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胸部影像诊断图例丨14种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你知道几种?

胸部影像诊断图例丨14种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你知道几种?

胸部影像诊断图例丨14种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你知道几种?气管支气管和其他异常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 and Other Anomalous Bronchi支气管数量、长度、直径和位置的不同先天性变异(左)轴位NECT MinIP图像显示从气管右侧壁发出的异常气管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弯箭)。

在这种情况下,注意支气管远端相邻小气泡的存在(直箭)。

气管支气管几乎只出现在右侧。

(右)虚拟支气管镜显示位于隆突(直箭)附近的气管支气管开口(弯箭)。

虚拟支气管镜有助于评估中心支气管的异常。

(左)轴位和冠状NECT图像显示一个移位的从气管右侧壁发出的右肺尖段气管支气管(直箭)。

右肺上叶支气管(弯箭)缺少一个尖段分支。

(右)冠状CECT图像显示一个额外的气管支气管起源于气管右侧壁,于奇静脉弓下方向右肺尖走行,另可见正常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左)冠状CECT显示从右支气管主干发出的移位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缺少右肺尖段分支。

这是最常见的异常支气管之一。

(右)轴位NECT显示一副心支气管(Accessory cardiac bronchus)(弯箭),起源于中间支气管内侧壁。

副心支气管可能与吸入性肺炎或咯血有关。

(左)轴位CECT图像显示一副心支气管,从中间支气管的内侧壁发出(箭),并向下走行至一个未发育的肺小叶(空箭)。

(右)同一患者的冠状CECT显示,副心支气管从中间支气管的内侧壁发出,其远端可见未发育的肺小叶。

(左)冠状CECT图像显示异常的多余的左肺上叶尖后段,起自正常左肺上叶支气管的近端(弯箭),尖端向肺顶。

(右)3D VR显示桥支气管(bridging bronchus)。

右主支气管(空箭)供应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箭)起源于左主支气管的远端。

气管旁含气囊腔Paratracheal Air Cyst气管壁粘膜疝同义词:气管憩室,气管膨出(左)图示右侧气管旁含气囊腔(弯箭),与气管之间见一窄通道。

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价值论文

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价值论文

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32例经临床确诊为bpd患儿的影像资料,包括床旁cr和msct 检查。

结果 32例患儿影像资料中,其第一次床旁cr示早产婴肺的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23例,吸入性肺炎的3例,未见异常的2例,msct示7—28天的msct主要征象为肺野呈毛玻璃状密度及实变影8例,其中3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及多发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8例,既有多发囊状透亮影又合并周围有片状、条索状致密影且双肺野不均匀分布的16例。

结论床旁cr可对本病预期诊断做出提示,msct结合临床病史及早期的影像资料综合分析对bpd可以做出基本明确的诊断。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床旁cr;msct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1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726—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2000年美国的bpd研讨会将其定义为①新生儿持续用氧至少28天;②肺部放射学异常表现。

符合上述标准诊断为bpd。

由于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临床上机械通气的广泛使用,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对bpd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有一个及早全面的认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搜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32例经临床确诊为bpd患儿的影像资料,包括床旁cr和msct检查。

其中男19例,女13例;双胎产9例,剖宫产21例,自然产11例。

患儿中有28例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患儿平均胎龄29.8周(26.3—34.2周),出生的平均体重2210g,其中出生体重在1250g以下的2例,在1250—2000g间的6例,第一次床旁cr拍摄时间为1—8h,治疗后据病情进行随访复查,其组病例中早期的基础疾病诊断为早产婴肺的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23例,吸入性肺炎的3例,未见异常的2例,其中包括极低体重儿2例,患儿均有吸氧或正压机械通气病史。

气管支气管、肺部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36#

气管支气管、肺部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36#

气管支气管、肺部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36#「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CT、MRI诊断指南》,CT和MRI是现代医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掌握CT和MRI诊断学已成为当代影像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第三篇如何阅读常见疾病的CT MR第三章:胸部疾病第一节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原则和方法】1.临床最常见的气管支气管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其次为支气管扩张和气管支气管异物。

2.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上无特征性表现,无法独立诊断,主要由临床进行诊断。

3.CT,特别是高分辨力CT扫描(HRCT)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情况。

4.阳性气管支气管异物通常无需CT检查,常规X线检查就可明确诊断。

阴性支气管异物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异物定位。

5.MRI在气管支气管疾病的诊断中价值不大。

一、支气管扩张(一)概述1.支气管扩张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按病理形态可分为囊状、柱状、静脉曲张状和混合型。

2.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等。

(二)CT诊断CT检查是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张最佳的检查方法,尤其是高分辨力扫描。

它能提示有无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扩张的类型、程度与范围。

1.当支气管管径明显大于其伴行动脉的管径时,即可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如果扩张的支气管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囊腔,即为囊状支气管扩张;若扩张的支气管呈粗细较均匀的管道状,即可诊断为柱状支气管扩张;若扩张的支气管呈粗细不均匀的串珠状改变,即可诊断为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若上述几种形态同时存在,即可诊断为混合性支气管扩张。

2.若扩张支气管周围有片状模糊阴影或囊状扩张的支气管内出现明显液平,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四)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CT表现,支气管扩张常可明确诊断。

囊状支扩有时需与肺大泡及肺含气囊肿鉴别。

肺大泡壁薄,位于肺野外围,不与肺动脉相伴随。

肺含气囊肿多为单发,且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诊断探析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诊断探析
特异性 ,但结合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对患键词 】 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 早产儿 ; x线
I ma g i n g An a l y s i s o n B r o n c h o p u l mo n a r y D y s p l a s i a / C HE N Y o n g d /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 o f C h i n a。2 0 1 4。1 1( 0 1) : 0 4 7 - 0 4 8
wi t h B PD c h e s t i ma g i n g d a t a c o n i f r me d b y c l i n i c a l a n d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na a ly z e d . Re s u l t :Ch e s t r a d i o g r a p h s o f 2 0 c a s e s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4 . 0 1 . 0 2 3
支气 管肺发育 不 良 ( b r o n c h o p u l m o n a r y d y s p l a s i a , B P D) 况 。本组患 儿无死 亡病例 发生 。
【 K e y w o r d s 】B r o n e h o p u l m o n a r y d y s p l a s i a ; P r e m a t u r e I n f a n t ; X — r a y

医学影像-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影像表现
血管纹理减少。 当肿块呈线条状及周围肺透亮度增高不明显时,容易误 诊为动静脉畸形、肉芽肿或转移瘤。

4岁 右上叶支气管呈液气囊性密 度影,上叶肺组织过度充气。
n 支气管起源于气管隆突上气管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起源于气 管的右肺上叶支气管。
n 临床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喘息、反复肺炎等。 n 好发部位:通常为单侧性,多起自气管隆突上方气管右侧壁,
支气管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肺叶通气障碍
男,2个月,咳喘 1月余
n 节段支气管与中央支气管不相通,病因不明。可与肺隔离 症和支气管源性囊肿并存。
n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有症状的患者常表现为肺部反 复感染、呼吸困难、哮喘或慢性咳嗽。好发于女性患者 (男:女约1:2)。
n 好发部位:左上叶尖后段,其次为左下叶、右中叶。 n 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枝的管状团块,周围肺透亮度增高,
n 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无症状。症状以肺叶内型支 气管肺隔离症常见。肺叶外型支气管肺隔离症可无症状。
n 影像学诊断重点在于发现异常供应血管。
n 胚胎初期,在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脊 柱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 衰退吸收。
n 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 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肺组织而形成隔离肺。该部肺组织与 正常支气管和肺动脉隔离开,由异常的动脉供应血液。
2013.10.15
n 最常见原因: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n 畸形肺叶过度充气扩张,不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且血管
结构发育正常,10%的病例合并先心病。 n 发病机制:
半数病例病因不明;可知因素包括: ①原发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良或缺如; ②粘膜增生或管腔内粘液阻塞或管外异常血管或
肿瘤压迫等; ③少数病例系肺泡发育异常,肺泡数量增多所致

17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影像分析

17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影像分析

ma i sain nc et f1 e nt ae fBP ftep e tr na t wt n ldan ss RE L S Amo gte nf tt si h s o 7 d f i cs so D o rmau eifns i f a ig oi. SU T e o i e h hi n m,5 c ssh d h ae a
虽 然早 产 儿 支 气 管肺 发 育 不 良的 诊 断 主要 依 据 临床 病 史 ,但 早 期 影 像 表 现 仍 具 有诊 断 价 值 ,胸 部 薄层 C T上 多发 囊状 影 是 诊 断
B D 的 重要 征 象 .连 续影 像 随 访 有 助 于该 病 的 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 断 P 关键 词 早 产 儿 支 气管肺 发 育不 良 影像 分 析 ‘
断为 B D的 1 P 7例 早产 儿 胸 部 影像 表 现 。结 果 1 7例 早 产 儿 中 ,胸 片 无 明 显异 常 5倒 ,继 发 于其 他胸 部 原发 疾 病 l 2例 胸 片 显示 两肺 野 模 糊 ,肺 透 光 度 减 低 5例 ;原 发病 病 程 持 续 2 4周 ,异 常征 象不 消失 ,且 连 续 照 片 变 化 不 明显 者 4例 。C - T主 要 表 现 为 肺 野 呈毛 玻 璃 密 度及 实 变 影 6例 ,肺 过 度 充 气 、 大 小 不 一 囊 状 透 亮影 1 0例 .粗 网格 状 影 呈 两肺 弥 漫性 分 布 4例 。 结 论
n p a e t b o ma ma e ; 1 a e e o d r y d v l p d s me o h r p ma y t o a i ie s s5 c e r s n e lu i g o a p r nl a n r l i g s y c s s s c n a l e eo e o t e r r r cc d s a e . a s p e e t d c o d n 2 i i h s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一、合理用氧
避免过高浓度氧以减少 PBD的发生危险,应尽 可能低流量氧气入。
在有血氧饱和度仪监测及血气分 析监测下,早产儿sapo2维持在 90%-95%即可。
为避免患儿产生氧依赖,可采取 低流量间断吸氧法,过度到停止 吸氧。
因吃奶用力较大,体能消耗大,早产儿肺部发育 不良,肺换气功能受阻而引起缺氧症状,吃奶时 予以低流量吸氧并采用间歇喂养法达到缓解缺氧 症状的目的,此期如能适应则能顺利停氧。
1、肺发育不成熟 2、急慢性肺损伤 3、损伤后异常修复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个体和基因易感性 种族和基因不同,BPD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不同 家族中有哮喘或气道反应性疾病史者,BPD发病率增加
• 2、肺发育不成熟 BWT<1500g早产儿总BPD发生率为20%; BWT 750-1000g 早产儿BPD发生率上升至30%; BWT<750g者BPD 发生率高达50%。
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
定义的演变
1967
Northway首 次报告RDS有 机械通气史生 后28d仍需用 氧伴有胸片异 常
1979
提出了BPD 临床诊断的
01 定义,强调
临床和影像 学表现,
1988
Shennan定义: 出生体重< 1500g的早产 儿在矫正胎龄 (PMA)36周仍 有氧依赖
2001
NICHD对辅助 用氧≥28天的 不同胎龄早产
03 儿进行了定义,
并做了严重程 度的分类
2018
NICHD细化了用氧 方式与BPD的分度, 强调了机械通气与 sBPD的关系,并 将日龄14 d至校正 胎龄36周之间因呼 吸衰竭死亡者归属 sBPD的诊断中
经典型“BPD”
NICHD: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早期影像学分析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早期影像学分析

( 收稿 日期 :09—1 2 ) 20 2~ 3 ( 文 编辑 : 虹 娇 ) 本 尹
较晚突然发生 , 患者 留下产 后大 出血 的潜在危 险 , 声检 给 超
支 气 管 肺 发 育 不 良的 临床 早 期 影像 学 分 析
胡 朝 晖
【 摘要 】 目的
方法
探讨 1 例早产儿支气 管肺发育 不 良( P 的早 期影 像学表 现 , 高 B D的早 期诊断 能力 。 3 B D) 提 P
全组 B D早 产 儿 中 , 片无 明 显异 常 4例 , 片 显 示 两 肺 野 模 糊 , 透 光 度 减 低 5例 ; P 胸 胸 肺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 0 0 6年 9月至 2 0 0 9年 9月经I 临床诊断为 B D的 1 早产 儿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P 3例 并对 全组
患 儿 按 常 规 进 行 治疗 。 结 果
其 中 4例使用 了固尔苏 , 支气管肺成熟不 良 1例 ; 新生儿吸入
综合征 2例 ; 症状性 动脉导管未闭 、 肺水肿 3例 : 生儿 窒息 、 新 新生儿缺 氧缺 血性 脑病 7例 ( 均行 C T或 MR检查 ) 。 12 监测指标 . 血气 : 定期 监测桡 动脉血 气 , 据血气 结果 根
原 发 病 病 程 持 续 2~ 4周 , 常 征象 不 消失 , 连 续 照 片 变 化 不 明 显 者 4例 。C 异 且 T主 要 表 现 为 啼 野 呈 毛玻 璃 密 度 及 实
变影 , 肺过度充气 、 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结论 要依据 , 连续影像 随访有 助于该病 的早期诊断 。
B D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胸 部薄层 C P T是诊断 B D的重 P
医学创新 2 1 4月 第 7 00年 卷箍 1 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发生于出生体质量<1200g,胎龄<30w的极不成 熟早产儿; 2.出生时仅有轻度或无肺部疾病,RDS不再是唯一原发病, 不需给氧或仅需低流量氧,而在住院期间逐渐出现氧 依赖; 3.用氧持续时间超过矫正胎龄36w。
这个概念和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1994)基本相同
过去认为BPD是指慢性肺疾病(CLD),2000年6 月,采用BPD的命名,以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预 后等方面与发生于婴儿期的其他慢性肺疾病区别。 最新定义是:任何氧依赖(浓度>21%)超过28天 的新生儿。
高吸入氧浓度
炎症反应
感染
水肿
PDA
动脉导管未闭(PDA)
BPD

(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激活,血管损伤)



OLD BPD
气压伤-肺气肿 气道损伤-阻塞 氧中毒-肺水肿 气管内插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 损)


NEW BPD
肺发育未成熟 感染:产前或围产期定殖感染,医院 内感染 炎症反应:IL-6,IL-8,IL-1β ,TNF-α, 慢性羊膜炎 缺乏对炎症介质的防御机制(免疫系 统未成熟) 氧中毒/未成熟的抗氧化系统 肺液过多(出入量不平衡,动脉导管 未闭) 机械通气(容量损伤) 气管内插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



BPD(CLD)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后遗症的 主要因素,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 为23%-26%(北美)
我 国 尚 无 确 切 BPD 发 病 率 , 2006.1.12008.12.31 为期 3 年的、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 济医院为首的 10 家医院调查 BPD 总发病率约 1.26%,分别为:


为BPD早期表现(!!!) X线表现需要注意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支气管充气 征鉴别 分类: 轻度指肺部透亮泡存在于肺门周围或呈局限 性; 中度指弥漫性的透亮泡直径≤2mm;重度指弥 漫性透亮泡直径> 2mm
早产儿肺间质气肿
BPD



早产儿----呼吸衰竭
容量损伤
机械通气
氧中毒
I期:不清楚,不明确的混浊影,肺野模糊; II期:明确的线网状混浊影,主要分布于中内带; III期:粗大的线网状混浊影延伸至外带,与内带融合; IV 期:除了 III 级表现外,还有非常小,但明确的囊状透亮影; V期:囊状透亮影大于IV级,不透亮区与囊状透亮区近似相等; VI期:囊状透亮影大于不透亮区,肺呈囊泡状改变。
(三) Edwards 等最早应用胸片评分系统来评估 BPD的严重程度,其内容分5类:(1982):
心血管异常、肺膨胀过度、肺气肿、肺纤维化/间质异 常、主观因素。
主要用于出生后第 21 天时的评分,能非常紧密地反映
早产儿BPD的严重性。
(四)早产儿BPD(新型)
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 BPD 的病理发生了改变, 因而影像学表现也发生了变化。基本病变主要表现为: ①弥漫性混浊影;②线网状影;③斑点状、斑片状、 条片状阴影; ④小囊状透亮影;⑤肺过度膨胀。


肺部X线表现不应作为疾病严重性的评估依据。
(一)经典型BPD
人和哺乳动物胎肺的形成包括管道的分支 及管腔上皮的分化,大致经历5期: 1.胚胎期(孕第4-6周); 2.腺体期(孕第7-16周); 3.小管期(孕第17-27周); 4.囊泡期(孕第28-35周); 5.肺泡期(孕第36-生后3岁);


过氧化损伤和再氧化损伤
吸入


感染
低氧
新生儿机械通气诱发肺损伤

正常成熟度的肺泡经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
导致呼吸机诱发肺损伤(VILI), 如果合并细菌 性炎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VALI)

新生儿VILI:肺容量损伤和气漏综合征 新生儿VILI结局
是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的重要危险因素; 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急 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放射学分级: 1期:弥漫性肺野模糊,伴有密度增高的片影,肺 容量正常。 2期:不规则的条索状片影,囊泡状的透光度增强, 早期的肺泡过度充气,肺容量增加。 3期:大部分肺野过度充气,主要在下肺野,大面 积的高亮区域期间有条索状的高密度阴影。


(一) Northway 等根据 BPD 的病理过程将胸部 X线表现分为 4 期:(1967) I期(1~3d):双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与RDS的X表现相 同; II期(4~10d):双肺完全不透明; III期(11~30d):进入慢性期,双肺野密度不均,见线条 状或斑片状阴影间伴有充气的透亮小囊腔; IV 期( 1 个月后):两肺野透亮区扩大呈囊泡状,伴两肺 结构紊乱,有散在的条状或片状影,以及充气过度和肺不张。
(五)BPD的CT表现:
1.肺野呈毛玻璃密度或混浊、不透明; 2.多灶性肺过度充气,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
3.粗网格状影两肺弥漫性分布;
4.斑片状实变影或条状肺不张影; 5.胸膜增厚。 上述征象多发生在两下肺,常呈对称性。
(六)BPD后遗症表现:
1.多灶性肺密度减低和灌注减少区;肺密度减低区
呈两肺广泛分布并伴有支气管管径和数目减少,其面积 Nhomakorabea
2000年6月新标准:任何氧依赖>28天的新生儿, 1.如胎龄<32w,根据矫正胎龄36w或出院时需氧 分三度:(1)轻度:未用氧;(2)中度:FiO2<30%;(3) 重度:FiO2 ≥ 30%或需机械通气。 2.如胎龄≥ 32w,根据出生后56天或出院时需氧 分上述轻、中、重三度。

临床定义(Bancalari, J Pediatr 1979)
在新生儿期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史,人工 通气大于3天。 胸片有异常。 有呼吸系统症状或氧依赖大于28天。
临床定义(Shennan, Pediatrics 1988) 早产儿有肺透明膜病及辅助通气的病史 胸片有异常 在矫正胎龄36周仍有氧依赖的





肺泡破裂, 气体由正常气道溢出, 沿支气管、血管 周围鞘、小叶间隔贮留于脏侧胸膜的组织内--肺泡 气体漏出到肺间质 发生率3%-5% 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 因未成熟肺间质结缔组织多, 肺顺应性低, 肺泡易 破裂 危险因素:较高的最大吸入氧浓度、较高的平均 气道压和潮气量
<28w , 19.3%
28~30w, 13.11% 30~32w, 5.62% 32~34w, 0.95% 34~36w 0.09%
(一)经典型(传统型、重型)
BPD由Northway等于1967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主 要特点为: 1.均为早产儿,但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相对较大 (平均34w,2.2kg); 2.原发病均为严重的RDS; 3.有长期接受100%浓度氧,高气道压、无PEEP (呼气末正压)的机械通气史; 4.临床因呼吸困难、低氧、高碳酸血症持续辅助 用氧>28天; 5.胸片特征性改变。(Northway法 Ⅳ期)
新型BPD的病理特征是:肺泡和肺
微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肺
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肺泡结构简单
化,肺微血管形态异常,并可见持续炎
症反应,而肺泡和气道损伤以及纤维化
较轻。
因此,BPD的本质是在遗传易感性
的基础上,各种不利因素对发育不成熟
肺导致损伤,以及损伤后肺组织的异常
修复,而急性肺损伤的炎性反应过程以 及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均受基因遗传易感 性调控。

随着产科技术、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和辅助通气 策略的提高以及出生前糖皮质激素和出生后肺表 面活性物质的使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 但 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 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多, 经典的BPD 逐渐被以肺泡发育和微循环发育阻滞 为病理特征新型BPD 替代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 年9 月第41 卷第5 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 病因研究进展》
大于一个肺段; 2.支气管壁增厚,主要累及下叶; 3.支气管与伴随肺动脉直径比率减小; 4.线形不透光区和肺大泡。
X线诊断困难,如果临床不提示,X线常常 不能脱离临床率先做出诊断; 常合并感染,甚至误认为感染; 影像表现复杂、X线表现常不典型; CT显示较平片好;

生后17d



肺泡上皮细胞损伤
肺泡蛋白质漏出 淋巴回流障碍 透明膜形成 炎症细胞渗出 肺顺应性降低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构和功能改变 参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上调


气胸 肺间质气肿
(pulmonary interstitial emphysema, PIE)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 年9 月第41 卷第5 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的病因研究进展》

正确认识这个概念,它不是指过度、违规 操作、不当治疗引起的肺损伤,而是指必 须治疗措施伴随的病理改变,只有正确认 识它,才能尽量把它减小到最小限度。


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过度气道正压机械牵张肺泡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1994) 在矫正胎龄36周仍有氧依赖 有呼吸系统症状 胸片有异常


1967:由Northway提出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一 种由机械通气(气压伤)和氧疗所导致的早产儿肺损 伤,主要特点是气道损伤,纤维化,肺气肿和炎症反 应。 85-98:动物研究显示了氧和机械通气可对早产肺儿 产生急性损伤,干扰了肺泡和血管的发育。尸检表明 越小的早产儿越易发展为BPD。机械通气策略,产前 激素,表面活性物质等治疗已经使较大早产儿的肺损 伤减少到最低。 1998:Hussain以病理为基础描述了新BPD,Jobe提出 新BPD是以最小的气道受损,很少发生纤维化,炎症 明显,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为特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