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理论

西方消费理论
西方消费理论

西方消费理论

指导教授:王国臣

专业:少数民族经济

学科:宏观经济学

学生:李成浩

学号:2012020119

【摘要】试用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解释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低迷的原因及其化解途径。

【关键字】消费理论、消费现状

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消费者行为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何种心理诱因的,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那些因素影响。显然,消费者进行消费是因为对被消费物产生了需求,换句话说即使被消费物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而这种对消费者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此物品的渴望程度。由此,便给经济学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经济学家们便抽象出一个概念即:效用。用它来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时获得的满足度。构建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模型。它们和预算线一起共同构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一)了解西方经济学中主要的消费理论

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这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础,比如说他的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特别是那个简单的消费模型。这种理论简单的认为人的收入增加就能引起消费的增加。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个批判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人的消费不仅要取决于当期收入还要取决于别人的收入——“攀比”,而且还要相对取决于过去收入的最高点。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有收入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没收入纯消费的阶段。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提供第二阶段的消费。和相对消费理论有类似的地方。

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这个指的人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的收入状况,还要取决于自身持久性收入的问题,这种理论包含了理性预期的因素,很重要,人是理智的,该理论认为人不会因为当期收入增加而贸然增加收入,他会以未来的情况预期作为参照标准,来决定当期的消费。

(二)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现状

中国居民长期持续的低消费率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这一形态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而愈加严重。伴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加深和GDP高速增长,国民消费却一直处于低水平,这是中国经济特有的一个现象。同时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并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大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立足点。刺激内需扩大消费是根本举措,目前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目标重点。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但是收效并不明显,消费率的降低在近几年甚至有加剧的趋势

主要体现在: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差距拉大。自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占总消费比重不断下降,并且绝对值上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消费缺口,改善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将成为我国快速拉动内需的首要选择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

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200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三)、建议与对策

1、完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短期可以积极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如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强化税收力度;可以在税收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增加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就业机会。

适当增加转移支付比重,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同时作为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手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间接提升了这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2.、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消费政策。完善消费政策,引导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投向,积极拓展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扩大服务性消费支出,积极推进劳务商品化。我国近年来居民储蓄不断增加,这就要引导居民把更多的购买力投入国家当前急需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上去。如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方面,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并且陆续扩大下乡产品的范围,同时加大对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医疗保健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例水平。

3、规范消费信贷,健全农村消费信贷体系

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需要在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严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发挥消费信贷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支持力度,激发城乡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增加消费信贷资金,扩大并开发消费信贷产品。在小城镇开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贷款及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熨平农村经济对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季节性波动,减少因此带来农村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要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通过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发展农地承包权以及宅基地和房屋等资产的市场化定价和流转机制,增加农村居民的融资能力和消费水平,从体制上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摘要:纵观学界,消费结构始终是一大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充斥不稳定因素而国内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研究则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国内外学者的消费结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类经济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拓宽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视野,为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消费;经济学;研究 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

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他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他主张用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提倡政府充分利用赋税的作用调节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威廉?配第对各种消费支出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一切为了积累”的时代特征。 二、亚当?斯密的消费观 主张对消费的节制,主张将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是亚当?斯密的消费观念。与威廉?配第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到:生产的

弗里德曼的四种花钱方式

人世间花钱的四种方式 质检科美丹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弗里德曼写了本书,叫《自由选择》,书中他用一个矩阵,说明四种花钱和消费的形式:一,花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二,花自己的钱,为别人消费;三,花别人的钱,为自己消费;四,花别人的钱,为别人消费。 弗先生认为花自己的钱自己消费是最有效的花钱方式。他认为,政府就是在花别人的钱,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征税,再将这些钱投入到公共服务当中去,如,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但由于不是花自己的钱,所以花钱的效果就不会好。他说得肯定有道理,要不然诺贝尔奖也不会给他。 先看第一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式。因为是花自己的钱,我们会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一定让花出的钱取得尽可能大的价值。在集贸市场,我们会和商贩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就是明证。 再看第二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自己的钱,为别人消费。这可以是请客、送礼,也可以是捐赠。请客、送礼,很多是有一定的目的,实质上带有为自己消费的成分。捐赠,有些精明的商人是在借此做广告,当然,更多是在扶贫济困。但这种方式,不会是我们花钱和消费的常态。 第三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别人的钱,为自己消费。有被请和收礼,更主要是花公款(不是自己的钱)消费。这种方式,我想各国

各地都存在,只不过,我们这里尤为普遍和常见。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会怎样?傻子都知道,不算计,不心疼。只要看看那些盛宴,那些豪赌,那些富丽堂皇的办公楼,那些“出国考察”,那些专挑风景区召开的“会议”----这和道德无关。指望用道德解决,没门。只要是花别人的钱,且花起来没人管,一定会是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第四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别人的钱,为别人消费。主要是花公款,用于公共服务和救济某些人。弗先生对这样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那些官僚在使用这样的钱时,会有施舍的感觉,而那些得到救济的人也会因此习惯于依赖,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情况,我们再熟悉不过。遇到事,我们很习惯等着政府伸手,等着“上级”帮忙,一旦伸了手,帮了忙,我们就会千恩万谢,感谢这感谢那的。孰不知,那钱就是我们自己的,政府不会变出钱来。我得到救济,是因为有另外和我一样的人做了奉献。可惜,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一直不能说清楚。 按照弗先生的意思,最理想的花钱和消费的方式,就是第一种,花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因为这是最有效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只能想想,怎样让花别人的钱为自己消费和为别人消费也能更有效。方法也是有的,就是这“别人”,不应该是虚无的,不是理论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就是我们渐渐熟悉起来的一个名称——纳税人,是共和国的主人,全体人民。 简单说,就是,在花“别人”钱的时候,应该是“别人”说了算,最起码,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名词解释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 吉芬物品 完全互补品 完全替代品 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判断题 1.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 2.一般来说,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移动,边际替代率递减。 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边际替代率越大。 4.当预算增加时,预算线向外平移。 5.X轴上的商品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预算线向内旋转。 6.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必须将全部预算用于消费。 7.边际效用是当总效用最大化时,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

8.在预算线上的各种商品的组合其支出是相等的。 9.对一种物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由该物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10.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很多想换出去的物品,他 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交换另一种物品。 11.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越困难,无差异曲线就越凸向原点。 12.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13.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1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而且,这种物品是正常品,那么收入效应引起该 物品需求量减少。 1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品。 单项选择题 1、商品消费越多,每额外增加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所以消费者愿意花费()去获得额外一单位商品。 A减少,更少 B增加,更多 C减少,更多 D增加,更少 2、消费者选择理论中,在既定的预算下,使得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的条件是() A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B边际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 C边际替代率不变D以上均不对 3、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互补的 B完全替代的 C完全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数量 5、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 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7、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 ) A中石化加油站的汽油和中石油加油站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雪花啤酒和哈尔滨啤酒

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研究 当今世界,随着各国交流的持续密切,文化差异引起的各种冲突持续 显现。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各种商业活动接二连三。很多外国 企业纷纷来中国展开商业活动,而中国的大企业也大步跨到国际市场。他们在实行着各种商业活动的同时,都同样面临着不同的商业文化所 带来的冲突。商业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商业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差异,能协助我国企业适合其国际商业伙伴的文化环境,从而在竞争中取得 优势,获得商业活动的成功。 一、文化与商业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类通过 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关于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 者提出过各种观点,但都无法形成统一的看法。A.L.Kroeber和ClydeKlukhohn1就曾在他们1952年发表的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之回顾》(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s)中 收集了近300个相关文化的定义。著名学者胡文仲认为:1)文化是人 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点、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是人们的 行动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有之,而是 后天所学会的。5)价值观点是文化的核心,能够根据不同的价值观点 区分不同的文化。2而商业是人们从事的经济贸易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商业也随之逐渐成熟,从最初的只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使用的需要,演变成越来越注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方面的体验。而要提升商品的体验价值,就要给商品注入一定的文化因素。同时, 消费者的消费观点和消费水平也在持续地变化,他们不再仅仅简单地 追求实用,而是更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所以,商业和文化的关系越 来越紧密,文化对商业的影响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商业决策的重要因 素之一,所以,商业文化也就这样悄然地出现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商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创造的成果自然也是人类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当前,在利率连续下调及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额仍高速增长的态势,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疲软。消费函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续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本文将通过统计建模来检验哪一种消费函数模型更适用于我国当前现状,并因此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解释消费不足的原因。通过使用E.G协整检验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继而建立EC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单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消费函数;收入假说;收入分配差距;计量模型;协整检验 1 消费函数理论及我国当前消费现状 1.1 相关理论阐释 (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即消费随当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且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认为,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3)持续收入假说:弗里德曼将收费者的收入分为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将消费者的消费分为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其中只有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所谓持续收入是指连续三年及以上的稳定收入。 (4)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以人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强调了消费与财产之间的关系。该假说认为每个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的消费支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消费不仅依赖于某一时期的收入,也依赖于一生中各个时期的收入。 1.2 我国消费领域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转换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近几年来国内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统计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制约。 2 模型选择及参数估计 2.1 变量指标及数据来源说明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章消费者选择理论多选题答案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1. Emilio购买价格为10美元的比萨饼和价格为2美元的苏打水。他的收入为100美元。如果以下哪一个事件出现,他的预算约束线就会平行向外移动? A.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减少为50美元。 B.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仍保持不变。 C.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8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为120美元。 D.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到400美元。 【答案】D 【解析】预算约束线:10x+2y=100 对于A:5x+y=50,此预算线和原预算线是同一条曲线。 对于D:20x+4y=400,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 2.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该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的__________. A. 收入 B. 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C. 对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认知 D. 需求弹性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3. Mathew和Susan是衬衫和帽子市场上的两个追求最优化的消费者,他们用100美元买一件衬衫,用50美元买一顶帽子。Mathew买了4件衬衫和6顶帽子,而Susan 买了6件衬衫和12顶帽子。从这些信息,我们推断,Mathew的边际替代率是每件衬衫__________顶帽子,而Susan是每件衬衫_______顶帽子。 A. 2, 1 B. 2, 2 C. 4, 1 D. 4, 2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MUx/MUy=Px/Py. 对于两个消费者,其预算线分别是100x+5y=700;100x+5y=1200。 4. Charlie只购买牛奶和早餐麦片,牛奶是正常物品,而早餐麦片是低档物品,当牛奶价格上升时,Charlie购买的__________. A. 两种物品都更少 B. 牛奶更多,早餐麦片更少 C. 牛奶更少,早餐麦片更多 D. 牛奶更少,但对早餐麦片的影响并不清楚 【答案】C 【解析】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综合影响。

消费社会理论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 一、形成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着力进行经济社会的复苏,在社会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所有制形式上,合作制经济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制经济和跨国公司也不断涌现。同时,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中产阶级也逐步增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行业日益兴盛。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齐全,出现了物的极大丰富甚至过剩。 思想渊源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指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是隶属于生产的,是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鲍德里亚认为,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适用的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隶属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物、人与集体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消费的也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鲍德里亚还受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和亨利·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巴尔特突破索绪尔的理论,给符号重新赋予了社会内涵,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正在对流行体系的社会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控制,进而销售这些商品。勒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导师,他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社会的消费不是以消费品的实际意义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关系的交往下逐渐形成的,物的消费演变成了符号的消费。与此同时,他指出消费实则是异化了,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和客体发生着改变,物的存在变成了人们的需要,人们也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名誉,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报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朱瑞庭博士发布日期:2002-12-26 本篇报告已被阅读 156 次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人们消费的之所以比他们想要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 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是指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之比。可以用纵轴距离变动除以横轴距离变动(向上量比向前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 二、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图21-1所示,无差异益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比萨饼和百事可乐的组合。由于消费者偏好更多的某种物品,因此,对较高无差异曲线(2I )上任何一点的偏好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1I )。 图21-1 消费者偏好 (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是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在图21-1中,边际替代率衡量了为了补偿一单位比萨饼消费的减少,消费者要得到多少单位百事可乐。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他已经消费的物品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束给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完整排序。这就是说,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给任意两种物品的组合排序。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三单元 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 1.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 A.商品X的效用与价格相比的性价比要比Y商品的高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答案】A 【解析】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若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说明X商品的效用与价格相比的性价比更高。 2.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假设条件是消费者偏好不变,因此,对在同一地方的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A.正确 B.错误 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答案】A 【解析】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对同一个消费者,同样的商品总能提供同样的效用。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答案】B 【解析】边际效用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值,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是递增的。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4.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 C.总效用为零 【答案】B 【解析】消费者不能再通过增加单位商品的消费来增加总效用,所以总效用达到了最大,故此时的边际效用为零。 5.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答案】D 【解析】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非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通

过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的大小,以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效用大小之间可以比较。 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答案】A 【解析】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因此,无差异曲线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故两种商品可以按固定比例完全替代。 8.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4C、4R、4I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4C、4R、4I 4P理论 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 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它的伟大在于它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 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定价要具有兼顾销售效率和企业效益的双重考虑,打价格战是一种定价和竞争策略,但价格低并非总是凑效,曾经就有一个朋友,面临玉兰油的同一个产品在两个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不同的购买选择,一家是按全价销售,另一个则是八折销售。结果却是选择了原价购买。信息不对称,使价格中蕴涵了太多的附加臆测信息,品质、期限、真伪、质量、效用,价格不仅与产品本身相关联,也与品牌的附加内涵和价值相关联,与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关联,与所选择的购物场所的信誉相联系。 传统意义的促销是人员推广、广告、攻关活动和销售促进。这些方式在营销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渠道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者终端所经历的销售路径。普通消费品会经过代理商、批发商、商场或零店的环节。B2C模式中也有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网络直销、人员直销、专卖店直销等模式。直销模式大大缩减了从厂家到买家的中间环节,将中间利润让渡给消费者或作为新的营销模式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的补偿。B2B模式中也可能采取厂家对厂家的直接销售或选取代理商的中间销售模式。 4P’s之后,因为服务业在70年代迅速发展,有学者又增加了第5个“P”,即“人”(Peopl e);又因为包装在包装消费品营销中的重要意义,而使“包装”(Packaging)成为又一个“P”;7 0年代,“营销管理之父”科特勒在强调“大营销”的时候,又提出了两个“P”,即公共关系(Pub lications)和政治(Politics)。当营销战略计划受得重要的时候,科特勒又提出了战略计划中的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营销组合演变成了12P’s。但4P’s依然作为营销基础工具,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C理论

消费函数模型

消费函数模型 消费函数是表示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与第二章所讨论的消费需求不同。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劳务)的需求,涉及消费支出在各项商品之间的分配;消费函数是研究人们的总消费需求,涉及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收入的60%以上,消费的决定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中第一次提出消费函数理论以来,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模型中都有消费函数。本章先讨论消费行为因素分析,接着介绍几种主要的消费函数理论,然后,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 消费函数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本章主要是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因素。 由于消费函数理论是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里关于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里进行。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的假定分作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的假定;二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假定。这里给出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性假定。 一、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假定 1、消费者选择自由 这里假定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时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量、配额和短缺的约束。在不同的商品和劳务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偏好,以及预算约束。 2、价格充分弹性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价格具有充分弹性。即商品(劳务)的价格随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反之,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3、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劳务)受到其收入的约束,即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 = a + b * Yt 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一两重特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揭示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 (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c[,w]=x(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财政政策之改变;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二边际消费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通论》第98页)。 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 Ct = a + b + Yt 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主要内容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 一方面,它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 (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c[,w]=x(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02年12月26日00:00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黑箱”。古典行为科学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可观察的行为,包括可以观察的输入(Stimuli)和输出(Response)行为。在这种所谓的S-R 研究中“黑箱”被一种随机过程所替代。所以古典行为科学理论又被称为随机模型,属于这类模型的有Markoff-Model 和RECIPE-Model。这类随机模型可以用来通过对现在的可观察行为的分析预计未来购买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化。这里不再对这两个模型的主要内容做详细介绍。 新行为科学理论则试图通过对决策过程结构的分析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一个特定的输入(Input) 会产生一定的输出(Output)。在这里所谓的“黑箱”被打开,整个决策过程被详细地分解和描述起来。这种结构模型实际上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内在思维过程的描写替代了所谓的“黑箱“,在这里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观察但是可以解释的一种状态(Organism)。所以新行为科学的模型又被称之为S-O-R 模型。按照引入模型的影响因素的多少还可以把这类模型分成完整的模型和部分的模型。现代行为科学文献对这类模型均有详细介绍。限于篇幅下面将介绍新行为科学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主要理论及观点。 (一),Cognitive Dissonance 该理论假定,任何一个人都会因为环境刺激感受到内心的不稳定,表现为令人难受的心里紧张状态,原有的平衡被打破(Dissonance),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努力摆脱这种状态,以重新达到内心的平衡(Consistency)。这里不妨称之为认知平衡理论。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的情况,比如消费者在某一商店里买了更贵的商品,或者是消费者为了购买某一品牌的商品到了一家商店,却发现这家商店并没有这一品牌。在前一种情况

消费品定价的四种策略

消费品定价的四种策略 生活消费品是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用品,这类产品一般有同类产品同质化强、消费者可选择性强、产品层次丰富、价格敏感性强的特点。因此对生活消费品的定价,是另生产厂家和商家极为头痛的一件事情。一旦价格定位不准确很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哪怕是质量上乘的产品也会造成无路可销的局面。 目前对于产品定价的理论也很多,例如成本定价法、竞争定价法、边际利润定价法等等。但“专家”们对于各种定价法的阐释更多地侧重于理论高度,理由很充分但却不够实用,许多企业学习了这些定价法后还是无法确定该给产品定什么具体的价格才合适。笔者通过多年的营销实战和对市场的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市场定价的捷径,在此给大家分享。并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些定价方法其实已经深入到一些成功企业定价策略中。 一:顶天定价法 顶天定价法的意思就是产品定价时,把价格定在某一价格区间的最高价位。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以9、98、99等为最后两个数字的价格。这些定价已经达到某个价格区间的最高值,如果再加1、2元就变成的另一个价格区间的价格定位。这种定价基本上是在告诉消费者:我在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中是最好的,除非你要买更高档的同类产品。 笔者曾经对一款组合套装化妆品定价,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款品质相当的竞争产品。那个产品价格是499元,这就给我们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如果我们也定位499元,根据先入为主的原理,消费者选择我们的可能性一定不如竞争产品。如果我们定价低于竞争产品,又将造成我们的产品品质不如竞争产品的嫌疑,这一点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如果高于499,那明显我们两个产品不属于同一竞争区间的产品,这一点对于经销商来说又难以承受,担心价格过高在销售时会受到阻碍。这让我们左右为难,最后慎重考虑不得不改变产品策略。这种定价方式适合的产品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有一些共性就是:

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一)

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一) 自2003年11月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与《文艺研究》杂志社召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学术讨论会并编发了相关的文章以后,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1)就我的阅读所见,鲁枢元先生在《文艺争鸣》年第三期上发表的《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价值取向析疑》(以下简称“崛起”),是最早对这个话题进行批评性反思的文章,文章集中对《文艺争鸣》杂志社2003年第六期发表的那组总题为“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生活论话题”的文章进行了商榷,其中特别在“注释”中点了王德胜、金元浦和我的名。我很高兴看到这个话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也为“崛起”中的一些大而化之的判断以及化约论的思维方式感到遗憾。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争论的人,特别是不喜欢为争鸣而争鸣。争鸣的目的是切实地推进学术的发展。因此我不想就“崛起”的观点逐一作出回应,而想借此机会把中国大众消费文化的研究历史、其中特别是我个人的研究路径及其变化脉络,做一个简要回顾与清理,同时,涉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自然会在这样的清理中得到解释,因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本来就是大众消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就目前检索到的资料看,中国大陆知识界对于大众文化的集中批判,大约开始于90年代初期,(2)而西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

克福批判理论)则是应用得最早、最普遍的范式。首先使用这个范式的可能是我本人在1993年《文艺争鸣》第六期发表的《欲望与沉沦———大众文化批判》,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对于大众文化的抽象批评,没有特别针对中国本土的大众文化(我自己后来对此有所反省,详下)。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大众文化提供的是一种虚假满足并使人们丧失现实感与批判性,从而有利于维护极权统治;大众文化的文本是贫困的(机械复制的、平面化的、没有深度的、缺乏独创性的;大众文化的观众(大众)是没有积极性批判性的,他们不能对于文本进行积极的、选择性的阅读(即虚假满足论、文本贫困论、读者白痴论)。这个对于大众文化的基本判断在后来立足人文精神、借用西方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研究中,基本上得到了延续。 但是把批判理论范式引入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在当时重要的针对王朔的所谓“痞子文学”)并形成气候的,是“人文精神”的倡导者。1990年代初期,特别是1993年以后流行的中国本土大众文化,以及几乎同时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构成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流行的重要语境。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世俗化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相比,中国知识分子90年代提出的“人文精神”则是针对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其核心是以终极关怀、宗教精神拒斥世俗诉求,用道德理想主义与审美主义拒斥大众文化与文艺的市场化、实用化与商品化。这个精英主义、道德理想主义与审美主义的批判取向一直是中国大陆大众文化批判的主流,而它的西方理论资源则是法兰克福学派与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等。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