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3.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倚重近臣,削弱相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内侍干政,威胁皇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在其晚年敕谕群臣:“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雍正帝

5.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6.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8.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10.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

11.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

12.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相关内容。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没有实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正式统率六部,②内容表述错误;④内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位贵权重;后来卫青、霍去病、霍光也都是侍中,有权有势出入宫廷而宰相在右(古代中国有“尊左”的习俗)。这就说明汉武帝倚重近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A,排除C。汉武帝后来放弃了汉初无为政策,采用了有为,所以B说法有误,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分割相权,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

4.C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位皇帝的敕谕意思是今后的即位皇帝不准再说置宰相的事情,如果再有议论这事的,就处以死刑,所以说这就是废丞相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故选C。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

5.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说明统治者相信血缘关系对维护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相对于贵族政治更有利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贵族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并非因此就能保障王朝延续,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

6.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历朝历代通过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是中央集权的加强。①汉武帝“推恩令”分化王国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三省六部制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③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效管辖庞大国土,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也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先代贵族、功臣、

姬姓贵族等,其中分封的主体是姬姓贵族,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掌握。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 项反映的是宗法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9.D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故A、B两项认识正确;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C项认识正确;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D项认识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可知强调的是监察百官的职责,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度

11.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隋创立科举制和元朝创立行省制是创新,没有体现继承,故排除AC;明废除丞相制度是除旧,而内阁制是创新,也不是继承,所以D项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B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汉朝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因此根据题意,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只有D项;ABC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13.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措施:采用郡国并行制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专制。

(3)态度:秦:赏赐诸子、功臣;汉:分封诸子。

看法:

示例:

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巩固西汉统治,但也带来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恶果。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关键信息“然后属疏远”“周天子弗能禁止”概括

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由“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可得出措施是采用郡国并行制。

(2)“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说明无论秦朝、汉朝采取什么措施,创立什么制度,目的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3)材料一“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材料二“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概括出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不同态度;第二小问可根据秦朝实施郡县制、汉朝实施郡国并行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分析得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定稿

高二文科 6月份月考历史2018.6.3 考试内容:必修一1--1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2.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族地位 D.维护尊卑关系 5.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7.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8.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9.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卷(一)

2013-20XX年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2.“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有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里说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4.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求同存异”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小球转动大球”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乒乓外交”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万隆会议 6.“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伟大”是指 A.议会制度 B.专制制度 C.法律制度 D.邦联制度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是 ①国家元首②政府首脑③军队总司令④国会领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9.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苏州C.扬州D.洛阳 11.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 C.魏源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充分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夏夷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4.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是中国人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中国人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有利于中国人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有利于在中国建立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 6.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提倡“兴民权”。其主要作用在于() A.彻底否定君主制度,为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鸣锣开道 B.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把矛头对准封建专制,具有思想启蒙的深远意义 D.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扫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7.新文化运动作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其中“民主”的本质含义是() A.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B.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C.根本否定军阀独裁统治 D.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9.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10.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测试:模块复习测试(必修Ⅲ 1-24课)

模块复习测试(必修Ⅲ 1-24课) 一、选择题(50×2=10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出现学术下移现象 B.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C.官办学校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日趋加强 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 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4.古代某思想家“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A.夫私者,人之心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地之化日新 7.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制天命而用之。”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9.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1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

高二历史选修3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高二选修3专题一—专题三测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瓜分完毕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2.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A.统治者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C.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3.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英国 A.签订《英法协约》B.签订《英俄协约》 C.放弃“光荣孤立”政策D.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4.20世纪初之所以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是 A.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B.远程大炮、坦克等一些武器的研制 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5.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成为“战争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B.各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纷争不断 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D.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6.德国在战前制定“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①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俄军短时间内投人战斗③英军很快参战④日本参战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7.英国首次使用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是在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东普鲁士战役8.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色当战役D.凡尔登战役 9.为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一战后期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西线最高统帅是A.福熙B.霞飞C.施里芬D.毛奇 10.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B.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1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彼得格勒发出的冲击力,传到了一切工厂和矿山,引起了王国政府的严重不安。”这种“不安”的原因是 A.苏俄退出战争,削弱了协约国力量 B.《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有利于德国集中进攻西线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试题部分 xx.12 命题:赵茂生审核:王正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xx年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 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9、下列各项措施最能体现雅各宾派政治理想的是: A、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B、实行革命恐怖政策 C、限制国王权利 D、强化中央集权 10、法国大革命期间,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间的斗争说明了 A、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表面化 B、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上存在根本分歧 C、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D、对待外部封建势力的态度不同 11、拿破仑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革命作用的是: A、摧毁了封建旧制度 B、传播了法国的新生产方式 C、消灭了当地贵族势力 D、扩大了法国的自然疆界 12、将7月4日作为美国的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来克星顿胜利 B、大陆军组建 C、《独立宣言》发表 D、联邦政府成立 13、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D、鼓舞和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1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B、奠定了资本主义若干原则 C、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D、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5、与海地独立革命的发生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的衰落 B、法国大革命的进行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A、世界上最早的独立运动 B、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C、各地区相互支援,共同对敌 D、持续时间长,席卷整个拉美地区 17、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 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 ①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②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③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④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8、19世纪早期和中期,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最重要因素是 A、封建专制制度 B、政治局面四分五裂 C、地理位置比较封闭 D、海外殖民地缺乏 19、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暝蜮。”材料主要反映了() A.耕作技术的进步B.水利技术的发展 C.土地制度的变革D.生产关系的进步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 4.《礼记·典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记载中的“工”是指(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5.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杜甫赞美的是() A.白瓷B.青花瓷C.彩瓷D.粉彩瓷 6.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某时期“市”发展的描述:“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该时期应该是() 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态度是() A.禁止B.限制C.重视D.反对 8.右图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家庭经济生活的典型写照。牛郎织女这一家赖以生存的传统经济开

广东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2)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九品中正制 2.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D.谏议制度的消亡 3.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 4.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5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 B .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 C .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 D .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 2.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 .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 .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 .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3.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专制权利的失控 B .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民主思想的出现 4.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

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5.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白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A . 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 . 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C . 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 . 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6.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A .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 孔子和柏拉图 C .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 韩非和柏拉图 7.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 构建民权政府 B . 批判神权统治 C . 鼓吹人性解放 D . 主张平等自由 8.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第6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答案】 B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

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B.进化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道试题较易,只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确解答。首先这个学说“企图毁灭上帝”,然后是这个学说被严复推崇,联系教材可知,进化论否认上帝造物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中国宣传此学说,故B项正确。 3.(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A 【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4.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 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 【答案】 D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2018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精选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4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 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分封,行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7.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8.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均输法 4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沙俄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0.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②目的是富国强兵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51.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