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研究——以杭州规划馆为例

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研究——以杭州规划馆为例
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研究——以杭州规划馆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1膨饿分布图个城市还是有它的不同个性,要在全国众多规划馆中脱颖而出,就要强调差辩性、特魏陡。铡餐,杭州馆在奄展中强调了杭州“五水共导”的城市个性,针对展馆地处钱江沿岸和城市赣中心韵特殊送位,在展镶的设计上强调了引江入馆、引城入馆、引景入馆,通过通透的窗户,让外面的风景与内部韵震品蜻景交蘸,残为不同子其他规划馆的最大亮点(图1)。

3.3规潮展燕内蜜餐魔圈

(1)时间视角。

应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的历程(过去)、本轮城帮总体规列肉容(现在)翻远景发展设想(未来),但鉴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规划的动态性,展览内容庭以现在为主,兼顾过去与耒寒秀头。

(2)空间视角。

根据规划编制内容的要求,并与鬣划事投檑对疲,援划袋览内容应全面反映市域发展规划、市区发展规划、县市发展规划臼勺内容,以市区规划为主,兼顾毒域j}瑟麓辖县葛蠢以体觋政治平衡。

(3)层级视角。

裰据蠛专栽划体系的耍求,规划展慌内容应全面反映从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到中观层露懿城市总体规划、分区麓划,专

项规划,再到微观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隆雕咖划、城市谢十、重要设燕设计等。

4。1展示隽箕涕趔贫獭日

(1)针对l终。

针对不同晨晶的展示要求,采取待是的展示方式,以体现震晶特性,提高展示效果。

(2)耨毅陡。

规划馆就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多

采用一些新颖的展示技术手段来提高 万方数据

图2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中的活动(一)

展馆的吸引力。杭州馆就采用了触摸感应、四维动感等新技术(图2)。

(3)趣味|生。

来看展览的专业人士毕竟占很少比例,绝大部分还是普遍市民。为此,提高展示方式的趣味性,有利于规划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接受。杭州馆就设有“模拟城市”游戏,可供市民亲手操控。游戏中有三维虚拟场景再现以及具有高清“谷歌地球”功能的“寻找家园”等互动环节,让观众体验规划工作,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了解规划(图3)。

(4)经济性。

为了增加规划馆的趣味性、新颖性,在展示方式中采用一些高新技术是必要的,但高新技术的大量使用会带来昂贵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从长远来考虑还是需要沈鼢№考虑运营成本,不可全面抛弃灯箱、展板等传统展示方式。

4.2展示方式的类型

依据展示内容呈现中性,个性和趣昧}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中性的独立展示法。

展示内容呈现中性,即展示方式

图3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中的活动(=)

对其内容意义的传播不起引导作用。

展示内容本身的形与义是一致的,外

观形式与内涵意义之间具有必然联

系,展示中除配以一些文字说明外无

需再附加其他理解条件,可以直接向

观众展示。这类展示方法受环境改变

的影响较小,能够在其他的展示空间

中进行展示。

对于大部分规划项目的展示,规

划馆都可通过展板、灯箱、液晶屏等

手段,以图片配文字说明方式进行。由

于规划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规划成

果展示的流动性往往较大,采用独立

展示的方式有利于布展内容的更换,

尤其适用于“阳光规划”公示与临时

展览。

(2)个性的场景展示法。

在展示过程中,展品是固定、封

闭或是独立的,还有可能从动态变为

静态。它失去了原来的环境关系和生

存背戛使得观众的理解产生困难。因

此可采用立体模型、场景复原、浮雕

走廊、老照片墙等场景式的展示方法

使展品的形与义发生关系,营造展品

的空间环境,使展示内容与环境之间

形成惟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展示内

容就不再是中性的,展示方式是展示

信息的—部分,这就是个性展示内容。

场景展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原

状(复厉勺陈孔如规划馆所展示的备类

椟型,由于规向J刘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体

坝矗譬涧上的,立体濡E示更易于达至0认

知效果;二是新空间的再仓0造,当展示

内容无法像模型那样拥有最真实的个

性空间,就需要创造—个新的意境空

间。如杭州馆用城建老照片皤来营造历

史真实感,使参聊者在具象空间中通过

心里感受形成完整的i己,眨:思维。

(3)趣味性的互动展示法。

展览和受众之间是一种互动激发

关系,吸引人的展览总有以下要素:

展品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

动有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多媒

体手段、信息技术在这里大有可为。

互动展示法包括触摸查询屏、互

动游戏、动感电影、360度环幕影院等

内容。参观者既可通过液晶屏点击、查

询规习胤也可以通过触摸屏开展介

绍规划常识的互动游戏;更可以借助

4D动感影院和360度环幕影院等高科

技手段来增强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体验。

它强调观众与展具的互动交流,

满足了观众尝试的主动性。它注重将

传统展示手段与声、光、电等现代科

2009年第5期第25卷13 万方数据

图4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空间组织分析图

图5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部照片(一)

技手段相结合,使规划成果更加生动形象。它大量运用现代展示设备,实现了规划成果展示的信息化;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更是提高了展示效果。

互动展示的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让观众在参观、参与的同时,也发现规划的利弊之处,及时、有效地反馈到规划编制与管理人员,使观众好的创意和意见建议被及时采纳并实施。

5规划展览内容的组织

展示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时空性极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规划馆在展示空间的划分、展示内容的组织上,应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为首要目标,在

14规划师PLannERs

图6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部照片(二)

信息一展示作品—参观者之间建立一

种有利于信息传播与解读的协调关

系,使空间结构和信息结构的逻辑一

致,再考虑人流交通的合理组织,才

能提高规划馆的规划宣传与科普教育

功效(图4)。

5.1内容维蠊则

信息的有序程度和有组织程度

越高,其有效信息量就越大。展示空

间在这里不仅是容纳各类信息载体

的“容器”,而且它的不同划分和组

合方式,还规定了接受者在其间行

走的路线,影响着接受者对空间中

各种信息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秩序。这

就要求展示空间的组合和排列秩序

必须是对展示内容秩序的约定和解

释,也就是空间组合与内容信息达

到有序和统一。

规划馆可以从儒蚜毛主j静和嘬

示线索”来诠释内容组织的有序性和

统—性原则。展示主题是统—性的体

现,展示线索是有序性的体现。

(1)展示主题。

主题和内容的策划是展览成功与

否的关键因素,而布展的艺术设计、

制作和布置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展示主

题。因此,当须在策划初始阶段提炼

出—个可充分体现展馆专业特征、规

划行业特征与城市形象特征,反映规

划与城市的关系的展示主题。如杭州

馆推出了“规划构筑品质生活”的展

示主题,其中“规划”体现的是专业

展览馆的核心展示内容,“黼代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研究——以杭州为例

作者:汤海孺, 顾倩, Tang Hairu, Gu Qian

作者单位: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规划师

英文刊名:PLANNERS

年,卷(期):2009,25(5)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418793995.html,/Periodical_ghs200905002.aspx

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02ef218-d418-4453-a426-9ea300b833ba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1日

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_趋势及布展设计通则

□ 钱凤德,吴国欣 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趋势及布展设计通则 [摘 要]2000年2月25日中国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投入运营。此后,中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纷 纷开始建设用于展示城市规划成果和城市整体形象的专业展馆。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的情况如何? 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这些均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城 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设计通则”课题的研究,提出中 国城市规划展览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布展设计;通则;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5-0076-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And General Exhibition Design Rules Of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s/Qian Fengde, Wu Guoxin [Abstract] Since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opened on Feb, 25, 2000,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has become a phenomenon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s 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What is the future trend?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tatus, exhibition content, exhibition techniques by research of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general design rules”, and raise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s in China. [Key words] U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Current status, Exhibition design, General rule, 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中国的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与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与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目前的现状如何?近期如何发展?将来会怎样?这些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规划展览馆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回答的专业性展馆。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对当地市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其展示的内容会使当地市民对所在城市的古往今来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为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提供更加生动的教材;其次,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能够增强市民建设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后,城市规划展览馆为城市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一扇窗口,特别是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城市规划展览馆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展现自我魅力的宽广舞台。 2当前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仅仅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展馆建设的情况怎样?其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又有哪些发展?随之而来又存在哪些问题?以下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2.1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规模与发展概况 中国的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自2000年起分别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2007年可以看作是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2007年,中国有20多个城市规划展览馆开馆运营,如重庆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大型展馆分别在这一时期相继开馆。2007年~2010年,中国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发展速度较快,这一时期相继建成了百余个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专业场馆,到2011年又有几十个这样的专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1-122-5)钱凤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 吴国欣,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城市规划)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 行)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http:// 2005-09-02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时,建设用地面积大于(含)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在用地性质符合分区规划及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基础上,按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1、表中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单个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由规划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6月修订)

附件: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 配建标准实施细则 (2015年6月修订)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杭州市公安局 二O一五年六月 - 1 -

前言 2009年,杭州市在市建设、规划与公安等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出台了针对当时发展要求的杭州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对指导城市建设和地块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机动车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导致机动车停车位缺口不断拉大,停车结构不尽合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修编项目组对杭州市停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参考国内同类城市相关规定和规范,结合杭州市停车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修编工作。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配建指标。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是: 1、在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框架上,根据近几年来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建设、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结合其它同类规范相关内容,对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建筑分类进行优化调整。本次修编未调整建筑物大类的划分方法, - 2 -

只对部分建筑物小类进行调整,使得建筑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2、在对杭州市停车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同类城市的停车配建指标,总体提高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配建指标值,使其达到较高的配建水平。 3、本次修编加入公共停车位建设内容。根据调查,杭州市区停车结构严重失衡,路外公共停车位的数量严重偏少,本次修编规定土地行政划拨类的建筑工程应增配公共停车位,可以有效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可操作性也较好。 - 3 -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内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内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讲解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完整版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 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 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标准”依据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结合杭州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杭州市规划局下达直接委托的规划编制任务可按此标准执行;招投标委托的规划设计任务,应标单位可参考本标准合理报价。 第三条执行本“指导标准”的规划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关深度及质量要求。 第四条本“指导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杭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第五条本“指导标准”由杭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二、总体规划 第六条市、县(市)域总体规划按0.7万元/万人标准计费。 注:(1)市域总体规划不含城市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开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含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2)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总人口为准。 1、单独编制规划纲要的,按总设计费的40%计费。 2、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3、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4、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第七条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本计费不含单独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先期做过概念规划评估的,按计费标准的80%计费。 2、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如需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标准为:25万元/每个。 3、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按总体规划设计费的30%计费。 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5、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6、总体规划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博物馆、展览馆布展方案

博物馆、展览馆拥抱多媒体新技术随着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 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后,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在投入巨资新建、扩建和改建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规划馆等。虽然这些文化推广机构其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公益性上,但其带动文物、科技、旅游发展、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间接经济功能也是举足轻重且与日俱增的。 当今文化产业的竞争,是创意制胜的时代。如经济学家所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谁能够把握市场,并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意,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展览陈列怎样才能更人性化?如何以全新的面目和高品位的展览迎接八方观众? “文物、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传承历史、传播科学道理,不管多珍贵多有价值 的文物和技术,如果不能让其’开口说话’,无异于摆设。”那么怎样让其“开口说话”、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呢? 多媒体展览陈列室是博物馆、科技馆、等未来展览的方向。 多媒体高新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和展示,弥补传统陈列展览模式的不足。 这种前沿展示技术,将多媒体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创造崭新的参观体验。提高其观赏、探索的兴趣,提升了体验效果。 全国范围内的博物馆、科技馆等陆续开始推行全新的场景建设布展新技术,目前在长三角范围已呈燎原之势蔓延全国。 在展厅展馆中能应用到的数字技术有很多,例如地面投影、电子沙盘、互动橱窗、互动触摸屏、互动触摸桌、互动翻书、互动签名拍照、幻影成像、墙面投影、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环幕、球幕、雾幕等。 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自主研发人机互动软件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在运动捕捉分析、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等计算机视觉领域和三维人机交互应用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公司以打造“中国最具创新力的数字体验展览企业”为战略目标。目前国内多个城市的科技馆、规划馆、博物馆、展览馆、地产项目、电视台、教育院校等都采用思特技术。 携手思特,互动未来!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精心整理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行。 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

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由 表(3—2)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可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用房、变配电房、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

2.因邻近土地为已实施或已经通过规划审批的河道、道路、绿化等工程,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进行翻建的项目。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条新建房屋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一节低、多层建筑之间的间距 第十二条住宅与北侧非住宅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住宅高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13m,有一幢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10m。 第十三条住宅两侧的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小于9m,遮挡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6m。若对住宅主朝向产生较大视线干扰时,间距不应小于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建筑高

城市规划展示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城市规划展示馆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 (四)项目法人代表: (四)建设地址:萧县政务新区顺河路北侧,市民广场西南角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6985.9 平方米(10.48 亩),建筑面积3630 平方米,建筑密度51.9%,容积率17.3 ,绿化率26.8%。 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 (六)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162 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 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的依据 1、《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皖发【2011】27 号) 2、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城镇化“ 11221”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246 号]) 3、《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萧县城区开发总体规划》(4)《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宿州市定额站《宿州定额信息》2010 年第三季度6《公用建筑设计规 范》; 7、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8、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9、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萧县建设、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审批材料、证明材料等。 (二)编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0)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萧县没有规划展示场所的空白,在满足规划 展览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兼顾举办各种展销会,交易会,人才招聘会等,还可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完善了萧县城市的功能;通过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分享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技术规定。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钱江新城核心区、地铁上盖物业、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它特定区域,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三《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附录三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三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 表( 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实习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实习报告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三面环山,占地16410.54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建都历史。如今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国家的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了城市规划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9月13号我们12级艺设二班的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前门东大街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对北京市的规划和发展做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进入展览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展览馆的四楼观看了《不朽之城》和《未来北京》两部影片,北京的过去、北京的现在、北京的未来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官传递到了我们的脑海里,一座跨越了三千多年历史的伟大城市,必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北京的辉煌。随后,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悬挂在墙上的《北京旧城》浮雕,以1:1000的比例立体反映了1949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整个浮雕全部用铜铸成长9米宽10米,浮雕上的道路、房屋、树木、水湖一应俱全,浮雕上一共有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多棵,以及大量的胡同湖泊、水面这个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全方位的为我们展示了北京在旧时代下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接下来我们在四层俯瞰了位于三层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感受新时代北京的整体城市规划。在展览馆的四层,讲解员还为我们介绍了从解放初直到现在的北京交通变化,并且通过幻影成像技术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北京交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便捷交通的美好愿景。 在展览馆的三层我们见到了规模宏伟的故宫木制模型,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和功能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乾清门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也称前朝。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帝王与王妃居住休息的地方。讲解员还为我们介绍说,故宫是严格的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的。建筑上布置的一砖一瓦无不体现着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随后,我们还踏上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之一北京城市规划模型,这个面积302平方米,比例达到1:750的城市模型为我们展示了四环以内的古城风韵和现代化风采,同时周边还铺了近1000平方米的同比例城市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敦煌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方案

大漠孤烟,驼影斜阳, 见证了敦煌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飞天壁画、洞窟千佛 是流淌在这座古城身躯之上亘古不变的气质。 岁月流转 今天的敦煌传承昔日的辉煌 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空间布局及展线设计 总体空间上对敦煌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有序的功能分割。 将展馆分为古郡新韵、大美古城、大漠风情、大梦敦煌、飞天新梦五部分。 展馆整体面积不大但内容很丰富,针对这些内容,展馆共设计6个亮点展项,包括:“艺术长廊”、“时光长廊”、“名城保护”、“沙漠绿洲”、“党河水景沙盘”、“总规模型”。 展线设计上,将展示内容主线和人流走向习惯性相结合,循序渐进,最大合理性的利用展馆空间,使得参观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展馆。 展示内容说明 第一单元:古郡新韵 本展区作为进入展馆的序曲,主要将城市的特征元素进行传达。分为“序言”、“艺术之都走廊|”、“城市名片”三个展区。 通往规划馆的走道上,通过艺术装饰,将博物馆的大气凝重与规划馆的简洁现代在这里过渡,突出敦煌的地域特色、文化特点、城市的艺术气质。在“城市名片”展区,采用浮雕文字形式展示敦煌城市规划和建设近年来获得的城市荣誉。 第二单元:大美古城 本展区主要展示敦煌的城市历史沿革以及敦煌的概貌等内容,突出展示“国家文化名城”的地位,分为:“历史沿革”、“古城印象”、“规划历程”、“名城保护”四个展区。 走进“历史沿革”展区的“时光隧道”中,结合多媒体屏幕以及灯光技术融合表现的时光隧道将敦煌城市变迁的历史脉络浮现在参观者面前,让观众置身于敦煌的城市历史时空中。 “古城印象”集中图文展示了解敦煌城市的总体概况。 外阳台区域,设计石凳石桌的室外休息区,印有飞天图案的自动门,遮挡了室外风沙,调节了强烈阳光。 “规划历程”将敦煌城市历次规划的城市版图进行对比展示,了解敦煌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关系。 “名城保护”以创意图文的形式展示敦煌实施名城保护行动的举措和成果。 第三单元:大漠风情 本展区主要展示敦煌的产业规划,突出旅游规划内容的展示,分为:“旅游规划”、“产业规划”两个主题。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李忆冰崔海洋 一、杭州市“城中村”定义 1.杭州市“城中村”概念 杭州市“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应与国内“城中村”相一致,借鉴国内“城中村”概念来定义杭州市“城中村”,可以这样来表述: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 杭州市“城中村”根据它们拥有土地生活主要来源等可分为三类: A类是指这些社区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他们原先生存基础—土地,他们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它们散布于杭州的主城区的范围内,上城与下城是杭州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城中村”数量减少得很快,现存的“城中村”已经为数不多,在其他的几个区中“城中村”数量较多。 在杭州市属于A类“城中村”主要有以下28个村。 西湖区:花园村、武林村、宋江村、古荡村、庆丰村、黄龙洞村、金沙港村、玉泉村、伍联村、骆家庄村、九莲村、保亭村、益乐村; 江干区:常青村、定海村、景芳村、闸弄口村、三里亭村、皋亭村、章家坝村; 上城区:玉皇村、近江村、望江村; 下城区:长木村、打铁关村、潮王村; 拱墅区:拱宸村、七古登村、善贤村、大关村、沈塘湾村、八丈井村、东新村。 B类“城中村”是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它们多处于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或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区域,如:钱江新城、下沙高教园区、风景区

内等。 属于B类的“城中村”典型代表有: 西湖区:五里塘村、转塘村、虾龙圩村; 江干区:常青村、新塘村、蚕桑村; 拱墅区:阮家桥村、吉如村、庆隆村、李家桥村、三宸村、瓜山村、皋亭村; 下城区:灯塔村。 C类是主要分布在绕城公路外,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具有较多的土地,城市近期建设不会覆盖的地区。 2.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概述 从广义的“城中村”概念来分析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1)A类“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城中村”,这一地区的“城中村”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稀。居住于其中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化”。 该区内建筑景观,有些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与城市完全相融,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也与周边城市建筑相协调。但有些村改造过于迁就农民的意愿,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也较为落后。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改造,建筑布局混乱,基础市政设施严重短缺。 人口仍以原村落居住人口为主体,另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房,居住人口较为混杂。 A类“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工作收入、出租房屋的租金及集体企业土地升值的分红。 (2)B类“城中村” 该类“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咬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2)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和兼容 (2) 第二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 (2) 第三节地下空间开发 (3) 第四节建筑容量 (8) 第三章建筑管理 (10) 第一节低、多层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 (10) 第二节高层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建筑间距 (14) 第三节建筑间距的其它规定 (18) 第四节建筑退让 (18) 第五节建筑空间环境 (22) 第六节场地设计标高 (24)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25) 第一节市政交通场站工程 (25) 第二节交通线性工程 (28) 第三节市政管线工程 (30) 第五章附则 (32) 附录一本技术规定用词说明 (32) 附录二术语 (32) 附录三计算规则 (34) 一、建筑高度计算 (34) 二、住宅建筑间距计算 (34) 三、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36) 四、建筑面宽计算 (38)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规定要求,并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技术规定。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技术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但在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地段,和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划定的、为加强城市风貌管理、突出城市特色的重要公共活动中心、交通门户枢纽等地区,可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和城市设计,在控规中明确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城市综合体建设应按照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人防、环保、卫生、交通、防汛、文物保护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

城市规划馆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对城市价值独特的挖掘角度: 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为线索,从总体上对白城市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突出了技术产业的特点,整个规划展览馆以展示“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白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云计算和风电能源基地。充分的展示了重点战略,清晰了规划白城市未来前进的道路。 在高科技运用上的创新点: 城市展览馆安装有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一至三层所有展区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达到整个系统无人值守和自动运行的目的,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运行程序自动运行,从开启电源到关闭电源都不需要人为控制;同时除运用中央控制系统外,还大量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法,集声、光、电、互动项目、幻影成像、影视动画等现代视觉效果之大成,达到了国际一流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 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布展设计,以素、小尺度、细节来抓住观展者的眼球和内心。展馆共分三层,采用黑白灰色调为主,期间点缀蓝色、绿色,将城市历史到未来规划一一展现在眼前。在白城,春可见辽阔草原万马奔腾,夏可观蓝天碧水仙鹤飞舞,秋可听茫茫芦苇百鸟啼鸣,冬可赏千里雪原冰上捕鱼。烟波浩渺的水泊沼泽,连绵起伏的芦苇海,禽鸟嬉戏的百鸟乐园,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遗迹文化,构成了白城特有的生态、人文景观。以视觉、听觉为依托所变换的灯光效果形成的立体空间里,感受白城这座城市的四季变化。 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在考虑布展设计的同时,布展设计师将不同性质的布展空间各自在交通、景观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动线的设计避免重复路线。辅助功能区设置因地制宜,穿插于以上各主要功能区之间,以方便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布局,各布展区块完美地实现了各自的功能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展区资源,同时保证了展区之间便捷的联系与交流。 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