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合集下载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任之堂脉法1余浩王将 wxxetn 1周前任之堂脉法《脉经》曰:代散者死。

生泄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

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

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

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

大家都知道任之堂余老师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余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余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那么学习余老师的脉法该从何入手呢?这是大多数来学脉法的同道的共同困惑。

凡事都是有诀窍的,找到了诀窍自然事半功倍,学习脉法自然也是如此。

余老师的脉法诀窍是什么呢?其实就在这“郁脉”二字中。

余老师在教我们脉法的时候特别强调郁脉,认为郁脉是诸脉象之首,认为郁脉是学习和认识脉象的基础和关键点,把出了郁脉,这脉法就学会了至少40%。

为什么余老师这么看重这种脉象?这种脉象为什么独立于28脉,作用却这么大?它又和传统的28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好好讲讲这个郁脉。

把脉就像福尔摩斯一点点查出真相一样,我们把脉是为了找出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性质。

28脉就是解决这个病理性质的。

但六部脉的脉象可能大体相同,那么如何分析判断辨证施治呢?不知道确切的病变部位,不知道到底是肝经还是脾经出了问题,不知道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肺岀了问题,就算28脉摸得对,能判断出是痰湿或是瘀血但病变部位在哪里你不知道,用药的靶向就不准确,临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这就是没有做到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这个郁脉正好是福尔摩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病变部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着急了,到底什么是郁脉呢?郁脉,顾名思义,郁字,有郁郁葱葱、郁塞、郁滞、郁结、郁积、积聚、阻滞不通的意思。

精选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doc

精选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doc

2、通脉三药;葛根、川苜、丹参。

心血虚,头晕,脑供血缺乏。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5、鼻三味;苍耳子、辛英、通草。

心肝脉缺乏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翻开,玉屏风从脾胃翻开。

怕冷,晚上加 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

通草有通鼻塞,还用「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了•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 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

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

一般用鼻三味、 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荧实、炒蕙米。

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杳、鸡屎藤。

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 艾叶、苦参。

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 — 50克。

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 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苓。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 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

如膝关节积水,加慧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蓑藜。

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9、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

肾着汤20、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火、伸筋草21、腰间盘脱出;黄黄、青风藤、黑豆。

痛的一般加桑寄生.、杜仲、川断。

重一点用元胡、桃仁、乳没。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第二次来任之堂了,我的主攻依旧是脉。

每天坐在前台把病人的脉,发现只有把多了才有的悟,不然真是他人怎么描述,也指下难明啊,所以我认为要想学脉,多把脉才是硬道理。

我比较愚钝,老师给我讲的东西我只有在接触病人时才有所领悟,且时而迷糊时而清醒。

所以今天总结起来,心里也很忐忑,总怕不是很明朗。

这次我会尽力描述对脉的这种手下感觉,希望对同学们和自己有一个帮助吧,下面的描述都是我在接诊时的反应过程,没有什么太多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谢谢。

一位患者坐下来,搭脉前,我先望他的手。

包括指甲的月牙和颜色,手纹,青筋,丰盈度,手色,手温。

通常无月牙的体内阳虚寒湿重。

指甲乌暗的体内寒气重,淡白的气血虚。

月牙过大体内有郁热。

手纹乱的心思乱,不如手纹简单的好治。

手掌青筋多的表示体内的淤积重且多在身前部或任脉不通,手背的指头青筋重多表示背部积滞重或督脉不通,接下来按压病人的手,通常说柔嫩的,脏腑比较柔弱,耐药性强度小,手掌丰盈饱满的说明气血充足,身体素质比较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把脉之前的十几秒会做的事。

通过望触手,基本对这个病人的体质类型有个基本的把握,如正气的强弱,阳气的状况,阴血的程度,体内的通畅度等。

有时也能分析出病人的性格,这也对其患病有个把握。

然后抬眼看看病人的面部,体态。

一个斯文的人和一个干粗活的人得的病是不一样的。

肥胖的人和瘦人体质也不一样。

面部的气也有很大的研究必要。

有的病人满脸的浊气,表示体内的垃圾很过或肾虚脏色显露。

有人面苍白,或萎黄或红赤,这些都很有指导价值。

余老师有时看病人脾虚与否通常拉病人的腮部的肌肉,若脾虚就是一拉一层皮。

双目通常是望其神与气的重要之所。

一个人眼睛贼亮,眼珠老是转,这样的人神是不定的气是上浮的。

一个人的爽眸暗淡,表情变化小,身体紧缩,那么这个人一定气机闭郁。

应该多多运动,多晒太阳。

通常余老师看下唇的人是脾滞化火。

小孩青筋多肠积。

这些都是短短几十秒该反映出来。

接下来就该把自己的神内收,静静的把脉,感觉病人体内的情况。

任之堂:临床实战经验194条,条条经典!

任之堂:临床实战经验194条,条条经典!

任之堂:临床实战经验194条,条条经典!1、舌苔白腻且厚的病人,用香薷就可化掉。

往往用平胃散加香薷,白腻的舌苔便退得很快。

表汗赶走外寒,香薷发汗行水,相当到位。

2、牵牛牛黄丸,治腰痛如神:黑牵牛半生半炒,研末,用水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用硫磺末做外衣,空腹用盐水和酒,一次送服50丸。

服用下去,排出黑便,腰骨轻松。

3、关脉主中焦,关脉独大独小,都说明中焦有问题。

独大为中焦瘀滞。

4、引火下行,跺脚跺到脚步发麻、发热、发胀,效果才好。

长痘痘,虚火上冲,每天坚持跺脚,有助于痘痘消除;跺脚后气不足,搓脚心,帮助肾气恢复。

5、《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心胸内关摩,头脑涌泉搓。

6、脉弦细,太在意细节东西,针尖一样大小的事,别老惦记在心上,对身体不好。

7、《内经》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致和平”百病皆生于气,气血能够调和,百病不治而愈。

8、在人身体,肠道的浊气要下降为地,清阳要上升为天,中间脾胃气机要斡旋起来,像一个枢纽一样。

9、腰椎间盘突出症:杜仲25g、桑寄生20g、川续断30g、五加皮15g、火麻仁20g、鸡矢藤40g、金荞麦40g、红藤15g、黄芪30g、当归尾20g、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葛根30g、牡蛎20g、猪鞭3条,5剂。

杜仲、寄生、川断、五加皮,补腰府肾精,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通前面肠腑。

凡治疗腰肾问题,都必须兼顾到这个前后思想。

这前后是一个杠杆,前面的肠腑向下通畅,后面的肾精就能向上荣养,形成圆圈循环。

所以说治肾不忘治肠,治肠不忘治肾。

红藤能把肠积通开,鸡矢藤能把肠积化开。

桂枝汤加葛根作为向上升清阳之用,再用牡蛎作为向下降浊阴之用。

用药要符合人体气机,不能一味过亢。

《黄帝内经》说:“亢为害,承乃治。

”治疗腰椎键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往往都会加入民间一味良药,这也是草医郎中传给老师的,叫做猪鞭。

交代病人要节房劳,凡是治疗筋骨疾病,都要节制房事。

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

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

任之堂经崄任之堂经崄;中药;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

心肝脉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

怕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

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

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

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

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

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

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

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

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9、"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展开全文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筋骨肌肉劳伤。

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

解肝气之郁。

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

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

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

任之堂经崄任之堂经崄;中药;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

心肝脉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

怕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

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

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

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

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

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

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

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

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9、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

肾着汤20、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火、伸筋草21、腰间盘脱出;黄芪、青风藤、黑豆。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穷究其理号脉不仅仅号的是血管,还有肺经,是肺经和血管和合的(阴阳和合)。

摸脉摸的是什么?(足够理性,正心诚意探查背后的真相)感觉到脉在跳动,其实是气在运行,使它跳动。

比如三天没吃饭号脉就很弱,因为没气了。

号脉是号的背后无形的气。

左手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

左手代表血(阴),右手代表气(阳)。

左手脉:体阴而用阳,以阴为根,由阴向阳转化,徐徐上升的。

右手脉:体阳而用阴,以阳为根,由阳向阴转化,下降。

我们研究的是用,所以左手是阳,右手是阴。

左边是升,右边是降。

左手号左侧身体和后背,右手号右侧身体和胸腹。

(气是立体转起来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诊脉的目的:1、判断人体一体能量的阴阳分配:是否平衡2、诊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状态:太过与不及3、判断邪正相争的格局脉象的格局很难改变,习性,秉性,都能影响脉的运行。

通过号脉可以预测这个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人世间。

手指头取像为人之头,指目相当于人头部之印堂穴。

与松果体想通。

当足够专注的号脉,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能量积累的过程。

还有切菜,写毛笔字等都用到指目。

三指并拢,多拢跟患者身高相关。

手法的根本是心法,心法的根本是虚静。

心中装的是什么,就会习惯在手下去寻找什么。

山中有万象,凭心在寻找。

左关右关,相当于关卡,调通了,寸和尺也就好了。

脉势,提供脉的整体趋势。

上越脉势,常见于右手脉,现代人很多,气降不下来,浮在上面。

下陷脉势,常见于湿气重中郁脉势,常见于左手脉,意味着上下焦,中焦雍滞。

问:胃气不降,怎么处理?答:金刚经说,如何降服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刻活在放下,自然心里就很清静。

后面生前面降,做些动作能有帮助,如劈柴,拜佛,所有促进任脉升督脉降的事情,都有帮助。

低头。

图片.p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

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

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

“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

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

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

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取寸口原因有二: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

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

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

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

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祖训: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等;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或右侧头部出现问题左关出现郁脉肝胆出现问题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

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肺主皮毛,易伤风邪;肺经受风,六脉皆浮;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膀胱寒水,同气相召;经循背项,腰背颈僵;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四肢酸楚;升降失常,大便稀溏;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干咳痰少,肺阴亏耗;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症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症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七情内伤,自内而生;家有叛贼,内乱难惩;药之无功,相胜可平;脉法自然,魔由心生。

第六讲:常见脉象描述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实脉举按力均强,如按竹棍好思量;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二十一种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第七讲:八纲脉的理解古人云: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其实不然,切脉要学也容易,上面几讲,对脉象有大体的了解了,但临证还是有困难。

初学者首先必须明白“八纲脉”。

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

此八脉为脉象基本纲领,必须要熟练的掌握。

浮沉是从脉位而论,是居于皮肤表层,还是居于里层,即临床诊断上说的轻取还是沉取,切脉时轻轻搭上即得为浮;重按始得为沉。

浮有两层意思,其一:为风邪伤人,浮为风的贼性;其二:为脏腑精气外现的标志。

浮而有力多为实证,浮而细、浮而空多为虚证,有时甚至是脱证。

沉也有两层意思,其一:主里,指外邪进入人体的部位较深;其二:为脏腑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展的标志。

沉而有力多为实证;沉而无力为虚证,反应脏腑的精气处于匮乏状态。

迟数是从脉率来讨论,按呼吸来量,一息四至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为数脉;一息三至则为迟脉。

具体而言,超过90次每分钟为数,少于60次每分钟为迟。

数脉主热,脏腑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迟脉主寒,脏腑功能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

但也绝对,当兵的军人或干重体力活的人,多少于60次每分钟。

虚实是从脉象有无力道而论,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滑涩是从脉象的流畅度来论的。

流畅太过为滑;流畅不及为涩。

滑脉反应体内阴份太过,血管充盈,经经气外束,出现滑利,可见痰饮、水湿、妊娠。

(想熟练掌握此脉,切孕妇脉五十人以上,即可之下明了。

)涩为阴份不足,血管充盈不足,经气束缚后,血脉流行不畅,见于血虚、血瘀等。

第八讲:切脉如抚琴切脉如抚琴,张弛两相宜;过度紧张,切至毫发,信息干扰,难求其本;过于松弛,难以聚神,指下茫然.脉象难明。

切脉如抚琴,如言诗,悠悠然其意可捕,恍惚间病机已明。

有时将自己脉率调与病人同步,脉率虽未同,其气已同,于是病之所苦,自可感受。

好比抚琴时已心已与音乐相通。

切脉之境界,非言语可以描绘,上述过于玄妙,临证可从基本学起。

但一点必须切记:不可过于紧张;不可过于松懈!取穴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切脉有宁失其脉,勿失其势。

切脉时,对脉相整体把握很重要,脉有上越之势,有下驱之势;有外脱之势,有内陷之势;由气郁中焦之势,也有气分两头之势等.比如:胃食管返流病,在右侧寸口可以见到脉象有上越之势。

此胃气上逆所致。

胃气上逆,自然胃酸向上返流了。

比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发作之前,可以切到左右寸口也有上越之势,此乃气血并走于上。

比如:下焦寒湿或湿热过重,阳气不得升腾,脉象有下驱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