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支架联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型眼动脉宽颈动脉瘤临床分析

支架联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型眼动脉宽颈动脉瘤临床分析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致密栓塞率仅为3040大型眼动脉宽颈动脉瘤致密栓塞率更低为提高大型眼动脉动脉瘤致密栓塞率我们首先将支架植入载瘤动脉将支架完全释放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进入到动脉瘤囊内经微导管进行hes栓塞栓塞过程中hes到达瘤颈时会被支架阻挡而避免突入载瘤动脉从而达到既不影响载瘤动脉的通畅又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的目的
i r v hel r eo h h l ca t r n u y m m b l a i n r t fd n i c to nd r t n i n o h a e ta t r o p o i e a n w a s mp o e t a g p t a mi r e y a e r s e o i t a e o e sf a i n a e e to ft e p r n re y t r vd e me n 。 z o i
张 维 赵 振 伟 赵 雄 飞 姚 小峰 张 东亚 王 月琴 代 昌飞 陈 东明 (. 1 陕西成阳中铁二十局 中心医院 咸阳 720 2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西安 70 3) 10 0 . 10 8
摘要: 目的 : 探讨 颈 内动脉 眼 动 脉 段 大 型 宽 颈 动 脉 瘤 的 栓 塞 治 疗 。方 法 : 用 支 架植 入 联 合 水 解 可 脱 式 弹 簧 圈 ( dool oi sse 采 Hy rci mb l ytm, e c HE ) 塞 治疗 6 。结果 :支架植 入 联 合 HE S栓 例 S栓 塞 治 疗 6例 , 密栓 塞 4 , 致 捌 大部栓 塞 2例 。结 论 : 用 支架植 入 联合 HE 采 S栓 塞 治疗 为提 高 大型 眼动 脉 动脉 瘤 的致 密栓 塞 率及 保 留载 瘤 动脉 提 供 了新 的 手段 。 关键 词 : 动脉 瘤 栓 塞 HE S 支架

LVIS支架释放前后颅内动脉瘤瘤腔内压力变化的研究

LVIS支架释放前后颅内动脉瘤瘤腔内压力变化的研究

DOP10-3969/j.ion.1672-7770-2021.01.019•临床研究-LVIS支架释放前后颅内动脉瘤瘤腔内压力变化的研究孙运帅,王诗良,李一星,张浩,郭锋,于建军!摘要】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瘤腔内压力的变化。

方法对4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颈内动脉末端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将EchXclO微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送至动脉瘤腔内,测量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腔内的压力值,并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

比较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

结果本组患者的LVIS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前后的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分别为(0.894±0.064)和(0.953±0.059),支架释放后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明显高于支架释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14.029,P<0.001)$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支架释放后的动脉瘤瘤腔内压力比支架释放前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为支架释放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LVIS支架;血流动力学;血管内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7770(2021)01-0088-74Clinical study on cUanges of intracavitary presss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eforr and after LVIS steetreleass SUN Yun-shuai,WANG Shi-Hang,LI Yi-xing,e/al.Wesang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Weifang261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s:YU Jian-ju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ie changes of intra aneugsm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stent releaseduring LVIS stent a ssisted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gsms.Methods40patients with unruptured aneugsmsfrom the cavernous sinus to tie end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g were treated with LVIs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Theechelon10micocatUetor was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and sent to the aneugsm cavity.The pressure value inthe aneugsm cavity before and after stent release was measured,an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was measuredat the same time.The ratio of intra aneurysm pressure to MAP before and after stent release was compared.ResUtsThe success rate of LVC stent release was100%.The ratio of intra aneugsm pressure to MAP before and after stentrelease was(0.894±0.064)and(0.953±0.059).The ratio of inha aneurysm pressure to MAP after stent release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ian tUat before stent release,and the dOferenco was smtisticaVy significant(t=-14.029,P<0.001).Conclusions During LVIS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gsms,the pressure in tieaneugsm cavity after s tent rel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stent release.The reason may bo tie hemodynamic changes after stent release.Key wo+s:intracranial aneugsm;interventional treatment;LVIS stent;hemodynamic;endovascular tUerapy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gsmai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85%左右⑴,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两种手术方式。

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初步经验

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初步经验
i ftetc nq ea d n w tras M eh d Elvn c s swihwie— n c e n uymsw o h d b e  ̄ ae n o rNe rrdoo y Unt t o h e h iu n e maei . to s y l e e ae t d ek d a e v s h a e n e td i u u oa ilg i
观察。结论 联合颅 内支架和生物活性弹簧圈是一有效的血管内治疗颅 内宽颈动脉瘤技术, 内支架理想的大小选择 颅
和恰 当的植入住置是成功 治疗的重要 一环 , 生物 活性 M tx弹簧 圈栓入瘤腔后 可有 效促 进血栓和结体组 织形成 。 ar i
【 关键词 】 宽颈动脉 瘤 颅 内支 架 栓塞 治疗 生物活性 弹簧 圈
d rn h a tn n n h r e i we .T e c a a t rsi f h d u g t e p s i e mo t swe e r ve d h h r ce t o e wi e—n c e n u y mst e a y b ti e a h b e c i c l so s itd i i c t e k d a e rs r p y Marx d tc a l o l o cu in a sse h s b u oo m n r c a i t n swa ic se .T r u h t ef l w —u f ai n s b o y Ne r f r i t r n a se t s d s u s d h o g h ol a l o p o p te t y c mmo n i g a h e f r d sx mo t sa trt ame t 6 n a go r p y p ro me i n fe e t n , h r

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治疗ppt课件

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治疗ppt课件
动脉瘤获致密栓塞 29例, 瘤颈部有残留3例, 瘤体显影但血流明显变慢6例 。
.
11
随访结果
3~24月复,
瘤颈残留3例12月复查时瘤颈显影明显 减淡,
瘤体显影 6例12月复查时3例瘤腔消失, 3例瘤体有复发表现。
.
12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瘤颈栓塞致密, 操作过程不复杂,安全性高。即刻栓 塞结果及24月随访造影结果满意。
支架的长度需覆盖动脉瘤颈两端各 4~6mm以上,保证充分覆盖瘤颈。
颅内支架主要有Neuroform (Boston Scientific/Target Therapeutics,Freemont,CA)、 LEO (BALT,Montmorency,France) 和Enterprise 支架 (Cordis neurovascular,Miami,FL) SolitairAB(ev3,USA)
3~ 9 mm 21个,
10~25 mm 9个,
>25 mm 2 个。
.
9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9 例 (Hunt-Hess Ⅰ级 1 例,Ⅱ级 6 例,Ⅲ级 2 例)
检查发现 29 例。
.
10
治疗结果
本组共应用 40枚支架,每枚动脉瘤分别填 入弹簧圈 1~18只。支架置入均顺利, 技 术成功率 100%。
.
8
临床资料
总例数:38例(2011.01~2014.09)
男(12) :女(26) = 1 :2.2
年龄 29~78ys 平均 62.1±12.2ys
动脉瘤部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 15 个,
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1个,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N uo t vni ・ eri e etn nr o
介 入微弹簧 圈栓塞术治疗颅 内动脉瘤
施 海彬 , 胡卫 星 , 刘 圣 , 王 杰 , 杨 正 强 , 耿 晓增 , 傅 震 , 李麟 荪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介 入 微 弹 簧 圈 栓塞 治疗 颅 内动 脉 瘤 技 术 , 评价 I 疗 效 。方 法 临床
i ta r na n u y mswee emb lz d wih mir c isi 1 4 pai ns a n he nr c a ila e r s r o ie t c o ol n te t mo g t m 1 a int r s ntd wih 1 07 p te s D e e e t
a ssa ttc niue Two fsfr v re r la e y a e r s r mboie t S c l i ft a e s it n e h q u io m e tb a r r n u y mswe e e t lz d wih a O o cuson o he D n nt l v s ls R e u t I ta re ile o iain wa u c s f l e fr e i 1 o 1 9 an u s e se . s ls n r at ra mb lz t s s c e sul p ro m d n 8 f e nrms o y 1 1
s b rc n i e rh g ( AH) T eewee2 d — ek a e rs nwhc r mb l e i tn— u aq h od h mora e S . h r r 4wien c n uy msi ih 5weee oi d w t se t z h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刘带林;钟海龙;薛晓鹏;马东明;刘爱华【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24(52)4【摘要】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

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结果、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

结果88例患者(88个破裂动脉瘤)中,共置入92枚Neuroform Atlas支架。

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88个破裂动脉瘤中,69个(78.4%)为Raymond分级Ⅰ级,18个(20.5%)为Raymond分级Ⅱ级,1个(1.1%)为Raymond分级Ⅲ级。

10例(11.4%)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并发症9例,出血性并发症1例。

61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动脉瘤闭塞达到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6.9%),Raymond分级Ⅱ级7例(11.5%),Raymond分级Ⅲ级1例(1.6%)。

83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患者75例(90.4%),3~5分患者8例(9.6%)。

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栓塞满意率和安全性,且能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总页数】4页(P338-340)【作者】刘带林;钟海龙;薛晓鹏;马东明;刘爱华【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2.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对比3.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5.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02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的。 治疗时,医生会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一级一级 的血管推进导管,到达脑部血管。然后从导管内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 瘤内。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 脉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02.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 瘤内的呢?
03.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 移位或脱落?
04. 手术伤口大不大,会不会留疤?
05. 手术时为什么还要做脑血管造 影?
01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的。血管造影机利用X线机对 需要治疗的脑血管进行连续拍照,然后用专门的设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 处理,使脑部的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可在图 像引导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03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位或脱落?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 位或脱落?
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不留在体内。 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需口服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
动脉狭窄等。 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取决于瘤颈口的宽度。一般来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
用支架。具体选择哪种器材,请听从医生安排。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 然会发生弹簧圈的脱落的现象。如果弹簧圈脱落到动脉瘤所在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 则可以不做处理。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可以通过特制的捕捞器把 它捞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两组术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 6个月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昏迷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都高
基金项目:中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A020098]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关键词] LVIS密网支架;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脑部结构复杂,疾病种类颇多,是动脉瘤高发地。临床上 将瘤颈 >4mm、瘤体≤5mm或体颈比 <2的颅内动脉瘤定义 为“颅内宽颈小动脉瘤”[1],以往通常采取介入疗法,但是难度 较大,在应用支架辅助的前提下也会出现弹簧圈脱出、栓塞不 佳等不良事件[2]。本文为了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 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患者共计 50例,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 SPSS200软件
进行处理,采用率(%)、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用 χ2、t检 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观察组栓塞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例(%)]
压住,根据动脉瘤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型号的三维弹簧圈,以缓 慢的速度置入动脉瘤中,经支架导管慢慢释放 LVIS支架,保 证支架将动脉瘤颈完全覆盖释放时对支架导管进行反复推 拉,促进支架张开完全,继续将弹簧圈推送,达到动脉瘤栓塞 满意为止,再将微导管撤出,支架完全释放。 为了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 2周应用尼莫地平,连续 6个 月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先双抗 3个月,再单抗 3个月。双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和 100mg阿司匹林,1次 /d,单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或 100mg阿司匹林,1次 /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 2015年 3月 1日 ~2018年 1月 1日
医治的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当中选出 50例,采用单双号分 组法将分成观察组 25例和对照组 25例。观察组男 14例,女 11例,年龄 42~78岁,平均(5618±520)岁;动脉瘤分布位 置:10例大脑前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4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 动脉,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2个 4~6mm,13个 6~15mm。对照组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41 ~79岁,平均 (5625±513)岁;动 脉 瘤 分 布 位 置:11例 大 脑 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5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2例颈 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1个 4~6mm,14 个 6~15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870·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异春1,刘远来1,彭国俊2,张 明 文1,于 志 虎1,张 建 国1,零 达 尚1 (1中 山 市 小 榄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外 科,广 东 中 山 528415;2广东陆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陆河 516700)
[摘 要] 目的: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 分组法”将 50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使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观察组使用 LVIS密 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栓塞情况、并发症以及各项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有效率(10000%)更 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64±012分)更低,昏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较好,可以 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12 方 法:对 照 组 给 予 非 支 架 辅 助 介 入 栓 塞 术。 采 用
Seldinger’s法进行股动脉穿刺,完成全脑血管造影处理,用单 纯弹簧圈进行栓塞填塞,再实施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动脉瘤栓 塞状况予以明确。观察组给予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塞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实施动脉瘤栓塞术,手术之前例行 完成 CTA检查,确诊是宽颈小动脉瘤的患者,提前 05h给予 300mg氯吡格雷服下,术中行支架辅助栓塞术之前静脉注射 5ml替罗非班,再以 8ml/h的速度维持剂量持续泵入,术后 24h停止。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肝素,起抗凝作用,将 6F导 引导管与双 Y阀连接,进行目标动脉造影。利用三维重建技 术对载瘤动脉的宽度、瘤颈以及动脉瘤的大小进行测量,作为 支架、弹簧圈大小型号选择的标准,确定适宜的工作角度。在 Traxcess14微导丝的指引下,在载瘤动脉远端位置置入 Head way21支架导管,再对 Headway17微导管进行蒸汽塑形处理, 经微导丝指引,置入动脉瘤。采取平行式栓塞法,先在瘤腔中 置入微导管,再将 LVIS密网支架进行半释放,微导管用支架
13 观察项 目:① 比 较 两 组 的 栓 塞 有 效 率[3]:致 密 性 填 塞
(栓塞有效):栓塞面积 >95%,动脉瘤无显影;部分显影:栓塞 面积超过 80%,但低于 95%,瘤颈或瘤体中出现少量对比剂; 瘤颈残留:栓塞面积 <80%,动脉瘤体显影明显。②统计两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 用改良 Rankin量表 (0~5 分)、GCS量表(0~15分)、Barthel指数(0~100分)[4]评估两 组患者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以及日常 生活能力,前一项以低分为优势,后两项得分越高越好。
组别 例数 瘤颈残留 部分显影
对照组 25 2(800) 4(1600)
观察组 25 0(000) 0(000)
χ2 值
2083
4348
P值
0149
0037
致密性填塞(栓塞有效) 19(7600) 25(10000) 6818 0009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Leabharlann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