 大学院大学遗传因子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2004年10月: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 究所教授(再生诱导研究分野) 2008年 1 月: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 细胞研究院裴端卿 研究员发现了维生素C能够极大促进体细胞 “变身”为iPS细胞,从而扫除体细胞“变身” 为iPS细胞的分子障碍,也发现了体细胞变身 过中间充质表皮细胞转换的重要作用。这些研 究相继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干细胞顶级杂志《细 胞-干细胞》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此外,其他一些关于iPS细胞机制的研究国 内也多有贡献,我们在这个研究热潮中并不落 后,且占据了一席之地。”潘光锦评价道。
约翰· 格登:勇敢向教条说不
生命——一次不断特化的旅程
•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而来,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 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成熟 的细胞。这些细胞每一个都 可以发育成成熟有机体中所 有细胞类型的细胞。这种未 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 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 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 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 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 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 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 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 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 不可逆的。成熟之后的细胞 是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 能性的状态。
•
iPS细胞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这一领 域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潘光锦坦言: “iPS细胞技术是再生医学的核心技术,或 许还有诸多不成功的因素存在,但目前看 来,iPS细胞研究具有一切可成功的现象和 特征,前景不可限量,以此为依托,我们 大有可为,但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 力。”
外界评价
• 英国科学家约翰· 格登在青蛙的卵与体细胞之间转换DNA,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蛙;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基 于约翰· 格登的理念,将普通皮肤重新变回多能干细胞 ……79岁的约翰· 戈登、50岁的山中伸弥,两位学者因在 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重大贡献在于从理论上颠覆了人们 对自然发育分化的传统观念,即认为干细胞分化为体细胞 是不可逆的过程,从而为获取多能干细胞增添了一个新的 途径。而以此为核心技术的再生医学研究也将得以快速的 发展,人类逆转生命的时钟,实现生命的再造不再是遥不 可及的梦想。
• 据介绍,2011年,我国在iPS细胞研究领域 发表的论文数量仅逊于美国和日本,居于 世界第三位;但在干细胞领域发表论文的 总数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专家认为,论文的数量虽然反映我国在这一 领域紧跟世界,但是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上仍需 努力。潘光锦尤其强调,除了在基础研究领域, 我国的iPS细胞研究要走在世界前列,还需要在临 床治疗上多下功夫,把眼光从技术突破延伸到临 床应用领域。而且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与国外处 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国人群病种多样,为研究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加之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国家对新医疗技术也非常支持。”潘光锦表示, 目前他们也在开展有关的工作,希望今后几年能 针对退行性病变如老年痴呆和脊髓损伤等患者进 行iPS细胞治疗。
• 另外,iPS细胞是否真能代替胚胎干细胞也值得进 一步研究明确。研究发现,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在一些我们未曾关注的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例如, iPS细胞表现出更糟糕的基因组稳定性,这使其在 再生医学方面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受到比胚胎干细 胞更严重的挑战。韩忠朝提醒,iPS细胞的机制还 未被完全阐明。比如,为什么引进一些外源的基 因,或是小分子物质,就能够诱导终末分化的细 胞成为原始的多潜能细胞?iPS细胞的原始性和肿 瘤细胞的低分化性是否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此外, 许多人认为iPS细胞用于本人不会产生免疫排异, 但不少研究结果却发现并非如此。
•
“2005年左右,我国也从国家战略上 对iPS细胞的研究给予了重视和支持,并有 许多重量级的成果受到世界瞩目。”潘光 锦谈到,200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周琪研究员在《自然》上报告首次利用iPS 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 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 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山中伸弥和 他的iPS细 胞
• 山中伸弥与合作者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向成熟细胞 中引入了这些基因,这些成熟细胞来自于结缔组 织和纤维原细胞,并在显微镜下检验实验的结果。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同时引入 四个基因,他们成功地将成纤维细胞组织中的成熟 细胞转化成了不成熟的干细胞。由此得到的诱导 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发育成多种成熟细胞, 例如纤维原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肠细胞等,这种细 胞与其他多功能干细胞的特点一样,都能发育成 各种其他器官的细胞,因此具有重大的医学研究 价值。完整、成熟的细胞可被重编程成多能干细 胞这一发现在2006年一经发表,立即被认为是一 个重大的突破.
实际发展
• 其实早在1998年,詹姆斯· 汤姆森博士领导的小组 就在《science》上发表建立了世界首个人胚胎干 细胞系的研究成果,由此产生了再生医学的概念, 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干细胞研究的热潮。曾经师从 汤姆森博士的潘光锦谈到,而基于约翰· 格登的开 创性工作之后,山中伸弥又掀起了新一轮iPS细胞 的研究热潮。6年来,全世界科研人员你追我赶, 关于iPS细胞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众多世界顶级 学术期刊。
应用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