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15239491_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贵州中洞苗寨

领略了加榜梯田等贵州美景。
贵州给我的初次印象就是,山青水秀人更美,乐在此乡不思归。
当然,贵州也有不少落后贫困地方有待开发。
这个被人们称作“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水塘镇的格井村。
在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天然石洞里,目前只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8户人家,共73位苗族人。
办了一家农家乐,看他家墙上挂的那些旗子,就知道是个户外俱乐部的基地。
据说,中洞附近是一处很有名的攀岩胜地。
我们刚入洞时,正好碰上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在家门口晾衣服,我便与她聊了几句。
她介绍道,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趟,她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无人帮忙。
因要照顾孩子,长年出不了大山。
她还告诉我们,她在外打工时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之后,便从广西嫁到了这里。
目前家中生活还勉强过得去。
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
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拉家常。
洞内的生活平实而质朴、单纯而美好。
虽然贫穷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于此。
这样的穴居部落生活,让人为之感叹。
在洞中,我们还看到了已经废弃了的洞寨小学校舍和学校的篮球场。
据村民讲,因洞中住户少,孩子也不多,班级设置大多是合班的。
后来小学搬到了山外,孩子们每天要走两三个小当年为洞中小学建造的篮球场有接待能力的住户正在为客人准备午餐离洞口不远处一户人家,夫妇俩正在准备午饭时才能到达学校,很是辛苦。
住在洞中,有两个大问题:一是吃水不方便;二是进出货物难。
过去吃水都是靠接雨水吃,后来政府帮助建了蓄水池,从山下往山上抽水。
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
但运输却是个一直未解决好的大问题。
山里山外进出货物,全靠人工挑、背,上山2公里,下山2公里,加上负重,进出一趟是很不容易的。
据说,“部落”是解放初为躲土匪逃进来的人家,后来太平了,当地政府曾劝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们还是觉得洞中生活好,冬暖夏凉,这种生活方式便保留了下来。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着神奇和历史的地方。
除了自然风光的壮丽,贵州还拥有丰富的非自然文化遗产。
这些非自然文化遗产记录着这个地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贵州人民的宝贵遗产。
1. 贵阳青岩古镇贵阳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部,是贵州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镇之一。
这个古镇建于明代,在清代达到繁华,有"西南第一名镇"之称。
青岩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古街、古亭、古堡等。
这里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和传统,如古代的川剧表演和古代的手工艺品制作等。
青岩古镇展示了贵州古代城镇的独特风貌,是一个重要的非自然文化遗产。
2. 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地。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战略。
遵义会议旧址现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示了会议的历史和意义。
遵义会议旧址是贵州省的重要非自然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3. 黔东南侗族苗族风雨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闻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风雨桥位于侗族聚居的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木桥建筑,被誉为"东方第一风雨桥"。
风雨桥建筑优雅别致,是侗族人民传统建筑技艺的杰作。
风雨桥记录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贵州的宝贵非自然文化遗产。
4. 铜仁大方土司城铜仁大方土司城是贵州省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之一。
土司城建于明清时期,是当地土司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土司城内有土司官衙、土司官府、土司祠堂等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土司政权的特色。
现在,铜仁大方土司城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铜仁大方土司城是贵州省的重要非自然文化遗产,见证了土司时代的辉煌。
在贵州省,还有许多其他非自然文化遗产,如黔西南布依寨子、毕节岜沙古猿人遗址、安顺龙宫等。
贵州凯里旅游景点

贵州凯里旅游景点
贵州凯里市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北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
凯里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以下是一些值得游览的景点:
1. 黄平小七孔:黄平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小孔景观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七个小孔依次排列,形状各异。
2. 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寨子沿河而建,风景秀丽,民居独特。
3. 凯里古城:凯里古城座落在城市中心,是黔东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保存完好,游客可体验传统的苗族风情。
4. 镇远古镇:镇远古镇位于凯里市北的镇远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5. 毕节铜仁大峡谷:大峡谷是贵州省内较有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有壮观的峡谷、奇特的溶洞和迷人的瀑布景观。
6. 西江千户苗寨:千户苗寨坐落在西江岸边,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苗寨之一。
寨子呈三角形,小河流经苗寨,建筑风格独特,民风淳朴。
以上是凯里市一些值得游览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魅力,适合游客体验贵州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之美。
贵州荔波的苗族风情如何

贵州荔波的苗族风情如何贵州荔波,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孕育着浓郁而独特的苗族风情。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世界。
苗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荔波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他们的服饰,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苗族女子的盛装,色彩斑斓,刺绣精美。
衣袖和裙摆上绣着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但也不失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苗族男子的英武之气。
苗族的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
吊脚楼依山而建,巧妙地利用了地形。
底层架空,用于存放杂物或者饲养家禽。
上层则是居住空间,通风良好,采光充足。
这些吊脚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饮食方面,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酸汤鱼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新鲜的鱼肉,在特制的酸汤中煮制,酸味浓郁,鱼肉鲜嫩,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糯米饭,蒸熟的糯米粒粒饱满,香气扑鼻,搭配上各种小菜,口感丰富。
此外,苗族的酒文化也源远流长。
他们自家酿造的米酒,醇厚香甜,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人们总会举杯共饮,分享喜悦。
苗族的节日更是丰富多彩。
其中,苗年是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苗年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芦笙舞、铜鼓舞,舞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动作整齐有力,充满了活力。
斗牛、斗鸡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此起彼伏。
苗族的歌舞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芦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芦笙曲悠扬动听,常常能够在山间田野中听到。
苗族的歌声,质朴而深情,歌词中诉说着苗族的历史、传说和生活。
当他们歌唱时,仿佛在与祖先对话,传承着民族的记忆。
苗族的手工艺也是一绝。
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各种银质的首饰、配饰,造型精美,工艺复杂。
苗族的蜡染技术也独具特色,通过蜡液的防染作用,在布料上绘制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然后经过染色,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苗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对待客人总是充满了真诚和友善。
贵州兴义鲁屯古镇简介

贵州兴义鲁屯古镇简介
贵州兴义鲁屯古镇是位于贵州省兴义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代,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古镇保存完好,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正文:
鲁屯古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 50 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代。
古镇保存完好,是一座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古镇的建筑风格以土家族为主,保留了传统的土家族吊脚楼和四合院。
同时,古镇内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街道、古庙、古碑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鲁屯古镇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土家族民歌、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唢呐等。
此外,古镇内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木雕、石雕等。
拓展:
鲁屯古镇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誉为“贵州第一古镇”。
古镇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古街道、
古庙、古碑、古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鲁屯古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 50 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代。
古镇保存完好,是一座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鲁屯古镇的建筑风格以土家族为主,保留了传统的土家族吊脚楼
和四合院。
同时,古镇内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街道、古庙、古碑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2019年5篇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名。
下边是我采集整理的20xx年5篇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照。
20xx年5篇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一)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名。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盖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双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子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有条有理,所有用杉木建筑,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素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有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散布在寨中五团,挨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此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记,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概宏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碰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敲鼓,招集寨民,鼓楼所以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合议事、订立款约、办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民众工余饭后歇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阴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浩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边就是戏台,是肇兴独一的鼓楼、戏台微风雨桥都能展此刻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边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好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边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独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近来,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肇兴侗寨古建筑之美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境内,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
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素有“侗乡第一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美誉。
肇兴侗寨历史悠久,据民间族谱记载:南宋正隆五年(1160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60多年历史。
村民的先祖陆浓暖,当年从江西迁徙,肇兴侗寨古建筑之美
文 / 徐艳文
杠、洛香等寨居住。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全寨处于山间一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河流穿寨而过。
寨门以杉木为材,造型优美,凿孔穿榫建造而成。
寨内民居多为干栏式吊脚楼,也是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这种吊脚楼的开间分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
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均。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在我国的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特别是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这里聚居着大量的苗族和侗族人民,他们世代相传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旅游扶贫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构成、文化特色等,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旅游扶贫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措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效。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在旅游扶贫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如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倾向、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强调了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等多方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旅游扶贫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扶贫手段,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案例为我国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我国扶贫工作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概况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贵州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黔东南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多彩贵州”的缩影。
该地区地势复杂,多山地和丘陵,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活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仅是苗族和侗族的主要聚居区,还居住着汉族、布依族、瑶族等多个民族,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里交融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铜仁)
近日,由我省民族、历史、建筑、文化、旅游、社会科学、新闻媒体等方面专家组成的
评审委员会,从全省各市(州、地)推荐的245个村寨中,评选产生了第一阶段100个“贵
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它们将参与角逐下一阶段30个“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选活动,
我区11个村寨参加角逐。
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
石阡县楼上古寨
德江县合兴乡朝阳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举办之际,为营造浓郁而热烈的盛
会氛围,更好地宣传贵州改革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贵州独特的民
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委
员会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
选活动。
铜仁市茶园山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山黄道侗族乡瓦寨家族祠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口县漆树坪羌族山寨(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区11个村寨分别是石阡县楼上古寨、江口县漆树坪羌寨、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万
山黄道侗族乡瓦寨、玉屏县新店乡朝阳村、铜仁市茶园山村、松桃正大乡苗王城村、沿河县
黑水乡建权村、印江县朗溪镇甘川、德江县合兴乡朝阳村、思南县龙门村。
思南县龙门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松桃正大乡苗王城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屏县新店乡朝阳村一民居(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江县朗溪镇甘川(图片来源于网络)
沿河县黑水乡建权村在林果间套种蔬菜(图片来源于网络)
8月初,这100个民族村寨将在全国民族运动会官方网站《金黔在线》接受广大群众投
票,选出自己心目中30个“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马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