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赶考日心得体会

学习赶考日心得体会

65年前,西柏坡,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土坯房前,老槐树下,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面带微笑,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2013年7月,同是西柏坡,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站在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神色凝重,目光穿越历史。此时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面对历史和未来,他再次提出“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我们要不断迎接不同时代的“赶考”。我们要在“赶考”中胜出,得到考官认可--人民群众的认可。

一、认清“赶考”的新形势,积极“备考”

(一)“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进入新世纪,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的改革和发展道路上充满了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矛盾都突显出来,亟待解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抵御各种风险,迎接挑战。

(二)“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富

强、文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使命无比神圣,责任更为重大,其间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都可能出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觉地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具有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等长处,但同时缺乏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所滋长;宗旨意识有所淡漠,制约着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制约着我们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应考”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党性修养,把“总开关”拧紧。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一个人在一时一事上作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并不难,然而一生一世、事事处处保持这种人品人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基本素质,升华为共产党人的党性,却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及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

崇高的理想追求。

(二)加强思想教育,筑牢作风“篱笆”,须防微杜渐。伴随时代发展,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党群、干群关系日渐恶化,仇官、仇富心理沉渣泛起,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正人先正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汉代历史学家刘向的名言“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令而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等我国的很多名言,都是提醒人们要保持灵魂的纯洁、情趣的高尚和作风的正派,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过失都不能够为之。领导干部务必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将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

(三)牢记基本国情和庄严使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发展轨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形势,以长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

一信号,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好处。要把有限的资源、资金、政策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

(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永做人民的勤务兵。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每个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都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不脱离人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代表”资格,要求把“两个务必”作为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作为争取人民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的起码条件。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真正深入群众,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倾听群众呼声,如实反映群众意愿;只有让“两个务必”的精神和作风得到大力发扬,党对人民的凝聚力、号召力才会大大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会更加密切,我们党才能获得抵御风险、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