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在线课程分析
MOOC分析

MOOC 分析伴随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在全球范围的扩散,Coursera、Udacity、edX 三大课程商与世界著名高校合作,以互联网为载体,向公众免费开放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MOOC的兴起和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亦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使得企业培训业界和专家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MOOC,并将其作为下一波企业培训改革浪潮的引领者。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 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924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将以约30%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15年将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韩玮,2014).与传统在线学习视频课程不同,MOOC 是拥有课程设置、学员体验和效果反馈的一个有机体。
在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企业培训部门面对分散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员工,不仅要确保培训传达信息的一致性,也要个性化培训方案以适应各地员工的不同需求.MOOC似乎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事实上,已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将MOOC应用于企业培训实践,并发挥了较好作用.至于MOOC能否成为整个企业培训领域的主流应用模式,尚待证实。
尽管它现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有不少企业勇于尝试并提出了各式各样新的发展方向。
一应用MOOC培训的成效:雅虎案例自MOOC诞生之日起,雅虎就与Coursera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
此举使得参与学习项目的员工至少在六个方面得到了良好体验:(1)员工满意度。
面对现代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这种学习形式既能满足高技术行业员工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亦能助其持续保持技术优势。
(2)职业生涯发展。
通常,专门针对某类员工发展途径而开设的线下课程很少.Coursera的多类课程,为员工学习不同方面知识提供了可能。
(3)知识掌握程度。
传统课堂只是把员工聚集到一个场所进行学习,并未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即时练习机会.Coursera课程则通常以练习为中心,有助于知识巩固。
(4)学习时间安排.Coursera课程都是在线完成,因此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而不用担心错过公司会议或其它事情,对时间比较紧凑的在职人员来说非常便捷。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项目的分析与研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项目分析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9月目录一、概述 (3)二、MOOC的历史及分类和特征 (3)(一) MOOC的历史 (3)(二) MOOC的分类 (3)(三)MOOC的特征 (4)三、国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项目分析 (5)(一)Coursera (5)(二)Udacity (5)(三)edX (6)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快速发展的原因 (7)(一)MOOC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 (8)(二)多家MOOC平台供应商的出现 (8)(三)众多高校的加入 (8)(四)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进入 (8)(五)大学开始接受MOOC课程的证书及承认其学分 (9)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 (9)(一)运营机制:以大学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合作倾向 (9)(二)平台定位: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10)(三)课程组织:结构化的课程设计 (11)(四)课程资源:以视频为核心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11)(五)教学方式:以知识掌握为取向 (11)(六)质量认证:课程评价和认证的初步探索 (12)六、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3)(一)诚信保证问题 (13)(二)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 (13)(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13)一、概述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 Resource,OER)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启动的开放式课件项目(OpenCourseWare,OCW)带动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将优质资源共享。
2008年,开放教育领域出现一种新型课程模式: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
智慧职教平台MOOC学院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智慧职教平台MOOC学院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慧职教平台MOOC学院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各类职业教育课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MOOC学院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传统学校教育的延伸,更是一种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径。
MOOC学院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技术、编程开发、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MOOC学院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与当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技能,适应职场竞争。
本文旨在分析智慧职教平台MOOC学院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学生学习情况,评估课程应用效果,并提出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MOOC学院对提升学生技能和职业发展的作用,为未来的在线职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智慧职教平台MOOC学院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实际价值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MOOC学院提供的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育标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相关技能和知识水平;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学习效果;3. 对课程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4.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教学方法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5.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MOOC学院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了解智慧职教平台MOOC 学院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MOOC学院的课程内容MOOC学院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高等数学MOOC课程在线学习行为探析

㊀[收稿日期]2018G04G08;㊀[修改日期]2018G05G23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73020)㊀[作者简介]谢正(1981-),男,博士,副教授,从事数据分析研究.E m a i l :x i e z h e n g81@n u d t .e d u .c n 第34卷第4期大㊀学㊀数㊀学V o l .34,ɴ.42018年8月C O L L E G E MA T H E MA T I C S A u g.2018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在线学习行为探析谢㊀正1,㊀张长虹2,㊀李建平1(1.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长沙410073;㊀2.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中心,北京100120)㊀㊀[摘㊀要]MO O C 作为信息时代教育的一种新形态,深刻地改变了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在MO O C 发展过程中,课程平台积累的学习者视频观看㊁练习测验等在线学习行为记录为开展数据驱动式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以爱课程网一门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探讨了提升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建设水平的途径.[关键词]高等数学;MO O C ;学习行为;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O 172.1㊀㊀[文献标识码]C ㊀㊀[文章编号]1672G1454(2018)04G0041G051㊀MO O C :信息时代的教育新形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 O C )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了时空界限和高校围墙,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高校优质课程㊁免费公平接受高等教育,因而MO O C 被视为解决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长的需要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1-3].自2012年美国C o u r s e r a ㊁e d X ㊁U d a c i t y 等课程平台的兴起,到2013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㊁2014年中国大学MO O C 等国内优秀课程平台的涌现,再到2017年国家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MO O C 从最初的探索与观望,到近期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对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许多高校教师热情参与MO O C 课程建设,成千上万的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一起学习同一门MO O C 课程.这些新现象㊁新变化所引起的新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4,5].2014年5月20日,我校 高等数学 在中国大学MO O C 上线,是首批上线的5门课程之一.2015年,该课程的配套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数学类首部融合MO O C 资源的新形态教材.2017年,该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 O C 课程学习者包括在校学生㊁教师以及社会学习者.学习者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者大多出于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选修MO O C 课程,但在校学生更趋向于培养能力㊁获取证书,而社会学习者则趋向于提升职业水平㊁丰富自我[6].由于对课程的兴趣与动机不同(职业需求㊁个人爱好㊁教育需要等),有些学习者愿意学习整个课程,有些只对部分内容感兴趣.当MO O C 学习者不需要被评价或认证时,为获取证书而完成学习对他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7],这也是MO O C 课程普遍辍学率高的原因之一[8-10].我校 高等数学 MO O C 课程也不例外,大多数学习者没有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没获得证书.一门MO O C 课程的内容展示主要分为视频讲授㊁练习测验以及交流讨论三大模块,这分别对应于学习者的视频观看㊁做题和讨论三种在线学习行为,而课程平台积累了学习者这些在线学习行为记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对教师改进教学以及促进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传统教学研究大多采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方法.与之相比,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更具真实性与客观性,基于这些数据的教学研究更为有效.我们分析了爱课程网提供的我校 高等数学 (一)2017学年的一些学习者24大㊀学㊀数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4卷在线学习行为数据,从MO O C课程平台建设㊁师生互动㊁重难点设置等方面开展数据驱动式教学研究,探索MO O C课程效用提升方法.2㊀高等数学MO O C课程学习行为特点分析我校 高等数学 (一)MO O C课程内容涉及映射与函数㊁数列极限与数值级数㊁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具体包括:微积分纵览㊁如何用M a t h e m a t i c a做微积分㊁集合与映射㊁函数的概念与性质㊁初等函数㊁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㊁数列极限的概念㊁数列极限的性质㊁数列收敛的判定方法㊁子数列与聚点原理㊁无穷级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㊁正项级数收敛性判别方法㊁变号级数收敛性判别方法㊁函数极限的概念㊁函数极限的性质与运算法则㊁函数极限存在性的判定准则㊁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㊁函数连续的概念㊁连续函数的运算㊁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㊁函数的一致连续性等21讲.每一讲包含讲解视频㊁课件㊁单元测验㊁讨论等内容模块.课程资源主要包括129个视频(总时长1464分钟),148个课件,20次练习测验与1次期末考试.爱课程网提供的我校 高等数学 (一)2017学年5,178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包括视频观看与拖动㊁练习与测验㊁讨论㊁点赞㊁考试㊁进出课程等6类(表1).我们选取视频观看㊁做题和讨论三类行为分析,其中有1,641名学习者无这些学习行为.练习测验平均得分为30.13,期末考试平均分为61.45.有视频观看行为的学习者人均观看视频59.91分钟.图1给出了学习者观看次数与观看时长在129个视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测验次数与累计得分在20次课程单元测验以及1次期末考试上的分布情况,其中观看时长单位为秒.表1㊀国防科技大学 高等数学 (一)2017学年学习行为统计视频观看练习测验讨论点赞期末考试人数295579323917647行为次数1305943820158838047课程内容的观看热度在第5,6个视频 如何求无穷多个数的和 与 如何学习微积分 较低(分别为18次,7.06小时与20次,2.30小时),然后回升,到第8个视频 M a t h e m a t i c a基本操作 达到峰值(1,539次,108.77小时),之后有下降趋势,在 一致连续的几何解释 与 一致连续性定理 降到谷底(分别为16次,6.78小时与18次,8.39小时).在课程的靠后部分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定理与介值定理及其应用)观看热度又有回升,在 模拟考试解析 达到694次,71.5小时.同样,测验练习热度随着时间有下降趋势,期间有回升,在 数列极限的概念 达到第二峰值(373次).图1㊀学习热度分布偏度大的胖尾分布是互联网行为特征,例如网站的点击率分布,绝大部分网站没什么点击率,极少的几个网站有很大的点击率.在线学习行为具有该特征,可以看到学习者的点赞次数㊁讨论次数㊁测验次数与视频操作(观看㊁拖动)次数都具有胖尾分布特征(图2).有28.72%的学习者视频操作次数小于等于3次,59.3%的学习者只参加了1次测验,且不一定获得了测验成绩.视频操作次数最多的学习者操作了1441次,测验次数最多的学习者参加了56次测验.多样性被认为是产生胖尾分布的一个原因[11].MO O C 学习者的兴趣与动机不同,具有多样性,因此学习者课程的完成情况也不同,大多数只是学习部分课程内容,有的甚至只是出于好奇浏览了课程,也有一定比例的学习者愿意学习整个课程,并期望获取证书,数据显示点击过所有视频的学习者极少.这可以作为MO O C 学习行为具有胖尾分布特征的一个原因.图2㊀学习行为的胖尾分布特征3㊀基于学习行为的学习者分类探索学习动机决定了学习者课程学习行为模式.根据学习行为对学习者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进行针对性教学,分析辍学原因,鼓励参与学习,有利于提升MO O C 课程效用.在线学习行为特征可用于研究学习者聚类方法,这有助于发现在线学习行为模式.依据在线学习行为特征和学习者属性特征,可对行为模式进行画像.根据学习者视频观看与做题的行为偏好,可将学习者分为看客(偏重观看视频)㊁题客(偏重解题练习)㊁慕客(观看视频与解题练习并重)和游客(观看视频与解题练习参与度都低)等类别.可以将学习者抽象为空间中的点,其坐标为学习者的视频观看次数㊁测验次数㊁讨论次数等.由于这些指标的胖尾性,K GM e a n s 等球形聚类方法并不合适.我们给出了一种基于学习者测验得分与观察时长的聚类方法.当学习者观看的视频个数超过某个阈值时,在显著性水平5%下,K S 检验不能拒绝其累计观看时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图3a ).阈值可由文献[12]中的方法计算得到.文献[12]还对这种分布特征给出一种解释:对于那些下定决心要完整学习一门课程的人来说,他们的学习毅力像一个 机械零件 经受时间考验,而机械零件的寿命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同样的情况在发生测验行为中,当学习者的测验次数超过某个阈值时,其累计测验得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图3b ).图3㊀学习者的累计视频观看时长与累计测验分数的分布特征如果学习者累计测验得分与累计观看时长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我们称其为慕客.若只有累计观看时长服从对数正态,称其为看客,若只有累计测验得分服从对数正态,称其为题客,都不服从,称其为游客,其观看与测验行为都比较少(图4).数据表明慕客的考试成绩优于题客,明显优于看客,考试成绩较好的学习者基本上都看了相对较多的视频.这说明MO O C 课程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习者高等数学知识掌握是有效用的,这种效用来源于学习者对视频的学习与习题的练习两方面的投入.34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谢正,等: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在线学习行为探析图4㊀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考试得分情况4㊀对促进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建设的思考MO O C 具有天然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特征,课程平台积累的学习行为数据使开展数据驱动式教学研究成为了可能.我们对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来提升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效用有如下思考.(i )依据个体学习行为,开展针对性教学.MO O C 教学有别于课堂教学和先前的在线教学,形式上更符合 以学生为中心 的观点.学习行为数据有助于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点,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例如,对于偏好观看视频的学习者,提醒其适当地做一些练习,巩固学习内容,有利于提升学习质量.(i i )依据群体学习行为,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包括重难点强化教学设计,教学次序设计等方面.群体学习行为特征,如测验得分分布等,可用于发现课程重难点,加强相应内容的答疑互动与测验练习,可提高学习效果.高等数学教学次序与学习次序是否相关影响着教学质量.相关性高意味着课程内容次序设计符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行为规律.教学次序可以由知识点讲授次序来量化,学习次序可以由学习者观看次序来量化.研究这两个次序的相关性,有助于优化教学次序设计.(i i i )增强MO O C 课程平台功能,提升课程效用.学习者观看行为与测验行为可用于建立知识点的学习热度网络.该网络的节点为知识点,节点大小代表知识点的学习热度,边的权重刻画学习次序上的相关性.课程平台可提供该网络给学习者,有助于其了解学习者群体的学习次序与精力分布情况.平台还可以提供基于网络导航等算法的应用程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导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参与度,提升课程完成率.有研究表明[11],加强师生互动也有助于提升课程完成率.目前,课程平台讨论区对开展数学类课程的自由讨论(如公式输入太不方便)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增强和完善讨论区功能,有助于学习者在教师的提示㊁示范等活动中获得学习动力与对课程的认同感.5㊀结束语作为 互联网+教育 的一种主要形态,MO O C 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MO O C 课程平台也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行为数据.以一门 高等数学 MO O C 课程为例,我们对如何利用学习行为数据开展MO O C 教学研究与提升MO O C 课程建设水平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这对目前正在推进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具有紧迫的实践意义.[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B r e s l o wL ,P r i t c h a r dD E ,D e B o e rJ ,S t u m p G S ,H o A D ,S e a t o nD T.S t u d y i n g l e a r n i n g i nt h ew o r l d w i d e 44大㊀学㊀数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4卷c l a s s r o o mr e s e a r c h i n t o ed x s f i r s tMO O C [J ].Re s e a r c h &P r a c t i c e i nA s s e s s m e n t ,2013,8:13-25.[2]㊀R e i c hJ .R e b o o t i n g MO O Cr e s e a r c h [J ].S c i e n c e ,2015,347(6217):34-35.[3]㊀E m a n u e l EJ .O n l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MO O C s t a k e nb y e d u c a t e df e w [J ].N a t u r e ,2013,503(7476):342-342.[4]㊀赵小艳,李继成.MO O C 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J ].大学数学,2015,31(3),46-48.[5]㊀夏红,高建,黄廷祝.借力MO O C 的微积分教学改革研究[J ].大学数学,2018,34(1).57-61.[6]㊀W a t t e d A ,B a r a k M.M o t i v a t i n g f a c t o r so f MO O Cc o m p l e t e r s :C o m p a r i n g b e t w e e nu n i v e r s i t yGa f f i l i a t e ds t u d e n t s a n d g e n e r a l p a r t i c i p a n t s [J ].I n t e r n e t&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018,37:11-20.[7]㊀B a r a k M ,W a t t e dA ,H a i c kH.M o t i v a t i o n t o l e a r n i nm a s s i v e o p e no n l i n e c o u r s e s :E x a m i n i n g a s p e c t s o f l a n g u a ge a n d s o c i a l e n g a g e m e n t [J ].C o m pu t e r s&E d u c a t i o n ,2016,94:49-60.[8]㊀陈云帆,张铭.MO O C 课程学生流失现象分析与预警[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9:30-36.[9]㊀D e F r e i t a s SI ,M o r g a n J ,G i b s o n D.W i l l MO O C st r a n s f o r m l e a r n i n g a n dt e a c h i n g i n h i gh e re d u c a t i o n ?E n g a g e m e n t a n dc o u r s er e t e n t i o ni no n l i n el e a r n i n gp r o v i s i o n [J ].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2015,46(3):455-471.[10]㊀H o n eK S ,S a i d G R E .E x p l o r i n g t h e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MO O Cr e t e n t i o n :As u r v e y s t u d y [J ].C o m pu t e r s &E d u c a t i o n ,2016,98:157-168.[11]㊀X i eZ ,O u y a n g Z Z ,L i JP ,D o n g E M ,Y iD Y.M o d e l l i n g t r a n s i t i o n p h e n o m e n ao fs c i e n t i f i cc o a u t h o r s h i pn e t w o r k s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2018,69(2):305-317.[12]㊀X i eZ ,X i a oX ,L i JP ,S uJY ,Z h o uG C .P r o f i l i n g MO O C s f r o mv i e w i n gp e r s p e c t i v e [J ].2018,a r X i v :1803.01698.S t u d y i n g t h eB e h a v i o r s o fL e a r n i n g M OO CC o u r s e s o fA d v a n c e dM a t h e m a t i c s X I EZ h e n g 1,㊀Z HA N GC h a n g Gh o n g 2,㊀L I J i a n Gp i n g1(1.C o l l e g e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N a t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y o fD e f e n s eT e c h n o l o g y ,C h a n g s h a 410072,C h i n a ;2.i C o u r s e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B e i j i n g 10012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O O C s p r o f o u n d l y c h a n g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nC h i n a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MO O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c o u r s e p l a t f o r ma c c u m u l a t e s t h e r e c o r d s o f o n l i n e l e a r n i n g b e h a v i o r s ,s u c h a s v i e w i n g v i d e o s ,t e s t i n g a n ds oo n .W es t u d y t h e g r o u p l e a r n i n g b e h a v i o r so fa na d v a n c e m a t h e m a t i c s MO O C c o u r s ea sa n e x a m p l e ,a n d t r y t o f i n dw a y s t o c o n s t r u c t h i g h q u a l i t y MO O Cc o u r s e s o f a d v a n c e dm a t h e m a t i c s .K e y w o r d s :a d v a n c e dm a t h e m a t i c s ;MO O C ;l e a r n i n g b e h a v i o r s ;c o u r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54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谢正,等:高等数学MO O C 课程在线学习行为探析。
基于edX在线教育平台的MOOC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edX在线教育平台的MOOC课程质量评价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
究竟这些网络课程的质量如何呢?近年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因为其“大规模”、“开放式”和“免费”的特点而备受瞩目。
edX作为著名的在线教育平台之一,积极推广MOOC课程的发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然而,MOOC学习的过程是独立的、自主的,在缺乏传统课程的课堂交互环境、师生群体互动及实验实践环节的情况下,MOOC课程质量评价的问题愈加突出。
故本文旨在基于edX教育平台的MOOC 课程,从学生角度出发,评价课程的质量。
一、教学设计与教材使用的评价教学设计是MOOC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教材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托。
因此,教学设计和教材使用是MOOC课程评价的关键点。
1.教学设计评价由于MOOC平台的在线授课是一对多的形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学设计必须兼具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首先,课程内容应丰富、有趣、有启发性,避免枯燥和重复。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决策、推理、分析等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理解力的问题,应该多给予相关教材、案例和讲解。
最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调整、更新、完善课程设计,以满足越来越多学生的需求。
2. 教材使用评价在MOOC课程中,由于课程设计的开放性与大规模性,教材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教材的评价,其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有良好的匹配度,过多的理论研究或者过分简单的实践案例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教材的讲解语言应该简明而清晰,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最后,为了避免因为版权问题而产生学习中断的情况,教材应该是免费公开的,而且来源必须是可靠的。
二、教学技术与交互模式的评价在线学习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具备了远程学习和异地协同的优势,在欣赏视频、讨论问题、参与测验等方面使得学习更为便捷。
浅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浅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给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震动。
本文对MOOC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MOOC高等教育学习平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缩写。
MOOC凭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大规模多面向的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
自2012年起,MOOC在国内外风起云涌,掀起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革命。
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了Coursera和Udacity两大著名MOOC平台,MIT和哈佛大学联合建立了edX平台。
这三大平台是目前规模最大且最被主流认可的,已经汇聚了上百门课程和数百万的注册学习者。
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不甘示后,或加入edX,或加入Coursera,或开发自己的平台,“大干快上”几乎成为当前国内MOOC建设的一种常态。
本文对MOOC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1 MOOC的起源与发展关于MOOC的起源,有学者认为MOOC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延续。
最远可追溯到1728年,美国波士顿地区的释迦·菲利普斯在当地小报上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速记方法,报名者通过邮件进行学习。
这是最早的远程教育。
1833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开放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1858年,伦敦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函授的远程教育学位。
此后,各大高校陆续设立函授学位,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为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MOOC 的兴起正是这种远程教育的延续。
MOOC课程雏形形成于2001年。
远程教育历史悠久,然而直到互联网技术成熟后,才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
2001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麻省理工学院掀起了开放课件运动,将所有大学部和研究所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使用。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
MOOC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大量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对典型的MOOC项目进行特征分析,并从中提取出一些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MOOC项目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
一、开放性与自主学习MOOC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开放性和自主学习。
MOOC课程不受时间、地点和学校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
这种灵活性和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另一个典型的特征是MOOC项目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对面授课和书面教学,而MOOC项目则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课程、在线讨论、实践案例和互动课堂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三、高效的学习评估与证书认证MOOC项目还具有高效的学习评估与证书认证机制。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验、作业提交和课程项目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和进展。
此外,MOOC项目还通过联合国际认证机构提供证书认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学术进修机会。
这种学习评估和证书认证机制鼓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并增强学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持续性。
四、全球化与社交化MOOC项目的全球化与社交化效应是其另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就业机会。
同时,社交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共享和共同进步。
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等四大平台为例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逐 渐受到了广泛。中国大陆地区高校慕课课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本次演示将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中国大陆地区 高校慕课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渠道,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以 收集中国大陆地区高校慕课课程建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其中,问卷调查主要 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旨在了解他们对慕课的认识、看法以及建议;访谈则邀 请了多位从事慕课教学的专家和教师,从不同角度探讨慕课课程建设的问题和 未来发展;文献资料则重点搜集了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高校慕课课程建设的政 策文件、研究报告等。
1、加强课程审核与质量保障机 制
平台应建立完善的课程审核机制,确保上线课程的优质性和适用性。同时,应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2、强化学生在线学习支持服务
针对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平台应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学习 支持服务。例如,增加在线答疑的频次和深度,优化论坛讨论区的功能和使用 体验等。
二、高校慕课的利用情况分析
1、高校慕课的开设情况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所高校开设了慕课课程,其中所“双一流”高校全部开设 了慕课。这些课程既包括校级公共基础课,也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2、高校慕课的选课人数
调查显示,高校慕课的选课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 X年选课人数为万人次,X年增长至万人次,增长了%。这表明高校学生对于慕 课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3、高校慕课的互动情况
慕课平台上的互动情况是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统计,大部分慕课 课程都有较为活跃的论坛讨论区,学生可以在此提问、交流学习心得和讨论课 程内容。同时,教师也会在平台上发布作业、组织考试和进行在线答疑等教学 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方法 (1)1.2.1文献研究法 (1)1.2.2个案研究法 (1)1.3研究的意义 (1)1.3.1理论意义 (1)1.3.2实践意义 (2)2.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在线课程 (2)2.2课程设计 (2)2.3学习支助服务 (2)3.MOOC在线课程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为例) (3)3.1 课程介绍的设计 (3)3.1.1课程情况基本说明 (3)3.1.2视频介绍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课程内容介绍说明 (3)3.2课程学习资源设计 (3)3.2.1视频学习资源 (4)3.2.2文档学习资源 (5)3.3学习活动分析 (5)3.4学习评价分析 (6)4.学习支助服务(以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为例) (6)4.1学习时间管理服务 (6)4.2课程教学团队服务 (7)4.3学习平台服务 (7)5.MOOC学习的几点体会 (8)6.小结 (8)参考文献: (8)致谢 (10)MOOC在线课程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为例摘要:笔者通过对MOOC课程的学习体验,从学习者的角度对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了课程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分析。
对其课程设计从课程介绍、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分析,对该课程的学习支助服务从学习平台服务、教学团队服务、时间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mooc课程设计学习支助服务;在线课程;分析1.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从2008年“MOOC”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现在,MOOC已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以其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式的基本特色发展成一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教育形态。
[1]在全球范围内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慕课平台在2012年成立之后,迅速席卷全球,MOOC热潮持续升温,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推动慕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应用。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第一个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
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线;2014年5月,“爱课程”网与网易云课堂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平台,全国高校均可通过该平台进行MOOC建设和应用[2-4]。
在线学习的发展正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开放教育资源来提升自我、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线学习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学习者通过在线教育资源来满足个人需求,提升自身水平不可取少的方式。
笔者于2019年9月5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参加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支助服务进行分析[5-7]。
1.2研究方法1.2.1文献研究法搜集大量国外和国内有关慕课平台及网络课程设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综述分析。
1.2.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研究,了解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活动设计,学习评价学习支助服务相关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1.3研究的意义1.3.1理论意义(1)为关于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MOOC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环境,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有着本质的差别,学习行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形式和特征,因此,对MOOC课程分析将会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现代以学习者为主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8]。
(2)通过课程分析,有助于MOOC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mooc与传统课堂有着差别,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随之改变。
MOOC课程学习水平评价要求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而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行为的开展过程,因此,对MOOC课程评价进行研究能为mooc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
1.3.2实践意义(1)本研究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通过不断和MOOC学习者沟通、互动,把用户真正对网站的期望注入到网站的研发过程和网站设计阶段,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支持。
(2)研究反应当前MOOC平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在国内有针对性的研究还很少,在国际学术相关领域也有一定新意,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阐述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对MOOC 学习体验的新思考。
不断地拓宽研究的广度,力求丰富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相关概念的界定2.1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出现归功于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成功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的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网络教育的模式。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即在线学习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是大规模的,面向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免费开放,以及高度的自发性和社会性[9]。
2.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就是“制定课程,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10-13](P226)。
课程设计就是“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之间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
[14]课程设计是一种教育实务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纯粹理论的研究,旨在设计一套课程产品系统,以达成教育目标,而不是去解释现有的课程现象[15](P21)。
”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设计技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层次的课程活动做出事先规划和安排,从而制定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并以此来指导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系统化课程建设活动。
[16-17]这四个概念笔者更倾向于第四个,明确了教学活动的内容,明确了课程活动设计与课程建设设计之间的关系。
2.3学习支助服务目前人们对学习支助服务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学习支助服务有时也简单地表述为学生支助服务、学习支助服务、支助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等等。
[18]本文笔者采用丁兴富的概念定义“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机构以其辅导人员等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备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9]3.MOOC在线课程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为例3.1 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包括课程视频简介、预备知识、教学大纲、课程负载、课程教师、课程教学团队的介绍。
课程视频简介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预备知识是学习者学习这门课程前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教学大纲说明课程主要讲授内容;课程负载说明每周课程学习要花费的时间;课程教师及课程教学团队的介绍增加课程宣传号召力。
通过课程介绍,学习者可了解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熟悉平台界面、将用到的学习工具;知道正式开课时间,以此考虑个人时间安排。
课程介绍宣传片的设计遵循简洁合理、生动有趣的原则,目的是给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吸引学习者加入在线课程的学习。
3.1.1课程基本情况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幼如教授主持。
本课程由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而成,内容前沿、特色鲜明,助力“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和教学设计人才培养。
无论您来自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公司企业,都能从本课程中获得您所需要的教学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
3.1.2课程内容介绍说明课程内容介绍对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导图、学科建设情况、授课目标做了一个详尽的说明,如本课程的课程性质是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是国家重点学斗。
本课程由广东省教学名师谢幼如教授主持,在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是一门积淀深厚、理念创新、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MOOC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3门最核心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可供小教、中教和职教的学生,从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在职教师以及企业培训相关人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文字介绍是为了让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如果说视频介绍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课程的架构,那么文字介绍就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课程的精髓。
3.2课程学习资源设计MOOC学习资源以多种表征方式呈现,包括微视频、文档资源及其它类型的学习资源。
微视频呈现形式多样,如PPT板演、电子板演、教师十幻灯片、书面板演、课堂实录等。
3.2.1视频学习资源随着在线课程热度的提升,视频学习也成为了现代学习的主流之一,通过笔者对课程的学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2.1.1微课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20]本课程有75个微课程视频,它们的呈现方式多样,如PPT演示,教师+幻灯片,课堂实录等,课堂时长都在15分钟以内,并且学习者可以根据网络情况选择视频清晰度,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调节播放速度,让学习者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再者,一个好的微视频课程,课程画面的切换一定要自然,不能给人一种突然出现,然后突然停止的感觉。
在课程的学习体验过程中笔者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如视频无法播放等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往往会给学习者留下对课程建设不认真的影响。
因此在微课程的制作中一定要避免这种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产生。
3.2.1.2案例教学案例是结合课程内容的相应视频课程,与相应的例子的讲解。
本课程的案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案例课程的精简版,二是案例课程的完整版,三是结合本节课内容展示的相应事例。
精简版与完整版案例视频如: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高职《虚拟交换单元VSU技术应用与实践》等课程,精简版课时时长在5分钟以内,而完整版视频除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案例以外,时长在40~46分钟之间。
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案例如: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设计、《思维导图在教学评价中的与应用》等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
在课程学习页面还设有交流区,在讨论区中学习者可以与学习同伴、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看法、问题发布在讨论区中,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伴进行互动,也是一个互相促进学习的机会。
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案例与讲解的内容结合使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