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1概述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是电力输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到取电安全问题,对杆塔的结构设计有严格的技术规程要求。
本文介绍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为输电线路的建设和施工提供依据,也可作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参考。
2杆塔的基本要求
*高度*:杆塔高度是指距离地面到绝缘子串最高处的距离。
按不同地域不同挂线规格,对杆高有不同的要求。
*类型*:杆塔承载电线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双悬吊塔,还有最常见的双角塔。
两种种类塔的结构形式不同,但是理论负载能力是相同的。
*结构受力*:杆塔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它的抗风能力对电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要确保杆塔结构的安全性,有必要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3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
*设计*:设计规范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给出自己经过计算分析的子桩及杆塔设计配置。
*施工*:施工单位应遵守运行维护规程,按设计规范进行安装施工,确保杆塔的质量和稳定性,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4结束语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以上是其基本内容,贯彻执行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发电效率,确保发电安全。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2019年整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1、范围本标准根据公司线路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范》,规定公司架空送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线路保护区的维护和线路的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10KV架空配电线路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GB50173—92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1990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 558—1994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3、基本要求3.1 线路的运行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应全面做好线路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3.2生产维护中心应积极参与线路的规划、路径选择、设计审核、杆塔定位、材料设备的选型及招标、施工等生产全过程管理工作,并根据公司线路分布的特点、运行经验和反事故措施,提出合理化要求和建议,力求设计与运行协调一致。
3.3 对于新投运的线路,应严格执行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按有关规定积极参与线路施工、验收,把好验收移交关。
3.4生产维护中心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运行。
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熟知有关规程制度,了解分析总结线路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如发生事故,应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3.5生产维护中心应根据运行经验,在线路状态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3.6 应逐步推广应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的新型器材。
架空线路电气设计规程

架空线路电气设计规程一、引言架空线路电气设计规程是为了确保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标准和要求。
本规程旨在规范架空线路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促进架空线路的可靠供电和运行。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架空线路设计应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为首要原则。
设计中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2. 可靠性原则:架空线路设计应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确保线路在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
3. 经济性原则:架空线路设计应尽量节约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线路的经济效益。
三、技术要求1. 线路参数选择:根据供电负荷、输电距离和电压等因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绝缘等级和杆塔高度等参数,以确保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电压稳定性。
2. 绝缘设计:根据气候条件和污秽程度,选择适当的绝缘子型号和串联绝缘子的数量,以保证线路的绝缘性能和耐污性能。
3. 接地设计:合理设置接地装置,确保线路的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
4. 防雷设计:根据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如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和避雷线等,以保护线路设备免受雷击。
5. 绝缘均压设计: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应采用绝缘均压装置,以保证线路各段的电压均匀分布,减小电压梯度对绝缘子的影响。
6. 跨越设计:对于线路与道路、铁路、河流等的交叉或平行情况,应合理设置绝缘子串、导线高度和安全间距,以确保线路与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和防护要求。
7. 架空线路通道设计:合理规划线路的通道,确保通道的宽度和高度满足施工和运维的要求,并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树木、建筑物等。
四、操作规范1. 设计文件:编制规范的设计文件,明确线路参数和设计要求,并包括线路布置图、剖面图、杆塔参数表等。
2. 设计审查:进行设计文件的审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提出必要的修改和优化意见。
3. 施工验收:在线路建设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检查线路的安装质量、接地电阻、绝缘性能等,以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篇一: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XX)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GB 50545-XX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 第条: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无线电干扰限值2. 第条: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可听噪声限值3. 第条: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条: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5. 第条: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条: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和表的规定。
表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释文解读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释文解读一、前言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输电方式,具有输电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而《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则是对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其中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二、《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概述1.1 主要内容《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是根据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了输电线路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行、检修、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涉及到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环节。
1.2 重要性《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规范了输电线路在建设和运行中的各项要求和流程,能够有效避免因误操作、设备故障等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解读2.1 选址与设计在选址和设计方面,《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对于输电线路的走向、电塔的布设、导线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还兼顾了环境、地形等因素,能够确保输电线路的设计合理,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施工与运行在施工和运行方面,《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对于施工程序、设备调试、线路试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同时还对运行中的巡视、检修、保护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3 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还重点关注了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
在技术管理方面,规程对运行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监测、设备管理等进行了细致的要求;而在安全管理方面,规程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排查、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四、总结回顾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规程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一、引言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旨在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确保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等要求。
该规程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二、输电线路的选择与布置1. 输电线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长度、负荷容量、地形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线路类型和电缆型号。
2. 输电线路的布置应遵循最短距离原则,并考虑地形、环境、施工等因素,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三、导线的选择与设计1. 导线的选择应根据负荷容量、输电距离、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以确保导线的安全运行。
2. 导线的绝缘设计应满足相应的绝缘强度要求,保证线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四、杆塔的设计与施工1. 杆塔的设计应满足荷载要求,考虑地震、风压等因素,确保杆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杆塔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
五、线路的地线设计1. 线路的地线设计应满足保护接地的要求,减少因雷击等因素引起的故障。
2. 地线的敷设应符合要求,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绝缘子的选择与布置1. 绝缘子的选择应考虑电压等级、污秽等级等因素,确保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满足要求。
2. 绝缘子的布置应遵循电场强度均匀分布原则,减少因电压过高引起的击穿故障。
七、设备的选型与配置1. 设备的选型应根据电流容量、短路电流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设备的配置应满足系统的运行要求,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八、综合布线与防雷设计1. 综合布线应考虑线路的走向、绝缘子串型、相序等因素,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2. 防雷设计应满足相关的防雷要求,减少因雷击引起的故障。
九、附录附录中提供了一些典型线路的设计示例,供设计人员参考。
结语: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的制定对于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在实际设计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塔脚板承载力计算在新旧规范中的对比分析

小水电2021年第3期(总第219期)技术交流塔脚板承载力计算在新旧规范中的对比分析陈山山(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1)摘要:新实施的《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486—2020)对工程中常用的四地脚螺栓靴板式塔脚板计算方法及原理进行了修订,通过新、旧规范中塔脚板计算公式和参数的对比,确定了新规范实施后对塔脚板计算结果的定性影响。
结合具体计算分析,明确了新、旧规范对塔脚板厚度计算结果的差异。
结果表明,旧规范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新规范考虑加劲板的有利作用后,塔脚板厚度的计算结果更加经济合理,更符合现阶段铁塔设计需求。
图3幅,表1个。
关键词:输电铁塔;塔脚板;计算公式;对比分析0引言输电铁塔塔脚板是铁塔结构中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是将铁塔主材及斜材轴力传递给基础,使铁塔与基础能有效的连接起来,确保上部结构承受各种外力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铁塔运行的安全可靠至关重要。
2021年2月1日起《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486—2020)(简称新规范)正式实施,取代旧规范《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经过计算对比分析,新旧规范对四地脚螺栓靴板式有加劲塔脚板计算方法有较大区别。
本文通过对新旧规范关于四地脚螺栓靴板式塔脚板的抗拉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新规范在未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新旧规范塔脚板计算公式对比《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四地脚螺栓塔脚板计算公式如下⑴(计算模型见图1):'(%?&i)m+x式中,T为底板上作用的拉力;$为塔脚板宽收稿日期:2021-03-19作者简介:陈山山(198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结构设计工作。
E-mail:****************度;Y,为第'个区隔地脚螺栓中心至主角钢的距离,b,为第'个区隔的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华东电力. ..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注:现正在修订的规与老规程有主要有以下不同,由于还未报送,仅供参考。
1 总则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冰灾,为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可靠,对重要的输电线路:如重要的500kV和750kV输电线路重要性系数取1.1,使其安全等级在原标准上提高一级;对易覆冰地区的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必要时按照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机械强度验算。
对特殊区段: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安全设防水平。
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减冰、融冰措施。
重要性线路是指:核心骨干网架、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等线路。
3 路径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 .. .条文说明:根据多年的线路运行经验的总结选择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运行经验增加了路径选择尽量避开导线易舞动区等容。
东北的、、一带,的、荆州、一带是全国围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与断线,金具及有关部件的损坏等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对舞动多发区应尽量避让。
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且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
当耐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
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条文说明:耐段长度由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并吸取2008年初雪灾运行经验,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轻、中、重冰区的耐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当耐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串倒,例如轻冰区每隔7~8基(中冰区每隔4~5基、重冰区每隔3~4基)安排一基纵向强度较大的加强型直线塔,防串倒的加强型直线塔其设计条件除按常规直线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力(或不平衡力)计算。
3.0.8 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 .. .条文说明:为了预防灾害性事故的发生,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4 气象条件4.0.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风压图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750kV、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50年110~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30年条文说明:本条为DL/T 5092—1999第6.0.1条的修改条文并增加了750kV容。
500kV~750kV输电线路(含大跨越)的重现期与《建筑结构荷载规》(2006版)(GB 50009—2001)一致取50年。
110kV~330kV输电线路(含大跨越)的重现期取30年。
4.0.2 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
统计风速应取以下高度: 110~750kV输电线路离地面10m各级电压大跨越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条文说明:本条为DL/T 5092—1999第6.0.2条的修改条文。
统计风速样本的基准高度,统一取离地面(或水面)10m,保持与荷载规一致,可简化资料换算. .. .及便于与其它行业比较。
4.0.4 110~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750kV 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
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条文说明:本条为对DL/T 5092—1999第6.0.3条的修改。
基本风速按10m高度换算后:110kV~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应低于23.5m/s;500kV~750kV输电线路计算导、地线的力、荷载以及杆塔荷载时,基本风速不应低于27m/s。
4.0.5 设计冰区划分:设计覆冰厚度10mm及以下为轻冰区,大于10mm小于20mm为中冰区,20mm及以上为重冰区。
轻冰区宜按无冰、5mm、10mm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20mm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40mm、50mm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对输电线路基本覆冰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
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对重要输电线路提高设防标准。
4.0.6 地线设计冰厚,除无冰区外,应较导线增加5mm。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增加不小于5mm。
. .. .4.0.7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导线易舞动地区的影响。
条文说明:根据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强调加强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在初步设计文件中以单独章节对调查结果予以论述(风灾、冰灾、雷害、污闪、地质灾害、鸟害等)。
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要求:线路应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
路径必须通过重冰区或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进行相应的防冰害或防舞动设计,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措施。
输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基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
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
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风、冰灾害能力。
4.0.11 新增安装、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带电作业工况的气象条件条文说明:明确安装、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带电作业等工况的气象条件。
5 导线和地线5.0.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时外径不小于表5.0.2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
. .. .表5.0.2 可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1000m)条文说明:随着电网运行电压不断提高,送电线路的导线、绝缘子及金具零件发生电晕和放电的概率亦相应增加,故对超高压线路电晕损失和对环境的无线电干扰问题应引起重视。
导线的最小外径取决于两个条件:1 导线表面电场强度E不宜大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Eo的80~85%,E与Eo的比值如表5.0.2—1。
表5.0.2—1 导线E/Eo值超高压输电线路每相导线的根数可采用单根,也可采用多根分裂导线,由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我国建成投入运行的220kV架空输电线路多为单根导线,个别工程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为400mm;330kV架空输电线路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为400mm;500kV架空输电线路除个别大跨越外均采用4分裂,分裂间距为450mm,今后工程中宜选用与此相同的分裂根数与分裂间距,有利于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机具的使用,且有定型金具零件可供选择。
若选用铝部截面500mm2以上的大截面导线,要考虑电线厂家的生产设. .. .备和施工单位的机械化水平。
国外380kV线路多用4分裂导线,500kV架空输电线路每相有用单根导线,更多的是采用2、3、4分裂导线,日本近来采用6分裂导线。
2 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宜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20%。
按此标准建设的送电线路,既可保证导线的电晕放电不致过分严重,以避免对无线电设施的干扰,同时也尽量降低了能损,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如导线外径不小于表5.0.2—1所列数值,通常可不验算电晕,线路所经地区海拔超过1000m,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仍保留SDJ 3—76(试行)修订说明中所列数值,见表5.0.2—2。
表5.0.2—2 高海拔地区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5.0.4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应超过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条文说明: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 .. .的4.2节规定编写。
1MHz时限值较0.5MHz减少5dB(μV/m)。
美国AEP经验认为,对于765kV线路来说,1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在65~70dB(对应0.5MHz为60~65dB)围之。
加拿大标准规定在距边相投影距离15m处,400~60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为60dB;600~80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为63dB。
武高所研究结论认为750kV线路考虑海拔修正前无线电干扰限值为55~58dB。
因此75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建议在未考虑海拔修正时采用55dB。
不同导线方案根据GB 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附录C所录方法计算出750kV线路在1000m以下80%时间、80%置信度的无线电干扰值如表5.0.4所示。
表5.0.4 国标法计算的80%时间、80%置信度的无线电干扰值单位为dB5.0.5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不. .. .应超过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条文说明:考虑到可听噪声该参数是超高压线路导线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与环境保护相关,因此本条给出了限值。
可听噪声是指导线周围空气电离放电产生的一种人耳能直接听见的噪声。
这种噪声可能使线路附近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感到烦躁不安,严重时可使人难以忍受。
可听噪声与无线电干扰一样,随着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可听噪声比无线电干扰沿线路横向衰减要慢。
国外研究表明,对750kV及以上线路来说,可听噪声将成为突出的问题,导线的最小截面往往需按此条件确定。
美国运行经验表明,在线路走廊边缘,对离线路中心线30m处53dB(A)以下的可听噪声水平基本无抱怨,噪声水平达到53~59dB(A)时,生活在线路附近的人们会提出某些抱怨,当噪声水平超过59dB(A)时,抱怨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