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集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集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集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 (4)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4)

信息与信息技术 (4)

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 (6)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9)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11)

有效获取信息 (12)

信息的管理 (15)

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 (17)

认识我的计算机(一) (17)

认识我的计算机(二) (19)

优化计算机 (20)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22)

第三单元设计应用文档 (25)

文本加工工具 (25)

制作正文(一) (27)

制作正文(二) (29)

制作卷首语 (31)

制作封面 (33)

七年级下学期 (35)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 (35)

初识Excel (35)

数据的收集 (37)

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39)

表格的规划与修饰 (41)

数据的运算 (42)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44)

图表的制作 (46)

第5单元图片的获取与加工 (48)

图片的获取 (48)

第6单元音视频获取与编辑 (52)

小小录音师——声音的获取 (52)

声音的加工 (54)

我是未来的“大导演”——视频的获取与加工(一) (55)

八年级上册 (57)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 (57)

动画基础知识 (57)

初识Flash动画 (60)

制作基本动画(一)——“动画补间”动画 (62)

“形状补间”动画 (64)

Flash动画制作(主题活动) (69)

第九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 (71)

认识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 (71)

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 (73)

苏州园林—首页的设计与制作 (74)

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 (77)

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 (78)

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 (80)

发布与评价多媒体作品 (83)

第十单元走进网络世界 (84)

网络基础知识 (84)

功能强大的因特网 (86)

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88)

八年级下册 (90)

第十一单元设计主题网站 (90)

网站规划 (90)

站点创建与首页制作 (92)

表格布局网页 (95)

网页中动态效果的制作 (97)

设计具有交互功能的网页 (99)

网页超链接的制作 (103)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

气温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

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学习二: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

四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教师: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

学生:请网虫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总结共享性。

讨论: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

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信息的编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课程表上写的是什么课?

二、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

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观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视频。

讨论学习:

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1)发展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2)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找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

例如: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

虚拟现实

计算机功能强大,是不是比人更聪明?

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给予的,所以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讨论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三、信息的编码

由于计算机既?看不见?文字、图片,又?听不懂?人类的语言,更不便于处理这些信息,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才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

1、二进制

二进制: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

运算规则:

0+0=0,0+1=1,1+0=1,1+1=10

2、字符编码

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一律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一个西文字符与一个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一个汉字字符则与一组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1)ASCⅡ代码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Ⅱ码

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字符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字符

00 00 0 nul 100 40 64 @

01 01 1 soh 101 41 65 A

02 02 2 stx 102 42 66 B

03 03 3 etx 103 43 67 C

04 04 4 eot 104 44 68 D

05 05 5 enq 105 45 69 E

06 06 6 ack 106 46 70 F

(2)汉字国标码

1980年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1980,即汉字国标码,解决了常用汉字的编码问题。

1993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我国制定了 GB 13000.1—1993。

2000年制定了GB18030—2000,收录了27000多个汉字。

(3)多媒体信息编码

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要通过采样、压缩等手段进行数字化。

实践学习:

用0和1表示简单图形,例如:?心形?图。

小结: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信息的编码

二进制

字符编码

后记:

这节课是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第二节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信息的编码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

进行关注;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

息的过程,并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经常需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信息的需求包括了信息的形式、数量、来源等,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信息采集卡?的运用使得信息需求分析这项工作表格化,从而养成规范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情意导入、演示、引导讨论

五.教学手段: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传播要素:信息来源、信息载体、传播途径、接收方式

(2)信息基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的诞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通讯技术的产生;电子计算机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4)信息技术的应用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消极。

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归纳->练习->拓展?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引入

前段时间很多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周系列活动,现在假如我们也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自由回答:首先要找资料、获取信息)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获取你想要的信息呢?能说说需要怎样做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观察一份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电子作品,名字叫?爱鸟仔?,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作品里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从那里获得作品中所需要的这些信息?

3、作品是以什么形式展示给我们看的啊?

(二)新课学习

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这个是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2、确定信息来源

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的三个方面去寻找:

通常信息来源的途径: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媒体、通过与他人交流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来获取信息。

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

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如学习上请教同学或老师,形式上有面对面或电话、网络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通过直接观察事物本身或事件发展过程获取信息

信息采集的原则是:(1)主动及时原则;(2)真实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全面系统性原则。

信息采集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外还可以使用更现代的工具,如: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4、保存信息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我们可以按采集到信息的不同类别,将他们分类保存,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2.了解几种常用下载工具的特点并学会使用,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

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

教学方法:模仿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聊天、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应有尽有。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教材推荐的网址,遨游一下精彩的网络世界。在上网的过程中,记录上网的流程和对网站的印象。

2.新课讲授

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的重要途径是搜索引擎的使用。

(1)认识搜索引擎。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等)。

熟悉搜索引擎界面:输入百度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上的帮助文件,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代表这些说明的字样包括:帮助、高级技巧等。

(2)初步搜索:确定搜索的意图;选择描述搜索主题的关键字,并查询,验证结果和设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通过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到的信息更准确。

(3)高级搜索:优化关键字

参考以下网页,讨论空格、双引号、加号、减号和书名号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关键字的选择对搜索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搜索技巧。

百度搜索技巧: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00688.html,/search/page_feature.html

?Google?搜索技巧: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00688.html,/intl/zh-CN/help.html

(4)筛选搜索结果

单击搜索结果链接,看结果和预期的差别有多大。培养学生从搜索结果里识别信息有效性的素质,如判断哪个结果可能信息量更大、更准确。在进入的网站中,即便不理想,鼓励学生发现有没有更合适的关键字。

进入网站后,应注意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如从长篇文章中摘录文本,提醒学生注意保留资料出处的信息。

(5)目录索引

访问新浪爱问分类目录网站,选择分类目录,查找相关主题信息,与全文搜索引擎相比,比较目录索引搜索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6)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个主题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关键字,比较搜索结果,并填表。让学生注意不同搜索引擎的异同之处;不同的网站对于同一主题的表述有无区别,为什么?

(7)总结搜索策略。

有效获取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根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特点,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搜索技巧的应用,通过任务驱动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选择与使用

难点:关键字的优化

三、教学方法

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上机操练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举出获取信息的例子,在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情形下,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例:林海双休日去郊区旅游,想知道双休日郊区的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讲述林海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96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林海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双休日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96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上面获取信息的案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拓展:

师:如果我们大家现在就想知道星期天的天气情况,你如何来获取这个信息?

学生讨论:

1、林海同学拔打96121查询,我们现在打96121信息台询问是否可行?(显然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可能的,条件不允许。再说要考虑成本,电话费谁解决?)

2、互相询问(问大家有没有听天气预报广播的,一般情况下估计知道的同学几乎没有)

3、报纸、电视在课堂上又不可能查阅到。

4、我们现在网络教室内,最可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询。

教师给出几个网址,让学生动手在网络上查询。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00688.html,/ (问天网,可查询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00688.html,/ (国家气象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00688.html,/(本地热线,一般能查询当地天气情况)

师:由此可见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网络是目前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网络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呢?

(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1.访问专业、专题网站:

小组合作完成书本P17的实践学习,浏览一些特色网站。

2.使用搜索引擎: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网络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呢?

生:利用百度搜索……

师:2008 年奥运会主题是什么?怎样找到?

学生操作

讲解:

1、可以用分类目录的方法

2、可以用关键词索引的方法

总结: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式

1、分类目录型检索

2、关键词索引型检索

提问:何时用?分类目录??何时用?关键词索引??

回答:如果查找某一类型的网站信息可以用分类目录的方法;如果查找的是某一个指定信息,可以用关键词索引的方法,在这里,我们比较适合用关键词搜索。

提问:在关键词索引中,如何即快速又准确的找到信息呢?

回答:用多个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选择适当的关键字

讲解(利用书本P18的实践学习进行讲解):

1、利用搜索引擎中逻辑命令提高搜索结果的精确性,常用的命令符号?+?(和)和?-?(排除);或 AND(和)、OR(或)和NOT(排除)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3、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4、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

布臵任务: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搜索基本方法和技巧,搜索张骞

的生平,他的贡献,并保存下来(分小组,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同样的关键字进行搜索,比较搜索结果)。学生操作。

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人介绍自己小组搜索到的内容,不足的其他小组加以补充。

讨论:1、学生说出自己在利用搜索引擎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分享利用搜索引擎过程中自己顿悟出来的窍门或者经验;

3、学生谈谈使用当前这些搜索引擎时的感受,对这些搜索引擎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小结:

在明确信息需求的前提下,信息的来源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获取途径,使用搜索引擎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信息的管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用应用程序的图标及文件类型

(2)运用压缩与解压缩软件

(3)科学有效地管理磁盘中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动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信息的管理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日常生活中应用对常见文件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别常用文件的文件类型以及它们的格式

2、压缩与解压缩应用

3、有效管理磁盘中的软件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臵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

运用电子教室,将压缩与解压缩软件的应用步骤详细讲述给学生,结束后,请同学们自己将磁盘中的文件进行压缩与解压缩,体会压缩软件的优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活动:?连连看?游戏,在黑板上排列出常用文件图标、文件格式及文件类型。

师:请几位同学们将这些图标与文件格式、类型连接起来,看谁连又快又准。

生:踊跃举手,到黑板连线。

老师对连线的又快又准的同学进行表扬

目的:创设连线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的感观认识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活动:展示几组相同文件名、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压缩包

师:请一位同学分辨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

生:文件名相同,但是图标不同。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不能再找一找还有什么不同。

(提示)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属性

生:通过比较,找出了文件大小的不同。

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压缩软件的作用会是什么呢?

(生进行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总结压缩软件的用途。

目的:通过对比各种文件的压缩比例,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思考问题也变得更加积极。

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老师刚才展示的几组文件夹和压缩包,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老师指导生打开文件夹看其中的文件,生观察并回答)

生:文件夹名与其中的文件是一致的,譬如:文件夹名是?音乐?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音乐格式,文件夹名的?电影?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电影格式。

师: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放臵文件?

(生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便于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件。

师:对,管理文件需要有条理,像同学们平常管理各门功课一样,需要分类归总,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了。

生:对,今后我们也要这样管理文件。

师:请将你们磁盘中自己的文件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吧。

生进行实践操作。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的心得,简述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结论与成果

4、作用布臵

课后思考讨论: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一台计算机供许多的同学使用,磁盘里的文件非常的杂乱,假如你是信息教室的管理员,你将如何科学地管理这些文件呢?

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

认识我的计算机(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臵信息。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

(1)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

(2)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竞赛学习、启发引导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老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现第四代计算机精彩图片,并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新课讲授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

体验学习:学生接触实物部件,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老师板书: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称为拜特;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盘符,在左边?详细信息?项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师生互评,老师小结。

3.课堂小结

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

认识我的计算机(二)

教学目的:

(1)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知识。(2)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生回顾:师生共同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知识图。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小组活动:各小组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思考题,并选择其他小组进行互测,由老师点评。2.新课讲授

老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它就是一堆废铁,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机软件知识。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常见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 等。2005年7月22日微软对外宣布正式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2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超级解霸,动画制作软件Flash MX等。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我们已经了解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那同学们知道计算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吗?

合作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并尝试进行回答。

老师引导: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较。先列举生活事例形象描述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然后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当输入文字时,首先通过键盘将字符的编码信息输入主机,并保存在内存储器中,由中央处理器CPU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显示器输出,最后根据用户要求,将信息保存到外存储器。

模拟学习:展示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板书并总结: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工作过程。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可用?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来概括。

○2这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存储程序?原理,现在绝大多计算机仍都采用此原理。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问题,由学生抢答。

3.课堂小结

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优化计算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2)掌握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驱动?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实际,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内容应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

(2)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系统维护家庭的计算机,能够解决常见的计算机问题。

4.行为与创新

(1)抵制盗版软件,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

(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具体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难点: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系统还原的步骤。

课前准备:

1.一台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台打印机。

2.Windows XP安装视频、?奇虎360安全卫士?软件、?Flash MX?软件、打印机驱动程序。

3.将学生分组, 5~6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教学方法:教学演示、自主实践学习、启发引导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竞赛学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3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的知识,老师启动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出现问题时,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老师引导(8分钟)

任务一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放入Windows XP系统盘,通过设臵疑问,引入对CMOS的设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播放Windows XP安装视频,讲解安装步骤中的注意事项,突破重、难点。

任务二安装应用软件

要求学生完成安装?奇虎360安全卫士?软件的实践操作,安装过程中,老师重点讲解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将难点知识简单化解。安装完成后,引导学生到C:\Program Files中查看计算机都安装了哪些文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安装应用软件的理解。

3. 实战演练、巩固知识(25分钟)

(1)分组进行Flash MX软件的安装,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着重解决安装序列号等问题。通过分组协作进行实践,巩固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2)老师将打印机连接到计算机,出现问题后,请个别学生尝试解决。操作过程中,老师作补充说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硬件驱动程序的重要性。如时间许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看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器。

4. 总结提炼、课外延伸(3分钟)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设计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五、保存文件 六、退出Excel

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建议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教案,1 [参考资料]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 18000 多只电子管,1500 多个继电器,重量达 30 多吨,占地 180 平方米,耗电 150 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 5000 次。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得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初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

全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全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 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认识 Word 执行时间:2012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 总序第____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板书】 认识Word 一、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二、启动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四、新建Word文档 方法一:“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 方法二:使用“新建”工具按钮。 五、输入文字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结束。 六、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确定”。 方法二:使用“保存”工具按钮。 2.另存文档 七、退出Word 【教学后记】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 识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建议1课时。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

础。...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017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教案信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

课题:信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能说出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蕴含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 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 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 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预期效果与备注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 用Word字处理软件,绘制需要对 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方 便。 图1-1

教师布置任务:在Exce 1中制作一张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第3页例1中的表格)。 5 .保存文件 教师讲解:在Exce 1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与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相同,Excel系统自动为文件添加 的扩展名为 a . ? xls。 教师要求学生把新建的表格以“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中第5页课后练习1、2。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①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②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③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 xls”。 五、布置作业 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等方法制订一张组装电脑的报价表,要求写清各种配件的名称以及价格,取好给出多种方案。 学生上机实践,在Exce 1中制 作一张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 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方法,并 完成任务。 学生上机实践。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学生在处理表头时会出现问 题,教师应及时给出提示。 学生可以掌握在Exce 1中保存 文件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保存文件的任 务。 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初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心的喜怒哀乐;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1979年,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及各阶段特征 (2)用丰富图片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作用(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方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难点: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概念:信息是什么? 二、新课1..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补充信息的正确定义: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书本内容、文字、图片2.六次信息革命六(表格见后)重点强调第五次及第六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使信息记载、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又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各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指明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及应用。信息技术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一门新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产生及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ENIAC,5000次每秒,理论原理的提出者:数学家冯诺依曼,重量30T,170平方米个人计算机(PC)的产生:1981年,美国IBM公司, PC和计算机不是同一个概

念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发发展速度快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 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音、图像、影像等。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1、课堂练习书面练习:课后作业,可以留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下一次课可抽查完成情况。2.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信息学科等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教学课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 1.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 2.认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部分。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4.了解信息编码。 5.了解病毒的一般知识及防病毒的方法。 6.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word版本.doc

<<<<<< 精品料》》》》》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 1 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和信息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理的工具。 [安排 ]:1。 [教学重点与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理工具。 [教学程 ] 一、入 在,同学一起察老,老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老的型、衣 服的色,型、姿等等特征) 。同学看着老就能得么多的关于老的信息,其 老就是由多多的信息成的。可,信息就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身,在你 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就是我今天要学的 内容。 (板:第1信息和信息理工具) 二、新授 1.身的信息 每天我通广播、、可以得大量我有用的消息。我把些我有 用的消息我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信息是指人有用的消息)如信息、科技信息、 交通信息、市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用眼睛看我桌子上的, 可以看到本的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得本地的信息,用鼻子 可以得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微可以看到本中的微世界。(学生列 信息的例子 )。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内心的喜怒哀;可以我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 交通灯的灯光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广播、随随地都着各种信息。 (列信息的例子) :我生活在充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取和信息。 2.信息与人 信息就在我的身,我的生活已离不开信息。信息已是一种人有用的源, 人充分取和利用信息改生活。例:人依据食物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人体需 要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食构;根据气象云的分析来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学校同学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开什么的趣小;根据班上同学的期中考卷的信息行收集整理确定因在什么型目上重点复??(学生例 ) 可信息我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取信息、存信息、理信息和信息,已成代人必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才能适今天的生活。 3.信息理 人可以通各种方式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用耳听、用舌;另外我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我可以看得更,用微可以察微世界?? 我的身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我有用的,因此我要取的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 赵英文 二○一一年二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10)=(2)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位数。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 第一节动画基础知识 授课时间:2012. 第1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初二?、?、?班 授课人:肖夕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全新初中信息技术word教案全集

认识 Word 执行时间:2012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 总序第____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 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板书】 认识Word 一、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二、启动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四、新建Word文档 方法一:“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 方法二:使用“新建”工具按钮。 五、输入文字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结束。 六、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确定”。 方法二:使用“保存”工具按钮。 2.另存文档 七、退出Word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