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导言: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城市风貌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人才和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风貌设计导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街区布局和景观规划三个方面探讨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的重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导则1. 建筑风格多样性:城市建筑应具备多样性,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在建筑风格上,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也可以引入现代建筑手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2. 建筑宏观布局:城市建筑的宏观布局要考虑到交通流线、景观视野和人流密度等因素。
高层建筑应合理布局,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采光和景观视野。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
3. 建筑细节处理:建筑的细节处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外立面的材质、色彩和造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的特色和风格。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街区布局导则1. 街道宽度与密度:城市街道的宽度和密度要依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
主干道要宽敞通畅,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而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则可以适当窄些,营造出静谧的生活氛围。
2. 街道连通性:城市街道的连通性对于提升城市风貌至关重要。
街道布局要合理,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街道布局要注重交通与景观的结合,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3. 街区开放空间:城市街区的开放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街区内应设置公园、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景观规划导则1. 绿化设计: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景观规划中,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搭配,合理布局绿化带和花坛,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和景观品质。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风貌策划方案怎么写

建筑风貌策划方案怎么写建筑风貌策划方案一、引言建筑风貌是指城市或地区建筑特征的总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建筑风貌能够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份建筑风貌策划方案,旨在通过综合策划与设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建筑风貌的策划,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人文精神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2. 原则:a. 尊重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b. 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注重挖掘和展现本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和建筑风格,弘扬民族文化。
c.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通过建筑风貌的提升,打造具有辨识度和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d. 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新设计,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
三、策略与措施1.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和保护,保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记忆。
2. 引导新建建筑设计:对于新建建筑,引导设计师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
3. 创新设计理念:鼓励设计师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崇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4. 规范城市建筑风貌:制定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对于城市中的建筑风貌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确保整体和谐统一。
5.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于建筑风貌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对于建筑风貌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实施计划与预算1. 实施计划:将建筑风貌策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
分阶段推进,优先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注重新建建筑的规划。
2. 预算:根据规划和实施需要,合理进行预算编制,包括调研费用、设计费用、宣传费用等。
五、评估与调整实施过程中,定期对建筑风貌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
浅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摘要: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广丰区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初步分析了广丰区风格设计和组成的组成,设计主题和特殊性。
从三个角度对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广丰地区的城市风格设计与施工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城市风貌;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1城市风貌设计的编制目的城市风貌设计的编制目的包括四个方面: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最终实现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宜居品质生活。
2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内容2.1城市自然风貌城市景观代表了城市景观特征,包括自然的山脉,丘陵,农村地区,绿地,河流和其他元素。
在本计划中主要研究的城市自然地形包括地形,气候特征,自然植被,山脉以及河流和湖泊。
由于广丰区是一座具有优良的山水特征的城市,因此城市建筑集中在中央盆地,因此,城市内外的自然景观已成为稀有的景观元素。
根据构成自然景观的要素的性质,可以确定各种保护和利用措施,使城市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和欣赏自然景观。
2.2城市的历史风貌城市的历史风格是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是反映城市生命力和特征的重要元素,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景观规划研究的内容之一。
保护、增强城市独特的历史景观可以继续维持城市的背景并丰富城市的文化意义。
广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重要的园林绿化资源,合理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感知力。
2.3城市人工景观风貌-建筑风貌和空间场所特征城市的人造景观特征是城市中人工建造的物理结构(结构)和空间环境。
根据其各种使用功能,该城市可分为住宅,办公和商业,工业和公共场所,公园,绿色广场和其他景观区域。
人造景观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路道路和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天际线轮廓,城市雕塑,广告,城市标志等。
对上述景观部门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各种可以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特色的控制策略。
3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问题3.1高层建筑节点的比例尺与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轴的建筑物组不兼容现有摩天大楼的高度为70-80米,有些摩天大楼的高度超过100米。
风貌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风貌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貌整治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个城市,其风貌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风貌整治工程的开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以某城市为例,对其风貌整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探讨。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市风貌整治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市区3. 项目范围:涵盖某市市区内的城市建成区域三、项目目标1. 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3. 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四、项目内容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对主城区道路两侧的景观绿化、街区标识、建筑外立面等进行设计和统一规划,以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质感和品位。
2.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对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和提升,增加公共休闲设施和文化艺术元素,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人文氛围。
3. 城市建筑环境整治:对城市的老旧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统一建筑外观风格,提升建筑形象和品质。
4. 城市交通体系优化: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和改善,以提升城市交通秩序和便捷度。
5. 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增加城市公共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投放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整体质量。
五、项目组成1. 总体规划设计组:负责城市风貌整治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宏观布局和城市形象设计。
2. 道路景观设计组:负责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景观道路的景观设计和改造。
3. 公共空间改造组:负责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提升工作。
4. 建筑环境整治组:负责城市老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建筑外观风格的统一设计。
5. 交通体系优化组:负责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和交通秩序的规划和改善。
6. 环境卫生改善组:负责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包括垃圾分类设施的设置和环境卫生监测。
六、项目实施步骤1. 市领导批示:市政府领导对整个风貌整治工程进行批示,并成立相关工作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
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范本

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范本背景介绍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貌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风貌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城市的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制定一系列的城市风貌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目标通过制定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旨在保护城市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措施1. 制定风貌保护规划制定全面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对城市的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保护。
规划内容包括:- 确定城市的核心保护区和传统风貌街区,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控制线。
- 制定保护准则和规范,明确建筑外立面、颜色、造型和材料要求等。
- 鼓励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设立奖励机制和专项资金支持。
- 对于非历史性建筑,要求其外立面设计符合城市整体风貌,避免破坏城市形象。
2. 强化建筑执法和监管加强建筑执法和监管力度,确保城市建筑符合风貌保护规定。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风貌保护执法队伍,加大对违规建筑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 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符合风貌保护规定。
- 定期开展建筑外立面整修和保养工作,修复历史建筑的破损和老化问题。
3. 加强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注重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措施包括:- 优化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园的布局和设计,打造人文环境和文化景观。
- 鼓励建设公共艺术作品和雕塑,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 提升绿化水平,增加植被覆盖,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视程度。
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城市风貌保护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和意识教育。
- 制作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
- 加强学校教育,将城市风貌保护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城市风貌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风貌打造实施方案

风貌打造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风貌是指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和氛围,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绿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地方,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景区、乡村等地方来说,打造独特的风貌至关重要。
二、目标定位1.明确风貌打造的目标:通过改善建筑环境、提升景观设计、优化公共空间等手段,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魅力的风貌,增强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2.确定风貌打造的对象:可以是城市的某个特定区域、景区的特色街区、乡村的传统村落等。
三、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目标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
2.制定规划:结合调研结果,制定风貌打造的整体规划,确定改造的重点和方向,确保规划与地区特色相契合。
3.建设实施: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实施,包括建筑改造、景观设计、公共设施更新等,确保实施过程中保持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4.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对打造的独特风貌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四、关键要点1.保护传统文化:在风貌打造过程中,要尊重和保护目标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保持地区的文化独特性。
2.注重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
3.提升公共服务:在风貌打造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4.促进产业发展:通过风貌打造,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五、风貌打造的意义1.提升地区形象:打造独特风貌能够提升地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独特风貌的地区往往能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独特风貌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区的凝聚和共建。
4.传承文化遗产:通过风貌打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六、风貌打造的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风貌打造将成为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杏花村位于城市东南,与历史城区有着密 切的联系,是城市重要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资源。
自然山水、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 了池州城市景观特色意象。
皖江
百牙山塔
清溪塔
平天湖
杏花村
白洋河
清溪河 孝肃街
齐山
4.城市景观分区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总体规划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景观分区。 池州城市景观分区包括
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站前综合商贸风貌区 城北滨江风貌区 中心城综合风貌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湿地森林景观区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东部新城风貌区
5.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景观结构确定城 市景观要素的类型和位置, 建立要素之间的区位逻辑 和空间秩序,确保城市景 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池州城市景观结构由 自然环境基底、生态景观 廊道、人工景观组团等景 观要素组成。
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活力与生机。
百牙山塔 平天湖 池州傩戏
2.城市风貌规划原则
保育自然风景 尊重环境特征
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尊 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 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保护历史风貌 延续城市文脉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4.建筑学理论
建筑风格:欧陆、现代、传统(园林、徽派等)
1、传统徽派建筑的基本特 “青砖出檐长、马头白粉墙” 。 第一,显露山水。
第二,淡雅简约。
第三,尺度宜人。
第四,重细部装饰。
第五,建筑用材:因地制宜。 第六,建筑形式具有多样性。
2、新徽派建筑 第一,“徽而新” “徽而新”——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风貌,对 窗楣、门楣以及马头墙、屋脊等徽派元素进行简化,主要应用在低层 和多层建筑中。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工作,其中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景观特征,包括建筑外观、道路布局、绿化环境等,而建筑设计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布局的过程。
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城市的灵魂。
在规划城市风貌时,应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吸引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传统建筑风格的保留和传承,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次,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城市风貌的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感,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风貌的规划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和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
再次,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的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建筑物,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艺术氛围。
同时,建筑设计的规划也应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使用环境。
最后,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考虑。
在城市风貌的规划中,应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布局和连贯性,使各个建筑物和景观元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在建筑设计的规划中,应注重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风格迥异、不协调的现象,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花台区
溧水区
南京
南京市区 原下关区 长江流域 规划场地
高淳县
规划场地区位分析: 规划场地位于下关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西临长江, 北面有长江大桥跨江而过,东面为狮子山为区域内主要山 体,南面为拟规划的5号地铁线,计划于2015年内开工建 设,2020年底建成。
区位分析图
2 场地概况—地貌水文分析
C
ONTENTS
目录
研究篇· 历史沿革
1 历史沿革—政治历史
历史大事记
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 明朝1936年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的船舰始发地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下关是其战舰基地 1853年3月29日 1914年5月4 为响应“五四运动”,下关码头工人拒卸日货。 日 1933年 南京大屠杀主要屠杀场地之一 下关建区,南京划 1937年12月 设8个行政区,下关 南京“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3日 为第七区,始称南 1949年4月23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京市第七区 日 在下关码头登陆,解 1973年11 月 恢复下关区名称至今 放南京城,下关人民 政府成立
第三产业
以滨江商务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兴产业区和阅江楼风光带 四大片区为重点,为“三区一带”空间发展布局。滨江商务区重点发 展航运服务、高端商务;中央门商贸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幕府山新 兴产业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服务外包、商务商贸、文化旅游;阅江 楼风光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 2010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 全年计划的100.2%。 主要商圈: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中央门商贸区、滨江商务区
规划地铁五号线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地铁站台
3 现状分析—现存遗迹分析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原南京港旧址
铁路遗址
南京西站 大马路 静海寺
天妃宫
首都电厂遗址公园 中山码头 绣球公园 渡江胜利纪念碑
3 现状分析—现存遗迹分析
民国期间大马路街景
大马路 大马路
1938年大马路街景
2015年大马路街景
外狮子山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下关区的一大亮点。
2 场地概况—地貌水文分析
水文:规划区域西临长江、东临护城河、弧形铁轨遗迹内留有
大兴池
长江: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途径南京下关区,是规
划场地中最大的地理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临江码头的兴建所带 动的水上运输一度繁荣了整个下关。
护城河:下关区护城河主要围绕着狮子山,流经绣球公园,是
1842年8月 于南京下关签署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013年 原鼓楼、下关两区合 并,设立新的鼓楼区
1 历史沿革—交通历史
1920
1405 1873 1901 1902 1906 1909
1928
1933
1968
近代城市变迁,与经济建设、立体化交通运输息息相关。老百姓俗话说:“要得富,先修路。”下关沿江各港口码头以及火 车站的建成对下关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解放前下关区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中山北路之间偏长江的区域以及在秦淮河与长江的交 叉口区域发展,而中山北路和秦淮河之间则更多的被大片沼泽地所覆盖。解放后开始向南北方向发展,一些低洼地开始被填平作 为建筑用地。随着南京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运输方式的改变,导致许多以前依赖传统交通发展起来的地区逐步衰败,老港口、 码头日趋衰败。
地貌:低山、丘陵、沿江洲地地貌,规划区域东临狮子山
狮子山
狮子山濒临长江,与南京长江大桥相望, 占地14公顷、周长2公里。早在 清末年间就是“狮岭雄观”之美誉,被称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巅阅江 楼的建成结束了“有记无楼”六百多年的历史。山顶的阅江楼是俯瞰江景 的绝佳去处,是下关区的至高点,给规划场地提供了借景的优势条件,此
场地中居住用地很多处于待拆迁的状态,居住用地的现状环境不是很理 想,建筑破损,卫生堪忧,还有很多文物古迹、有历史性意义的地方, 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规 划 场 地 现 状 土 地 利 用 性 质 图
3 现状分析—用地性质分析
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中央门商贸区、滨江商务区, 其中位于静海寺旁边规模较大的商场大关天地人气并不高,而对外交通 用地中,许多铁路被闲置,已不用。公共绿地较少,主要集中在绣球公 园和滨江绿带,很多地方处于正在拆迁或待修建状态。
下关区内较为重要的一条水系。
2 场地概况—经济分析
南京市各区域2012—2013年GDP情况
926.59
759.11 698.58 625.50 525.99 382.80 615.00 505.10 520.10 414.80 336.82
462.20 372.13
294.30
360.60
294.24
铁路遗迹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小火车的运行繁荣了曾经的下关,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研究篇
1、历史沿革………………………………………………………… 2、场地概况………………………………………………………… 2.1区位分析…………………………………………………… 2.2地貌水文分析…………………………………………… 2.3经济分析…………………………………………………… 3、现状分析………………………………………………………… 3.1用地性质分析……………………………………………… 3.2交通分析…………………………………………………… 3.3现存遗迹分析…………………………………………… 3.4公共基础设施分析……………………………………… 3.5社会调查…………………………………………………… 3.6现状总结…………………………………………………… 4、规划导则………………………………………………………… 4.1首都计划…………………………………………………… 4.2《南京市下关区总体规划2010-2030》………
2006至2010年间经济综合实
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地 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一般 预算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 等6项指标实现了倍增。2010年,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 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首超百亿,达102.5亿元,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 2011年,下关区地区生产总值首 次突破200亿元,达207.6亿元, 增长12.2%。
356.00 202.54 235.00 207.60 113.94 130.10 253.58
324.35 380.00
120.11
江宁区
鼓楼区
栖霞区
六合区
秦淮区
浦口区
玄武区
溧水区
高淳区
雨花台区
建邺区
下关区
白下区
从此表可以看出下关区在合并之前经济在13个区中属于倒数三、四的位置,且增长值不高,由此可见下 关区亟待开发。
研究篇· 现状分析
3 现状分析—用地性质分析
规划场地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此外还有文物 古迹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公共绿地等。
规划场地现用地较多的为工业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从中可以看出下 关过去繁华的景象。但如今那种繁华已然逝去,很多工厂失去了其旧有 的功能,处于待开发、待修建阶段。
简介: 大马路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 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 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曾经是南京市最 繁华的商区之一,现如今除了中国银行 南京分行旧址还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 其他的建筑风格基本已改变,或者已被 拆除,如今大马路已失去了原来的繁荣, 人气不在。 规划建议: 在大马路附近,结合附近的码头, 改造遗留下来的民国建筑群,打造民国 小清新风情街,设置SOHO,向休闲娱 乐,商业街道方向发展。
规划篇
1、设计理念………………………………………………… 2、规划结构………………………………………………… 3、专项规划………………………………………………… 3.1交通规划…………………………………………… 3.2用地性质…………………………………………… 3.3建筑风貌…………………………………………… 3.4公共基础设施划………………………………… 3.5节点设计……………………………………………
大观天地
大观天地二楼入口
绣球公园
大马路粮食仓库旧址
承德路
承德路待拆民居
承德路
大马路粮食仓库旧址
兴安路
扬子饭店旧址
废弃铁轨
规 划 场 地 现 状 土 地 利 用 性 质 图
3 现状分析—交通分析
公路 民国首都计划时期规划成了下关区的道路框架结构,主 要干道有:中央北路、中山北路、建宁路、大马路、江 边路、永济大道、和燕路、虎踞路、热河路、热河南路、 大桥南路、幕府西路、幕府东路等。 铁路 铁道线路:宁铜铁路、京沪铁路(途径)、京沪高铁(途 径) 火车站:南京西站(位于龙江路8号,一等编组站,不办 理客运,直属上海铁路局) 航运 轮渡:宁浦线 码头:中山码头 港口:南京港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地铁3号线(在建)、南 京地铁4号线(在建) 规划场地中道路 快速路:郑和中路—郑河北路 主干道:中山北路、建宁路 次干道:热河路 支路:江边路、公共路、大马路、龙江路、哈尔滨路、承 德路
民国时期的中山码头
现如今的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今夕对比图
简介: 中山码头因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而闻名,于2012年重新修缮后,成 为下关区的一个交通集散点,除了承载历史遗迹的意义外,主要解决浦口与 下关的水上交通问题,此外是Y9路、Y10路、Y15路、31路、34路公交车的 终点站。
[南京市下关区景观风貌规划]
3140390 赵丹丹 | 3140393 方楠|3140394 张园
Xia Guan District Urban Renewal