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华东电力. ..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注:现正在修订的规与老规程有主要有以下不同,由于还未报送,仅供参考。

1 总则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冰灾,为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可靠,对重要的输电线路:如重要的500kV和750kV输电线路重要性系数取1.1,使其安全等级在原标准上提高一级;对易覆冰地区的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必要时按照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机械强度验算。

对特殊区段: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安全设防水平。

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减冰、融冰措施。

重要性线路是指:核心骨干网架、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等线路。

3 路径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 .. .条文说明:根据多年的线路运行经验的总结选择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运行经验增加了路径选择尽量避开导线易舞动区等容。

东北的、、一带,的、荆州、一带是全国围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与断线,金具及有关部件的损坏等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对舞动多发区应尽量避让。

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且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范本(2篇)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范本(2篇)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基础的电力输送通道之一,对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重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给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确保架空输电线路在重冰区的正常运行。

二、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责任1. 电力公司应当将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管理列入重要工作任务,并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

2. 负责架空输电线路管理的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方案。

3. 电力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架空输电线路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三、架空输电线路巡视和维护1. 针对重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电力公司应当加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巡视频次。

巡视人员要认真检查线路杆塔、导线和绝缘子等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对于冰覆盖的架空输电线路,应当及时组织清冰作业,并确保清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架空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应当定期进行,并建立维护记录,记录线路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人员的工作内容。

四、应急处理措施1. 电力公司应当备有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重冰导致的架空输电线路故障。

2. 发生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时,电力公司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工作,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受影响的用户。

3. 架空输电线路故障的抢修工作应当高效、安全,并及时汇报修复情况。

五、安全教育和培训1. 电力公司应当开展针对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工作人员在处理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问题时的能力和水平。

3. 电力公司应当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详细的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六、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 电力公司应当定期对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可行性。

2. 根据评估结果,电力公司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87的告知(87)水电电生字第4号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部委托北京、上海、武汉、重庆、长春等供电(电业)局对一九七九年颁发的《加榨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4--79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是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营经验,并尽也许吸取了有关先进技术而进行的。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我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和生产司召开会议,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修改,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执行,原规程同时作废。

在执行过程中,若有需要修改和补充,请将意见寄北京供电局,并抄送我部电力生产司和电力规划设计院。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

第1.0.2条本规程合用于城乡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乡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乡的总体规划,拟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拟定。

第1.0.6条配电线路的途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与城乡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二、综合考虑运营、施工、交通条件和途径长度等因素;三、不占或少占农田;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六、避免上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 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87的通知(87)水电电生字第4号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部委托北京、上海、武汉、重庆、长春等供电(电业)局对一九七九年颁发的《加榨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4--79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是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经验,并尽可能吸收了有关先进技术而进行的。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我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和生产司召开会议,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修改,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执行,原规程同时作废。

在执行过程中,若有需要修改和补充,请将意见寄北京供电局,并抄送我部电力生产司和电力规划设计院。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城镇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镇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第1.0.6条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二、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三、不占或少占农田;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六、避免上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模版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模版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模版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的管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供电,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二条架空输电线路的责任主体是本单位的电力部门,负责架空输电线路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电力部门负责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定期巡检、故障处理和维修等工作,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本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应配合电力部门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保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电力部门进行处理。

第三章架空输电线路的保护管理第五条架空输电线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六条架空输电线路的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架空输电线路所在地的管理单位应加强对线路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线路设备。

第八条架空输电线路的沿线单位和居民应配合电力部门对线路进行保护和管理,不得擅自进行施工和改动线路设备。

第四章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与维护第九条电力部门应定期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

第十条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包括线路设备、杆塔和导线的检查,对问题进行记录和整改。

第十一条电力部门应建立巡检记录和维修记录,定期汇总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线路的维护和改进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架空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包括维修、更换和升级设备以及对线路的改造等,确保线路的运行正常和安全可靠。

第五章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处理第十三条电力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故障处理机制,对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第十四条当发生线路故障时,电力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和修复,确保供电恢复正常。

第十五条发生较大线路故障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和维修。

第十六条电力部门应对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以提高线路的故障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路径6 覆冰气象条件7 导线、地线8 绝缘子和金具9 绝缘配合和防雷10 导线布置11 杆塔型式12 杆塔荷载13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1 围本规定适用于单回110~750kV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单、双回110~750kV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是作为《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充而编制的。

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

70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关330kV重冰线路。

1992年建成了第一条天贵500kV高海拔重冰线路。

而早在1982年,为了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在黄茅埂地区建立了大型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0.574km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14年,为500kV高海拔、重冰区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和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编制本规定创造了条件。

750kV 线路,在我国因投运时间不长,尚缺乏运行经验。

然而,重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本规定,对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行。

2005年我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总则3.1 原重冰规定第1.1条的修改条文。

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特殊性。

一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主要控制条件。

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巨大威胁;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动态运行特性。

如不均匀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等;三是运行维护特别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

所以,世界各国都慎重对待中、重冰线路的设计和建设。

国际间建立了多个研究、交流的机构。

如:建筑物大气覆冰国际研讨会,即:IWAIS。

为促进各国间对冰雪问题的研究、总结与交流,从80年代开始,每2~3年召开一次。

研讨建筑物(包括输电线路、电视塔、飞机等)覆冰机理、参数、荷载特性、检测技术、事故情况和防护措施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1技术委员会(IEC TC11),从70年代开始对冰凌荷载进行国际间广泛研讨,1991年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荷载与强度”标准供试行,2003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提出了“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即IEC 60826,2003-10(以下简称IEC规),其中的6.3和6.4节专门论述覆冰及冰载取值,供各国参考。

我国在经历了1954年大冰凌年之后,对冰凌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发展,云、贵、川三省建设了多条重冰线路,在1968、1971等大冰凌年,出现不少冰害事故。

1976年水电部规划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重冰线路设计及运行经验交流会,提出了“避、抗、融、防、改”五字建设方针,并着手编制“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指导和规全国220kV及以下重冰线路的设计。

在我国,从东北经中原到西南,线路冰害事故不断,尤以2005年2月华中地区出现罕见的冰凌,造成220~500kV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要求在认真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将重冰规定扩展到500kV和750kV线路,并提高重冰线路的设计水平。

在76年全国重冰会议上,根据重冰线路的特性明确提出:电线设计冰厚20mm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即为重冰线路。

2008年1~2月我国南方的冰害事故中,按10mm覆冰设计的线路事故(断线、倒塔)占90%以上,造成220~500kV交、直流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

为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减少此类事故,提高各级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特提出:电线设计冰厚大于10mm 小于20mm的地区,称为中冰区,位于中冰区的线路即为中冰线路。

对于中、重冰区须制定专门的设计技术规定,以规其设计。

3.2 新增条文。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是全国输电线路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对轻、重冰区线路均能适用。

但鉴于中、重冰线路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一些设计要求,在该规定中却难以一一概括,所以,需要专门编制“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予以补充和完善。

本规定是在总结国外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3.3 原重冰规定第1.3条的保留条文。

鉴于中、重冰线路运行复杂、事故率高、维护困难,所以通过中、重冰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避冰、抗冰、融冰或防冰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避冰:即是避开严重冰区或者在严重覆冰区做到“避重就轻”的目的。

这是中、重冰线路设计中有效措施之一,很值得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和现场确定路经走向时认真执行。

根据经验,线路覆冰与所处地形、高程、周围的地形地物、覆冰时风速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可能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避开暴露的山顶、横跨垭口、风道等容易形成严重覆冰的微形地段。

二、抗冰:对于无法避开的中、重冰地区,则应根据地区历年覆冰情况,合理地确定冰区,采用相应的设计条件,增强线路抗冰能力,减少冰害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三、融冰:目前已实施的仅有宝凤Ⅰ、Ⅱ回带自耦变压器不停电融冰方案和在220kV电压及以下实施的停电短路融冰方案两种。

有条件的中、重冰线路也可试用。

四、防冰:世界各国虽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导线外表涂料防冰及热力防冰等技术,但目前取得的新进展很少,难以保证重冰线路安全运行。

根据以上情况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中、重冰线路设计宜首先考虑采用避冰和抗冰措施,只有在条件合适时,才可考虑融冰、或防冰措施。

3.4 原重冰规定第1.4条的修改条文。

鉴于目前对中、重冰线路有关规律尚认识不足,亟需积极开展设计、运行经验总结和科学试验工作。

这里,着重提出以下三方面工作: 1、冰凌资料的积累:切实掌握本地区冰凌的大小、特性和出现的规律是合理确定设计条件、减少冰害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60年代以来,随着线路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搞过一些冰凌观测工作。

比较长期的计有:330工程的关山观测站,省的820观测站、地区的欧盐线观冰站,局的岭观冰站,省的海子头、太华山和大山包观冰站,雷波黄茅埂观冰站。

近年建设的有三峡中低海拔(1100~1800)地区站,二郎山(2987m)、蓑衣岭(2760m)、拖乌山(2600m)、雪峰山(1443m)、娄山关(1780m)观冰站等,都取得很好的资料。

其中黄茅埂观冰站比较正规,除架设观测线和观测塔外,还架设一段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线路,两档三塔共584m,同时在沿线附近增设了许多临时观冰点配合进行同步观测,从82年至96年连续观测了14年,为二滩~500kV重冰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冰凌资料。

但从全国围来看,这项工作尚不能满足电网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2、设计运行经验总结:运行是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抗冰措施选择是否恰当,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实践场所。

因此,应特别重视中、重冰线路的回访、调查和总结,不断加深对冰凌情况和冰害事故的认识。

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有:(1)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计算模型,逐步做到应用气象参数、线路特性和地形因素等推断线路的覆冰情况;(2)研究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有效防护措施;(3)探讨新的防冰、除冰和融冰方法。

3.5 新增条文根据“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规定,110~750kV线路按设计荷载区分为两类等级,即330kV及以下等级线路设计冰厚按10m高30年一遇标准冰厚选取,750kV和500kV按10m高50年一遇选取。

考虑到中、重冰线路事故率高,如果为提高其可靠性,加大设计荷载,则又会使线路的投资和材料消耗显著增大。

兹将西南地区部份重冰线路各冰区耗钢指标(t/km)对比列出如下:表3-1*实际设计条件为:20mm设计,40mm验算。

考虑到110~330kV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在中、重冰线路设计中应根据各工程实际安全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相应地予以区别对待。

为此,本规定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线路工程细分为三类,即适当地提高了系统中部份重要的220kV、330kV线路荷载水平,以便在合理投资的基础上,把重要线路冰害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分类如下: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二类:一般330kV,重要220kV三类:220kV及110kV从定性方面衡量,三类不同等级的中、重冰线路在遭遇如2008年1~2月南方地区类似的大冰凌情况时,各类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原则上应是:一类线路基本上仍能安全运行;二类线路仅在个别地段出现少量过载性事故;三类线路容许有一定程度破坏性事故。

4 术语及符号4.1 术语按照规程编撰要求,补充与中、重冰区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解释并附以英文译名。

4.2 符号根据正文中使用情况,增加本章节,将多处引用的符号列入4.2节。

5 路径5.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中、重冰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综合各方案的覆冰情况、地形、交通维护条件、路径长度、投资费用和材料消耗,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予以确定。

但鉴于目前各地区对冰凌资料的掌握和对冰害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尚难以可靠地保证中、重冰线路的安全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对中、重冰线路的“事故多发性”、“抢修困难”、“事故损失大”等难以量化,而又会长期困扰运行部门等不利因素能予以重视,因此,强调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应偏于安全,故在条文中特别提出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选择。

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仍然应把“避开严重覆冰地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也是因为严重覆冰地区线路的冰害事故,目前尚无可靠的防止措施。

而一些采用避冰和改道的重冰线路运行情况却有了显著改善。

如:110kV柘湘线,1964年2月在#219~#220杆发生冰害事故,于1965年改道避冰后,运行情况良好。

110kV阳昆二回线于1962年2月将老鹰山长约8km一段进行改道,避开重冰区后,运行良好。

滇东北地区110kV宣以线于1964年将大竹山长约6km一段改道,避开严重覆冰区,取得良好效果。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否,与路径关系很密切,而一般中、重冰线路通常都存在有“避冰方案”可供比较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