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黄土高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中黄土高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研究

孙鹏

(一团中学政史地组843008)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但是,受制于水资源、技术、资金、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农业发展的水平都比较低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从陇东黄土高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陇中黄土高原(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省中东部,地跨7个地州市48个县市区,面积约11.3万km2以上。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4.9%,以南北向的六盘山(陇山)为界,以东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庆阳地区(8县市)和平凉地区东部各县(5县市),共l3个县市区,具典型的塬(南部:董志、早胜、屯子等)、粱、峁、丘陵、沟壑地形(北部),以西为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兰州市(8县区)、白银市(5县区)、天水市大部(北部5县)及定西地区(7县)、临夏州(8县市)和平凉地区的静宁、庄浪县,共35个县市区,地形特点(因祁连山余脉延伸)为黄土包围的石质山岭(崛蜈山、马衔山、华家岭、兴隆山等),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由于受水力的长期侵蚀、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成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塬、梁、峁、丘陵和纵横深切的沟壑等地形。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北部(兰州-会宁-平凉-庆阳一线以北)属温带半干旱区,年均气温6℃-9℃,年均降雨量200mm-500mm;南部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均气温6℃-10℃。年均降雨量500mm-600mm。全区降水量由南向北迅速减少,且降水变率大。全区多年平均降水深为500mm。全区属黄河流域,除个别地区(临夏南部、马衔山、陇山一带等)年径流深可达100mm-200mm 外,大多数地区年径流深,本区的7个地州市共有人口1790.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519.37万人的71.1%。因此,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平均人口密度在158人/km2以上,河谷和塬区则在330人/km2以上,甘谷县、秦安县分别为356人/km2和348人/km2,在黄土高原范围内属人口稠密的县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的压力,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严重制约着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恢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保证水土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在黄土高原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

老路了,必须走恢复优化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因此,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是实现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二、陇中黄土高原区域概况

(一)陇中黄土高原区的自然概况

1、气候条件复杂,光热资源较丰富

黄土高原地区整体气候类型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mm-700 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mm,有的地区甚至低至300mm,干燥指数1.5-2.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草原带大体一致。

本区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占优势,作物光热生产潜力较大,但降水不足,限制了光热潜力的发挥。年平均气温8℃-14℃,>10 ℃积温一般在2200℃-3500 ℃之间,除少数山地外,均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区内年日照时数为2000h-2800h,年总辐射量为5300-5800mj/m2,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光热生产潜力大于400kg/亩。但研究区处于东南季风性气候向西北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与作物需水不同步,限制了光热生产潜力的发挥,导致区内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作物产量只相当于我国东南和西北地区灌溉农田的43%-67%和10%-20%。

2.水资源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平衡,灾害性天气频发

整个黄土高原区的水资源都较为贫乏,而陇中黄土高原区表现的更加突出,本区域常年降水量基本上在400mm-500mm之间,局部地区还低于这个值,本地区除了降水量不多以外还存在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50%,这样在有的地区就会出现洪涝灾害,再加上冬春季节多大风,蒸发普遍比较强烈,冬干、春旱现象也相应表现得比较明显。据计算,高原上和地的可能蒸发量都普遍超过实际降水量,而且也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加剧的特点。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沿长城一线的盐池、定过、横山一带,由于地热高、日照时数多、降水少、风速大、湿度低等原因,是整个黄土高原蒸发量最强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冬干、春旱现象最明显的地区,使得农业生产的抗风险性大大减弱,不稳定性大大提高,严重制约着本区的农业发展。

3. 地形、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从东南到西北降雨、土壤、植被等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依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等九个类型区该区宏观地貌类型有丘陵、高塬、阶地、平原、沙漠、干旱草原、高地草原、土石山地等,其中山区、丘陵区、高塬区占2/3以上。东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黄土平均厚度50m-100m,洛川塬超过150m,董志塬最大厚度超过250m。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主要为风成黄土,粉粒占黄土总重量的50%,结构疏松、富含碳酸盐、孔隙度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该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褐土、黑垆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黄绵土、风沙土等。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有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级组合研究成果,极低养分地区面积占21.1%,低养分地区面积占19.4%,中等养分地区面积占26.7%。

4.土地资源概况

整个黄土高原区土地资源都是捉襟见肘,本区域也难逃“厄运”。首先,该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的91.18%,占到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5%。沟壑密度大,平均每公顷1.5km2-7.5 km2,而且冲刷深度深,一般都在0.2cm-2.5cm之间。土壤的侵蚀程度远远高于黄河干流的侵蚀程度。本区有35%的土地集中分布在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山坡上,这不仅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还带走了大量的N、P、K等营养元素,大量的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土壤的营养成分含量愈发地接近土壤母质。这就使本来不肥沃的土壤更是雪上加霜,在加之,沟谷塬边沟头侵蚀强烈,沟床下切、沟岸扩张,悬崖坍塌等,使塬面不断缩小,造成本区域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二)、陇中黄土高原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数量偏多,结构不合理,素质普遍较低

陇中黄土高原的人口再生产已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人口素质低,文盲人口约150万人,文盲率6.72%,并且在今后20年内每年仍要净增10万-20万的人口。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

另外,资源严重不足,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目前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全国乡村人口约占61%,绝大多数人仍然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城市化水平低;欠发达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