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1页
颅内支架概览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2页
颅内支架分类
3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3页
颅内辅助支架作用
问题:宽瘤颈使得动脉瘤内弹簧圈轻易移位或部分脱出到载瘤动脉里,这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处理方案:颅内辅助支架主要用于辅助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栓塞,预防弹簧圈移位或部分脱出。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14页
15
支架短缩?
支架释放/撑开前后轴向上长度差异全部支架都有一定程度短缩取决于支架材质和设计对支架准确释放有主要意义,但.假如支架能够完全回收重新放置,<20%短缩率是能够接收(如Solitaire AB)假如支架不能回收和重新放置,就需要有更低短缩率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3.0–4.0 mm
4 mm
20 mm
31 mm
0.021 in.
3
1
SAB-6-20
5.0–6.0 mm
6 mm
20 mm
31 mm
0.027 in.
4
1
SAB-6-30
5.0–6.0 mm
6 mm
30 mm
42 mm
0.027 in.
4
1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25页
26
支架短缩
Device
This is picture of NDS-1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第45页
46
配件
连接线: -1副消毒针(20 G or 22 G)
CR00049 Rev.B
Not available for sale in the United State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临床观察

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 术 后 即 刻脑 血 管 造影 评估 栓 塞 效 果 , 术后 6 个月脑血管造影评估疗效 。结果
栓 塞 治 疗 术 后 即刻 造 影 显 示 3 8例 动 脉 瘤 达 完 全 栓 塞 , 1 3例栓 塞 程 度 达 9 5 , 7例 为 9 O , 3 例为 8 O , 2例 < 8 O ; 术中
・
48 8 ・
中华 实 用 诊 断 与 治 疗 杂 志
2 0 1 5年 5月 第 2 9卷 第 5期
J C h i n P r a c t D i a g n Th e r ,Ma y .2 0 1 5 ,Vo 1 .2 9 ,No .5
・
论 著 ・
支 架 辅 助 弹 簧 圈栓 塞 治 疗 颅 内复 杂 动 脉 瘤 临床 观 察
r e s u l t s ,a n d r e — e x a mi n e d b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6 m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Amo n g 6 3 p a t i e n t s ,t o t a l e mb o l i z a t i o n o f
王承 恩 , 孙成建, 张 伟 , 杨莉 莉 , 李学 达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1 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郭颖莉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350摘要:目的 观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治疗3个月后,评价栓塞效果。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
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分别为92.86%(39/42)、76.19%(32/42),观察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两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8%(1/42)、19.05%(8/4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3%(9/42)、23.81%(10/42)。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密网支架辅助能够提高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治疗效果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1.017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1-0072-03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是由于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本文综述了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文章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和并发症中的应用情况。
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还总结了相关护理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方法。
结论部分分析了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认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有望通过改进技术和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方案。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应用、护理、工作原理、优势、局限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畸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由于其易破裂和出血的危险性,极易导致中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及其并发症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
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的工作原理、应用情况和护理措施,有助于为临床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旨在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疗效,包括瘤体完全闭塞率、再出血率、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2.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3.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护理措施,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4.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观察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5年8月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组患者接受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以及传统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总术后自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效率相较于传统栓塞疗法显著升高,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提升,复发率显著降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Solitaire AB支架;弹簧圈;颅内宽颈动脉瘤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颅内血管壁病态生长导致颈动脉永久性、局部扩张性疾病,病情凶险,致残率极高[1]。
开颅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主要临床方案,由于传统开颅手术疗法对患者创伤性较大,且手术效果不佳,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血管内介入疗法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颅内款静脉瘤的主要临床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案。
Solitaire AB支架具有可回收,释放完全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3]。
本文对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治疗疗效展开探讨,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9年12月~2015年8月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28例。
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介于55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2.6岁;Hunt-Hess1~4级分别为6例、8例、8例、6例。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
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
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标签:Solitaire AB支架;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ques and efficacy of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0 to Sep 2013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Result:13 cases obtain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13 stents were deployed accurately,12 stents were deployed by one time,and 1 was deployed after adjustment.Immediate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complete occlusion in 10 cases,neck remnant in 2 cases,and incomplete occlusion in 1 case.According to modifiled Rankin Scale on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12 belonged in grade 0,1 in grade l. All cases followed up from 1 month to 3 years,there were no deaths,no further bleeding or other symptoms of embolism. Conclusion: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with definite short-term effectiveness.【Key words】Solitaire AB stent;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Embolization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宽≥4 mm,体颈比(瘤体最长径/瘤颈宽)≤2或无瘤颈)相对比较困难,原因是使用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容易部分或全部突入载瘤动脉造成其狭窄或完全闭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多发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讨颅 内多发宽颈动脉瘤的手术方 法 、 支架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支架辅 助弹簧 圈栓 塞 1 7例 多
发 宽颈 动 脉 瘤 患 者 , 共3 4个 动 脉 瘤 , 与 同期 采 用 开 颅 夹 闭术 1 8例 多 发 动 脉 瘤 患者 , 共夹 闭 3 6个 动 脉瘤 , 平 均住 院 日、 瘤 颈 残
余率及术 中、 术后 并发症对 比。结果 全部动 脉瘤均致密或近致密栓塞 , 与采用夹 闭术患者瘤 颈残 余率无 明显差别 。术 中及
术后并发症少 于开颅夹 闭患者 , 平均住院 日低 于开颅夹 闭患 者。结论 支架辅助 弹簧 圈栓 塞动 脉瘤是治疗 颅 内多发宽颈 动 脉瘤 的一种安全有效 的方 法 , 较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 可减轻手术创伤 , 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 , 缩短住 院时间。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s u r g e r y o f t h e m u l t i p l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w i d e — n e c k e d a n e u y r s m s , s t e n t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p e r i o p e r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翟志朋【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24(24)6【摘要】目的研究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栓塞治疗中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比较两组栓塞效果、自理能力、预后、瘤体垂直高度与瘤颈宽度比值(AR)、最大瘤体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脑血管反应性(CVR)、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Raymond分级低于对照组,术后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AR及SR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血流流速(Vm)及屏气指数(BHI)高于对照组,术后S-100β蛋白(S100β)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破裂宽颈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AR、SR及S100β、SICAM-1水平,改善CVR及预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总页数】4页(P89-92)【作者】翟志朋【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1【相关文献】1.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对比2.单纯弹簧圈栓塞与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比较3.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5.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临床纳入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照组进行手术夹闭。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情况、改良mRS评分等。
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期颅内CTA(CT血管成像)/DSA(全脑血管造影)复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变化。
结果:①术后1年进行mRS 评分,研究组0~2分31例,3~6分4例;对照组0~2分30例,3~6分5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研究组Hunt-Hess I~II级12例,Hunt-Hess III~V 级23例;对照组Hunt-Hess I~II级11例,Hunt-Hess III~V级24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治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率为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标签: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夹闭;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复发【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litaire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clipping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 Methods:The clinical in 70 patients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scheme 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earch group of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the control group for clipping opera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general,the modified mRS score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for a period of 1 years of follow-up for all patients,regular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CT review,patients with wide 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mRS score of 1 years,group 0~2 in 31 cases,3~6 in 4 cases;control group 0~2 in 30 cases,3~6 in 5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the study group,the cure rate was 97.14%,control group,the cure rate was 77.14%,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which has bee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will be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operation;Clipping;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Curative effect;Recurrence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造成脑血管意外致残或死亡的一个严重疾病,据统计,每年死于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仅次于脑血栓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重大问题[1] 。
临床上若不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处理,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如高血压),动脉瘤可能发生破裂,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上世纪30年代,Dandy等开创了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并在临床广泛开展[2] 。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介入手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选手术方案较多。
笔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入院的手术病例。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CT、CTA、DSA检查,均证实为颅内宽颈动脉瘤。
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随机分配。
研究组收入神经介入科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照组收入脑外科进行手术夹闭,每组35例。
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0.6±9.2)岁,有13例患者合并有颅内血肿(血肿量>30ml)。
术前Hunt-Hess分级:I~II级12例,III~V级2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0.9±8.9)岁,有12例患者合并有颅内血肿(血肿量>30ml)。
术前Hunt-Hess分级:I~II级11例,III~V 级2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颅内血肿情况以及术前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手术夹闭:小脑前下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胼缘动脉瘤采用前纵裂入路,其余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
首先,充分暴露患者的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小心分离瘤颈,暴露动脉瘤。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方向、瘤颈以及载瘤动脉角度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并夹闭瘤颈,阻断时间不超过20min;②支架辅助栓塞:麻醉方式为全身静脉麻醉,手术时采用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将导引导管置入载瘤动脉内,栓塞微导管选入动脉瘤腔内,支架输送微导管跨瘤颈释放solitaire支架,支架释放后经栓塞微导管进行弹簧圈致密填塞动脉瘤。
1.3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10040)口服以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给予德巴金(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10595)口服预防癫痫。
另外,术后患者适当升高血压进行进行扩容,并给予甘露醇减轻脑肿胀等。
术后根据术前CT检查以及腰椎穿刺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腰穿或腰大池置管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治脑缺血的发生。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脑积水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情况、改良mRS评分等。
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期颅内CT、CTA、DSA复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变化。
1.5 临床状态评估标准:采用Hunt-Hess分级进行临床状态的评估:I级:仅有轻微头疼;II级:出现中重度头疼,并出现神经症状;III级: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IV级:昏迷,出现中重度偏瘫;V级:深度昏迷,并出现去脑强直。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术后Hunt-Hess分级以及动脉瘤位置情况比较:对照组中,31例预后良好(图1),4例预后不良。
1年随访期间内预后不良的患者中,2例死亡,见表1。
研究组中,32例预后良好(图2),3例预后不良。
1年随访期间内预后不良的患者中,2例死亡;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查CT、CTA、DSA结果比较:研究组治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率为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1年mRS 评分比较:研究组0~2分31例,3~6分4例;对照组0~2分30例,3~6分5例,差异无显著性(x2=0.13,P>0.05)。
3 讨论开颅手术夹闭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由于能够直接观察到动脉瘤的情况,因此与血管内治疗相比,其动脉瘤颈夹闭率较高[3-4] 。
有研究显示,开颅手术夹闭的完全夹闭率可达96%,充分说明其优势[5] 。
另外,随着临床显微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以及荧光造影的广泛应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完全夹闭率进一步上升[6-7] 。
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宽颈动脉瘤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8-10] :①若患者已经并发脑水肿或脑出血,造成手术中动脉瘤显露较为困难。
在进行操作时容易对正常的脑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②手术过程中可因动脉瘤破裂口处的血栓脱落致再出血;③缺乏术中血流评估设备。
随着介入学科以及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得到临床的认可。
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有效的优势已经逐渐替代传统开颅夹闭术,成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手术方法[11]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利用支架的支撑作用进行载瘤动脉重构(Reconstruction),支架的植入使得弹簧圈固定在颅内宽颈动脉瘤内而不突入载瘤动脉或发生移位,动脉瘤的瘤颈覆盖率以及致密栓塞率均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12] 。
另外,血流经过宽颈动脉瘤时会出现滑流(Slipstream),从瘤颈远端进入,直接冲击动脉瘤的远外侧壁。
而支架植入后,该滑流失去黏附力而对动脉瘤远侧壁的冲击显著减轻。
支架植入后可以显著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并促进血栓的形成,预防弹簧圈受到挤压后变形以及动脉瘤的复发。
此外,还能够促进瘤颈部位的内膜覆盖,以达到动脉瘤解剖学的治愈[13] 。
本研究就观察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