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朗读者》为素材专题读写训练

以《朗读者》为素材专题读写训练
以《朗读者》为素材专题读写训练

文化热点类素材专题读写设计系列之一

以《朗读者》为素材的专题读写设计

平阳县浙鳌高中赵善立

一、《朗读者》现象

1、节目简介:《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季播电视节目。

2、节目评价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同样很精彩,很吸引人。作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学奖得主,曾经叛逆的麦家,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畅谈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阂乃至冲突,与观众分享他对儿子的教育心得以及与儿子之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濮存昕,在节目中便自曝小时候曾患过小儿麻痹症,被同学起外号叫“濮瘸子”,以及谁也不愿意和他在一个组参加体育比赛的往事。

《朗读者》中嘉宾分享的故事,并非简单的过往经历,而都有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无论是演员徐静蕾讲她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还是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讲他年轻时为了追求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独家趣闻”,还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讲她在阿富汗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正是这一环节的呈现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读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摘自“百度百科”)

二、《朗读者》现象探因

1.《朗读者》节目走红不是偶然的

毛建国

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前几年网上曾经流行一个句式,前面任意填词,而后面固定的是:“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这一流行句式,反映的是在消费主义当下,人们面对欲望的不断膨胀,越来越担忧“娱乐至死”,越来越担忧道德的荒芜和心灵的空虚,越来越担忧精神文明长期滞后于物质文明。

这种集体反思,是有意义的。但有必要思考,这种滞后和脱节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到底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可以把问题置换成,当物质这根时针从6点向12点迈进时,精神这根时针会是停留不动,还是迈步向前?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精神长针应该还是随着物质时针向前进的,甚至还有可能在某一点重合。当然,这种重合不会随便到来,需要我们的忧思,需要我们的自觉,需要我们的奋进。但不管如何,一定要相信,精神时针永远都存在一种向前的自发力量。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出现,特别是持续出现,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先是《中国诗词大会》大火,接着《朗读者》跟热,鸡年以来,文化类节目制造了个小高潮。这种高潮的出现,应该不是偶然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消费主义当下,人们依然有着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人们公认的,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看看这些年来的国学热、艺术热,会有更乐观的判断。

需要辨析的是,这种小高潮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文化类节目,特别是文化的春天到了?对此,恐怕还不能过于乐观。董卿认为,“我并不认为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节目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中成功的文化类节目还很少。甚至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还有许多阻碍文化类节目,阻碍文化发展的因素存在。比如收视率的问题,就曾经让无数人们为之叫好的文化节目成为过去。

在文化供给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必提的两个概念。摆好两者关系,是所有文化企业的责任,国有文化企业更应该如此。《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大方向上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以统一的,但具体到一档节目未必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并不是自动实现也不会轻松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这就更需要对文化类节目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扶持。如果只讲经济效益,那么文化类节目的春天永远不会到来。

《朗读者》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它起码是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永远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这种精神文化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智慧,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节目,也必然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朗读者》为何成功?价值坚守与创新传播驱动文化热

……一档节目要做的有意义、有思想,还要做到彰显文化自信并不容易。……在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马佳看来,《朗读者》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机会,让观众有一种被唤醒的需要。“这种唤醒是对尘封在每个人内心很久以来的精神的诉求、情怀的表达的唤醒,给他们诉求的表达空间,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小到每个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

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作者的思想、观众的情感,三种元素和谐凝结,形成了《朗读者》“访谈+朗读+轻解析”的原创模式,加上电视人的坚持和情怀,《朗读者》成为一个新的标杆。

“《朗读者》的出现既得益于‘时机’,同时也彰显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文化舞台在文化坚守、价值引领、传播创新等方面的清醒认知和不懈追求,这也是近年来像《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朗读者》等一些文化品牌能够接连竖立起来的根源所在,是串起这一颗颗珍珠的主线。”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以《朗读者》为样本,分析了央视坚守引领和创新创作启示。其中,文化价值、文化自觉、情感价值、持续创新、市场价值、原创能力、健康导向等成为关键词。

三、为《朗读者》点赞

1、《朗读者》受追捧是回归不是颠覆

……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不过,应该继续追问的是:这些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进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然而应该看到的积极一面是:与其说这种“清流”是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颠覆,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即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作者子长)

2.《朗读者》:从朗读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

赵凤兰

近日,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爆荧屏,朗读的庄严感赋予了这档朗读性节目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使它与时下某些油腔滑调、痞里痞气、没有正经、缺少底线的娱综节目区别开来。朗读赋予了读者庄重的情感体验和怡情审美的精神愉悦,它的魅力来自于真情实感的外化和其中所蕴含的超功利的神圣之美。朗读从来不只是嘴皮子上那点事儿,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歌声。它是深沉隆重的内心表白和直击心灵的情感活动,是读者对作者的一次庄严致敬。通过朗读,读者和作者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将彼此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融为一体,让智性的文字转化成富有感染力的声线,共同完成对文字音色内涵的塑造和养心怡情的审美创造,让人在诗词意境中领略生命的大美和庄严。

……

基于朗读艺术庄严的诗意体验和脱俗的端庄气质,诵读文化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盛和传播,《为你读诗》《为我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和各种文学群、诗词文化朗读群相继活跃起来。人们通过手机APP软件录制配乐音频,借此表达对优美文字的赏读和对生命灵性的体悟,为奔忙的灵魂探寻一片诗意的栖息地。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流动朗读盛宴、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红课等读书沙龙活动和网络电台,也通过现场和微信平台互动等方式,定期与观众诵读曹雪芹、鲁迅、加缪、海明威、苏珊·桑塔格、伍尔夫、辛波丝卡等大师的作品,通过文字音律之美回望历史、品鉴经典,享受与大师同频共振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快感。在欧美国家,朗读作为新书销售的“敲门砖”一直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心灵倾诉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欧美作家在新书签售时往往要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作品,借着朗读,作家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历程,读者也借这个机会满足了“看下蛋鸡”的好奇心。在台湾文学界,朗读在有些作家眼里被视为另一种凝视。台湾文化总会为台湾著名作家录制了“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为台湾文学界保留了几代文学家真实而深情的声音文本。这其中有黄春明开朗说故事的笑声,郑愁予时而激昂时而柔情的朗读,白先勇用温柔的声音朗读《永远的尹雪艳》,王文兴以地方口音朗读《背海的人》,司马中原用诙谐的声音说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声音质地和口音,一如他们的作品般特色鲜明,交融出台湾文学深情多彩的面貌。在台北城南历史博物馆到中正纪念堂的南海路一带的站牌边,设置有文化总会“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只要用户连上手机,就可以聆听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痖弦、张默等台湾著名诗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朗读的自己的诗作。不仅如此,台湾文化总会为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制作了文学录音节目,以期透过文学艺术这种温柔、安静的力量让犯人们走上新的人生路。实践证明,他们看到了生命改变的可能。可见,朗读不仅能使语言凝结成诗,使文学插上翅膀,还能消

除身体里淤积的浊气,冲刷心灵的尘埃,撞击生命的火花,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神经,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读与思的结合、口与心的交汇,既悦耳又悦心,兼具美学品格和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当前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综艺节目《朗读者》如一股清流,把人们从单纯娱人耳目的视觉和听觉的暴力中超拔出来,为公众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召唤出人们心底潜藏的读书热情,这正是它积极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固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几档文化综艺节目就能改善阅读的贫瘠并抵达文化的深处,但它至少为诵读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了初心,让国人从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淡淡书墨香、琅琅读书声的缭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摘自《中国文化报》)

四、对《朗读者》的批判

1.中国不缺《朗读者》,中国最缺“赛先生”

德布罗意

01 朗读者没有出口函数的死循环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朋友圈与董卿套近乎成了一种时髦,事实求是地讲,对比各类娱乐选秀低级趣味真人秀表演,传递人间温情和诗意审美的读书节目,精雕细琢极具诚意,广为传播理所当然。在2017年这样一个戾气深重的商业社会,一封家书竟然就能抹平时代创伤,其正能量效应彰显奇迹。客观地讲,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深刻,只需一抹粉红“哲思小语”,涂抹在失血已久精神之唇上,就能感觉到自己面如冠玉。《朗读者》能够引发好评如潮,与1997年全民迷恋余秋雨《文化苦旅》,2007年爱上于丹《庄子》心得并无两样!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播,而是商业时代的心灵揉捏,每一次类似产品出现后,总能在瞬间麻醉无数人,但却并不能真正建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没有出口函数for(i=1;i>0;i++){}的死循环,每次稀里哗啦的泪水挥霍后,过几天仍然浑浑噩噩,并不能实质上改变自己提升自我,而是在一个“非欧空间”(Non-Euclidean Space,非欧几里得空间)之中反复徘徊而不自知。现代中国,我们从来不缺“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02 用“潘罗斯阶梯”解答“李约瑟难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此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是一个让人奇怪的问题。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技术上有过那么多自豪成就。明明自己发明了火药,却被八国联军炸掉了封建牌坊;明明发明了指南针,却被英国的战列舰找上门来。好多穿越小说就是想回去扭转这一悲惨结局,然后一统世界干掉罗马。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这片土壤上诞生?李约瑟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传统体系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第一追求,专注于仁智礼义信的感性教化,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李约瑟的这些观点影响了黄仁宇,也成就了《万历十五年》这本历史经典之作。读了老子读孟子,读了孟子读仲舒,读了仲舒读韩愈,读了韩愈读邵雍,读了邵雍读朱熹……这些古代的“朗读者”,可比现在的“朗读者”牛多了,动辄就写出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出来,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的确值得我们骄傲。然而就算有再多鸿篇巨制,古代中国仍然走在一个没有尽头的“潘罗斯阶梯”上,不能从现代科学上去解放自己。董卿主持的这一档《朗读者》节目,不过是在重复几千年来的“伤春悲秋”,只是加了一些ALLMEDIA的表现形式而已。

潘洛斯阶梯(Penrose Stairs),又名潘罗斯阶梯、彭罗斯阶梯,由英国著名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潘洛斯阶梯是:四条楼梯,四角相连,但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无限延伸发展。曾出现在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里面的清醒梦境(lucid dream)中。

爱因斯坦1953年给斯威策(J. E.Switzer)的一封信这样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几千年以来,中国上层社会普遍重文轻理,很少像沈括那样有兴趣整理钻研科学问题,更不用说像伽利略那样以实证为己任。中国那时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例如比沈括要聪明得多的同时代的苏东坡,被虐之后还在那里装潇洒: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不知他这一路走下来,带着多少中国文人走在死循环的路上。若没有第4维力量的介入,我也许我们会在农耕文明里感动到“地老天荒”,这不仅解答了“李约瑟难题”,顺便还可以回应一下“费米悖论”,也许很多的文明被困在那个死循环里,再也没有上升动力。

03 “赛先生”在中国未老先衰钱学森之问难解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诗词歌赋”用户,更不缺“自嗟自怜”文青审美,《朗读者》豆瓣评分9.2也说明这一点,就算没有这些用户,还有多少老干部就以此为职业,《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也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天然亲近,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不止是宋词元曲,还有《诗经》离骚,都有海量用户。无须政府引导,人民大众早就爱上了“弟子规”,更不必商业诱惑,失学人士早也迷恋上“国学热”。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出过几个一流的科学家,但“国学大师”一直层出不穷,道理很简单,给罗永浩一把折扇,然后蓄上两绺长须,一定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师,但要让他弄个费马大定理出来,肯定会直接找个锤子把自己干掉。

写诗歌易,学数学难;谈文化易,懂科学难。这个社会并不缺古典文化,最缺的是科学精神。两千年前以来,中华文明虽然一直站在文明之巅,但没有欧几里得几何学式的系统性、严密性、和谐性与完备性的理论基础,使得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中遭受挫折,而现在还有许多人沉浸在虚构的古代辉煌中自我安慰,我们依赖西方文明带来了现代生活,但从价值观上并没有接纳科学精神。

欧氏几何是古希腊数学中一颗闪耀明珠,它是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系统的最初典范。欧几里得将零碎的、片断的、不系统的几何知识整理归结成一个标准化的演绎系统,《几何原本》在科学与教育方面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科学效法的典范,也是激励新思想的源泉。

本来现代史100年来,中国的社会精英开始与科学精神对接,一部分学者开始具备科学理性的价值观,甚至还有一些人已经在把握数理逻辑的规律,但商业资本时代的过快成长,正在打断这一进程,用赛先生武装自己需要长时间的科学训练,而抹上一把“文化口红”却非常简单。科学和理性最终是培养无私的社会精英,但这个社会不再需要精英来引领大众,只需要追踪公众趣味的鬣狗。所以,这个弥漫着思想香气的“赛先生”阶层,在中国未老先衰。同样问题也来了,没有科学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依然难解。

04 《最强大脑》把赛先生培养成了“爱国者AI”

文化类节目用户数量大,《朗读者》以精致和饱含泪水的深情引领潮流,可以预见的是,各个卫视都在加班加点COPY另一档“朗诵者”出来。真正科学类节目就极其稀少,赛先生在中国的境况极其不妙,当然别谈那些“怪力乱神”探秘节目,那些与科学无关,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最强大脑”就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档科技节目。

《最强大脑》开辟了中国科学电视节目的先河,也称得上真正一档完完全全的“赛先生”栏目,整个民族都缺乏这种关于科技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强大脑》的产生,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角度来说都有重大意义。虽然很多人反感它商业性太强,暗箱操作太多,但这些都瑕不掩瑜。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最强大脑》里没有体现真正科学精神。有科技没科学,有技术没理性,有脑力没脑子。好好的一档科学类节目,被活生生包装成《感动中国》;好好的心算比拚,却非得搞成中日PK,而且整个会场那种民粹性呐喊,让人像吞了半只蚱蜢那样难受。

科学是一种探索和求证精神,并不是用来在战场上进行厮杀的,从满场的五星红旗的晃动,能感觉到很多人把上面的选手当成战斗型的”爱国者AI”。为了收视率偶尔煽煽民族情绪是可以理解,但每一次把选手搞得像打了鸡血一样,与《中国好声音》没什么区别。

在与人工智能的对决中,王昱珩与小度(AI人工智能)一决胜负之时,全现场都在给人类加油,王昱衡更是充满了人类的傲娇和自负,幸好小度还是中国的,如果换成AlphaGo,岂不直接给人家断电。有人真正理解科学精神是什么吗?科学世界里是平和的理性,是美好的欣赏,是共同的超越,哪有那么多打打杀杀。

05 人文+科学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华民族有着5000悠久历史,祖先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唐诗宋词,从幽深小径里的青砖白瓦到深冢古墓里的白纸黑字,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江南的晨钟墓鼓,随便撷取吉光片羽,我们就能感受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也可以包装出无数个《朗读者》让你泪流满面。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日前落幕总结时写到: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

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

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意境,可见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文化,我们缺的是把文化转变为人文精神,把个人唯审美转变为人类自我关怀的能力。

这些读书类节目有时候显得浅薄,因为它们将历史苦难用婉约词派消解得一干二净,《读者》式的语言让现实生活巧妙避开社会背景,然后借着个体的泪水轻松洗刷掉一切肮脏。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见字如面》,只能感受到浮光掠影的文化按摩,却不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深沉思索。事实上,正是人文精神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两者比翼齐飞。唯有人文+科学一色,才能产生出3H+2H4He+n+17.6MeV这样的强大聚变能量。

06 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赛先生”

艾青先生在《我爱这土地》中谈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可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讲: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的内心世界不够理性。说起《朗读者》,我们还可以对比下另一位央视老兵朱军的《艺术人生》,其实这两者并无两样,只是这次董卿接过了朱军的棒,在那个没有出口函数for(i=1;i>0;i++){}的死循环里再嵌入一个链接点。而观众除了抹了一把轻盈的泪水唏嘘30秒后,并未能在人生加入更多变量和参数。纵观这个轻浮的世界,我们从来不缺“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的理性精神。

2.是该讲一点《朗读者》不足的时候了

孙建清

……在我看来,一个节目再好,它总有一点不足,或说一点遗憾吧,没有任何一件文艺作品或一档节目是完美无缺的。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好那是肯定的。但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也未必是实情。就我个人的感觉,《朗读者》还需要回归朗读本身。一直以来,我觉得,很多走上《朗读者》的似乎是从央视历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选取的,这让人感到《朗读者》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阅读版而已。此外,《朗读者》上的人很少“凡人”,大都是名流,至少是很有“故事”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本来是很普通的阅读变得让人难以企及。我知道,电视制作者是想以此感动中国人,但过度地拔高阅读,到了阅读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会让人望而却步。如此,不是白白失去很多普通的阅读者吗?

《朗读者》一出,一片叫好声,这说明节目深得观众认可。但是不是一点质疑都没有呢?

或者说就没有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我看不见得。一个节目要办好,一味表扬赞美,不提改进,甚至连一句希望的话都难听到,日后又怎么能提升节目质量呢?有鉴于此,我希望人们对《朗读者》有一点质疑的声音,提一点意见,提一点希望。这虽然有点煞风景,但批评也是一种帮助。

五、《朗读者》主题词集锦(1—8期)

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节目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的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

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节目开场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那么,下面,我们有请第一位嘉宾……

第三期主题词——选择

【节目卷首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你会看到的是,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最让我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节目开场白】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选择。人这一生,要面临多少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

有一年,法国的一家报社举办了一个有奖竞答,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卢浮宫着火了,你选择救哪一副画?最终,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说,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第四期主题词-——礼物

【节目卷首语】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节目开场白】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节目卷首语】

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就像这次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像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去请女朋友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会,但是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已经当导演了,但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难忘而宝贵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节目开场白】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第六期主题词——眼泪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主题词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情感张力。节目希望所有的观众,在听到这个主题词的时候,都会有很丰富的生命联想。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说眼泪。

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眼泪的优秀的演员,这一次在我们的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

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节目开场白】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

就如同每一个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第七期主题词——告别

【节目卷首语】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节目开场白】

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第八期主题词——勇气

【节目卷首语】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

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节目开场白】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得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读者身

上的勇气。

六、《朗读者》主题词写作揭秘

1.引用诗、故事、名言,亮人眼目

诗歌有巨大的感染力,用得巧妙,不仅有助于中心的表达,而且能够增强文章韵味;同样道理,精彩的歌词、故事、名言、俗语因其高度的凝练性、深刻性和大众化用在作文开头往往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例如《朗读者陪伴》的开场白

陪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2.开门见山,冲击读者

不经过任何铺垫,一开头便展示文章主题,让读者马上进入你设置的语言情景之中。因其无任何心理准备,故会造成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从而激起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同时避免了开头的冗长和拖沓。(例如《朗读者眼泪》的开场白)

眼泪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

3.借助“蒙太奇”,挑战新思维

开头由类似电影镜头般的片段组合而成,这种经过剪辑的“镜头”,时间跨度大,人物形象突出,场面实感强,能极大地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和思维,且文章结构新奇,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朗读者第一次》的开场白)

第一次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转自学语文公众号)

七、写作实战

自2017年2月18日起,央视《朗读者》首播,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到今天过去接近十个月了,人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动。时过境迁,于是有人断言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对于这类始热终冷的文化现象,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八、参考佳作

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7班郭嘉俊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

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

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

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初中话题作文材料及范文精选

初中话题作文材料及范文精选 废寝忘食的学习,创造成功的机会;分秒必争的考验,打造梦想的实现;考试在即,学习有张有弛,时间安排有条不紊,祝你考试取得好成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 了初中话题作文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话题作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 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 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或抄袭。 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内容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青春的味道 青春的味道是什么?是苦涩的咖啡?是那酸酸的橙汁?还是纯纯的牛奶…… 端起杯中的咖啡,闻了闻,香味真是太浓了,端起杯,轻轻地饮了一口,细细地 品味杯中的味道。“哇,真苦啊!”品尝咖啡的评价就是如此。再次品尝了那种苦涩的味道,这一次的味道还是苦苦的,但是这一次的苦中带有了一丝甜意,这种味道就似我 们的青春,苦中带有甜,在战胜困难后,脸上总是绽开微笑的。 一杯橘色的橙汁可是我的最爱呢!端起来一饮而下,我最喜欢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就像现在的我似的。青春总是有一些辛酸,总是有不顺心,不顺意的时候我总是会一 笑而过,乐观地去面对这一切。青春就是如此,酸酸甜甜,让我们沉醉在其中。 纯纯的牛奶,纯纯的心灵,纯纯的思想,拥有青春的我们的思想是如此的单纯。 伤心的时候,泪水就顺着脸颊划过;开心的时候,笑容就在脸上绽放;痛苦的时候,不自觉地大叫;生气的时候,不满地嘟起嘴巴……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不包含任何的做作, 心情不包含一丝的杂质,就如牛奶一般纯洁,纯洁的身心也是最大的快乐,对人、对 事都将心比心,无恶意,无勾心斗角,只有纯纯的爱意。 青春是绿色的,有春天的盎然生机,如青春的小草,绿绿的叶子。青春充满着大 自然气息,使心中向往长大的小草,悄悄地萌发。青春的味道,不用说,也就像绿茶。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澳大利亚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程停了数星期,以修改工程设计,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处,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并安排了新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万澳元。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10万澳元。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近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50万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 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听说我们祖先也是有尾巴的。” 虎:“那蚊子、苍蝇要是咬你们,你们拿什么赶跑它们?” 人:“赶跑它们?我们要消灭它们!” 虎:“是吗?能否教教我们灭蚊之法?” 人:“不行。你们老虎太厉害了,我们人类的关键技术不能告诉你们。” 虎:“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我们刚刚得到你们的杀虫剂配方。” 人:“你们得到配方了?不行,这里有知识产权。没有我们的授权,你们不能按配方生产。” 虎:“你们扒我们的皮,用我们的骨头做药,经过我们授权了吗?” 人类就是这样自大,蔑视着大自然的一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一直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类残酷。

最新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发言稿: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精品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发言稿:严以律 己,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自从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的精辟论述,深受触动。它是共产党员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也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和言谈举止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作为高校教师来说,要求我们提升个人的修养和专业素质,坚守学校和学院的和职业规范,廉洁从教,踏实工作,把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工作做实做强。下面我结合测绘工程系的党建工作和个人的教学工作,谈一谈高校教师在严以律己方面的具体表现。 1、提高认识,不断加强政治素养 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上下功夫。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积极撰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汇报思想动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xx年7月20日,测绘工程系党支部在xx实习基地开展党章和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主题党日活动,并以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们学习党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准绳,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爱岗敬业,以教学为主开展实习和各种竞赛活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的“严以律己”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工作一丝不苟,永不懈怠。 我们承担着全校23个专业年均1800多名学生的测量学课程和14个专业年均800多名学生的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为加强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测量学课程进行野外实习,不同专业学生分批次进行,每批200-400人,分5批。历年来老师们牺牲假期,从每年的6月到8月,历时3个月。在远离城市、信号不好的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充分发扬了测绘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 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学院和学校的各种讲课技能竞赛和学术活动,在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为发挥测量学课程实际操作的特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方便与兄弟院校切磋交流,从xx-xx 年间我们组织举办并参加了5届全区高等院校学生测量技能竞赛,并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测量技能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xx年7月,测绘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又积极申报了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描写以根为话题为话题初中作文500字五篇

描写以根为话题为话题初中作文500字五篇 花儿开了又落,但根始终坚守,在它的心中装着唯一的词汇,那便是“永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描写以根为话题为话题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初中作文描写以根为话题为话题500字 树根深埋于地下,很少有人注意它。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根本比不上那挺拔的树干和茂盛的树叶,然而,就是这极不起眼的根在树的生长中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一根树种被种进土中后,第一个突破种皮,开始生长的就是种子的胚根。然而它并不是那正大光明的地面生长,却是一个劲地向土壤的深处扎去,拼命地吸取养料为种子的胚叶冲出地面供给着能量。也就是说树根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一种不求安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树根盘绕屈曲于地下,为高大的树干能傲然挺立于地面上奠定了基础,大自然是变化多端的,有时是阳光和煦,有时是狂风暴雨。但无论在怎样的情景下,树根都任劳任怨地担负着固定树体的任务,每当狂风暴雨来临时,高大的树干在风雨中摆动着,显出一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样貌。然而树根却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它用那众多盘曲的根系牢牢抓住大地,任尔东南西北风,它也毫不放松,最终那狂吼的暴风只得无声无息灰溜溜的退去,树根却丝毫不争名夺利,仍默默无闻藏于地下,不停息地生长着。 人们常赞美松柏枝干挺拔,垂柳婀娜多姿,桃树花花团锦簇,梨树硕果累累,然而这一切都是根埋头苦‘干’所换来的。如果没有它,它们能如此美丽、娇艳、硕果累累吗回答肯定是不能。然而根却不因无人赞美而沮丧,它仍未这一个目标--树的枝繁叶茂努力着,用着它的全部‘精力’。 树根不求安乐、舍己为人,不争名利、默默无闻,始终向一个目标努力的精神不正是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在第一线上的工人、农民、战士所具有的吗! 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好似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战士们就是这根大树的庞大根系,他们不求名利、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是他们使这棵大树永远枝繁叶茂、郁郁苍苍。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1.立志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 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志气的人,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时间徒步环球旅行;炊事员曹家彬当上了空军学院的英语教师。 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 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所以,每个想为国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志向。 格言名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也。 (范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孟郊)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程颢)心志之力,可称为人品行之中心力。 (薛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青年应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 (孙中山)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 (华罗庚)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 (卡耐基)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 (英格利希)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罗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 (勃朗宁)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冀。 (歌德)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巴斯德)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巴斯德)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列宁)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拉斯金)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 一、严以律己对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严以律己对我们的具体要求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怀敬畏之感、常有自省之念。 一是严以律己要达到慎独慎微的境界。“慎独慎微”是我们传统文化关于修养的一个概念,党员干部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常反思,做到“三省吾身”。 二是严以律己是经受历史考验的重要举措。严以律己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经受四大考验的重要举措。严以律己强调通过严格要求自己,解决内在自觉性的问题,达到高度自觉地执行制度,这样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三是严以律己是新时期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严以律己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保障,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支撑。“四个全面”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个目标,为严以律己提供战略指引和检验标准。 四是严以律己有助于干部提升党性修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言行对下面民众的教化作用、榜样作用特别重要。 二、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严以律己 一是要正确对待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不能以环境不太好为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

二是要明确严以律己的目的。严以律己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工作,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是要认识严以律己的迫切重要性。反腐败要做到防微杜渐,就必须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做到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 三、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现在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而党员干部“不严不实”的种种表现,会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阻碍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直接损害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事业发展,危害十分严重,后果极其可怕。前段时间我们也组织开展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不严不实问题查摆,在律己不严方面存在勤俭节约意识淡化、作风建设还有欠缺等九种表现,党员干部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头脑,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铭记戒律、握好戒尺、严于律己,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良好形象为我们党赢得人心。 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严以律己 一是把握四个要点。即:坚持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学习、坚持纪律。二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信、行相统一。三是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四是善于调节需要,正确对待简和奢。五是要把握关键时刻。

新整理以根为话题的作文(15篇)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15篇)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第1篇: 树根和树叶是树家族的一员。以往他们都能和谐相处,各尽其责。可是,渐渐地,这温馨的气氛被打破了 在一个明朗的夏日,树叶伸了伸自以为柔软的腰肢,傲慢地对风说:我的身段谁也比不,椭圆的身形,翠绿的裙衫,还一年一换衣裳呢! 说完他又弯下腰冲地面的树根喊:喂!树根,看你那黑不溜秋、弯弯曲曲的,多难看,你敢和我比一比谁更美吗树根瓮声瓮气在地下说:没有我,你就美不起来了。 过了不一会儿,树叶又炫耀起来:我这一生多风光阿!外面的世界看个够;我是最有用的,没有我树木哪能茂盛没有我们,路人到哪里遮荫纳凉,我才是最有用的。 她的话被走过的小鸟听到了。小鸟说:树叶,难道你忘了吗没有树根天天给你们输送营养,你们能那么鲜活吗树根其貌不扬,可是没有他整日默默地工作,你那整棵大树恐怕就要死掉了。你应当感激树根才对。 听了小鸟的话,树叶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再也不贬低树根了。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第2篇: 树根的启示 这一片茂密的树林在一年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里荒凉无比,漫天黄沙,风婆婆一吹黄沙姑娘就翩翩起舞。在那里,只要你一开口黄沙就会像灌香肠一样灌进你的肚子。太阳炙热的照耀著大地,一点儿水珠也没有,那里植物罕见,环境异常困苦,只剩下一个枯黄的老树墩。 那里原本是一片茂盛的树林,小溪淙淙,空气清新,那里动物异常多,小鸟姑娘每一天清晨早起唱歌,歌声悦耳动听,啄木鸟用手敲着大鼓(一根粗壮的树干)为小鸟打着节奏,小熊自愿当起了舞手,跳起舞来。这无异于公鸡打鸣,所有的动物都起来了,欢乐的跳着舞蹈,欢乐的劳动着。树中的首领:酋长树(一棵长得异常茂盛的参天大树)已经起床了,伸了个懒腰,活动着自我的身体,动物们与植物们其乐融融的生活着。 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森林里的宁静,那位小鸟姑娘被击中,落入了树丛里,被猎人送了人类的餐桌作文。同一天,森林里的一半生物都被猎人打死,经过各种渠道卖出,赚取了异常多的钱,猎人们更加疯狂,更加肆无忌惮,大车大车的钱驶来,时隔一个星期,森林里连雏儿也没了,之后一个木材加工厂的老板看了这片森林,仅一天,树木就被全部砍伐,土壤全部沙化,阳光由于没有树木遮挡直射大地,温度越来越高,植物越来越难生存,风婆婆没有树木的遮掩更加肆虐,于是便出现了刚才那一幕老树根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如果人类不能保护自然,那地球也许不久就会灭亡!老树根怀念自我的故土,带着忧伤长眠于大地的怀抱里

关于以明天为话题的中考作文素材精选五篇

关于以明天为话题的中考作文素材 精选五篇 人们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选择放弃梦想。其实梦想的实现就是明天,只要你不断进步,带着希望的心,明天将会实现你的梦想。下面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以明天为话题的中考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篇一:走向明天】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这是课文《桃花心木》中的一句话。树无法生长,因为它不能掌握住仅有的水分,反将这一切浪费在无限的惆怅与忧虑中,无水可滋,树必然就死去了。很多对人这种生物还不够了解的人会评判,会批评,那么人自己又何如?二十一世纪,一个颓废的世纪,不敢保证全部,可至少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人每天都会向社会一定的索取,汲水,而不长,自会被过于激烈的竞争而排挤。不能了解明天的形势,人只有满足于一时的享受才不会榨干政府的油,所以,对于金库来讲,短暂的满足延续了他苟且的生命。迷茫,现代人已对明日的带来不解甚至恐慌,害怕突然的变故和灾难,因为迷茫,所以迷茫,人生这个充满生机的词语和人们眼中

的名利交融,早就那样的肮脏,不堪。从商店门前走过,我闻到了恶心的铜臭味,我努力想脱离这个世界,但时间早已不再停留于诸葛孔明的隐居时代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相对的语言。因为我相信铜油不能遮盖六十五亿人的心扉。所以会有一些人,把迷茫,化作奋斗的力量。既然不知道,那么就别知道好了!明天对现在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词语,踏踏实实干好今天,高高兴兴迎接明天,有什么不好?人生的目光须远大,但不能联系生活的琐事,一心想明天的任务,却连当务之急都处理不好,羞人呀。所以我们应该生活在今天的世界里刻苦学习,不要流浪在明日的遐想时刻,像茁长成长的桃花心木那样成功吧! 【篇二: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题记 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我不禁要问,我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谁也不知道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怎样的荆棘。但是有一点我明白:只要踏上通向成功的这条路,就会接连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各种各样的挑战! 既然我们没有完全的能力去掌握明天,那我们就必须把握好今天。可以这么说,今天是明天的复制品。只有把握今天,不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精品文档 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澳大利亚为了2000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以修改工程设计,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程停了数星期,并安排了新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处,万澳元。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 10万澳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 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只有“泰山没有风景,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7020”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世纪商业。向国务院打报告, 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不能修公路,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 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登泰山就要登,把“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今天的泰山,由衷敬佩。然而,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于是,三等口号,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电影院,饭店,还有娱乐城、经济山“”, 不仅有宾馆、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近日,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这整个树干 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得挺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长大自然中”回来的。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8000双,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一棵生长了20万150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的寓筷子树”知晓了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有的学生们还”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同学纷纷在意后,“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 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 精品文档 不人:“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那蚊子、苍蝇要是咬你们,你虎:“知道什么时候掉的。听说我们祖先也是有尾巴的。”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根,多么平凡,多么地不起眼,可是谁知道呢?一棵参天大树,它靠什么生长?它靠根,靠着它在土里扎下深根,靠它提供养料。人们看到树,都是向上望,欣赏着大树繁茂的枝叶,没有人会低下头去看看根,它永远被人踩着,可是它却没有生气,没有同树叶红花比美,只是默默地为大树提供养分。 有一位博士,他家的小院子里种植了许多无叶的树。他的培养方法很独特。在树需要一周浇两次水的时候,他却一周只浇一次,且浇的多少不均匀,因此,树叶枯黄,甚至无叶,许多参观过这独特风景之人都摇了摇头,博士笑而不答。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抱着自己的树用力地去摇树干。如此过了十几年,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劲风将其他院子里的植物吹得叶落花坠,惟独他家院子里的树纹丝不动,叶子也只是轻轻地摇晃几下。原来,他的这种培育方法让树木的根深深的扎进土里,经历了许多的风雨,让树木锻炼了钢铁般的意志。他向人们揭示了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树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它的根就会停止向土壤的更深处扎,风一吹,随时有倒下的危险。如果给它们浇少量的水,它们会感觉到‘口渴’,从而根部将深入土壤去寻找水源。它的根

也会牢牢地抓住土壤,无论多大的风也不会动摇。当它们在地下扎好了根,有了坚实的基础,枝叶自然就茂盛了。”千万不要只图表面的绿叶,而忽视了对根部的锻炼。“瞧!我这树上的叶子都牢牢地抓着树枝,拔都拔不掉呢!”老人爽朗地笑了。其实,不仅仅是树有根,植物有根,我们也有根,我们正处于需要“抓紧土壤”、“寻找水源”、“向上生长”的阶段。我们的“地基”就是公德、素质,是在一切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品质。缺失了这些,想枝繁叶茂、想发出夺目光芒,就如树无根而要长高那样困难。现如今,有多少中学生、青年人认为自己很帅、很酷而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举动,不注重礼仪、教养,到老了想改都改不掉。即使有了傲人的才华,倾城的外表,潇洒的举止,而不具备优良的品质,善良的心灵,在与人交往中,工作、生活中,你的缺点会暴露无遗。这样的人就算成功了又会受到几人的艳羡呢?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不要再奢望同时是伟大的又是舒适的,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青春吧,用你全部的力量“抓紧土壤”,奋力生长,等到硕果累累之时,

话题作文素材精选

话题作文素材精选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加入一些相关的素材可以让蚊子更加充实。以下第一为大家了一些话题作文素材精选,供大家参考!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 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完整版)人与自然作文素材锦集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锦集 1. 解题思路: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佚名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经典素材 印尼海啸(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严以律己对自己要求严不严专题研讨发言:认识+问题剖析+整改措施

严以律己对自己要求严不严专题研讨发言: 认识+问题剖析+整改措施 从哪些地方看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对自身要求严不严严”?我认为就是看我们基础党员干部能否清白做人、干净干事;能否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能否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能否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那么如何发现“对自身要求严不严”,关乎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关乎党的事业发展,关乎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不信任、支持不支持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仅要对自身要求严不严进行深刻反思,细致查找存在问题,也要请上级领导同志和身边的同事帮我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根除“四风”积弊,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律己做人处事提出新要求,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严于律己,干净干事。我自己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遵守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反思和查找问题,发现自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作上不求创新,标准不高。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敬业精神不强。等、靠思想严重,没有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经营,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和包袱,认为干工作是谋生手段,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干不行,干了又感觉乏味、痛苦,因而敷衍了事,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降低了工作标准。 二是工作只满足于完成任务,有歇坡思想。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如何提升政治免疫力、自身抵抗力和执政战斗力,如何紧开关、守廉关、攻难关,拧紧总开关。就要心存信仰,在心中点亮一盏闪亮的明灯,看清前行的道路,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清洗思想灰尘,清除政治微生物。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如何做到对自身严格要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到对自身严,坚定信念是基础。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就要重修养、强党性、严律己;就要提升思想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俗,抵制歪风邪气;就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就要以先进典型事迹鼓舞士气、弘扬正气,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激发自己不竭的工作热情;就要以反腐警示录里的典型案例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坚决消除不良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廉荣贪耻的浓厚氛围;就

高一作文:以根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根为话题 在风雨中挺立着的大树,根被埋在黑暗的地底,它从泥土的缝隙中找寻着养料,它不断的延伸自己,为的是正在向上生长的枝叶。展示在光明的空气中,享受着天与地的恩惠,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养分的不断输送。枝叶们依靠着这些物质不断的生长,它们每长一寸就离根远了一寸,可它们从没有忘记根赐予的恩惠,在显示出树木的强劲和生机后,便会随风飘向大地,在根最需要它们的时候,化做一丝养分,维持着树木的生长。 俗话说:“根深叶茂。”根向四周扩展得越深远,将会使枝叶向外延伸得越宽阔。像树木一样,正是由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才使得人们在思想上不断前进。 人们在学习了孔子的儒家道义后,了解到什么是仁人之心,从此便有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们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中庄宗因宠爱伶人而让艰苦打拼下的江山轻易被他人所夺,这才了解什么叫做“祸患常积于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从而明白防微杜渐,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人们在学习了秦是怎样以单方面力量吞并六国,又是怎样被编伍之民灭亡的史事后,了解到治国应以民为本。从中国历史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学到的太多,太多。历史就像是输送养分给叶的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历史教训的养分给我们后人。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我们强有力的根。我们欣赏古诗词;研究古代散文,探究每一时期不同的文学风格。从中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是君子之度,什么是求学精神……这些养分不断地填充着我们的思想,

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着我们的修养。 落叶必要归根。我们在对祖先给予的文化有所了解,并进而提出进一步的见解时,我们的观念将会被包容进下一代子孙们所要研究的范围,这时我们便成为一支根,以一生的研究成果为子孙奉献着。 正是由于人们从遥远的中国古文化中不断的吸取,再不断的付出,如此反复循环,才使中国一步步前进。这便是根的伟大之处,它能够使人们使社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前进,永不停滞。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发言稿汇总

严以用权、自身干净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强化宗旨、夯实观念、干净干事,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谨慎用权、严以用权、干净干事,就必须淡泊名利、公私分明,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就必须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虚浮、不放纵、不乱为、不搞特权;就必须严守党纪国法,不假公济私、不以权谋私、不贪污腐败;就必须加强修养、过滤思想、检点行为、提升境界、增强自律。只有自觉做到用权公正、自身干净,才能换来百姓归心,单位心齐气顺劲足,事业昌盛,国家繁荣。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都是这样为我们示范的。他们坚持特权为公、用权为民、公道正派,把清正廉洁当做一种境界去追求,管好家人和身边人员。毛泽东要求子女要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上去唬人,要做一个普通人。”他还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也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执行“十条家规”。我们熟知的焦裕禄对家人的要求“要坚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不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柴生芳对爱人的要求竟然是“你要是随便收别人的礼我们就离婚”!他们始终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谨慎用权、自身干净的权力观。 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一开始就做到慎初、慎微、慎欲,守住防线,防微杜渐,就很容易变得忘乎所以,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抛开程序,逆向行驶,乱闯“红灯”,这样距离“翻车”出事也就不远了。作为党的干部,只有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身正不怕影子斜,才能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私用;才能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乱花;才能公私分明、远离“雷区”不涉险;才能时刻警觉有“戒尺”,面对陷阱诱惑不“失足”。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敬畏权力、敬畏法律、敬畏群众,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有思路、有点子、有魄力、有办法,这才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追求。因此,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和人民的重托,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不足,常纠自身之过,常练修身之术,用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坦坦荡荡为官、公公正正干事。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大全

1、帮助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2、超越心中的冰点 美国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员叫尼克,他工作认真负责,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一天,同事们为了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无法把门打开。于是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由于除他之外全公司的人都走完了,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尼克的手敲得红肿,喉咙喊得沙哑,也没有人理睬,最后他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他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如果再不出去肯定会被冻死的。他愈想愈可怕,最后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和笔,写下了遗书。在遗书里,他写道:"我知道在这么冷的冰柜里,我肯定会被冻死的,所以……"当第二天公司职员打开冰柜时,发现了尼克的尸体。同事门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而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尼克竟然被"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里的温度,尸检报告也显示没有被谋杀或急病猝死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这辆一向轻易不会停冻的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而坚信自己一定会被冻死。 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消极暗示效应。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而生出病来,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与之相反的就是积极心理暗示。所谓积极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坚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能办好自己想做的事,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一定能实现人生目标,就是让人充满自信。(来源于:《心理学》电子网络邮件版,2003、21期) 3、您也在井里吗?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 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由于驴子处理厄境的态度不同,实际上却帮助了它,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学习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迈向理想。 我们应该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和无条件的爱,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 5、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如果你不去追寻,你将永远不会知道你所承载着的是什么。 有一种植物叫沙漠玫瑰,它似乎没有根,却能在干枯后吸水而保持原本灿烂的笑容,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根,那坚强的信念,永恒的追求,沉稳的意志便是它的根。 落叶归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着那一片炽热的土地;鲑鱼洄游,弱小单薄的它仍挂念着那一方散发故乡味的水域;乌鸟私情不也是寻求乡情的举动吗?根,就是心底的那份执着的追求与信念,所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根,屈原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根,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根,艾青有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根……他们是不败的勇士,他们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飘逸,或纵情山水的隐逸,或深藏祖国的眷念。他们的根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永远支撑着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花。 有些人的心花是被古诗渗透过的而不会轻易凋谢,有许许多多人的根生长在甘霖中同样不会枯萎。看那鞠躬尽瘁的孔明,你会明白他的根永远是扎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沃土中;瞧那拥着梦想的马丁·路德金,你会懂得为自由而战是他永恒的根;再看那音容永存的丛飞,你会听见那首爱心的歌才是他的根……人生在世,

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了人类事业而奋斗。然而,不幸的是,一些现代人已丧失了自己的根。昔日的二十四桥清风冷月已变成高速与残月;昔日香炉峰上的日照紫烟已化为络绎不绝的游人;昔日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已变成繁华商铺;一些自称是“人民公仆”的人实质在蜕化,一些人以集资兴企作幌子来诈取百姓的钱,打着奉献爱心的旗号来促销伪劣商品……无数的古典文化与文化遗迹遭到破坏,这一切应该让我们觉悟:是该重拾文化,找回自己的根的时候了。 渐渐地,我明白:孟姜女的哭诉、雷锋塔下的呻吟、天河间的叹息也是根。我懂得:在曲径通幽处,暖阳照射的古朴的禅房,寺庙中清脆的钟响和流淌的母亲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余光中说:“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阳光回去夹在中。”而我说:“折数不尽阔些的荷叶,包下数不尽的根放在心中。”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1、严以用权不逾矩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用好权。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我们邀请基层党员干部讨论。 织密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制度是规矩,敬畏制度才能不越红线、不逾规矩。严以用权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笼子”要严密结实。权力具有天然膨胀性和腐蚀性,没有“笼子”约束不行,“笼子”不严密结实也不行。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笼子”要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出笼”要严惩。要让“笼子”通上“高压电”,增强制度执行力,既要有严的制度,又要有严的执行,制度面前没有特

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 心中有戒不任性 心有戒尺,方知高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戒尺,把手中的权力用当其时、用得其所,才能一身干净、为官有为。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要心存敬畏,对待权力决不能趋之若鹜,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淡泊名利、坦然处置,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有多大权力就要担多大责任,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作为。要扎实履职尽责,以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模范为镜,发扬“老黄牛”精神,能担重任、敢涉险滩、勤于耕耘,积跬步才能见长效;要甘于奉献,着眼地方长远发展,要甘于追求潜绩,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守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后世政声。 答好用权“三问” 弄清“权是什么”,明确公仆身份。为民谋利是权力的王道。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不是个人享受的工具。如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