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护理

由于肿瘤巨大 , 且累及脑干 、 脊髓 , 术后并发症多 , 需 医 生 护 士共 同 重 视 其 治 疗 与 护 理 。全 病 房 护 士 高度 重 视 该 病 人 各 项 护
理, 尤 其是 呼吸道 、 皮肤和 心理的护理 ; 注 重 健 康 教 育 及 与 病 人 的 主 动 交 流 。经 过 精 心 护
支气 管 肺发 育 不 良 ( b r o n c h o p u l mo n a r y d y s p l a s i a , B P D) 是
糖皮质激素 、 控 制 感 染 等 治 疗 。住 院 9 1 d未 完 全 脱 氧 , 给予出
指 任 何 氧依 赖 ( >2 1 ) 超过 2 8 d的新 生 儿 , 是 早 产 儿 尤 其 是 小 早 产 儿 呼 吸 系统 常 见 疾 病 , 具有独 特的临床 、 影 像 学及 组 织 学 特 征¨ 1 ] 。肺 发 育 不 成 熟 、 急性肺损伤、 损 伤 后 异 常 修 复 是 引 起
理 。护 士 详 细 为 病 人 讲 解 治 疗 的 目的 , 消 除 其 恐 惧 感 。 由 于 病 人构音 障碍 , 护 士创 建 出 与 其 独 有 的 沟 通 方 式 , 如 抬 左 腿 表 示 吸 痰, 咂 嘴 巴表 示 口渴 等 , 及时 、 主动关心病 人, 言 语 亲 切 。病 人 及 家 属 在 住 院 期 间 心 态 良好 , 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及护 理 , 也是病人 早 日康 复 的 关 键 。
2 . 7 功 能 锻 炼 由 于 病 人 长 期 卧 床 , 加 之肌力下降 , 运 动障碍 ,
易 发 生 肢 体 肌 肉萎 缩 、 足下 垂等并 发症 。指导并协 助 家属每 日 2次 , 每次至少 3 0 ai r n的 踝 关 节 屈 曲 和 背 伸 运 动 , 行 肢 体 及 足 趾 的按 摩 , 病 人 在 院 期 间 关 节 活 动 度 良好 。 病 人 术 后 第 1天 四 肢肌力 I 级 ~ Ⅱ级 , 鼓 励 病 人 主 动 运 动 四肢 , 增 加肌力 , 第 1 1 天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摘要:早产儿感染、应用高浓度氧气以及机械通气容易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
由于当前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很多体重极低的患儿能够存活下来,导致了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以及进展进行研究和介绍。
关键词: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又称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
BPD是指任何氧依赖(FiO2>21%)超过28天的新生儿[1]。
该病病因不是很明确,常见于氧中毒、气压伤或容量伤以及感染或炎症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发育不成熟的肺导致的损伤,以及损伤后肺组织异常修复。
其中,肺发育不成熟、急、慢性肺损伤、损伤后异常修复是引起BPD的3个关键环节。
主要见于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
该病以肺实质性条纹和过度膨胀为其X线变化特征,临床表现为早产儿透明膜病后或迁延不愈或好转后又出现呼吸窘迫及缺氧,面色苍白、出汗、嗜睡、呕吐、干咳、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生长迟缓或停滞及肺心病症状。
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需采取综合性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限制液体、呼吸支持、抗炎治疗等,平素注意预防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的感染。
1.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因、临床症状1.1病因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由多种因素引起。
其本质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氧中毒、气压伤或者是容量伤以及感染或者炎症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发育不成熟的肺造成的损伤以及损伤后肺组织异常修复。
其中肺发育不成熟,急性肺损伤,损伤后异常修复是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三个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第一个就是个体和基因的易感性,临床以发现种族和基因不同,呼吸窘迫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不同。
BP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

患儿系G1P2,孕30+5周,因胎膜早破2小时2015-122行剖宫产出,出生体重1650g,呻吟呼吸急促10分钟, 两肺呼吸音粗。
箱式供氧至2015-3-5 ,氧浓度23%
2015-1-22 白肺
2015-3-2 仍未脱离氧气
2015-3-11
两肺节段性肺不张,囊性 变及网格状改变,结合临 床考虑BPD可能 继发感染不除外
小早产儿早期可仅有轻度或无呼吸系统疾病,仅需低浓度氧 或无需用氧,而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紫绀、三凹症、肺部干湿罗音、呼吸功能不全症状和体征以及 氧依赖。
病程通常达程中因反复继发性呼吸 道感染或症状性PDA致心衰而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严重肺损 伤者由于进行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而死亡。由于慢性缺氧、 能量消耗增加,患儿常有营养不良。
预后——长期并发症
1. 呼吸系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高反应 2. 心脏:肺动脉高压 3. 生长落后:与出生体重及BPD的程度、持续时间成正比。首先
是体重的影响,其次是身高,头围。 4. 神经系统:神经运动和认知功能损害
听觉损害和视网膜病 后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障碍
由于BPD 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往往会被原发 病所影响,所以,在临床上,仅依靠胸部X 线表现往往难以做出 诊断。还需要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治疗结果等,尤其是出现 以下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到BPD 的可能:(1)原发病治疗好转 后仍有或复又出现氧依赖;(2)除外合并感染、肺出血等疾病; (3)试用激素治疗有效。
谢谢~
Case2 1416527
患儿系G1P1,胎龄29+4周,因其母“双胎妊娠、晚 期先兆流产、妊娠期糖尿病”于2012-9-27头位顺产娩 出,出生体重1450。入院时呼吸促,70次/分,可见 轻度吸凹,呻吟、吐沫明显,两肺呼吸音粗糙。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1. 肺部原发病程持续 2-4w ,异常征象 不消失,且连续照片变化不显著者; 2. 肺部原发病征象已消失或好转后, 再出现肺纹理粗、乱,肺野模糊不清表现; 3. 肺部早期病变轻(仅肺纹理稍多, 磨玻璃状改变等)或无明显病变, 1 - 2W 后随病程逐渐出现了上述 BPD 的基本病变 征象。
(五)BPD的CT表现:
例1
生后7h
生后17d
生后24d
生后34d
生后37d
生后58d
生后85d
生后97d
• 例2
生后1d
生后1d5h
生后14d
生后22d
生后33d
生后34d
例3
生后5d
பைடு நூலகம்后8d
生后40d
生后1个月CT检查
例4
2012.8.10
2012.8.7
四、X线表现
(一) Northway 等根据 BPD 的病理过程 将胸部X线表现分为4期:(1967) I期(1~3d):双肺野呈磨玻璃样改 变,与RDS的X表现相同; II期(4~10d):双肺完全不透明; III 期( 11~30d ):进入慢性期,双 肺野密度不均,见线条状或斑片状阴影 间伴有充气的透亮小囊腔;
IV期(1个月后):两肺野透亮区扩 大呈囊泡状,伴两肺结构紊乱,有散在 的条状或片状影,以及充气过度和肺不 张。
(二)Weinstein等将BPD的肺部X线表现分 为6级:(1994)
I期:不清楚,不明确的混浊影,肺野模糊; II 期:明确的线网状混浊影,主要分布于中 内带; III期:粗大的线网状混浊影延伸至外带,与 内带融合;
(四)早产儿BPD(新型)
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 BPD 的病理 发生了改变,因而影像学表现也发生了 变化。基本病变主要表现为:①弥漫性 混浊影;②线网状影;③斑点状、斑片 状、条片状阴影; ④小囊状透亮影;⑤ 肺过度膨胀。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过去30多年,我国早产儿尤其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目前BPD的诊断和分度主要还是根据2001年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发表的标准,即对于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生后累计用氧28 d,然后根据校正胎龄36周时不吸氧、吸入氧浓度<0.30、吸入氧浓度≥0.30或需要正压通气及机械通气,定义为轻度、中度和重度BPD(severe BPD,sBPD)[1]。
2018年NICHD专家提出新的建议,细化了用氧方式与BPD的分度,强调了机械通气与sBPD的关系,并将日龄14 d至校正胎龄36周之间因呼吸衰竭死亡者归属sBPD 的诊断中[2]。
我国几项多中心调查报道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或超未成熟儿BPD发生率差异较大,2006—2008年仅19.3%[3],2011年为48.1%[4],2019年则高达72.2%[5]。
合并BPD的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且远期神经发育不良预后的发生率高,BPD的预防和管理已成为围生和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欠均衡,对呼吸支持技术的认识亦不统一,导致不同医疗中心对BPD的管理缺乏同质化,BPD患儿结局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BPD的预防和临床管理,改善其存活率及预后。
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重点为出生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
一、BPD的预防(一)出生后尽早建立并维持功能残气量有自主呼吸的早产儿,产房内应尽早开始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支持,帮助早产儿尽快建立稳定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是避免气管插管、降低BPD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0例影像表现

I a i a f sa i n o o c pu mo r s l sa i nf n y m g ng M nie t to f Br n ho l na y Dy p a i n I a c
LAIHu LI Ya HE i g— t a, N h, M n i
的依 据 , 有重 要 的 临床 价值 。 具
[ 考 文献 ] 参
[] 1 李胜 利 胎 儿 畸 形 产 前 超 声 诊 断 学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 M] 北 人
2 0 1 9—1 7 0 4: 3 4
因椎骨缺损而连续性 中断 , 缺损 口处 向背侧膨 出包块 , 同 时, 依其不同的类型而声像 图各有特征。脊膜膨出部与椎 管 间可 探及 细 管 状 结 构 , 状 结 构 将 二 者 连 通 , 组 脊 膜 管 本
溢, 超声 检 出率 较 低 , 组 病 例 未 发 现 此 种 变 化 。脊 髓 脊 本 膜 膨 出者 膨 出物与 椎 管 问 的基 底 较 宽 , 出物 直 接 与 椎 管 膨
相 通 , 出物 与 椎 管 间 一 般 无 细 管状 结 构 , 点 可作 为 与 膨 此 脊 膜膨 出 的鉴别 点 之 一 ; 出物 内为 中等 不规 则 回声 。 内 膨
例 中 , 片均 显 示 两肺 纹理 增 多 、 乱 、 糊 , 絮 状模 糊 影 1 , 规 则 实变影 1 胸 紊 模 片 7例 不 2例 , 透 光 度 增 强 2 肺 7例 。 抗 炎 治 疗 后
复查肺部无 明显好转 , 不同程度加重。2 6例 8例行 H C R T检 查 , 表现 有毛玻璃 样病 变 2 6例 , 斑片模糊影 1 4例 , 不规 则致
[ 文章编号 ]6 3 57 2 1 )5 0 7 0 17 —15 (00 0 — 34— 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疗要点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防策略一、诊断标准1、诊断:任何氧依赖(FiO2>21%)超过28天的新生儿。
2、分度:胎龄<32周者,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胎龄≥32周者,生后56天或出院时,以相对早的时间点为评估点。
(1)轻度:未用氧;(2)中度:FiO2<30%;(3)重度:FiO2≥30%或需正压通气(CPAP、机械通气)。
二、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不作为疾病严重性的评估依据。
经典BPD主要表现为肺充气过度、肺不张、囊泡形成、间质气肿;新型BPD表现轻,主要为肺过度充气及肺纹理模糊,偶见小泡状影;轻型BPD无明显改变或仅见磨玻璃状改变。
(2)肺部CT:适用肺部病变不典型或少数特殊病例。
采用<3mm薄层扫描,可提高图像分辨率,发现早期或各种间质性病变,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预示BPD预后。
(3)肺部超声:可能的影像改变包括胸膜线增粗、模糊、呈虫蚀样改变、弥漫存在的密集B线和囊泡充气征。
而肺实变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滑消失、胸腔积液等不是BPD自身的改变。
对长期氧依赖的早产儿,B线增多并不表示已经发展为BPD。
2、实验室检查(1)电解质:慢性CO2潴留、利尿剂应用可引起低钠、低氯、低钾或低钙血症;(2)动脉血气: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严重时,pH常降低,可合并代碱。
(3)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是主要特征。
三、治疗方案1、营养支持(1)能量:目标能量140-160kcal/kg/d;ELBWI 的蛋白质能量比值要达到(3.6-4.1)/100 kcal, VLBWI 的 PER 要达到(3.2-3.6)/100 kcal,以实现线性生长趋势。
(2)液量:大部分轻症可耐受140-150ml/kg/d,重症可限制为110-120 ml/kg/d。
(3)肠内营养:强化母乳(81-100kcal/100ml,不宜超过1.5倍)或早产儿奶(81-85kcal/100ml),必要时用高能量强化营养配方(100kcal/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